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25小题50分) 1.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二重证据更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 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 6000 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 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 A. 公元前5世纪初 B. 公元前5世纪末 C. 公元前6世纪初 D. 公元前6世纪末 5.《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6.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就曾声称“朕即国家”,自视为神的化身。这间接表明当时法国的政治制度是( ) 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专制君主制 D.议会民主制 7. 历史学习中,某同学创作了一幅“思维导图”(如图).该“思维导图”说明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具有( ) A. 偶然性 B. 渐进性 C. 多样性 D. 曲折性 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两位同学对此发表不同意见: 同学甲: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表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某些近代民主政治色彩。同学乙:全国普选的帝国议会对于刚刚摆脱分裂的德意志来说具有国家统一的象征。对上述两位同学的意见,你认为( ) A.甲对,乙不对 B. 乙对,甲不对 C. 甲和乙都不对 D. 甲乙说的都对 9.英国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 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是正义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D.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10.右边战争示意图所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日本帝国主义割占台湾初期一直由武官实施军事统治。1898 年,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公 布了《匪徒刑罚令》,把反日的台湾民众一律当作土匪来处置。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台湾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殖民精神 B.日本侵略台湾蓄谋已久 C.清政府丧失维护统治的能力 D.日本实行依法治台策略 12.一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13.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 ) 乾隆时代(1793年) 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 咸丰时代(1860年) 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 同治时代(1873年) 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 A.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 C.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 D.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 14.近代历史学者蒋廷黻在谈到中国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多…… 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材料中的“为福”是指这些条约的签订( ) A. 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B. 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 C. 使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D. 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15.“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其中的“主题”指的是( ) A.经济现代化 B.政治民主化 C.思想科学化 D.生活世俗化 16.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壮,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7.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据此,中国抗战应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8.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某学者搜集了当时的资料,其中最可质疑的是( ) A.事变制造者留下的日记 B.日本当时媒体报道的新闻 C.幸存者的回忆 D.日本政府解密的档案 19.1948年底,蒋介石在军政要员的会议上说:“东北丧失,危及华北,徐、蚌乃首都门户,此次会战,事关党国存亡。”蒋介石提及的“此次会战”是( ) A. 渡江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20.下图直观地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 国共合作推动第一、二次革命高峰的出现 B. 第一次低谷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 第二次革命高峰是由于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走向胜利 21.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解剖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 A.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B.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C.冲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D.冲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22.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并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 ) A.北京 B. 伦敦 C. 莫斯科 D.彼得格勒 23.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我们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当时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是(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中美建交以后,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C.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D.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5.某课题的中心词是“冷战”、“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演变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0分) 26.(14分)辨别填空 (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设立的官职和机构: A.郡县制 B.枢密使 C.行省制 D.内阁 E.军机处 (1).从历史看,主要为了强化君主权力的是 (填入字母);为了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是 (填入字母)。(5分) (2).结合上述选项,完成下列填空(填入字母,3分)。 ①其基本架构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的是 。(填入字母) ②由少数民族政权创新出的制度是 。(填入字母) (二)、史料的分类方法之一,可将史料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若要研究“辛亥革命”下列史料中,相对而言,哪些是直接史料?哪些是间接史料? (6分) 清帝退位诏书 A 武昌起义浮雕 B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与各国使节合影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大总统誓词 E 辛亥革命油画 F 直接史料: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字母) 间接史料: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字母) 27.(16分)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 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高一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及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4分) (2)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3)材料二,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4分)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 (4分)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这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这动》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2分)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1950年) 材料二 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6分) (2)比较材料一、二,归纳并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4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D 5C 6C 7B 8D 9D 10B 11A 12C 13B 14D 15B 16C 17A 18B 19C 20B 21A 22D 23A 24B 25C 二、非选择题(不必拘泥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如有其他它答法,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6.(多填少填错填均扣分) (1).BDE、AC (2) .①A ②CE 直接史料:ACDE 间接史料:BF 27.(1)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4分)(2)影响:秦朝:其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且不断加强和完善。雅典: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4分)(3) 相似之处:权力分立,相互制衡(4分)不同:中国:加强君主专制(2分) 美国:防止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制度。(2分) 28.(1)特点: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社会基础逐渐扩大;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任答两点给4分)(2)积极作用: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3)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29. (1)吸取历史教训,防止日本等国重演侵略战争;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扶植日本,敌视新中国;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任答三点给6分) (2)不同点:材料一:结盟,针对具体国家,多强调经济交流。材料二:不结盟,没有针对具体国家,强调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多方面交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