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0届高三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必修2)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2020届高三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必修2)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必修2) ‎ 历史 ‎―、选择题 ‎ ‎1.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A. 原始社会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铸造的繁荣时期。商代的司母戊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商代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高。著名的商代四羊方尊,便是这高超铸造技术的物证。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34.5公斤,是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故选B。青铜器在原始社会开始出现,排除A;秦汉时期代表是丝绸,排除C;隋唐时期代表是瓷器,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器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2.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这表明作者主张 A. 自由贸易 B. 重农抑商 C. 农商并重 D. 闭关锁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题中的“本”、“末”分别指农业、工商业;“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明显是对“背本而趋末”的反对,所以指主张重农抑商。故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详解】‎ ‎3.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个体经营 C. 石器锄耕 D. 铁犁牛耕 ‎【答案】D - 14 -‎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故选D;AC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排除;个体经营是管理方式,不是耕作方式,排除B。‎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联系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 ‎4.电视剧《乔家大院》艺术的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 闽商 B. 徽商 C. 粤商 D. 鲁商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晋商,故B项正确;闽商、粤商和鲁商都不是与晋商齐名的商帮,A、C和D项错误。‎ ‎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最重要的是 A. 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B. 打破各文明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通道 C. 大量贵金属流人西欧,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D. 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程度型选择题,考查理解辨析能力。四个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是新航路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雏形,是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所以B符合题意;ACD都是单方面的,排除。故选B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最重要的影响 ‎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它的发展是曲折的。图中出现B处(1919年前)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 - 14 -‎ A. 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B.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B处是1919年左右,结合所学,此时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最主要的原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故选C;AB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这是A处的原因,排除D。‎ ‎7.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 B. 改良蒸汽机的出现 C. 蒸汽机车的出现 D. 汽船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故选A;BCD都不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A. 蒸汽机改良 B. 计算机的诞生 C. 电力的广泛应用 D. 相对论的提出 ‎【答案】C ‎【解析】‎ - 14 -‎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故答案为D项。A项,蒸汽机的改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B项,计算机的诞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C项,相对论的提出是属于科技理论,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排除。‎ ‎9.被誉为17世纪“海上马车夫”的是 A. 英国 B. 荷兰 C. 法国 D. 西班牙 ‎【答案】B ‎【解析】‎ ‎【详解】荷兰被誉为17世纪“海上马车夫”,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表明洋务运动:‎ A. 能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 B. 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C.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客观上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故D项正确;BC也是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但不符合题意。‎ ‎11. 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的表现,而且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 改用阳历 B. 废止缠足 C. 婚姻自由 D. 断发易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于满清入关后,强迫各族人民蓄发留辫,因此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的表现,而且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要求“带有反清革命色彩”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断发易服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 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 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 14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中国国情是相符的,故C正确;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农民是使用权,所以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革,故A错误;现代农业是大面积、大规模、机械化的发展,而联产承包是把土地分成小块,由家庭生产,不属于工业化大生产,所以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错误;也不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农民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间的比例,也就是农业附加值如何增加的问题。而承包制没有这个作用,D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名师点睛】‎ ‎13. 1917年《东方杂志》刊文报道:“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上述材料说明近代济南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是( )‎ A. 商埠发达 B. 电讯领先 C. 地理优越 D. 交通拉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近代济南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是交通拉动,故D正确。材料反映商埠发达的原因是交通建设,故A排除。材料只反映了电话线的存在,无法体现电讯领先,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地理优越,故C排除。‎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表现 ‎14.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是 A. 深圳 B. 海南 C. 浦东 D. 重庆 - 14 -‎ ‎【答案】C ‎【解析】‎ ‎【详解】上海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下了1866年赴欧洲考察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 A. 汽车 B. 电车 C. 火车 D. 马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初犹缓缓,数武后即如奔马不可遏”体现了火车的特点,故选C;汽车、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B;马车是老式交通工具,不符合“如奔马不可遏”,排除D。‎ ‎16.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将自己的网站网址设为http://www.m1905.com。采用“1905”是因为这一年诞生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它是 A. 《定军山》 B. 《风云儿女》 C. 《渔光曲》 D. 《霸王别姬》‎ ‎【答案】A ‎【解析】‎ ‎【详解】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定军山》首映成功,标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A正确;《风云儿女》是1935拍摄的一部抗战故事片,《渔光曲》拍摄于1934年,梅兰芳版《霸王别姬》拍摄于1955年,均和“1905”无关,排除BCD。故选A。‎ ‎17.“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该主张出自 A. 马克思主义 B. 凯恩斯主义 C. “新经济”概念 D. 自由放任政策 ‎【答案】B ‎【解析】‎ - 14 -‎ ‎【详解】凯恩斯主义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AC不符合题意,排除;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联系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分析解答。‎ ‎18.下列不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是 A. 美国 B. 加拿大 C. 墨西哥 D. 古巴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古巴不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故选D,排除ABC。‎ ‎【点睛】联系所学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史实分析解答。‎ ‎19. 请仔细观察下边漫画《片面的经济》它形象地反映了苏联长期实行的哪一种经济模式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市场经济模式 D. 斯大林模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 材料体现了斯大林模式之下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D正确。‎ ‎20.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把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的苏联领导人是 A. 勃列日涅夫 B. 赫鲁晓夫 C. 斯大林 D. 戈尔巴乔夫 ‎【答案】A ‎【解析】‎ - 14 -‎ ‎【详解】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特别是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故答案为A项。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方面,排除B项。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掌权都不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时间上可排除C、D项。‎ ‎21. 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令福勒引以为豪的事件是(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B.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签订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 世界贸易组织成功运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该体系形成了材料所讲的现象——以美元为中心。故A项正确。‎ ‎【详解】‎ ‎22. “最穷的和最富有的,在交税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个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表明北欧的福利制度( )‎ A. 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 施用对象是贫困失业人群 C. 以牺牲富人根本利益为基础 D. 对消除贫富差距功效显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福利制度通过社会资本的再分配缓和社会矛盾,题干所示现象正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表现,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仅从题干信息看不出施用对象是贫困失业人群,排除B;C项“以牺牲富人根本利益为基础”的说法错误,因为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可能从根本上牺牲富人的利益,排除C;“福利国家”制度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贫富差距,排除D。故选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 ‎【名师点睛】关于对“福利国家”制度目的与评价的认识。(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评价:①积极:扩大了国内消费,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政局;②消极: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 14 -‎ ‎2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 B. 全球性生态危机加剧 C. 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增强 D.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退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既有机遇,也有挑战,D表述符合题意,故选D;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使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增强,全球性生态危机加剧,ABC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24.下列是四个国际组织的标识,其中不属于世界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D是世界贸易组织,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故选D;A是北美自由贸易区,B是亚太经合组织,C是欧盟,ABC都是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不属于世界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分析解答。‎ ‎25.“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态度。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14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答案为C。1944年中国签订《布雷顿森林协议》,1945年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协议中国成为会员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D。‎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真实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答案】(1)生活方式:个体小农经济。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 ‎(2)不真实。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3)省份:安徽、四川。原因:包产到户政策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解析】‎ - 14 -‎ ‎【详解】(1)生活方式:根据“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得出个体小农经济。特点:根据“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得出自给自足;根据材料和所学,还可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等分析总结。‎ ‎(2)根据“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得出不真实。运动:根据“1958年”得出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3)省份:结合所学可知,最先实行“包产到户”政策的是安徽、四川。原因:根据“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结合所学可知,包产到户政策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27.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作成了动画,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1)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答案】(1)打破坊市的界限和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交易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城市商业出现繁荣的局面。‎ - 14 -‎ ‎(2)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主要因素:圈地运动,英国工业革命。‎ ‎(3)背景:1950~19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1958~1960: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化发展。‎ 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片《清明上河图》和北宋城市发展的史实,可从打破坊市的界限和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交易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城市商业出现繁荣的局面等角度分析总结。‎ ‎(2)趋势:从表格数据看出,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步增大,说明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因素:结合所学,可从圈地运动,英国工业革命等角度分析总结。‎ ‎(3)背景:1950~19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1958~1960:开展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认识:可从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城市化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等角度分析回答。‎ 三、简答题 ‎28.面对两次世界大战后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以后,为了避免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的政治家们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2)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你认为它有何影响?‎ ‎【答案】(1)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2)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更有利于少数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面临的更多的是挑战。‎ ‎【解析】‎ - 14 -‎ ‎【详解】(1)二战以后,为了避免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增强欧洲的整体实力,欧洲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2)趋势: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回答,可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造成世界经济利益失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面临的更多的是挑战分析解答。‎ 四、探究题 ‎29.阅读下列表格材料,探究影响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变化的内外因有哪些。‎ 清末至民国成立前后社会风俗变迁简表 ‎【答案】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社会习俗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西方习俗的影响。‎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民国初期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分析回答,可分别从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社会习俗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西方习俗的影响、先进中国人的努力等分析回答。‎ ‎ ‎ - 14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