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 历史试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命题: 审核: 试卷说明:本卷共二大题,43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姿态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2.夏代最初几个君主不称王,而称为“后”(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之意)。直到少康(夏朝第六世君主)才明确称“王”(意为天地人的主宰)。这一变化源于( ) 图1 A.宗法观念影响消退 B.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C.君主权威显著增强 D.官僚体制逐渐完善 3.图1所示的分封形势出现于( ) A.商朝 B.西周 C.西汉 D.东汉 4.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差异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了各国人口的多寡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诸侯的军事力量的强弱 5.“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种重视姓氏的观念源于(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6.某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道: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7.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 A.官僚的选拔方式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疆域规模的扩大 8.《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B.记载的真实性 C.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D.修撰的政治性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 A.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B.设置三司,分割相权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11.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12.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 ) A.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 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 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13.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同时又重用司礼监宦官,并给予宦官“出使、专征、监军”等大权,与内阁的权势相抗衡。明成祖此举( ) A.表明皇权渐趋衰弱 B.意在加强君主集权 C.促使内阁取代六部 D.造成首辅权力失控 14.《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 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设地,而割弃使为别国,此坐自遗患。”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 ) A.派兵收复新疆 B.设置新疆行省 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 D.签订了《改订条约》 16.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图l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 A.中华民族的崛起 B.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列强人侵与民族危机 D.国民大革命 17.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某文献记载:“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 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该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图2是火花(火柴商标画)。该火花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长征胜利 20.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 A.采取武装起义方式 B.在南京建立了政权 C.制定了纲领性文件 D.推翻了清朝统治 21.近代中国每次外交失败都会引起社会巨大变革。下表中“失败”和“变革”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失败 变革 A 英法联军侵华中国战败 洋务运动 B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百日维新 C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 义和团运动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战败 五四运动 A.A B.B C.C D.D 22.国学大师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他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23.“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 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功绩。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 历史事件是 (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 C.遵义会议召开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24.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5.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26.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 A.北伐战争、国民革命 B.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27.“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 “会”是指(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8.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司发函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 战”概念,这里“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9.解放战争时期,与“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30.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31.“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 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这一观点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32.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33.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力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 B.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 D.村民自治 34.“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 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35.右图(跨洋握手)记录了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 大历史事件的瞬间。该事件表明(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美国彻底改变了遏制中国的立场 C.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6.从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成套大型技术设备,建成几十个冶金、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 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中国开始引进外资生产 37.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右图反映了(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C.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38.2001年,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立。它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 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该组织是(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39.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这句话说明了希腊( ) A.公民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 B.城邦重视公民参政素养的培养 C.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40.梭伦改革“使贵族不值一钱,除非他同时是富人”,有些旧贵族的尊贵“亦由于其富 有而非由出身”,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改革措施是( ) A.实行财产等级制 B.成立公民大会 C.废除债务奴隶制 D.推行陶片放逐法 41.雅典在梭伦改革之后出现的僭主(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执政官)一般出身贵族,政 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 ) A.贵族的影响力消除 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平民主导国家政权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42.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学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 A.主权在民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D.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43.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 ) A.高度赞扬雅典的民主制 B.公民意识淡漠 C.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缺乏民本思想 44.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45.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46.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以罗马法为蓝本,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某些 司法原则均源于古罗马。符合以上论断的是(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C.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基础 47.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 B.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C.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D.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两者地位相等 48.右图所示的漫画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 A.“君权神授” B.内阁对国王负责 C.国王“统而不治” D.国王掌握国家政权 49.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50.《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 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C.确立了责任制内阁 D.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权力结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51小题16分,第52小题22分,第53小题12分,共50分) 5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一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8分) 52.(22分)自古以来,各国发展中出现过多种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B) 材料二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百度网 材料三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模式)各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列举英、美两国的史实说明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 (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6分) 53.(12分)阅读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府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有关知识,评述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可以赞成或者反对作者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考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 C A C A D D A B C B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A B D C C A D C D C A A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A C D D C B B C C A D A C A D 46 47 48 49 50 D B C D D 51.(16分)(1)“界碑”的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4分) (2)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2分)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分)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2分) 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2分) 52.(1)模式:雅典的民主制度;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6分) (2)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6分) 史实:英国确立的是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4分) (3)基本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6分) 53.(12分)示例一:否定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优越性的观点。(只表明态度,没有观点不给分) 评述 角度一: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角度二:中央集权加强,限制了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 角度三:专制制度是为了维护封建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角度四:君主专制下,统治者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示例二:赞成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优越性的观点。 评述 角度一:利于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角度二: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角度三: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角度四: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备注:答案卷留行数 51(1)3行 (2)4行 52(1)2行 (2)4行 (3)2行 53 10行 能力知识考查题目分布:1;2;8;11;22;25;31;36;43;47;53,共2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