-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 A. 以农立国 B. 以民为本 C. 封建迷信 D. 抑制商业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君主对五谷丰登的重视,对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崇拜,还有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都体现出古代中国重视农业发展,以农立国。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重视民众,以民立国;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封建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并非主要体现封建迷信;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封建国家对商业的政策。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 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 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 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 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改进,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故C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南方的农业发展,而不是南方的商业,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租佃关系,故D项错误。 3.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 A. 规模庞大,不计成本 B. 高效运行,管理严格 C. 分工细致,技艺精湛 D. 产品精美,面向市场 【答案】A 【解析】“三服官”是汉代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表明规模大,耗费大,A正确。BC不符合材料,排除;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流通,故排除D。 4.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织机12000台。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 A. 超过官营手工业 B. 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C. 专业化特征明显 D. 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将民间丝织业与官营手工业进行比较,不能说明苏州民间丝织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不能体现新的生产关系产生,故B错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说明苏州民间丝织业专业化特征明显,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民间丝织业推动海外贸易繁荣,故D错误。故选C。 5.元朝诗人杨维桢《盐商行》曰:“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生不愿千金宅,但愿盐商千斛船……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侯埒富豪。”这反映出元朝 A. 盐业发展促进社会结构变动 B. 商业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 C. 盐铁专卖政策开始出现松动 D. 商人社会地位堪比王侯将相 【答案】B 【解析】《盐商行》大意是:到淮西贩盐获取的暴利胜于做官封侯,拥有能装载千包食盐的大船胜过拥有富丽堂皇的府邸。出身卑微的盐商,其财物之丰饶、权势之大可与王族相比。可见盐商的致富使得人们对其原有看法发生改变,这反映出传统的“轻商”思想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社会结构的变动,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盐铁专卖政策松动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富商财富可与王族相比,无法体现商人社会地位堪比王侯将相,排除D。 6.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说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 三角贸易 B.价格革命 C. 商业革命 D. 资本积累 【答案】B 【解析】“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的流入而引起的价格革命,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三角贸易,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到资本积累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7.“英国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千米,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她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她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英国在世界近代史上的“领头羊”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最先掀起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B. 最早开辟新航路和进行殖民扩张 C. 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颁布宪法 D. 开启议会民主政治和工业文明时代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英国……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先掀起文艺复兴的是意大利,不是英国,故A项错误;最早开辟新航路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故B项错误;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是尼德兰,故C项错误;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开启议会民主政治和工业文明时代,故D项正确。故选D。 8.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 B.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C. 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 D. 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说明垄断组织形成,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化生产发展的产物,故D项正确;垄断组织形成与政府的支持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城市化进程也不是垄断组织形成的原因,故B项错误;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是垄断组织形成的后果,故C项错误。故选D。 9.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显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哪一实体与该主张相符并出自张之洞之功? A. 北洋水师学堂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继昌隆缫丝厂 D. 湖北织布局 【答案】D 【解析】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张之洞在洋务运动时创办了民用工业湖北织布局,但北洋水师学堂、江南制造总局、继昌隆缫丝厂等均不是张之洞创办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0.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洋货畅销导致的直接影响是 A. 中国的家庭和城市手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B.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 先进中国人提出学习西方的口号 【答案】A 【解析】“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反映了中国的家庭和城市棉纺织业遭受沉重打击,故A正确;“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属于直接影响,故B错误;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故C错误;鸦片战争时期先进中国人提出学习西方的口号,故D错误。故选A。 11.据材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237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工厂。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1354家,仅重庆就有429家。这说明了 A. 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于企业发展 B. 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 C. 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做准备 D. 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从西部地区的工厂数量的变化我们可以得知,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东部的工厂已经被敌人占据,只有开发西部才能够与日本周旋,体现出国民政府持久战的思想,故C项正确;西部的发展条件远不及东部,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重庆的经济地位,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部开发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故D项排除。 12.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C. 对西方文明盲目的效仿 D.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可知,由于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京沪铁路公司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反映了由于铁路等近代交通的发展,婚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D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婚礼铁路”,与民主共和观念无关,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京沪铁路公司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与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无关,B错误;据材料主旨反映的是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不是对西方文明盲目的效仿,C错误。 13.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 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B. 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C. 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D. 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政党的宣传,故A错误;“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反映了报纸具有价值判断、舆论宣传的社会功能,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故D错误。故选B。 14.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图示所示三个时间内社会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 别为45%、57%和67%,国家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分别为18%、29%和33%,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这和1953-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相关,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活动,但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却比去年减产3270吨,苏联被迫增加粮食进口,其主要原因是 A. 政府降低了农产品的收购指标 B. 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C. 政府将拖拉机卖给了集体农庄 D. 农业政策具有盲目性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大规模种植却反倒带来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这是由于赫鲁晓夫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玉米种植,占用了苏联大量耕地,导致苏联其他粮食作物减产;同时玉米产量和质量也都未达到预期目标,故D项正确。A、C项与材料无关。B项与材料中大规模种植玉米信息不符。 16.为摆脱经济大萧条,美国通过了提高关税的霍利•斯摩特关税法,此外美元也实际贬值达到41%;英国则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这些做法 A. 极大缓解了恶化的经济 B. 有利于调节国际供求关系 C. 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D. 表明各国放弃自由主义政策 【答案】C 【解析】上述各国的政策措施基本上都是往外转嫁经济危机,所以只能导致国际局势逐渐紧张,国际关系日趋恶化,故选择C而排除AB;这并不意味着各国放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排除D。 17.1982年,美国里根总统提议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公交援助的全责,减少联邦政府对城市公交的援助,取消对城市公交的运营补贴。这意味着美国 A. 压缩城市发展的规模 B. 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C. 减少国家干预的程度 D. 缩减社会福利的的开支 【答案】C 【解析】“减少、取消”等字眼意味着美国是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城市发展的规模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削弱而非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社会福利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8.2017年3月29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致函欧盟,正式开启英国“脱欧”程序。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是欧洲共同体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B. 法德和解迈出了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一步 C. 1991年“马约”签署宣告欧洲联盟诞生 D 欧盟成立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多极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并不是欧洲共同体的创始会员国之一,欧洲共同体的创始会员国是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故A项错误;作为欧洲共同体的主要创始会员国,法德和解迈出了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一步,故B项正确;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在1991年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故选B。 19.“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B.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C.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兼并 D. 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都被跨国公司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跨国公司的投资、经营、贸易等活动均以世界市场为舞台,说明跨国公司对推动全球化进程起了巨大作用,故B项正确。A项,材料表明跨国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贸易业务, “准备”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0.下图是1988—2006年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情况。图中的信息反映了我国 A.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B. 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 C. 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 D. 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88—2006年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情况”可知,沿海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高于内地,这说明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故C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说法不符合材料数据,故A项错误;“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也没有反映沿海与内地的差别,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也不能说明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故D项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对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回答,罗斯福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罗斯福就职总统后实行了“新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一个重大的突破”源于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策的内容和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的观点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 【答案】(1)问题:解决就业。 特点:国家干预。 (2)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外国资本家和私人开办企业;恢复货币流通与商品交换,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特点:发展商品、货币、市场机制。 (3)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计划与市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各国根据国情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其他答案有理即可 【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一“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就业的方面回答罗斯福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角度指出“新政”的特点。 (2)本题据材料二“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新经济政策的史实指出材料二“一个重大的突破”源于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粮食税、私人企业、商品交换等方面概括这一政策的内容。再从市场与货币的作用回答其特点。 (3)本题据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说明材料三的观点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再综合材料一、二、三即可从国情不同、经济手段不同等方面回答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答案】(1)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 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外资企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并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即可从工业基础、帝国主义威胁、苏联经验等方面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本题据材料二“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大跃进”的角度回答材料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再从经济规律、经济比例等方面回答结果如何。 (3)本题据材料三“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资金、技术、富余劳动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回答材料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