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文学是时代的镜子”。下图所示东西方两部文学巨著,其产生的相似社会背景是(    ) ‎ A.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 宗教神学束缚思想 C. 人文主义成为社会思想主流                                D. 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2.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是(    )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 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3.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 ‎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4.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争”的核心问题是(    )‎ A. 如何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如何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 如何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 如何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5.杰斐逊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的说,就是横向分权与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杰斐逊所提的“横向分权”指的是(    ) ‎ A. 联邦体制                         B. 三权分立体制                         C. 中央集权制                         D. 总统制 ‎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产生。因为这些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    )‎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B. 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7.“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对该诗认识正确的是(    ) ‎ A. “铁壁合围”是指国民党政府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五次反围剿        B. “别红都”是指红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进行战略撤退和转移 C. “舵手一易”是指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上新途”是指中共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 ‎8.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                                    D.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9.“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这一言论意在(    )‎ A. 说明“春秋之法”的不合理                                B. 宣扬法家“依法治国”思想 C. 肯定人君统治的权威性                                       D. 批判先秦“天人合一”理论 ‎10.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 ‎ A. 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B. 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C. 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D. 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11.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 ‎ A. 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B. 都彻底结束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D. 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12.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劳资争议处理法》,严禁罢工,禁止工人搞毁工厂、商店。1929年12月公布的《工厂法》对工人的劳动条件、时间、待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从法律上对工人的地位和待遇作出了改善。据此判断,这些政策(    ) ‎ A. 随国共两党斗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B. 使工人运动从高潮转入低潮 C. 旨在稳定工业发展秩序                                       D. 使中共工作的重心转到农村 ‎13.漫画《葬礼》反映的是博克、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的场景。由此判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不列颠之战后            B. 莫斯科保卫战之后            C. 苏德战争爆发后            D.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14.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不断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发展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5.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 A. 使因行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                                B. 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设计                                D. 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16.18世纪的哲学已经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为解决哲学的方法这一关键问题,人们求助于牛顿的“哲学思维的准则”。材料反映出牛顿(  ) ‎ A. 科学精神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 取得的成就覆盖了多个领域 C. 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D. 否定了中世纪自然科学成果 ‎17.“仁政”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18.下列哪一思想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已经发展为比较完整成熟的思想理论体系?(      )‎ A.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B. 建立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 C. “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D. 现在“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19.1924年孙中山就土地问题指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是起来反抗的”。这表明他主张(    ) ‎ A. 完全放弃仿效俄国经验                                       B. 实行核定地价政策 C. 谨慎实施“耕者有其田”                                    D. 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20.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此观点(  ) ‎ A. 蕴含了近代西方议会政治的理念                         B. 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 C. 力图建构更合理的君主政治的理念                      D. 全面否认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二、问答题(共3题;共15分)‎ ‎21.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历史事件(人物)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 请回答:‎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断1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22.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   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成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里的腹话没有区别”。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 ‎——王加丰《“欧洲化”,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主权问题》‎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三、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5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漸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慣,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 ‎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东西方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获得共同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更加积极友好地交流、沟通。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使文化的传播突破了空间与时代的限制,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的摇滚乐......这些都突出表现了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同与共享。‎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青少年的反叛时代,“甲壳虫”“滚石”和“猫王”是他们的超级巨星。“猫王”普莱斯利是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领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为摇滚乐在世界的流行作出了贡献。‎ 材料三  1985年1月,美国洛杉矶。50名美国最有声望的歌星聚集在这里。为了拯救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的非洲人民,他们要进行一次空前的合作——录制一张唱片进行募捐。这张唱片就是后来曾轰动世界的《四海一家》。1985年4月5日,为了非洲赈灾事业,世界各地有8 000多个电台同时播放《四海一家》:“我们做出一个选择,我们献身于人类,我们对非洲发生的事不能坐视不理。否则,我们就是泯灭自己的良心,那将是最可怕的死亡。”‎ ‎(1)面对世界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我们应怎样对待本民族文化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 ‎ ‎(2)有人称赞摇滚乐有时代气息,有人反对,说它对青年人带来不良影响。你怎么认为? ‎ ‎(3)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音乐具有怎样的作用? ‎ ‎26.阅读下列材料: ‎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从尼罗河畔孟斐斯及其墓地金字塔到阿布辛拜勒到菲莱的努比亚遗址神秘的宗教建设,从承载高超医学技术的木乃伊到记载真实历史的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成就了自己灿烂而独特的文明。‎ 请回答:    ‎ ‎(1)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简要指出埃及金字塔的分布、杰出代表及特征。 ‎ ‎(2)阿布辛拜勒神庙在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原因。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过程对人类保护自身文化遗产有何启示? ‎ 四、综合题(共2题;共3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概括指出孔子受冷遇和董仲舒受重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 材料二 对于罗斯福新政,当时的美国、中国都颇有看法,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美国 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 ‎——美国某艺术家的歌曲(1934年前后)‎ 中国 罗斯福的经济控制主张,实际上并未离开美国的传统政策,其结果是“不会有几分收成的”、“是不能乐观的”。它恐怕“连许多经济的坏习和制度的缺点”都无力或不敢加以改革。‎ ‎——刘觉民:《罗斯福的经济复兴计划与美国的经济控制政策》(1933年)‎ 材料三 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年—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主与古希腊雅典民主相比,它提供了哪些“新东西”?‎ ‎(2)以罗斯福新政中“新东西”为出发点,分析材料二中两种看法的局限性。‎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推断1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 ‎2.【答案】 D ‎ ‎3.【答案】 B ‎ ‎4.【答案】 C ‎ ‎5.【答案】B ‎ ‎6.【答案】 C ‎ ‎7.【答案】 A ‎ ‎8.【答案】 D ‎ ‎9.【答案】 C ‎ ‎10.【答案】 C ‎ ‎11.【答案】 D ‎ ‎12.【答案】C ‎ ‎13.【答案】B ‎ ‎14.【答案】 C ‎ ‎15.【答案】 B ‎ ‎16.【答案】 A ‎ ‎17.【答案】 D ‎ ‎18.【答案】 B ‎ ‎19.【答案】C ‎ ‎20.【答案】C ‎ 二、问答题 ‎21.【答案】 依据:1978年以前的评价:认为李鸿章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是镇压农民起义、签订不平等条约出卖民族利益,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 ‎1978年以后的评价:认为李鸿章主持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人物。‎ 原因:1978年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左”倾错误到恢复“双百方针”,思想日益解放;史学观念的改变,史学研究由较为限制走向相对开放、自由。‎ ‎22.【答案】 变化:英国媒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23.【答案】 观点一: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 阐述:经济全球化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要求各民族国家的政府放宽或解除国家间经济交流的种种限制,使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日益增大;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也都在有限的范围内“攫取”了原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部分权力;跨国公司及其经济扩张也对国家经济主权造成冲击。‎ 政治文化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作为武器,达到控制他国内政外交的目的;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等问题威胁增大,国家间协作增多,日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主权观念日益削弱。‎ 结论:经济全球化已超出经济领域,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对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产生威胁。‎ 观点二: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 阐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促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特别是在制定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方面强化国家的作用。‎ 现今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是由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因此,有关国际贸易、金融等各方面的“游戏规则”往往偏重于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利用主权的武器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争取较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条件。‎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和其他厂商。他们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确实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比较迅速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运用国家主权制定政策维护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予以培植,从而加强主权。‎ 结论:故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反而会促使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 (1)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家庭生活;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 ‎ 影响: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 (2)原因:封建礼教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25.【答案】 (1)没有民族文化,就没有世界文化。各民族的文化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才会更具有生命力;同时要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吸收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共同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 (2)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一方面,摇滚乐的内容、节奏中蕴含着永恒的力量、激情和信念,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年的情趣追求,带有时代性;另一方面,摇滚乐的演奏者着装奇特、行为怪异、吸毒等生活方式使摇滚乐有着享乐、自我膨胀和堕落的一面,给青年人不良的影响。 (3)唤醒社会良知;传递信息;表达喜怒哀乐;提供娱乐。 ‎ ‎26.【答案】 (1)①分布:金字塔集中分布在开罗东北部、尼罗河西岸孟斐斯和从吉萨到代赫舒尔一带。②代表:吉萨金字塔群,它们由胡夫金字塔、哈佛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组成。③特征:错落有致,巍峨壮观。   (2)①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原因:努比亚地区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地区,保存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文物,如阿布辛拜勒神庙、菲莱岛上的伊西斯神庙,从1960年到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逐渐把这一地区从洪水中拯救出来。②启示:阿布辛拜勒神庙1979年被列为世界遗产,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抢救活动,也是人类成功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壮举,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国际救援运动,显示了人类对自身历史遗产的尊重,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提高只有增强人类保护自身文化遗产的意识,才能使人类古迹承载的历史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 ‎ 四、综合题 ‎27.【答案】 (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主张不适应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建立大业的封建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材料二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 (2)核心思想是理;实质是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规范(或为统治阶级服务也可)‎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 (3)主张:经世致用。‎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用。‎ ‎28.【答案】 (1)新东西:代议制、间接民主;民主范围的扩大;权利分割与制衡;实行政党政治;‎ ‎ (2)“新东西”:国家干预经济;社会福利制度;(如果答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成立工会;实行以工代赈;加强社会立法;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等)。‎ 局限性:材料二中美国的看法只看到了新政政策中有利于工人、农民的内容,但对整个新政的目的、性质、结果认识不足。中国的看法虽然看到了美国经济干预政策和经济存在的问题,但没有看到新政已经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也没有看到新政的效果和作用;‎ ‎ (3)1978年以前依据:认为李鸿章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是镇压农民起义、签订不平等条约出卖民族利益,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 1978年以后依据:认为李鸿章主持了洋务运动,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提出中体西用,将学习西方大规模付诸实践,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人物。 原因:1978年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左倾错误到恢复“双百方针”,思想日益解放;史学观念的改变,史学研究由较为限制走向相对开放、自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