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2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52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2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52张)

专题 2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板块三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知识 框架 内容索引 考点 突破 基础落实 考向聚焦 素养渗透 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 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 (1) 背景 ① 基本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② 主要原因: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 ③ 根本条件:欧洲衰落;美苏双方实力均衡,都极力扩张。 (2) 过程 ① 序幕: 1946 年 3 月,丘吉尔发表 “ 铁幕 ” 演说。 知识排查 考点一 美苏争锋 ② 冷战表现 项目 美国 苏联 政治 “ 杜鲁门主义 ” ,成为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 年 3 月 ) 苏联等九国成立 “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经济 1947 年提出马歇尔计划扶持、控制西欧 1949 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了西方的经济封锁 军事 1949 年成立 “ 北约 ”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1955 年成立 “ 华沙条约组织 ” ,对抗 “ 北约 ” ,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 “ 德国分裂 ”“ 朝鲜战争 ”“ 古巴导弹危机 ” 【加试】 ——( b) (1) 德国分裂 ① 背景: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冷战逐渐加剧。 ② 分裂: 1949 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 朝鲜战争 ① 1950 年,以美国为首的所谓 “ 联合国军 ” 直接参与朝鲜战争。 ②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③ 1953 年,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④ 是二战后以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3)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年 ) ① 原因: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 ② 结果:经过两国的对峙和谈判,苏联撤走导弹。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重点深化 1. 两极对峙格局的特征 (1) 美国推行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为目的的冷战政策,首先拉开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帷幕。 (2) 欧洲是美苏两极对峙的重点地区。 “ 杜鲁门主义 ” 、马歇尔计划等都是针对欧洲的社会局势而制定的外交政策,苏联的应对措施也立足于欧洲。由此形成了西欧与东欧的对峙局面。 (3) 两极对峙格局是在美苏双方相互推动下形成的。苏联的应对措施既是对美国冷战政策的反应,又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发展。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共同导致了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 4) 两极对峙格局虽以不同的社会制度为旗帜,但实质是美苏两国为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而进行的争斗 。 2. 两极格局下的四对矛盾 (1) 美苏之间的矛盾。美苏争霸对苏联造成极大的损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2)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3)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中苏关系恶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倾向,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4) 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东西方两大集团之外增加了一支崭新的国际政治力量 。 3. 唯物史观评价两极格局影响 (1) 积极作用 ①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却使大国的行动基本上都未超出各自的势力范围。 ② 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 消极作用 ① 两极格局具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导致战后大国实行霸权主义。 ② 擅自划定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局部地区纷争不断。 ③ 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地位,展开了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 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对点训练 解析   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就是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进而控制西欧,故符合题意的是 B 项。 答案 解析 1.(2016·4 月浙江学考 ) 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 是 A. 建立北约组织 B .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提出 “ 杜鲁门主义 ” D. 推行凯恩斯主义 √ 答案 解析 2. 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 。 右 图 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 是 A.1942 年的反法西斯 联盟 B.1946 年的联合国 C.1949 年的 北约 D.1967 年的 欧共体 √ 解析   1949 年,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 12 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 C 项正确 ; 葡萄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属于中立国,故 A 项错误 ; 瑞典 与冰岛于 1946 年加入联合国,图片中白色部分没有包括瑞典,故 B 项错误 ; 1973 年英国加入欧共体,故 D 项错误。 解析   1947 年 “ 杜鲁门主义 ” 提出;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 1962 年 “ 古巴导弹危机 ” ; 1949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3. ( 加试题 ) (2018· 湖州选考测评 ) 二战后初期美苏形成的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不利影响。下列史实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 ①“ 杜鲁门主义 ” 的提出  ② 朝鲜战争的爆发  ③“ 古巴导弹危机 ”   ④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A.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 ②④①③ √ 知识排查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1. 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b) 背景 (1) 二战后,西欧各国实力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0 世纪 50 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发展较快,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2) 西欧各国强烈意识到只有联合才能保障自身安全与发展 形成过程 (1)1951 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 年,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影响 (1) 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2) 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 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致使美国调整对欧洲的政策 2.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 背景 (1) 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2) 新兴独立国家积极维护自身的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 兴起发展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宗旨原则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与原则 影响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3.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b) (1) 时间: 1991 年,俄罗斯等 11 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2) 标志:苏联完全解体,标志两极格局崩溃。 4. “ 一超多强 ” 局面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 ——(b) (1) 形成: “ 一超多强 ” ( 美、欧、日、俄、中 ) 。 (2) 表现 美国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 “ 单极世界 ” 欧盟 1993 年 11 月 1 日,欧洲联盟成立,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日本 经济大国,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步伐 俄罗斯 普京的务实政策使俄罗斯逐渐走出了低谷 中国 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又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5.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c) (1)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2) 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3)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4)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 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6)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7) 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重点深化 1. 三大角度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 (1) 出现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2) 两层内涵: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 “ 极 ” 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因此,对多极化趋势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方面去理解。 (3) “ 多极化 ” 在当今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还在不断加强。 2. 从大国关系变化角度认识多极化趋势 (1) 二战后至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 (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两极对抗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 (3)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1.20 世纪 50 年代初,法国外长舒曼在一份宣言中声称: “ 法国做出了欧洲建设的第一个决定性举动,并且把德国也联合进来。 ” 这里的 “ 第一个决定性举动 ” 是指法国倡议 建立 A.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B . 欧洲煤钢共同体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欧洲经济共同体 √ 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初, “ 第一个决定性举动 ” 是指在欧共体建立过程中的第一步: 1951 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都是成立于 1958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故选 B 项。 对点训练 答案 解析 2. 下列德国历史地图的变化体现 了 A. 国家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B. 法德关系由对抗仇视到和解合作 C. 政体由专制到立宪再到共和 D. 国际格局由 “ 冷战 ” 对峙到多极鼎立 √ 解析   由于美苏 “ 冷战 ” ,德国从统一的国家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东欧剧变,德国重新走向统一,故 A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3.(2018· 义乌学考满分加餐练 ) 下图空格中应该填入的正确选项 是 A. 欧洲共同体成立 B. 北约组织成立 C. 不结盟运动形成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建立 √ 解析   本题考查欧共体形成过程。 1951 年,法国等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 年,六国又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 年上述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故选 A 。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极格局在 1955 ~ 1975 年期间受到冲击,题干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 C 项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A 、 B 、 D 项时间明显不符合。 4.(2018· 温州学考满分加餐练 ) 有学者认为: “ 1955 ~ 1975 年期间,随着时间的流逝, ‘ 两极体制 ’ 的现象,或者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宰制,逐步让位于新的全球格局。 ” 当时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 有 A. 苏联的解体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答案 解析 考向聚焦 素养渗透 高考考什么 ? 将会怎样考 ? 考向一 常考主干知识 1.(2018· 湖州新高考检测 )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 1951 年提出: “ 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链。 ” 此观点提出的背景 是 A. 美苏冷战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冷战结束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有效信息 1951 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是针对苏联和新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源于美苏两大阵营对立,故 A 项正确 ; 一 战和二战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B 、 D 项错误 ; 冷战 结束是在 1991 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2018· 嘉兴新高考检测 ) 一位美国学者说: “ 它们双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式咄咄逼人的姿态。 ”“ 它们 ” 指的 是 A. 美国 英国 B . 美国 中国 C. 中国 日本 D . 美国 苏联 √ 解析   美国和苏联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不一样,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苏形成争霸之势,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2018· 衢州新高考检测 ) 有外国学者评价说: “ 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 这段话指的 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罗斯福新政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马歇尔计划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可得知此措施是针对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表现之一,旨在通过经济扶持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故 D 项正确。 √ 答案 解析 4.(2018· 丽水学考满分加餐练 ) 有研究者在一篇论文纲要中列举了发生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下列史事,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中法两国建交 ”“ 欧共体的建立 ”“ 日本重新成为经济大国 ” 。该文论述的主题 是 A. 两极格局的瓦解 B . 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C. 第三世界的崛起 D . 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故 A 项错误 ; 题 干中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中法两国建交 ”“ 欧共体的建立 ”“ 日本重新成为经济大国 ” 都能体现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 B 项正确 ; 题 干中 “ 欧共体的建立 ”“ 日本重新成为经济大国 ” 说明也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故 C 项错误 ; 题 干中并未体现出和平主题,故 D 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思维升华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特点 ( 1 ) 国际审判:为清除法西斯势力做出巨大的贡献,但由于美国的包庇和美国亚洲政策的影响,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打击转变为扶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亚洲的战后社会秩序的重建。 ( 2 ) 战争创伤: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因此创建联合国,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通过国际的力量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世界各国的使命和责任 。 ( 3 ) 强权政治:在重建秩序中,战胜国中的大国借机提高国际地位,雅尔塔体系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美国主导了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确立,与苏联矛盾日增。美苏冷战对峙及局部热战并存。随着经济实力的变化,苏联解体,世界逐渐走向 “ 一超多强 ” 格局。 答案 解析 考向二 社会热点、学术前沿 5.[ 国家意识 · 大国关系立足点 ] (2018· 丽水学考满分加餐练 )1963 年 7 月,美国特使哈里曼赴莫斯科询问赫鲁晓夫是否采取 “ 美国行动 ” 或 “ 苏联行动 ” ,阻止中国发展核武器,但被赫鲁晓夫拒绝。该事件反映 了 A. 苏联支持中国发展核武器 B. 美苏霸权利益具有一致性 C. 美苏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 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此时苏联不可能支持中国发展核武器,故 A 项错误 ; 赫鲁晓夫 没有同意美国的建议,体现了美苏霸权利益没有一致性,故 B 项错误 ; 美 苏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决定了其在这个问题上意见是不同的,故 C 项正确 ; 材料 无法体现多极化趋势,故 D 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唯物史观 —— 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地位 ] 如果以 “ 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 ” 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 两国 A. 根本利益的趋同 B . 军事冲突的加剧 C. 国家实力的消长 D . 敌对意识的淡化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两国的根本利益也不相同, A 项表述错误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故 B 项错误 。 美 苏双方的敌对意识没有淡化,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长期对苏联的 “ 和平演变 ” ,故 D 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时空观念 —— 国际格局变迁 ] (2018· 湖州新高考检测 ) 如果写一篇关于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题目中最合适的 是 A. 论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B. 由对抗到结盟 —— 中美关系新走向 C. 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D. 由盟友变对手 —— 美苏关系新变化 解析   注意题干强调时间是 “ 二战后初期 ” ,美苏因为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矛盾,最终导致它们的关系由盟友变成对手,故 D 项正确。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史料实证 —— 国际格局变化 ] (2018· 台州新高考检测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 “ 东方巨龙 ” 腾飞,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壮大 …… 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 是 A. 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 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C. “ 一超多强 ” 、多极化趋势加强 D. 群雄逐鹿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当今国际格局正处在新旧交替之际,旧的两极格局瓦解了,新的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形成,目前正处在 “ 一超多强 ” 、多极化趋势加强阶段,材料本身包含了这个信息。多个政治力量崛起并不均衡,也不是军事政治集团;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暂时不可取代,不会是群雄逐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2018· 温州新高考检测 ) 据某史学著作: “ 当事件发生时, ( 中苏间的 ) 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 ‘ 纸老虎 ’ ,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 ” 文中的 “ 事件 ” 是 A. 北约组织建立 B . 朝鲜战争 C. 柏林墙修筑 D . 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 “ 当事件发生时, ( 中苏间的 ) 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 ” ,表明这件事发生在中苏关系恶化之后,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双方核战争一触即发,人类空前接近毁灭边缘,故 D 项正确。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 奉行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 ” 有以上宗旨体现的现代国际政治组织应该 是 A. 华约 B . 欧共体 C. 不结盟运动 D . 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华约是冷战时期苏联成立的军事联盟,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 ; 欧共体 属于经济区域集团,不是政治组织,故 B 项错误 ; 据 材料 “ 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 ” 可知是 1961 年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故 C 项正确 ; 上海 合作组织不是国际政治组织,故 D 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2018· 台州新高考检测 ) 有人说: “ 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 ‘ 伤痕 ’ 犹在。 ” 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 “ 伤痕 ” 是 A. 德国的分裂状态 B . 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 事件 D . 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解析   冷战结束后,德国已经完成了重新统一,故 A 项错误 ; 冷战 结束后,朝鲜半岛依然处于分裂状态,故 B 项正确 ; 9·11 事件是世界恐怖主义活动的后果,故 C 项错误 ; 冷战 结束后华约解散,故 D 项错误。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考向三 综合能力 —— 历史理解与阐释 12.(2017· 丽水选考查缺补漏 ) 自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霸权开始失能,其过程跌宕起伏,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大事记 ( 部分 ) 1963 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 1968 年,民权运动领导人马丁 · 路德 · 金遇刺身亡 1968 ~ 1971 年,美国先后发生六次美元危机 1972 年,水门事件爆发,直接导致 1974 年尼克松总统辞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综合国力在冷战后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 …… 美国的实力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之时,欧盟、中国等 “ 五大力量中心 ” 成员的实力也都有引人注目的提升 …… 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 —— 刘建飞《美国霸权失能与多极化趋势初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内部:美元危机;矛盾重重。 外部:不结盟运动兴起;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中国振兴。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造成美国霸权失能的内外因素。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原因:美国综合国力提升;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 特点:暂时出现 “ 一超多强 ” 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2) 据材料二,归纳美国霸权加强的原因并指出当时国际格局特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