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巩固提升:第六单元测评
第六单元测评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1949 年 1 月 22 日,在解放区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 55 人发表了《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 表示“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 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中国的执政党 B.各民主党派仍对调和国共矛盾充满信心 C.民主党派政治态度不坚定 D.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已有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民主党派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且向往建立新中国,这说明双方已有了坚 实的合作基础。 答案 D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 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 1948 年 8 月到 1949 年 8 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 士 20 批,其中有 119 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从材料看,大批民主人士参 加了这次政治协商会议。材料没有反映恢复民主党派的组织问题,排除 B 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 方针是 1956 年提出的,C 项错误;“一五”计划于 1951 年开始编制,1955 年正式通过并公布,排除 D 项; 故选 A 项。 答案 A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 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 ) 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 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揭开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解析根据材料“‘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大 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可知,主要为了对农村进行思想改造,以适应新生国家的需要, 故 A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故 B 项错误;材料所述思想教育,不属于教 育改革的范畴,故 C 项错误;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农民问题是重要的议题,但不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4.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时期。欧美国家在该阶段实行竞 争性的选举,结果是社会的阶级与群体斗争的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鉴于此,新中国在该阶 段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 ) A.选择并实施协商民主制度 B.先恢复经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 C.依法治国,巩固改革的成果 D.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解析“一五”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开始,该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与重点 是选择并实施协商民主制度,缓解社会各阶级和党派的矛盾,故 A 项正确;B 项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 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故错误;C、D 两项是改革开放深入时期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均排除。 答案 A 5.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 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 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解析 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级登记”办法,有利于对本辖区社会组织的管理,从而确保政策的统一性、执 法的统一性,这样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故 A 项正确;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级登 记”办法,目的在于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是取缔,故 B 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对国内社会组织的管理, 没有涉及境外敌对势力,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措施的首要目的是巩固政权,而不是激发 活力,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了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 务,但没有把社会主义前途明确写进条文。这主要是基于( ) A.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现实需要 B.建立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目标 C.鼓舞全国人民继续争取独立民主 D.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仍然艰巨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过渡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共同纲领》明确了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但没有把社会主义前途明确写进条文,主要是 基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现实需要,故 A 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时的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故 B 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已经完成了民族独立,故 C 项错误;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 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7.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 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 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解析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 避免了中国“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8.1954 年我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表是对此次参会的部分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的统 计。据此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项目 中共党 员 民主党 派 无党 派 工 人 农 民 人数 (人) 668 274 284 100 63 比例 (%) 54.48 22.85 23.16 8.16 5.14 项目 解放军 归国华 侨 少数民 族 妇女 人数 (人) 60 30 177 147 比例 (%) 4.89 2.45 14.43 11.99 A.有利于民族区域的自治 B.奠定了多党制的基础 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D.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特征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出席全国第一届人大会议的代表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 人民民主的原则,故选 C 项。 答案 C 9.“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 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上述现象开始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 解析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始于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答案 C 10.五四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 1936 年苏联宪法、1953 年罗马尼亚宪 法、1952 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 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中华民国 1913 年天坛宪法、1923 年曹锟宪法、1946 年蒋介石宪法等。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 )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 1954 年宪法制定时的国际形势,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的宪法有一些是资本 主义宪法,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五四宪法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但超越了国家与 社会形态差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 答案 D 11.1954 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 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 ) A.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B.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 C.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 D.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 解析由材料可知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工农群众,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这说明新中国民主是广泛的人 民民主,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新宪法将民族资 产阶级确认为民主的主体,因而新宪法并未强化阶级矛盾,故 C 项错误;材料是 1954 年宪法的相关内 容,与政党制度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2.毛泽东指出:“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 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 A.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部分 C.与人大职能有很多重合部分 D.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 解析根据材料“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说明政协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13.2014 年 6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的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撤销日 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同年 12 月,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日喀则依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 市党政领导机构。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A.自治区政府接受人民监督 B.民族自治机关独立行使行政职权 C.自治区政府必须接受党的领导 D.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项事务 解析题目中“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显示出,自治区的选举、党政领导机构的建立,必须在党的领导 下进行。 答案 C 14.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统一战线促发展 B.民族团结促繁荣 C.民主政治铸光辉 D.人民代表为人民 解析题目提供的三幅图片,实际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故选 C 项。 答案 C 15.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 ③《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 律依据 ④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从“1953 年”和“选民证”信息判定,反映的是 1953 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现象。解答本 题最重要的信息是时间信息,采用排除法。三大改造是从 1953 年至 1956 年,但题干材料并没有反映, 故 A、C、D 三项错误,B 项正确。 答案 B 16.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 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 制工作的开展( ) A.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新政权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和政府难以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制定系统完 备的法律,新中国成立之初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 取得胜利,故 B 项错误;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从材料可得出这些法制 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使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7.1978 年 3 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 命”“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些规定( ) 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C.实现了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 D.成为新时期法制建设指导思想 解析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1978 年 3 月,全国 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要正确区别和处 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可知,这一时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并 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故 B 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故 C 项错误;新时期法制建设指导思想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8.1988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3 年宪法修正案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1999 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和分配制度。上述宪法修正案的出台( ) A.反映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加快 B.反映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 C.说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 D.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 解析宪法修正案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故 A 项错误;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 没有体现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故 B 项错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是 在 1992 年之后,故 C 项错误;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 律保护,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9.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 时间段 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 1982 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到中共 十五大召开 《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1997 年至今 《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 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 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 A.完善法律程序 B.突出社会立法 C.维护国家统一 D.注重经济立法 解析材料表格列举了新时期所通过的法律制度,没有涉及法律程序,故 A 项错误;从表格内容来看,所 制法律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无法体现突出社会立法,故 B 项错误;维护国家统一不是每个时期的立 法原因,故 C 项错误;从表格中法律的名称来看,与经济相关的法律最多,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20.以下节选自 1981 年 9 月 30 日叶剑英提出的“九点建议”,由此可见( ) ·谈判将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进行; ·双方应当为通邮、通商、通航创造条件; ·欢迎台湾人民来大陆投资经商; ·统一之后台湾将享有高度自治,可以保留它的军队; ·台湾现在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包括私人企业和财产权,将保持不变。 A.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本质的区别 B.“一国两制”不完全适用于台湾 C.两岸关系改善完全取决于台湾方面 D.两岸的经济制度已没有明显差异 解析叶剑英提出的建议表明统一后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这是由于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问题。因此,A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A 21.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 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50 年不变。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解析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 答案 D 22.1983 年 6 月 26 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讲道:中国统一后,台湾“可以有 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除制度不同外,台湾的“独立性”还体现在( ) A.可同外国保持原来的“外交”关系 B.可独立加入联合国 C.可保留原有的军队 D.可在对外交往中代表中国 解析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所以统一后的台湾可保留自己的军队。但是,外交是国家主权的象 征,在对外交往中,台湾仅是中国的一个地区,它既不能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也不能加入联合国,更 不可能在对外交往中代表中国。 答案 C 23.1982 年 7 月 24 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中写道:“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共产党首倡第三次国共合作 B.解决台湾问题时机已经成熟 C.中国大陆希望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 D.“一国两制”得到了两岸同胞的高度认可 解析中国共产党首倡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在 1981 年 9 月,故 A 项错误;解决台湾问题时机已经成熟的 表述与事实不符,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并结合 1982 年的时间 信息可知,中国大陆希望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故 C 项正确;“一国两制”得到了两岸同胞的高度认 可的表述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24.国台办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政府一再申明,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 异议。但是,“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要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对此,中国政府不能 不坚决反对。这体现了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府( ) A.力求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坚持原则和立足发展相结合 C.尽可能增加交往和取得互信 D.主张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前提 解析“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体现立足发展,“‘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 要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坚决反对”体现坚持原则(一个 中国),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25.中国《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西方媒体却蓄意将其描述为是一部“授权发动战争”的法律。而台 湾当局也正是看重了海外媒体的这一特征,竭力利用国际媒体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妄图使台湾问 题国际化。这说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上( ) A.应加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 B.避免直接出现武力争端 C.揭露国际媒体的错误导向 D.应构建舆论战传播体系 解析根据材料“西方媒体却蓄意将其描述为是一部‘授权发动战争’的法律。而台湾当局也正是看 重了海外媒体的这一特征,竭力利用国际媒体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妄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可知, 应加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故 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避免直接出现武力争端,故 B 项错误;材料不是为 了揭露错误导向,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构建舆论战传播体系,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20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8 分,共 50 分) 2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朱德与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 制。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 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在当时它 有何重要作用? (8 分) (2)材料二中 1954 年宪法中的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规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 何意义? (6 分) (3)材料三所体现的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6 分) 解析第(1)问,“合影”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结合所学回答这一制度的 作用。第(2)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描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所学答出其意义。第(3)问,材料三所体现的制 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是调动各阶级、阶层积极性,进行政 治协商的机构,在当时还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 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 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一个团 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草案》的讲话(1954 年)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刘少奇的冤案也得到平反。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讲话为哪次会议的召开做了准备?这次会议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做出的贡 献是什么?(6 分) (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后来得到平反昭雪,这说明了什么问题?(6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1954 年”可知是全国一届人大,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贡献”。第(2)问根据材料 中“文化大革命”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两个不同时期的民主法制情况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1)全国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逐步恢复和 健全。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 愿……我们希望台湾当局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顺应民意,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 统一、民族振兴做出贡献。 材料二 20 世纪 20 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 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1)结合材料一,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6 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 1945 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的重大 变化。(6 分) (3)我国政府在对台湾和香港、澳门的政策方面有何异同?(6 分) 解析第(1)问从历史因素、民族利益两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分别回答香港、澳门的回归和台湾与 大陆的合与分。第(3)问从方针与特权两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符合国家、民族利益,顺应民 意。 (2)香港、澳门分别于 1997 年和 1999 年回归祖国;台湾 1945 年回归祖国,1949 年大陆解放后,国 民党败退到台湾,形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 (3)相同:都实行“一国两制”。不同: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保留军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