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8专题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57张)(天津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8专题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57张)(天津专用)

第八 专题 近代 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2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高考真题 • 导方向 - 3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高考真题 • 导方向 - 4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高考真题 • 导方向 - 5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突破点二十一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正确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1 . 从起因看 , 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 , 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 . 从发动者看 , 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 , 再从多国到一国 ; 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 , 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 3 . 从列强侵华目的看 , 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 , 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 . 从结果看 , 除了抗日战争外 , 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 , 说明只有全民族团结抗击外来侵略 , 才能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 - 6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突破点二十一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5 . 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 , 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 ,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 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同时 , 列强侵华在客观上也将西方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 - 7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突破点二十一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二、 19 世纪 60 年代中国政局的变动 1 .1861 年 , 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总理衙门 , 它的设立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 使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2 . 主张同外国侵略者 “ 尽心议和 ” 的政治派别掌握了清朝的政权。 1861 年 , 咸丰帝病逝后 , 慈禧太后联合奕  发动政变 , 控制了清政府的实权。 3 . 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到勾结 , 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为了维护既得利益 , 列强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 , 也迫切需要列强的帮助。 1862 年 , 清政府 “ 借师助剿 ” 。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基础上勾结起来。 - 8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突破点二十一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4 . 汉族官僚势力不断扩大。太平天国运动后 , 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 中央权力下移 , 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5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面对内忧外患 , 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 , 他们在与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 , 认识到西方技术的先进 , 掀起了一场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 , 以 “ 自强 ”“ 求富 ” 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 9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例题 (2019 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 ) 鸦片战争后 , 清政府任命两江总督耆英以钦差大臣名义兼管五口通商事宜 ; 道光二十四年 (1844 年 ), 耆英调任两广总督 , 仍兼办各省通商善后事宜 , 此即五口通商大臣一职的产生。这一官职的设置表明 (    ) A. 近代中国外交体制有所调整 B. 近代专职外交事务大臣出现 C. 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D. 对外交涉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分析推理 钦差大臣或两广总督兼办五口通商事宜改变了理藩院专管外交的传统 , 这表明近代中国外交体制有所变化。 - 10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精准解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 可知鸦片战争后 , 两江总督耆英兼管五口通商事宜 , 耆英调任两广总督后仍兼办各省通商善后事宜。这改变了清朝前期理藩院兼办外交事务的惯例 , 表明近代中国外交体制有所调整 , 故选 A 项 ; 五口通商大臣是总督兼任 , 并非是专职外交事务的大臣 , 排除 B 项 ; 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开始是 1861 年总理衙门的设立而非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置 , 排除 C 项 ; 清政府仅让总督兼任五口通商大臣负责通商善后事宜 , 并没有设置专职人员 , 这说明对外交涉并未引起清政府的高度重视 , 排除 D 项。 答案 : A - 11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以题说法 清朝对外政策演变的四个阶段 1 . 第一阶段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 , 贵华贱夷 , 闭关锁国 , 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 2 . 第二阶段 :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 清朝缺乏主权观念 , 但开始开眼看世界。 3 . 第三阶段 :19 世纪 60—90 年代 , 洋务派以 “ 自强 ”“ 求富 ” 为口号 , 开展洋务运动 , 以夷制夷维持和局。 4 . 第四阶段 :19 世纪 90 年代至 20 世纪初 , 逐渐丧失抵抗列强的信心 , 开始主动地迎合列强的要求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外交政策调整。 - 12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1 .(2018 天津文综 ,5) 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 :“ 懔遵钦定新例 , 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 , 愿将夹带之犯 , 听凭 …… 官宪即行正法 , 船货全行没官 , 若查无夹带鸦片 , 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 , 情甘帖服。 ” 这表明当时 (    ) A. 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 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 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 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清政府的禁烟措施。根据题干中对外商如若走私鸦片清政府必将按照清朝法律进行严惩的相关规定 , 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于禁烟的坚决态度 , 故 A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清政府要求外商具结的承诺 , 与各国政府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清政府禁止外商带鸦片来华 , 反映了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中没有涉及外商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3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2 .(2019 广东汕头二模 )1898 年 6 月 , 清政府宣布 “ 废八股 , 兴西学 ”, 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 , 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 1901 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 , 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 , 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一变化说明 (    ) A. 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 B. 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的共识 C. 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 D.“ 中体西用 ” 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辛丑条约》签订后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国人救亡意识增强 , 因此 1901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取士 , 民间反抗不强烈 , 故选 A 项 ;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 , 排除 B 项 ; 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时民间由反对较多到反对较少 , 没有体现西学得到广泛认同 , 排除 C 项 ;“ 中体西用 ” 是指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持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 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 排除 D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4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3 .(2019 陕西宝鸡三模 ) 下表为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中国译著类别及其来源概况简表。 据此可知 (    ) A. 中国加强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成果 B. 此时期学习的群体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 C. 科技译著推动社会进步的效果不如社科译著 D. 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是影响变化的重要因素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根据表格内容 , 可知这一时期 , 译著类别中历史地理和社会科学比例上升 , 同时译著的来源由以英美为主到以日本为主。结合所学知识 , 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人更加关注日本 ,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以日本为师 , 进行变法运动 , 所以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是影响变化的重要因素 , 故 D 项正确。社科类的译著越来越多 , 不能体现对工业文明成果学习的加强 , 故 A 项错误 ; 此时期学习的群体既有开明地主阶级 , 也有资产阶级 , 故 B 项错误 ;C 项说法不妥 , 故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5 -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辛亥革命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评价 1 . 特点 :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 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 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 , 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 ; 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修改程序。 - 16 -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2 . 评价 (1) 进步性 ①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的规定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 ② 国民拥有一系列权利自由的规定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 局限性 ① 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 , 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②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 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难以达到。 - 17 -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二、北洋政府的统治 1 . 分期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 , 到 1928 年底张学良 “ 东北易帜 ” 结束 , 持续 16 年 , 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2—1916 年 ) 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16—1928 年 ) 两个阶段。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时期发生的主要事件有 : (1) 军阀混战与割据 :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 , 不久死去 , 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 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军阀割据的局面 , 主要派系包括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 (2)“ 府院之争 ”:1917 年 5 月 , 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 , 造成所谓的 “ 府院之争 ” 。 - 18 -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3) 张勋复辟 : 张勋以调解 “ 府院之争 ” 为名 , 率兵入京 , 解散国会 , 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 很快失败。 (4) 护法运动 :1917 年 8 月 , 部分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 , 决定成立 “ 中华民国军政府 ”, 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 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 , 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护法运动最终失败。 - 19 -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2 . 认识 :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反动时期 , 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 (1) 政治方面 :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 , 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 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中国共产党成立 , 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 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 ,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 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 经济方面 : 民族工业出现 “ 短暂的春天 ”, 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 20 -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3) 思想文化方面 : 辛亥革命后 ,“ 民主共和 ” 、民主与科学等思潮兴起 ,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 21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例题 〔 2019 天津文综 ,7( 改编 ) 〕 《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 , 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 : 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 ; 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 , 将推翻残暴的清王朝 , 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 A.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 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 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分析推理 湖北革命军发布的公告 + 推翻清王朝 + 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 → 革命具有明确的目标。 - 22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精准解答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从材料 “ 将推翻残暴的清王朝 , 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 ” 可以看出湖北革命军有明确的革命目标 , 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 实现真正的民权 , 故 B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 , 根据所学知识 , 可知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并不广泛 , 故 A 项错误。材料虽然来自《纽约时报》 , 但是并未涉及辛亥革命是否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的相关内容 , 故 C 项错误。由材料 “ 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 ” 可知 , 并未体现明确反帝的内容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 B - 23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以题说法 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双重性 1 . 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 (1) 原因 : 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主要源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 革命性则是指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民族资产阶级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 , 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要求。 (2) 表现 : 通过辛亥革命 , 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 , 建立起民主共和国 ,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许多措施 , 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 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性和进步性。 - 24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2 . 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1) 原因 : 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 , 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同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相妥协的一面。 (2) 表现 :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 没有牢固掌握已经取得的政权 , 更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 25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1 .1911 年武昌起义后 , 各省纷纷独立 , 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 , 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    ) 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 , 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 , 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 地方权力由中央权力赋予 , 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 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以中国近代的武昌起义为切入点 , 考查对近代民国时期政体的有关认识。辛亥革命后各地方政府多为军政府 , 不是民选政府 , 所以 A 项错误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 , 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 与史实不符 , 所以 B 项错误 ;C 项对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 故错误 ; 材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央及地方政权建设中各派力量的斗争 , 所以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26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2 .(2019 河南新乡三模 )1905—1907 年 ,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 , 并指出 “ 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 , 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 ” 。据此可知 , 革命党人此举旨在 (    ) A. 吸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 B. 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 C. 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D. 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根据材料 “ 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 , 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 ”, 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吸取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训 , 预防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悬殊等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 故 A 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了介绍社会主义译文和论文的现象 , 并非为民主革命进行思想动员 , 故 B 项错误 ;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 , 只是表明了其革命思想和追求 , 而不是要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体现不出抨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思想 , 故排除 D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27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3 .(2019 东北三省名校联考 ) 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研究时指出 :“ 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 …… 揆诸参议员之本意 , 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 , 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 , 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 , 反而授人以柄 , 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 ” 作者旨在强调 (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B. 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 C. 行政权有效地制约了立法权 D. 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根据材料 “ 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 , 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 , 反而授人以柄 , 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 ”, 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没有做到分权制衡的双向互动 , 因而遭到反对派的反对 , 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缺陷 , 而不是革命派内部的分歧 , 故 B 项错误 ; 该学者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不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 并非行政权制约立法权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是政体设计的缺陷 , 而不是强调 “ 因人立法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28 - 考点 整合 筑 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发展 一、弘扬五四精神 , 彰显家国情怀 1 . 五四精神的基本内涵 : 五四精神蕴含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 ; 五四精神体现了追求真理的精神 ; 五四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感和时代感 , 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先进的思想意识相结合的精神。 2 . 五四精神的弘扬 : 近现代以来 , 五四精神已经成为中国青年不朽的符号象征。五四精神生生不息 , 激励无数进步青年投身于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 为国家兴盛、民族富强而奋发图强、艰苦奋斗 , 就在于其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 - 29 - 考点 整合 筑 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3 . 彰显家国情怀 : 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凝聚力、号召力 , 在当代社会更有必要通过弘扬五四精神来强化爱国主义 , 彰显家国情怀。让五四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 30 - 考点 整合 筑 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特点 1 . 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 : 国共第一次合作 , 开展国民革命 , 打倒帝国主义 ,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 . 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 国共十年对立时期 , 工农武装割据 ,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 . 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 国共第二次合作 , 开展全民族抗日战争 ,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 . 从农村再到城市 : 人民解放战争 , 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到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 规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 31 - 考点 整合 筑 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 32 - 考点 整合 筑 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 33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例题 (2019 广东茂名二模 )1921 年 5 月 4 日 , 胡适于《晨报》 “ 五四纪念号 ” 发表文章 , 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 :“ 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 ,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 , 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 ” 由此可见 , 胡适 (    ) A. 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 B. 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C. 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 D. 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 分析推理 5 月 4 日 + 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 + 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 → 青年学生具有民主精神。 - 34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精准解答 根据材料 “ ‘ 五四纪念号 ’ 发表文章 ”“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 ”, 可知胡适认为学生行为体现了公是公非的民主精神 , 故选 C 项 ; 根据材料 “ 理想的学校 ” 和 “ 五四纪念号 ” 可知与青年学生有关 , 而不是革命道路 , 且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 , 排除 A 项 ; 胡适强调的是 “ 天下公是公非 ”, 而不是五四运动的性质 , 排除 B 项 ; 根据材料 “ 胡适于《晨报》 ‘ 五四纪念号 ’ 发表文章 , 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可知胡适是用传统文化赞扬五四精神 , 而不是构建民主制度 , 排除 D 项。 答案 : C - 35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以题说法 发扬五四运动的民主精神 民主 , 在五四运动中主要体现为推翻专制独裁的旧制度 ,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解放和民主、自由。发展人民民主、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是坚持民主的本质。从 “ 豆选 ”“ 三三制 ” 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我党高举人民民主旗帜 , 带领人民开辟和坚持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当今社会发扬五四精神 , 就应充分认识到 ,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 就应当更加自觉地以人民为中心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36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1 .(2019 天津文综 ,6) 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 ,1903 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 ,“ 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 , 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 , 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 , 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 就放过去了 ” 。这反映了 (    ) A. 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 B. 社会主义制度已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C. 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 D. 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理论传播的条件。从材料 “ 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 就放过去了 ” 可以看出在清末已经有中国人接触到社会主义理论 , 但是因为革命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 因此并未对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深入的研究 , 说明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 故 D 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吴玉章在 1903 年曾经接触过社会主义理论 , 无法看出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成熟 , 故 A 项错误。材料 “ 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 就放过去了 ”, 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当时并非青年的追求目标 , 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理论的相关内容 , 故 C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37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2 .(2015 天津文综 ,6)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 , 孙中山曾提出 “ 耕者有其田 ” 的口号 , 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 20 世纪 30 年代时 , 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 10% 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 , 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 , 其实质是 (    ) A. 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 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 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 是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 , 而不是实质 , 故 A 项错误 ;“ 实质 ” 应该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角度考虑 ,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 故 B 项正确 ;“ 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 不是实质而是目的 , 故 C 项错误 ;“ 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 是目的而不是实质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8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3 .(2019 课标全国 Ⅱ ,30)1948 年 10 月底 , 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 , 对干部进行培训 , 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 , 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 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题干材料的内容是对干部培训的正规化要求和内容的转变 , 突出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的培训 , 由此 , 联系时间信息 “1948 年 10 月 ” 并结合所学知识 , 可知当时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形势已经明朗化 , 中共中央已经着手储备国家建设管理的人才 , 故 B 项正确 ; 当时土地改革已经在解放区内取得丰富经验 , 与材料要求的干部培训内容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生产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展开的 , 与本题中的时间信息不符 , 故 C 、 D 两项均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9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爆发前的南京国民政府 - 40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 41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二、客观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功绩 1 . 全民族抗战初期 , 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 , 先后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地组织了大规模会战 , 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其军队是抗击日军的主力。 2 . 全民族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 , 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牵制了日军主力 , 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 ,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 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 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 , 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3 . 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 , 在战术上消极防御 , 往往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从客观方面讲 ,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 准备充分 , 武器精良 , 导致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 - 42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三、抗日战争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1 . 打断了中国原有的近代化进程 (1) 工业化进程 : 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前的十年里 , 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的推动下 , 中国近代工业得到发展 , 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工业化进程。 (2) 民主化进程 : 抗战时期建立起来的战时体制使国民党加紧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 , 排斥其他民主力量 , 增加了在中国推行民主的难度。 - 43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2 . 积累了新的近代化因素 (1) 政治民主化层面 : 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有利条件。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 , 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 , 尽管南京国民政府开放的民主十分有限 , 但却是前所未有的。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逐步发展壮大 , 在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 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 , 表明了中国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 , 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 (2) 国家统一层面 : 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 , 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 为随后统一全国积攒了力量。 - 44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3) 经济层面 : 国民政府建立了战时体制 , 在工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 , 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 ,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 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 , 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 (4) 民族精神层面 : 唤醒了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 , 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 , 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 , 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 45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突破点二十二 (5) 国家主权层面 : 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 , 中国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3 年 , 中国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 , 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 1943 年 , 《开罗宣言》明确了中国对东北、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领土的主权。中美、中英新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美英建立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 ,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 , 推动了盟国间的合作 , 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 46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例题 (2018 课标全国 Ⅱ ,30)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 :“ 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 —— 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 …… 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 , 征求他的意见 , 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 …… 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 , 那么 , 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 这一记述表明 , 抗日根据地 (    ) 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分析推理 抗日根据地 + 作为一个人来对待 + 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 激发了农民的抗日热情。 - 47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精准解答 本题考查抗日根据地的政策。美国记者的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受到尊重 , 能决定自己的事情 , 从而 “ 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 在抗日战争时期 , 这对于激发农民的抗日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 故 A 项正确 ; 根据材料中 “ 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 可知 , 当时抗日根据地实行 “ 双减双交 ” 政策 , 封建土地制度还并未完全废除 , 故 B 项错误 ; 美国记者记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状况 , 与国民革命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美国记者的记述并未提到国民党 , 无法得出抗日根据地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这一结论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 A - 48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以题说法 推断类选择题的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 : 推理、推断类选择题就是根据已知的若干条件 , 通过逻辑思维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 , 得出符合所给标准的结论 , 这类设问常用的方式是 “ 据此可知 ”“ 由此可知 ”“ 推知 ”“ 这一论断 ” 等 , 这说明考查的主要方向是论从史出 , 从历史材料中得出结论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 解题技巧 : 可采用推演法 , 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 , 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一定的运用技巧。 - 49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1 . 〔 2019 天津文综 ,9( 改编 ) 〕 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 ,“ 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 , 表示激烈的反抗 ”, 号召大家团结起来 , 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 ,“ 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 , 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 。这反映了 (    ) A. 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 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 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可知该宣言为 1935 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 “ 八一宣言 ”, 在该宣言中 , 中国共产党号召国民政府 “ 停止内战 , 一致抗日 ”, 这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 故 C 项正确。日本全面侵华是在 1937 年 , 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国民党对抗战的态度 , 故 B 项错误。民主联合政府是在 1945 年中共七大上提出来的 , 与材料时间不符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50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2 .(2017 天津文综 ,8)1938 年 ,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 , 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 , 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 “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 分裂则败 , 联合则胜 ’, 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 ① 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② 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③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④ 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东北抗日斗争。材料的关键信息是 “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 ”, 故②④正确。①错在 “ 全面抗战 ”, ③可根据时间概念 1938 年排除 , 故正确答案为 C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51 - 突破点十九 突破点二十 突破点二十一 突破点二十二 考点整合 筑基础 热点突破 悟方法 迁移训练 提能力 3 .(2019 广东佛山二模 )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税收上实行轻赋税和公平负担 , 首先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 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那里取得税收 , 即使在困难时期 , 仍然注意赋税的限度。这表明 (    ) A. 中国政府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B. 当时中国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缓和 C. 中国共产党践行新三民主义 D. 根据地生产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材料 “ 首先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 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那里取得税收 ” 体现了 “ 扶助农工 ” 的政策 , 故选 C 项 ; 陕甘宁边区政府不等同于当时的中国政府 , 排除 A 项 ; 陕甘宁边区仅局限于根据地 , 广大中国农村矛盾依然很尖锐 , 排除 B 项 ; 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根据地生产建设的成果 , 排除 D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52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1 . 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 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下的一次集体侵略。《辛丑条约》的签订 , 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利于从法律上限制即将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权力 , 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这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 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 53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4 .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 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 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 54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5 . 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 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 创建人民军队 ; 开创了 “ 工农武装割据 ” 的革命道路 , 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6 .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 , 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击日军 , 领导中国军民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 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55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中国共产党对全民族抗战的贡献 史料   - 56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注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阵亡指战员总数中 , 阵亡团以上干部 409 名。 —— 摘编自叶剑英《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 - 57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结论 : 抗日战争中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 , 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 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 ,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资料显示看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真正的抗日力量 , 抗击了大批日伪军 , 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 积聚和发展了人民抗日力量 , 逐步改变了敌我力量对比。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 吸引了大量的日本兵力 , 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 , 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