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解析版)
广东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下)高一级期末考试 文科历史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其所盛种粒”、“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耧车”,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两牛一人的犁耕技术,不符合题意;C项是灌溉工具翻车,不符合题意;D项是隋唐时期的曲辕犁,不符合题意。故选B。 2.宋元时期,江苏吴郡“地沃而物移,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 垄作法 B. 套作制 C. 稻麦复种制 D. 一年三熟制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的“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来看,该地区在推行稻麦复种制的一年两熟制。故答案为C项。材料所述为耕作制度,排除AB项;稻麦复种为一年两熟制,排除D项。 3.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 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B. 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D. 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焦仲卿妻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可以看出,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的程度,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汉代吏治腐败、男尊女卑,排除BC;汉代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联系所学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知识分析解答。 4.“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唐六典》,这种古代手工业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 A. 保护手工业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 B. 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 C.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D. 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手工业父子相传,家族传承,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具有封闭性和狭隘性的特点,故C选项正确;手工业父子相传,家族传承不利于手工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故A选项错误;我国古代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没有市场导向,但民营手工业有市场,故B选项错误;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属于主管目的,不是根本原因,故D选项错误。故选C。 5.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与下列哪项研究无关? A. 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B. 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C. 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D. 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大运河是隋唐时期开始修建的,与材料时代不符,符合题意,故选D。材料涉及到的是从战国到汉代的墓葬,中间包括秦国,可以作为研究秦汉时期郡县设置情况的基本资料,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考古发现陶仓等随葬品,有助于研究战国到汉代北京地区的农业发展的情况,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出土的陶仓、钱币等有助于了解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6.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反映了当时 A. 坊市界限未被打破 B. 宋朝已放弃抑商政策 C. 政府放宽市场管理 D. 政府不再征收商业税 【答案】C 【解析】 “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每日凌晨”“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说明商业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对于市的管理不再像过去那么严格,故C项正确;北宋时期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故A项错误;宋代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北宋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商业税,故D项错误。 点睛:古代城市发展 7.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 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 B. 赋税沉重加剧了土地买卖行为 C. 唐代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答案】D 【解析】 根据“寺院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可知,唐朝寺院广占田地、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大量兼并土地,造成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故D正确;根据“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可知,法律是限制土地兼并和买卖的,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赋税沉重,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 8.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表明农产品在当时大量进入了商品流通领域,故①正确,排除BC;“积累了巨额财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购田置地”说明了当时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②正确,排除C;“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反映了食盐贸易依然控制在政府手中,故③错误;材料反映了一个徽商最初经营农产品、后来经营食盐、发家致富的过程,没有涉及社会地位提高的信息,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商业活动 9.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而是将之应用于向英、荷等国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排除B项;金银大量输入,导致“价格革命”,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暴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故本题选择D项;17、18世纪的世界霸主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A项;C项应为荷兰和英国。与题目中的国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10.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A. 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 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 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 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目“《新发现》(NOVAREPERTA)”以及图片中的“罗盘”、北美洲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B正确。A、C、D三项的描述都不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或者影响,排除。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能力。解答好这类题,需要坚持“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审,即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二是审注,注的内容对图起到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好处;三是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第二步: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第三步:联,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 11.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状况。①项,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的荷兰和英国因为航海事业的发展,加大了对外殖民扩张掠夺的力度,积累了大量资本,人均GDP增速较快。故①项正确。②项,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在19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②项错误。③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之后,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此处时间不符。故③项错误。④项,由于荷兰和英国先后确立了海上殖民霸权,海外殖民地增加,双方都加速了殖民扩张掠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加速,人均GDP增速较快。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②③项错误,①④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早期的殖民扩张·荷兰和英国 12.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 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 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C 【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逐渐获得殖民霸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C项正确;A项是在1607~1775年期间;B项应是在17世纪; D项是17世纪中期。 13.下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 蒸汽动力 B. 水力动力 C. 水电动力 D. 机械动力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识记。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4.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发展 B. 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 启蒙运动的兴起 D. 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也使用大量的女工,女性在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要求经济独立,也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世纪以前自由主义思想已经兴起,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启蒙运动是在17到18世纪,选项C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19世纪以前女权主义意识已经兴起,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5.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C. 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D. 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D 【解析】 题干所述的是科技发明者在发明之后,会开办与自己发明相关的工厂,这样就将发明比较快的转化成了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故选D。题干想强调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AB把两者的关系弄反了,C没有体现二者的关系,故排除ABC。 16.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 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 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煤炭资源比重下降,但依然由相当比重,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促使石油开采和冶炼业的发展,故选B;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体现在原子能的的利用,和题意无关,排除;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促使煤炭资源的开采,排除D。 点睛:能源的利用状况能够从侧面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我们可以从优势的能源利用判断近代化发展程度。 17.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②说法与题干没有任何关系,排除B C。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工业,不可混为一谈,④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18.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运动 A. 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 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 C. 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 D. 注重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的信息可以看出洋务派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故B项正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主张变革封建制度,A项错误;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 在高考复习中,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要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致的。四要注意活学巧记:如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个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种压迫:一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受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三个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19.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总局内,“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上海地区工人的来源在甲午战后发生了变化,从以东部沿海为主到来自全国各地。这是因为甲午战后,列强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导致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产生了大量失地的农民,这些农民为了谋生,只能到大城市做工,因此导致了材料中反映的现象,A正确;BC仅仅是外部吸引力,并非农民大量前往城市做工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本身的差异并不足以逼迫农民出来做工,农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经济本身的解体才是主要原因,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来自全国各地”,联系所学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史实分析解答。 20.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答案】C 【解析】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使得民族工业迎来了又一次发展高峰。故C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全面抗战发生于1937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28~1935年”不符。故排除A项;B项应发生于一战期间,与题目中的时间“1928~1935年”不符。故排除;D项签订于194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28-1935年”不符,故排除。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53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排除。全国卷高考近几年趋于平和,这就启示我们平时备考不能忽略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 22. 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 “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 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 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1958年开展“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职工人数猛增,B项正确;C项公私合营在1956年底完成,时间不符;大量劳动力剩余与职工人数增长无关,D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23.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一一南通市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南通市城区人均GDP仅为408元,1986年超过千元(105元)。材料表明80年代中期南通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闽东南经济技术开放区的设置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0年代中期南通市的发展主要是由于1984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政策推动,故选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农村,而南通市的发展属于城市发展,故排除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21世纪初,与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不符,故排除C;闽东南经济技术开放区位于福建省,而南通市属于江苏省,故D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24.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答案】B 【解析】 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 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排除;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排除C;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在1980年,排除D。 25. 我国发行了很多特种邮票和纪念邮票,用来纪念特殊事件和人物。下列邮票按纪念史实的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①自制汽车纪念对应的是1953-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②人民公社出现于1958年,③深圳蛇口工业区反映的是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④开发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故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选择A项符合题意。 26.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机遇。对“一带一路”这一战略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B. 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C.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D. 能够平衡各国的利益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联系和发展,赢得了世界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有许多是发展中国家,加入一带一路,有利于这些国家利用世界经济资源来发展本国的经济,故B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导的,带动欧亚大陆44亿人口经济发展的巨大国际战略,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故C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一带一路,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和欧亚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加强,但并不能够平衡各国的利益,只能够实行利益的优势互补,故D错误,所以选D。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抓住设问要求“看法不正确”,紧扣关键信息“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运用“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即可知道答案。 27. 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善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阅读图6所反映的事件及图中文字所包含的精神,即可选出①②。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的使用只是中华民国成立后普及中小学教育的措施,不能算“公民教育成效显著”,排除③;妇女地位的提高是通过废除妇女缠足、三从四德的陈规陋习等社会习习俗的变革实现的,也非一篇课文能做到,排除④。 28.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的状况。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婚俗变化的特点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婚俗的变化,同时也考查了服饰变化的特点。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再加上材料中婚礼的场面中的喜字是中国的,钢琴是西洋的,所以布置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出题者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题目新颖却贴近生活。 29.20世纪初,有竹枝词反映京城一些酒店风貌:“不供匕箸用刀叉,世界维新到酒家。短窄衣衫呼崽子,咖啡一盏进新茶。”这反映了当时的北京 A. 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 B.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C. 民众普遍接受西式餐饮 D. 西方餐饮文化逐步渗透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的“不供匕箸用刀叉”“咖啡一盏进新茶”可以看出,西方餐饮文化逐步渗透中国的日常生活。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习俗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C项中的“普遍欢迎”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30.在1904年印行的《上海工部局治安章程》中已有《马路章程》17条,其中规定:行车一律靠左边道路;超车必须从右边向前;车辆转弯须慢行,驾驶员必须伸手示意;车辆不得疾驶等。这主要说明 A. 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B. 中国的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C. 近代中国的交通业滞后于西方 D. 临时政府注重交通文明培养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该规定体现了城市交通规范管理制度的逐步确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A项正确。中国的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是在19世纪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近代中国的交通业的确滞后于西方,但题干没有体现中西方交通业的比较,排除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抓住“《马路章程》的规定”,逐一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1.《津门杂记》(1884年)中写道:“消息灵通异等闲,巧凭电线露机关,不须山海嫌修阻,千里音书一瞬还”。此竹枝词反映了 A. 近代无线电报事业得到推广 B. 近代有线通讯方便人们交流 C. 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迅速 D. 现代航空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电线露机关”说明是有线电报,“千里音书一瞬还”说明有线电报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快捷,故B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有线电报业,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电讯实业发展,不是铁路和航空事业发展,故C项和D项错误。 32.《上海乡土志》记载“租界均有电灯,英界尤多,如星罗棋布然。晚间照耀,无异白昼,颇便行人。近年(光绪三十三年)以来,南市及制造局亦已装设。……电车,光绪三十三年创行,后又有无轨者。”该记载不能反映 A. 列强入侵带来文化影响 B. 上海电车的发展变化 C. 作者对电灯的赞美之情 D. 民国时期的生活状况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光绪年间物质生活的变迁,而不是民国时期的生活状况,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材料中的电灯来自西方租界,是西方列强进行侵略的基地,电车也是由西方传入的,这些都属于列强入侵带来的影响,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表明有电车,后来又出现了无轨电车,反映了上海电车的产生和发展,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晚间照耀,无异白昼,颇便行人”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电灯的使用大有好处,持肯定态度,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33.(2017年江苏卷)《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由此推断 A. 《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 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答案】D 【解析】 表格显示,关于“禁缠足、兴女学、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妇女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关注,故D项正确。《万国公报》不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A项错误;B中“实现了言论自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表格中没有反映“清政府革除陋习”的信息,C项也排除。 【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妇女地位的变化 点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涉及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及通信工具、大众传媒等几个方面。 (1)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34.阅读下表,解读不正确是 A. 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 B. 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C. 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D. 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这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中国电影开始的标志是出现了戏剧电影,但并不代表以戏剧电影为主,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西方进入有声电影时代,也是19世纪20年,东西方时间大致相当,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是正确的,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从材料中可以直接看出来,刚开始是播放西洋电影,后来中国人才创作了自己的电影,C不符合题意,排除;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是正确的,多元化的发展体现为电影题材的丰富,材料可以看出来,D不符合题意,排除。 35.“2017世界移动互联网大会(WMIC)暨新媒体门户大会”将于6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将以“创观——前所未有的世界”为主题,展现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成绩。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互联网大大增加了全球空间距离 B.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 C. 互联网与报纸、电影、电视被称为“四大媒介” D. 互联网能迅速传播信息,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答案】D 【解析】 【详解】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能够迅速传播信息,高度互动,双向传授,选项D正确,选项B排除;互联网大大缩小了空间距离,选项A排除;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四大媒介”为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选项C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2分,第37题18分,共30分。 3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 (2)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中“幸而欧战发生……”和材料二中的发展速度得出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据材料二中第一句得出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纺织业和面粉业,重工业基础薄弱,对外国资本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严重依赖。 (2)据材料一第一句可知,时局动荡;材料一第二句“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反映出封建政府对民族工业的阻碍;从材料一中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和“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可得出外国资本侵略是阻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答案】特点:①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②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原因: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②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③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①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②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③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解析】 【详解】特点:根据“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1500-1850年,欧洲、非洲移民到美洲”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根据“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得出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原因:根据“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结合所学概括得出卷入世界市场较晚;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联系所学建国初期中国的外交形势得出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根据“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结合所学,可从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持全民族的抗战等方面分析总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