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份月考(见面考)历史试题
下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见面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分) 1.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 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2.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3. 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 ) 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 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 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 4. 明朝末年,作恶多端的魏忠贤遭贬自缢后,人心大快,世何紛传,演魏忠贤一事的小说一时成为热门。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有《皇明中兴圣烈传》(后改为《佛忠贤轶事》、《警世阴阳梦》《梼兀用评》等。这主要说明了( ) A. 评论宦言专权是明末小说的题材之一 B. 市民阶层对通俗小说有更深认识 C. 魏忠贤的倒台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D. 明末印刷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5.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都( ) A. 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B. 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C. 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D. 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1. 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 ) A. 泰勒斯 B. 苏格拉底 C. 普罗泰格拉 D. 亚里士多德 2.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 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3.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 ) A. 要构建民权政府 B. 要批判神权统治 C. 人性解放 D. 平等自由 4. 从十五、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是( ) A. 极端的掠夺性 B. 无限的扩张性 C. 竞争的有序性 D. 统治的残暴性 5. 如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对作者意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 A. 德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 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 C. 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 D. 德国的政治走向由军国主义而非人民群众来决定 1. 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D. 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 2. 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 ) A. 电子商务发展为第三产业的主流 B. 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消费的能力 C. 网络销售变成“新经济”的载体 D. 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经营方式革新 3.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 A. 《南京条约》后 B. 《北京条约》后 C. 《马关条约》后 D. 《辛丑条约》后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年代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1849 3 281 77 969 23 4 250 100 1885 3 071 40 3 923 51 714 9 7 708 100 4. 如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 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 B. “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 C. 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 D.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5.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因此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与“补课”,这一观点的依据在于新文化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B.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6. 195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前来访问的苏共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说:“先生,您在着手大规模改革,这当然好!我只是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还可能会坠入沟中”。这从侧面反映了( ) A. 英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敌视 B. 赫鲁晓夫改革犯了急躁冒进错误 C. 西方国家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D.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弊端 7. 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 ) A.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 防止贫富差距过大 C. 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 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1. 1948-1970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3.3%下降到15.3%,相反,日本从0.5%上升到6.9%,联邦德国更是从1.4%上升到12.3%。这一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变化( ) A. 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确立 C. 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迅速崩溃 D. 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摩擦 2.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3. 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界开始塑造强大、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如人猿泰山、大力水手、超人、蝙蝠侠等,他们匡扶正义,扫除世上的罪恶,为人间带来希望。这类英雄漫画广受欢迎。材料反映出当时( ) A. 社会大众存在逃避现实的倾向 B. 美国持续推行霸权主义 C. 经济繁荣刺激精神享受的需求 D. 科技发展引发科幻热潮 4. 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A. 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 B. 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 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 D. 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5. 新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场“读书热”,年轻人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改变命运,年长者也勤奋学习、不甘落后,誓言“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处于饥渴阅读状态之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重任 B.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 世纪之交,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 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3.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毛泽东提出了“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发表这些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 A. 建立新中国后必须与社会主义苏联结盟 B. 首次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C. 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理论准备 D. 打消民主人士中尚存的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4. 我国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④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某班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双百”方针正式提出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A. ⑥③①②⑤④ B. ③②⑥①④⑤ C. ③⑥①②⑤④ D. ⑥③②①④⑤ 1. “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A. 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 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 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 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2. 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6~10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 ) A. 积极改善中美关系 B. 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推动中日两国建交 D.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3. R.韦勒克曾说过:“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作者指出了两种文学流派的区别。下列作品中能体现这两种文学流派区别的是( ) A. 《巴黎圣母院》——《等待戈多》 B. 《巴黎圣母院》——《人间喜剧》 C. 《人间喜剧》——《安娜·卡列尼娜》 D. 《等待戈多》——《百年孤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追求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 (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孟德斯鸠的目的是,不让人民占上风,出现一个平民政治的国家,不让君主独揽大权,出现一个专制国家。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在限制君权方面的主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主张实行的政体名称,为了避免“出现一个专制国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政治学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 32. 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国计民生,美国的社会发展与其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29年至1932年,全国共约发生2700次罢工。1932年春夏,工人、退伍军人向白宫请愿。他们携家带口来到华盛顿要求政府给予补助。……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势席卷西部。他们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中间商高的出奇的利润,给穷人发放补助,停止拍卖破产者的财产。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 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2.5万名18—25岁的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美元。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这种救济方式,……为日后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杜鲁门于1946年签署《就业法》,规定政府有责任帮助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同时扩大老年遗族受益人范围,在1956年艾森豪威尔执政时发展为老年、遗族、残疾保险,并且将抚养未成年人的贫困成年人也列入了AFDC计划;1949年通《住房法》,使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城市和农村的住房问题;提出一项全面实施预付保险金的国民健康医疗保险计划,任何人不拘年龄均可参加,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4%。……从1969年尼克松上台以后,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迎来了一个收缩调整的时期。 ——吴娆《试析美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工人、农民罢工的时代背景。华盛顿政府是如何成功扭转危局的?这一举措体现出怎样的显著特点? (2) 依据材料二,“这种救济方式”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 概括材料三中美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收缩调整”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原因。 (4) 综合以上材料,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 下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见面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B 4. A 5. A 6. C 7. B 8. A 9. B 10. D 11. C 12. D 13. C 14. D 15. B 16. B 17. C 18. D 19. B 20. A 21. B 22. C 23. C 24. B 25. D 26. D 27. D 28. B 29. A 30. B 二、非选择题 31. (1)君臣平等;君臣共治;设置宰相;设立学校议政。 (2)君主立宪制。政治学说:三权分立。 (3)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内容:未跳出儒学的范畴;规划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 32. (1)原因: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举措: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2)方式:以工代赈。作用:为美国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3)特点:更加注重立法保障;全民(面)保障。原因: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4)因素: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经济发展。 【解析】 1. 从材料中可获悉,西周经过灭商和东征,控制了广大地区,为了对广大疆域进行有效控制,巩固国家统治,统治者采取了分封制,故D项符合; 西周采取分封制不是实行政治权力的重构,而是巩固统治。故A不符合题题意,排除; 分封制在周朝以前就已存在,故B排除; 西周政治基本政治原则是宗法制,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对分封制内容全面准确了解。 2. 依据题干材料“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可以看出永佃制的盛行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故B项正确。 永佃制与政府财政收入无关,故A项错误。 C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需要掌握永佃制盛行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考查对永佃制盛行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3. 宋明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追求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故家具设计体现理学这一特征,说明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故B正确。 材料和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应该体现追求物质享受,和题意相反,排除C。 材料无关经世致用观念,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关键信息是: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总体难度适中。 4. A.材料特别强调的是魏忠贤事件,而引发了小说创作的热情,可以看出评论宦言专权是明末小说的题材之一。 B.材料反不出是反映不出市民阶层的认识。 C.材料看不出魏忠贤倒台的历史必然性。 D.材料体现不出印刷术的发展。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小说,要求学生结合明清小说发展的和艺术特征,以及明清时代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文学艺术来自社会现实,明清时期的小说一方面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斗争密切相关。 5. 解读题干,对雅典的政治文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这是观点认识上的偏差。共同的错误在于都是站在当代的角度、按照当代人对民主政治的理解出发去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即过分美化和过分贬低。材料中的前一种观点承认了有点民主的阶级性,排除D;B、C叙述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由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准确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特点、实质、评价等考点。 6. 普罗泰戈拉的伦理思想也具有相对主义特征。他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表现出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后来成为人道主义的一个命题。普罗泰戈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因此,道德是因人而异的。综合来看题中最接近的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是智者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并从这样的新方法(人文主义的方法)中得出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 7.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体现了狂放不羁的自由思想,“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指对当时民主政治的破坏,“对我的残害”显然指生存权利的破坏。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8.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表明启蒙思想家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要构建民权政府,故A正确; 批判神权统治、人性解放、平等自由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需要掌握启蒙运动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启蒙思想家为将要取消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虽然对未来的政体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主张实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 9. 【分析】 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于新航路开辟,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 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依据“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等信息可知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是无限的扩张性。 【解答】 依据“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等信息可知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是无限的扩张性,故B项正确; 残暴性、掠夺性等都是资本主义的本性,而这些都表现在扩张性当中,没有资本的扩张,就不会有全球化,故ACD错误。 故选B。 10. 德国统一后建立了带有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在国家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原普鲁士王国带有封建军事性质的容克阶层,资产阶级处于次要地位,人民在政治中更是无权地位。故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的德国政治走向,人民群众无权决定,故D项符合; A项只是说明国家统一,未体现德国未来,故排除; BC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帝国的成立。德国是普鲁士王国利用王朝战争统一,并建立了带有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在国家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原普鲁士王国带有封建军事性质的容克阶层,资产阶级处于次要地位,人民在政治中基本处于无权地位。 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发展使统一成为趋势,普鲁士在俾斯麦的主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1871成立了德意志帝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使法德矛盾成为欧洲的主要矛盾,成为欧洲政局不稳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1. “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说明巴黎公社没有统一的领导,随意性较强,故C正确; A属于巴黎公社性质,排除; B中群众基础从来没有体现,排除; D中民主充分不符合材料内涵,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 12. A项材料无法体现电子商务发展为第三产业的主流,排除; B项网络零售不是知识经济,排除; C项材料无法体现网络销售变成“新经济”的载体,排除; D项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经营方式革新如网络购物,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具体考查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经营方式革新。 本题考查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经营方式革新,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信息技术的发展的背景、主要成就、影响。 13. A.《南京条约》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刚打开中国的大门,还谈不上瓜分。 B.《北京条约》后加深了两半的社会性质,但也没有瓜分中国。 C.《马关条约》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来瓜分中国狂潮。 D.《辛丑条约》后两半社会性质最终形成,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企图,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选:C。 中国两半社会的形成过程:1842年《南京条约》开始沦为两半社会,1860年《北京条约》两半程度加深.1895年《马关条约》两半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两半社会最终形成。 本题考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近代历次列强侵略中国的影响,还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4.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税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说明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体现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故D项正确。 表格反映的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不能说明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故AB两项错误。 清政府在1895年《马关条约》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需要掌握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A.材料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无关。 B.辛亥革命并没有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这成为袁世凯复屁的工具,所以新文化运动要反对封建思想,这就是材料中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与继续。 C.材料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没有直接关系。 D.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材料也体现不出是运动的关系,主要反映的是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特征,以及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其次,要搞清楚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特征。 16. 本题考查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材料“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急躁冒进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英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敌视,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西方国家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弊端,故D错误。故选B。 17. “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C正确; AD材料未体现,排除; B是表面现象,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8. 【分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具备题干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战后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 A.题干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贸易总额中的比例关系,而不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故排除A。 B.题干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但不能因此说就确立了经济多极化的格局,故排除B。 C.题干反映的是国际贸易关系特征,它不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故排除C。 D.从题干干信息可知,美、日德三国在资本主文世界出口易的对比变化,说明三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故D正确。 故选D。 19. 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地平台,故B正确; A、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故选B.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模式转而发展商品经济,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才使人们对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所独有的经济手段,市场经济并不直接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相关联这一命题有了准确的认识,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正式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弊端暴露,美国漫画界塑造英雄漫画并受到欢迎实际上是社会大众对现实不满和逃避的一种体现,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霸权主义,故B项错误。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弊端暴露,故C项错误。 D项不是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社会史实,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需要掌握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的特点及其时代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结合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现实对材料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的特点及其时代特征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分析】 本题考查中外政治制度建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排除A。 B.结合中美两国的实际情况和材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可知主要由于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故B正确。 C.“必然”说法绝对,排除C。 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不合题干主旨,排除D。 故选B。 22. A.材料反映的是文革结束以后的事实,选项,表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特征。 B.三大改造完全是文革之前。 C.文化大革命造成我国教育受到巨大的摧残,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文革结束以后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教育上也进行了拨乱反正,为青年人读书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D.材料反映的是文革刚刚结束到90年代之前这段时期,而不是世纪之交等时代特征。 故选:C。 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教育发展的表现来分析材料。 “文革”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一、我国高考中断了十年,缺乏了选拔人才的机制。 二、上大学的大多数是工农子弟兵,学校政治化严重且学生的素质较低下。 三、许多大中小学的学生和老师卷入文革的活动中,教育课堂和教育活动一片混乱。 四、文革十年更拉大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和西方国家教育的距离,使我国的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23. 分析题干,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说明了我国当时没有民间融资,D项排除。题干说明的是我国的财政政策,和外交没有关系,排除A项。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并不表明我们依赖外援,排除B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本题旨在通过材料分析考查学生对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24.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女权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和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移风易俗,有利于社会风气变化,故B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 D项中的平等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注意题干材料的时间。 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已经失败,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中国不存在第三条道路。《论人民民主专政》打消了民主人士中尚存的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政治理论准备。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的背景目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理论,驳斥了在国家政权问题上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观点。文章指出,人民“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自己的国家,对人民内部实行人民民主制度,对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实行专政。二者结合,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奠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和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政策基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政治理论准备。 本题以毛泽东的代表作为切入点考查毛泽东思想,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26. 【分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要求具备知识再现再认的能力。 【解答】 ①②③④.依据所学可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袁隆平是我国研究杂交水稻的著名科学家,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这种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16日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综上,先后顺序应该是①②③④。 故选D(①②③④)。 27. 【分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和祖国统一事业的发展,要求具备解读、提取题干信息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⑥③②①④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1978年;②恢复高考制度是1977年;③“双百”方针正式提出是1956年;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1992年;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1997年和1999年;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是1954年,因此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⑥③②①④⑤。 故选D(⑥③②①④⑤)。 28. 根据题干中“坚决优先保证工业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可知强调的注意平衡工业布局,因此一五计划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符合题意的是B项; AC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中注意工业布局的平衡意义相反,故ACD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着重涉及一五计划,了解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建国初期,在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社会主义探索中,党和政府就注意结合国情,积极探索适合本国的建设道路. 29. A.材料反映的是60年代末,中枢之间的关系恶化,冲突加剧,中国当时为了对抗苏联的威胁,需要与美国改善关系,所以陈毅的建议很有可能是这一点。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不能直接遏制苏联的霸权。 C.中日建交对于遏制苏联的威胁没有直接作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不能够对抗苏联霸权。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要求学生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60年代中苏关系发展的特点,还要搞清楚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背景。 30. 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相关作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材料推断两种文学流派的区别是指浪漫主义风格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风格文学之间的区别。《等待戈多》属于荒诞派(现代主义)文学,A错误;《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B正确;《安娜·卡列尼娜》和《人间喜剧》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C错误;《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D错误。故选B。 31. (1)本题考查黄宗羲在限制君权方面的主张,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等即可归纳黄宗羲在限制君权方面的主张。 (2)本题考查的是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不让君主独揽大权,出现一个专制国家”可知是君主立宪制。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避免“出现一个专制国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立)的政治学说,。 (3)本题考查的是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明确题干“经济根源”、“内容”两方面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经济根源”,根据材料三信息“16 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可知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17 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关于“内容”,紧扣材料三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注意分别把握到以下方面: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未跳出儒学的范畴,而材料中“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宜扬理性,主张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32. (1)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分析、认知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从1929年至1932年,全国共约发生2700次罢工”、“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势席卷西部”等,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揭示的是1929年至1933年期间美国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概况。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实际上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回答罗斯福新政即可。关于第三小问,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即“新”在何处,把握到“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 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等,结合罗斯福新政史实,直接作答,即推行“以工代赈”。关于第二小问,主要把握到“以工代赈带来的积极进步作用”,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人的就业问题、为美国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社会保障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到两个小问,总体上比较简单。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杜鲁门于1946年签署《就业法》”、“1949年通《住房法》”、“任何人不拘年龄均可参加,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4%”等,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更加注重立法保障、保障面广(全民保障)等。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到“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维度展开即可。 (4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的因素,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分析、认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三则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要把握到材料总体立意。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作答:国家政策的推行、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经济发展程度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