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一变化 A.防止了贵族内部的经济纷争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 D.促进了国家走向统一 2.下图描述的是古代中国公元前769一公元前221年间发生的战争,其中横轴数字以10 年为间隔,如4代表第4个10年。与其它类型的战争相比,姬姓国家间 A.战争次数在所有时间段均最少 B.战争减少说明姬姓封国己消亡 C.战争因礼乐制度得到有效遏制 D.战争并未因宗法血缘得以避免 3.如下表1为秦朝部分律法,这些选段内容的现象主要反映了秦朝 律法 部分选段 《仓律》 隶臣每月发粮二石,隶妾一石半。小城旦或隶臣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半,不能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小城旦、隶妾或舂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二斗半,不能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没有母亲的婴儿每人发粮半石…… 《廄苑律》 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成绩优秀的,赏赐。成绩低劣的,申斥田啬夫,罚饲牛者资劳两个月,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一寸要笞打主事者十下 《田律》 有旱灾、暴风雨、涝灾、蝗虫及其他虫害等损伤了禾稼,要报告受灾顷数 表1 A.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 C.经济管理的军事化 D.农户制度规划细致 4.“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5.唐代中期,枢密使只是负责皇帝和宰相之间传达诏旨的低级官员,由宦官出任,不参与朝政。到了唐代后期,枢密使有时甚至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宰相议事时,枢密使亦得与闻。这表明,唐代后期 A.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地方割据势力得到有效遏制 6.宋太宗时规定,科举及第者的吏部考试要试判三道,合格者方能释褐授官。宋神宗后又规定进士、诸科等试律令大义或断案,才能授官。哲宗元祐时苏辙曾说:“天下官吏皆争诵律令”。上述信息反映出当时 A.行政能力是重要的选官标准 B.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佛道重大挑战 C.官制改革兼顾了效率和公平 D.时务策成为科举考试的规定内容 7.明代督抚是出于督察地方军事的初衷设置的,到了清朝督抚集地方司法、行政、军事、教化等于一身,并代理皇帝监察地力,宣布圣谕,行使职权,同时把地方情况反馈到中央。这一变化说明 A.皇权与相权矛盾得到和解 B.地方行政效率大大减低 C.清政府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 8.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 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 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 9.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 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 C.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D.诸侯国借货币提升农本意识 10.明朝万历年间,佃户不愿耕作之田,可将田退还原主,其交有押租金的,由地主退还佃家,“两相交付,不致留难” 。江南地区甚至出现佃户借口今年没有收成拒绝交租的现象,明年地主为了收到地租,对佃农不得不“待以赛礼”。由此可知,当时 A.土地所有权变更频繁 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农业生产的利润微薄 D.农民抗租现象非常普遍 11.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 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12.明初沿袭元朝实行匠户制度,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1485年,明政府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名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B.导致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 C.体现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13.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徽宗时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 A.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B.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14.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15.战国至唐,“通商”一词几乎在载籍中消失,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篇》等书中其出现的频率却陡然增高,《金史》《元史》等史籍中也出现不少“通商贾”、“通商惠工”、“力穑通商”的记载。这一变化体现了 A.重商成为社会共识 B.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提升 C.抑商政策难以为继 D.社会转型推动了经济发展 16.元末明初时,徐一夔在《织工对》中记叙:元末至正年间,杭州“有饶于财者”, 家有杼机四五具,雇工十数人,织工劳动“每夜至二鼓” ,其中技艺较高的织工,且可获 得“倍其值”的工资。由此可见 A.丝织业已出现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从元开始解体 C.私营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D.元代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17.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耻,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佳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B. 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C. 区域之间市场需求存在差异性 D. 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区域市场 18.孔子说“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揭示了“躬稼”是“有天下”的前提;孟子的“有恒产者有恒心”,阐发了土地所有权与民心向背、国家治乱的关系。这表明 A.土地五谷就是家国天下 B.儒家推崇重农抑商思想 C.农耕经济影响儒家思想 D.民本思想成为主流观念 19.墨子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这一思想 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B.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D.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20.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 A.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 B.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C.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 D.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21.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 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 22.朱认为人性固然重要,但情为“未发”把提自己的本性还需从“已发”处用力。“性无不善,但情迁于物,心所发为情,或有不善。”由此可知,朱熹认为人性 A.本善习远 B.本质是善 C.无善无恶 D.有善有恶 23.王阳明指出:“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致良知”也就意味着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去证实、肯定和扩展人的存在。王阳明的思想 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 B.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C.主张通过外在的规范维护秩序 D.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 2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这一主张 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 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 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 25.考据学在清代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其主要内容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考据学以其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作出了较大贡献。考据学的兴起体现了 A.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反思 B.对孔孟儒学的否定 C.市民工商阶层的经济诉求 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2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王夫之认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 A.是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反映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C.体现了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D.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27.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青州大疫,中央政府要求:“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旨在切断传染源,这项措施被后世沿用。据此可知当时 A.疫病防治依赖于中医药学创新 B.医疗隔离救治理论成熟 C.政府具有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 D.政府防治疫病方法有效 28.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科技发展到宋朝,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已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英国的水平。为论证该观点,你选择的论据应该是 ① 用薄铁叶剪裁,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用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 ②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③ (1) 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 (2)有火箭,施火药于箭首,弓弩通用之,其傅药轻重以弓力为准。 ④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9.“关公战蚩尤”是流传较广的一则神话。据考证,该神话以片段形式散见于御祭文、类书、道藏经、笔记小说、盐法类政书、地方志书中,有多种文本流传。它先经佛教原创,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这说明 A.神话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追求 B.神话因荒诞而缺乏研究价值 C.佛道合流颠覆社会意识形态 D.研究神话叙事必须溯源而循 30.康熙年间,石涛创作《山居图》(如右图),小屋掩映在险峻山崖下的树林中,屋里隐约可见一人独坐。这一作品 A. 突破了传统文人绘画的创作风格 B. 代表了清代宫廷画的审美取向 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 D.表达了部分士大夫的精神追求 石涛:《山居图》 31.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 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32.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召开前的第一项程序是传令官诵读大段咒语,其中有一句是“让那些想要成为僭主或者打算恢复僭主制的人及其整个家族痛苦地毁灭!”这一做法 A.旨在消除氏族贵族的特权 B.强化了公民的制度认同 C.提高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D.杜绝了僭主政治的发生 33.古希腊奥林匹亚赛会的项目中,既有仅仅比拼身体和技能优势的“裸体竞技”,也有富人、政治领袖和僭主们热衷的“马赛”。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公民按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 B.公民需共同承担城邦事务 C.运动会按财产分配比赛项目 D.运动会旨在维护贵族统治 34.公元前2世纪后,罗马出生率明显降低,一度影响到了兵源的稳定。公元前18年,通过了朱里亚婚姻法,规定25~60岁的男子和20~55岁的女子必须结婚,违犯者将丧失在遗嘱上自由继承遗产的权利。这说明罗马法 A.凸显国家利益至上 B.特别重视私法建设 C.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D.剥夺公民婚姻自由 35.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既规律又动听后,便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就是黄金分割。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如帕特农神庙的宽高比(图1)、女神维纳斯雕像的身材比例(图2)等。这主要反映了 图1 图2 A.数学理论根植于实践 B.重视艺术创设的美感 C.民主政治的影响深远 D.科学成就领先于世界 36.民主制时期的雅典人认为“所有的事物都要被怀疑、被验证,思想没有界限”。怀疑精神成为日益风行的时尚。谁都能在城邦生活根本的正义秩序问题上有发言权,但却不比别人更有见地。这种“时尚”的形成 A.反映出雅典人对自由的渴望 B.折射出雅典人理智的不成熟 C.体现了智者学派的影响力度 D.说明城邦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一、 材料解析题(共3题,37题22分,38题14分,39题10分,共46分)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古罗马时代,法律之范围,极端狭小,故曰:“法律者,维持城市化秩序所必需之规则之总和也。”基此定义,法律只建筑于限制极严之功利基础,其作用,在维持现状,在维持已然之社会生活,则当日之法律,并无创造性也明矣。然则其原因安在耶?曰,当日之国家,只可谓各家族之联合体,家族内部之处置,国家不得从而干涉之,故有权者为家族,而非国家,有严格之家法,而无有力之国法也。 降至西历纪元前后,受希腊哲学思想之影响,法律观念为之一变,赛尔苏斯曰:“法律者,善良公平之艺术也。”意若曰:法律者,何者为善,何者合乎正义,何者足称平允之标准也。其基础,导源于自然法,嗣因与天主教一直吻合,复受宗教势力之推助,故是项理论,颇有权威,而足以推翻前说。然此新观念,并非偶然形成,良以原始时代,家父权高于一切,对妻子、奴隶,滥用权威,违背人道,国家不能干涉,先贤自目击此不人道不平等之现象,乃希望伸张法律之权威,借重法律,以杀宗法之势力,而提高被压迫阶级之地位耳。 ——摘自陈朝壁《罗马法原理》 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 ,“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马人法律观的变化及原因。(10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的特点及其与罗马法共同的历史价值。(12分)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太祖多次颁布禁海令,严禁濒海军民“交通外番,私易货物” 。明成祖即位后,沿袭海禁政策,并奉为祖宗法度。此后,明廷三令五申,禁止人民私自出海贸易。然而,屡禁不止,民间开海呼声与违禁出海行为从未间断。嘉靖二年(1523)宁波争贡之役与二十八年走马溪事件发生后,海上走私贸易愈禁愈盛,尤其是自嘉靖三十一年起,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倭患。时人认识到,要消除倭患,保卫海疆安全,最好的办法是疏而非堵。闽、浙、粤三省官员不断上奏,请宽海禁,与主张严禁的官员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开海与禁海之争。隆庆初年,明廷同意福建巡抚涂泽民所奏,宣布开放海禁,漳州、泉州之民“准贩东西二洋”。开海政策持续五十余年,不仅在明后期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对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的否定,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 ——摘编自涂丹《明代禁海与开海之争》 材料二 康熙时本有四口通商的规定,但几十年间,外国商船绝大多数开赴广州贸易,形成了固定的贸易路线和惯例。乾隆十二年(1717年),西班牙商船到福建、厦门贸易。当地官吏认为“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民风不淳朴)。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俊夷船回掉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清廷的复示是:“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1757年十一月初十日,乾隆正式颁布谕旨,明确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摘编自《清世祖实录》 (1)据材料一,指出隆庆初年明廷开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隆庆年间的开海政策。(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初年福建地方官员和清廷在对待西班牙商船贸易问题上的分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后期从“四口通商”转变为“一口通商”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2分)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表2 中国古代具体学科科学家统计 具体 科学 天文学 数学 医学 农学(含博物学、本草学) 地理 制图学 化学和 炼丹术 物理学 工程水利、 冶金等 人数 56 36 62 35 33 6 12 45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科学技术及其有关知识,不是被视为三教九流、旁门左道,就是被视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而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所不齿。自古“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玩物”被认为是“丧志”,脱离实际是旧知识分子的通病。 ——据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5 CDCCA 6-10 ACAAB 11-15 CDACB 16-20 ADCBD 21-25 BADCA 26-30 ADBAD 31-36 CBBABC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37题22分,38题14分,39题10分,共46分) 37.(1)变化:从认为法律是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的到认为法律是用来维护公平正义的。(2分。只答出一种法律观点得1分) 原因:早期家族观念对法律影响大;后来受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自然法的影响;天主教势力的推动;宗法势力过大。(8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 (2)特点:法律有继承性;以礼入法,礼法并施;注重刑法;判决注重事实;注重维护封建秩序和儒家伦理道德。(8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 价值:分别对东西方法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都是人类社会宝贵的遗产。(4分。1点2分,2点4分) 38.(1)原因:海上走私贸易猖獗;倭患四起,影响边疆安全。(2分) 影响:促进福建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否定了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是经济政策的自我调整,一定程度上顺应世界潮流。(4分) (2) 分歧:地方官员认为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大且漳泉风俗不淳,不宜通商;清廷认为应照惯例,正常通商。(2分) 原因:被动维护海疆安全,抵御外来势力入侵;维护封建专制统治。(4分) (3)特征:从适度开放走向闭关自守。(2分) 39.观点: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学、数学、地理制图学、工程水利及农学的研究。(2分,言之成理即可) 论述:中国古代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天文学在古代深受统治者重视,一方面出于统治者政治需要,另一方面为农业生产服务;要制定精确的历法,需精于计算,数学亦伴随天文学发达起来;中国幅员辽阔,政府为有效管理国家,历来注意掌握地方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势等情形,导致了地理学的兴盛;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决定了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从而导致对农学及水利工程的重视。(8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观点:中国古代科学家学科分布不均衡。(2分,言之成理即可) 论述:中国古代在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和农学方面的发展较为突出,在物理、化学方面相对薄弱。中国古代具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导致科学技术研究倾向实用,缺乏抽象推理的研究。(8分,言之成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