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 考试时间:2018年12月 命题、审题:攸县一中高二历史组姓名: 考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 1.“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A. “为政在人”的人治思想 B. 以德治民 C. 民本思想 D. 重视人才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的“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可以看出,儒家认为为政的关键在于人,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体现的是“为政在人”的人治思想。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以德治民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的人并非指“百姓”、“人才”,排除C、D项。 2.《全球通史》中记载:当时一位著名学者提醒汉朝的缔造者说“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这位学者的主要观点应是 A. 改游牧生活为农耕生活 B. 改武力征战为仁德治国 C. 得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D. 爱惜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说明不能用武力方式治国,即只能采取仁德治国的文治方式。故答案为B项。该学者阐述的是治理国家的方式,排除A、D项;材料中的观点不是讨论得天下与治天下的难易,而是关于治国方式的主张,排除C项。 3.“中国史学家虽然也意识到促成王朝衰落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因素,但总认为这些因素与他们所相信的一个更为根本性的因素——统治者是否具有合格的道德品质——相比,处于次要地位。”这种认识主要基于什么思想? A. 君权神授 B. 天人感应 C. 理为万物之本原 D. 人伦者天理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史学家相信“天命”观念,认为皇帝只要具有公正、仁慈和真诚这些美德,就可以上天代表的身份进行统治。当皇帝不再表现出这些美德,并施暴政于国家时,他就会被自动地剥夺天命。因此材料中的这种认识是基于天人感应的思想,故答案为B项。君权神授是强调君主权力不受制约,排除A项;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 【点睛】董仲舒新儒学通过“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类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使天感应;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是万物的主宰,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为君主专制寻找合法性和正当性的理由。但董仲舒也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如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其实儒家思想的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参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新儒学,儒学成为正统。”关于新儒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儒学的胜利某种程度上说是法家的胜利 B. 新儒学顺应时代需要,有利于各种思想并行不悖 C. 新儒学使君权无拘无束,在君民关系上突出了君本位 D. 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和佛家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董仲舒新儒学吸收法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因此新儒学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法家的胜利。故答案为A项。新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利于各种思想并行不悖地发展,排除B项;新儒学鼓吹天人感应,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排除C项;西汉时期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排除D项。 【点睛】为适应汉武帝建立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法家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张成为新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5.“就中国文明的全面发展而言,佛教的介入的最终结果是微不足道的,虽然佛教对中国的哲学、玄学等方面有重大贡献,但它并没有像基督教改造欧洲社会那样,从总体上改造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政府一直对佛教采取迫害政策 ②佛教与中国基本传统背道而驰 ③佛教逐渐被中国化 ④佛教不像基督教那样能给人心灵慰藉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佛教宣扬看破红尘、超脱世俗人情,与儒家强调血缘宗亲不同,因此与中国基本传统背道而驰;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同化。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古代中国政府没有一直对佛教采取迫害政策;佛教和基督教对人的心灵慰藉作用是一样的。①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①或④的A、B、D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6.“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对世人来说已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主要表明 A. 理学对社会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B. 理学完成了儒学的哲学构建,使其精致完备 C. 理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真理 D. 理学穷极万理,不许后人改弦易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从材料中的“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来看,作者认为理学已经完成了儒学的哲学构建,使其精致完备,后人所要做的只是实践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C、D项。 【点睛】程朱理学宣扬天理,并将天理推崇到宇宙万物本源的高度;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在理物关系上带有鲜明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但其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陆王心学把心作为世界的本原,而心就是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这些主张表明宋明理学在引入佛、道哲思的同时,在万物本源的高度来确立穷理灭欲、重建礼制的道德理想,儒学进入哲学化、思辨化阶段。 7.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新学说“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的是 A. 商品经济催生了中国明清进步思想 B.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经济基础是封建自然经济 C.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D. 法国小农经济滋生了启蒙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领域出现活跃的局面。思想家们抨击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继承。故答案为A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排除B项;古希腊人文主义产生于奴隶社会,排除C项;启蒙思想的产生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 【点睛】明清之际,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儒家思想在批判落后因素的同时,呈现出活跃的局面。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端进行批判,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明清之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8.“演戏由最初的表演崇拜酒神的祭礼进而渐渐创做出意义深远的悲剧和令人捧腹的喜剧。这种文艺只有在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才能发展起来,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雅典人开始怀疑神的存在 B. 雅典人文化素养的提高 C. 早期人文主义思想出现 D. 雅典城邦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公元前五世纪,由于雅典城邦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文学艺术出现繁荣景象。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人们对神的态度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9.16世纪初在北欧国家“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他无权干涉国家事务和在本国疆域内征税。”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 A. 萌生了民族意识 B. 要求强化君主专制 C. 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 D. 使北欧挣脱了宗教束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人们对教皇的看法,表明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增强,反映了宗教改革主张“王权高于教权”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答案为C项。A项中的“萌生”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人们要求强化君主专制,排除B项;D项说法夸张,排除。 10.某思想家认为“随着人类各种机能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私有制的出现,人类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建立了国家与法。这本是为了维护人类的自由和平等,但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最契合这人的思想还包括 A. 反对间接民主 B. 反对人民主权 C. 反对私有制 D. 反对共和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思想家是卢梭,他提倡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反对间接民主,主张直接民主。故答案为A项。卢梭主张人民主权,不反对私有制和共和制,排除B、C、D项。 1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与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时间最接近的事件是 A. 《本草纲目》问世 B. 经典力学产生 C. 洋务运动 D. 瓦特改良蒸汽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两个学说”,一个是阐述生物界生存竞争斗争的生物进化论,来自于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另一个是阐述人类社会阶级斗争法则,来自于1848年马克思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均为19世纪中期,与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时间最接近的事件是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洋务运动。故答案为C项。《本草纲目》问世是在16世纪的明朝,排除A项;经典力学产生的标志是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排除B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产生是1785年,排除D项。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对“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中“两个学说”的准确把握。在确定“两个学说”是指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之后,根据“两个学说”诞生的时间在19世纪中期,据此即可作出正确选择。 12.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亚当•斯密改变了18世纪法国一批思想家从政治的维度来思考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一模式。这从侧面印证了 A. 法国的启蒙原则无推广价值 B. 英国已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 自由主义源于商业发展需求 D. 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 【答案】B 【解析】 【详解】亚当•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倡导者,这一思想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得到广泛运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已经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材料说明英国的思想启蒙和法国思想启蒙注重社会转型不同,说明英国的启蒙注重经济发展的理论,故B项正确;法国启蒙思想的发展不仅促使法国大革命,还促使美国人民独立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论证的是英法启蒙思想的不同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论证的是自由主义思想与启蒙运动思想比较,并不是说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故D项错误。 13.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高度评价古代某科技成就:“它蕴含着坐标几何学的原理,是人类最早利用工具代替大脑进行复杂计算的例证。”该科技成就是 A. 珠算算盘 B. 浑仪 C. 《九章算术》 D. 《授时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珠算算盘。浑仪是天文观测仪器,而不是进行计算的工具,故排除B项;《九章算术》和《授时历》都是著作,也不是计算工具,故排除C、D项;根据“人类最早利用工具代替大脑进行复杂计算的例证”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科技成就指的是中国的珠算算盘。 14.八仙作为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神话人物,其形象有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宋元时期,人们将种种民间传说附会其身,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 民间思想需要借助本土宗教传播 B. 道教借助民间力量提升政治地位 C. 古代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D. 三教合一现象渗透到社会各领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仙故事是民间传说与八仙的附会,是民间文化的发展,并不是民间思想借助宗教传播,故排除A项;八仙故事无助于道教政治地位的提升,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内容,故排除D项。人们将民间传说附会其身,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并流传不衰,都体现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C。 15.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 A. 书画市场逐渐走向理性和多样需求 B. 富民和士大夫价值取向趋同 C. 社会阶层的固化强化了艺术分化 D. 经济发展和不同需求影响艺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出现适应士大夫和富民需要的文人画,和平民喜爱的通俗画,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需求,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故答案为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书画市场逐渐走向理性”,排除A项;B项以偏概全,材料反映的只是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社会阶层固化对艺术的影响,排除C项。 16.“(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这一理论 A. 对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B. 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C. 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 D.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量子论。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进步,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故答案为B项。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对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排除A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排除C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排除D项。 17.1901---200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 年份 颁奖总数 主要国家 徳 英 法 美 1901〜1920 61 19 8 10 2 1921〜1940 70 17 15 5 11 1941〜1960 88 6 15 0 42 1961〜1980 125 8 21 6 65 1981〜2000 127 14 7 4 72 从上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欧美主要国家科技发展趋于平衡 B. 欧美国家一直拥有世界科技优势 C.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技合作加强 D. 美国在科技发展中逐渐胜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起,在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说明美国在科技发展中逐渐胜出。故答案为D项。A项中的“趋于平衡”在材料中不能反映,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科技合作”的信息,排除C项。 18.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当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 A. 以历史亲历者标准来衡量 B. 以公正客观标准来考察 C. 考虑评判者所处的不同时代 D. 注重评判者的阶级派别 【答案】D 【解析】 【详解】李鸿章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当时大多数文士仍然秉持“华夷之辨”的保守观念,不能正确认识郭嵩焘的出使行为。因此材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关注评判者的阶级派别,阶级或阶层不同,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不同。故答案为D项。“历史亲历者”的认识也有不同,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中的评判者处于同一时代,排除C项。 19.1915年,各地国民代表进行国体投票时,会场内外布满军警……官员作称颂君主制、诋毁共和制的演说……给每个投票人发500元大洋……各省国民代表共1993人,赞成君主立宪的票正好1993张。材料从侧面印证 A. 北洋政府倒行逆施 B. 共和制不乏拥护者 C. 君主立宪已成国民共识 D. 民主宪政不适合中国国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采取布置军警和花钱贿选的方式得以通过国体投票,国民代表不得不赞成君主立宪制,这一闹剧也从侧面印证共和制不乏拥护者,不采取预防措施则赞成君主立宪制的结果不一定能够实现。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侧面印证”的要求,排除;C、D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均排除。 20.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答案】C 【解析】 略 21.下图为某一著作目录节选。据此判断该著作的作者是 A. 孙中山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也包括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是毛泽东对苏联经验的借鉴和中国道路的探索。故答案为B项。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邓小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理论,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 22.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 联俄联共,走俄国式革命道路 B. 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C. 改组国民党 D. 放弃美国、法国式的民主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3年底”和“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等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是准备在吸取俄国革命成果经验的基础上,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故答案为C项。A项与材料中孙中山认识到的问题“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不符,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不符合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利益,排除B项;材料中孙中山讨论的是斗争方式,不是最终的目标,排除D项。 2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 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 打破了对公有制的崇拜 C. 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D. 打破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 【答案】A 【解析】 【详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认识的,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对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社会主义代表高水平的生产力,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D项。 24.1951年,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的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对杨承宗说:“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从此新中国开始思考核技术的开发。这是基于当时 A. 赶英超美的狂热 B. 美苏冷战的升级 C. 经济发展的需要 D. 朝鲜战争的危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1951年正值朝鲜战争时期,美国的核威胁使得中国开始思考核技术的开发。故答案为D项。赶英超美的狂热是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排除A项;美苏冷战的升级是指1955年“华约”成立,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排除B项;原子弹的研制是出于国防的需要而不是推动经济发展,排除C项。 25.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应为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该流派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用纯粹的颜色”不符,应排除;B项应为现实主义美术作品,该流派主张深刻展现社会现实,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是反映现实”不符,应排除;C项为印象主义作品,该流派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用纯粹的颜色”不符,应排除;D项为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根据所学可知,该流派的特点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D项。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主义 【名师点睛】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现代”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现代主义文学总的倾向是反传统、反理性,反映分崩离析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畸形的异化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绝望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实质上反映了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反映了西方精神生活中的问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关德。他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材料三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以上材料均选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宋元时期的理学家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 【答案】(1)都看到了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看到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宋元时期的理学家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3)特点:依存的经济基础薄弱(或产生于脆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之上);没有描绘未来社会的蓝图;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没有突破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没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或没有直接推动社会变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上不同思想家的主张和不同思想运动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的相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和“美德就是知识”“美德由教育而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2)关于如何“做人”,联系所学可知,宋元时期的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联系所学可知,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本题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二者的不同。 (3)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 【答案】(1)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监督。 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 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思想:民族主义:推翻满清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推翻专制,实行宪政,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不同:西方的三大主义历经千年随着历史发展先后提出和实践;孙中山则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卢梭在国家学说方面的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等信息分析得出;卢梭在人权学说方面的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等信息分析得出;卢梭在法治学说方面的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信息分析得出。 (2)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 从材料信息也可看出,西方的三大主义历经千年随着历史发展先后提出和实践,而根据材料中的“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以分析得出二者的不同。 【点睛】概括类材料解析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如本大题的“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如本大题中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 28.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据此简要论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对传统儒家思想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答案】示例:变化:19世纪末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利用儒学宣传维新思想。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猛烈批判传统儒家思想,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 原因: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法图存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势单力薄,不敢公开与封建正统思想决裂,因而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减少变法阻力,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服务。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成为时代的潮流。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在共和与专制之争中,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共和政治体制与国民共和精神一致,所以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的思想基础——儒家思想。 总之,任何思想都是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的产物,随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实践活动的开展又不断催生新的思想。 【解析】 【详解】“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强调社会实践对思想理论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对本题的回答要根据思想理论与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关系来说明论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对传统儒家思想态度的变化,应当联系所学,从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利用儒学宣传维新思想和陈独秀对儒学的猛烈批判来回答。其原因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 从各自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来回答。然后得出结论,即任何思想都是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的产物。本题的解答要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