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明光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明光中学 2019-2020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图是西周时期的盛食器倗生簋及其铭文,铭文大意是:格伯用 4 匹好马与倗生交换土 地 30 田,双方剖券为凭,并实地勘定田界,具结交换事宜。这反映了当时( ) A.用以交换的货币尚未出现 B.土地制度受到一定冲击 C.政府对商业管控较为松弛 D.贵族兼并土地现象频繁 2.《易传》:“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 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手工业发展不均衡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商人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3.《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诗中叙述老翁“小驾炭车碾冰辙” 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 ) A.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B.沿街开铺的街市 C.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D.地方自治的市镇 4.两宋时期,中国硕大的沙漏倒转了,给产出稻米的地区带来了长久的好处,而对出产小 米和小麦地区的确不利。这里的“沙漏倒转”指的是( ) A.北方长期战乱频发 B.北方环境日益恶化 C.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D.经济重心由北向南 5.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 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 )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 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 6.16 世纪中叶开始,荷兰相继出现一批全国性商业公司,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交易所 和信贷模式。出现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B.欧洲区域性市场的发展 C.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需要 D.海外贸易的催化剂作用 7.马克思指出:“当贸易在英国已发展到手工劳动不再满足需求的时候,人们就感到需要机 器了。”马克思在此强调的是( ) A.英国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B.英国传统手工工场日益兴旺 C.英国机器工业发展迅速 D.市场扩大刺激工业革命兴起 8.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 ) 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B.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 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 9.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的一些情节反映了 19 世纪中期英国的某种历史现象。下表描述 的是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片段。 地点 故事情节 赫尔斯通(南方农 村小镇) 与表妹伊迪丝“一直谈着结婚的仪式和礼服,还谈到使 一架钢琴的琴音调整是多么困难,以及伊迪丝婚后到 苏格兰旅行时应该带些什么衣服。” 米尔顿(北方工业 城市) 玛格丽特在家里寻找佣人时发现,米尔顿的女人们宁 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 做佣人。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妇女外出活动增多 B.男女平等成为现实 C.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D.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10.皮特.N.斯特恩斯在《全球文明史》中说:“西方工业增长和民族主义竞争在 19 世纪后 期带来了帝国主义扩张的一次新浪潮。”材料所说的“新浪潮”( ) A.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加速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C.巩固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11.以国都为中心向四方辐射是中国古代交通网的主要特点。鸦片战争后,港口与交通的有 机联接则成为中国近代交通体系的主要形态。这一转变主要反映了中国( )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传统观念的改变 C.交通工具的革新 D.经济结构的变动 12.下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初创时期发行的股票,由此可见,当时( ) A.民众对洋务企业寄予厚望 B.中国国内证券交易市场已经产生 C.洋务派具有近代经营理念 D.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时捉襟见肘 13.日本大阪纺织公司的山边丈夫 1889 年 5 月在《联合纺织报》上撰文说:“必须向我国西 部邻国——中国寻求原棉”。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 ) A.是由中国闭关锁国引起的 B.是中日争夺原料的商业战争 C.使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 D.中国加速沦为列强经济附庸 14.1898 年 9 月 21 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 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 40 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 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5.1911 年,上海拥有丝厂 48 家,丝车 13 738 台;1914 年增为 56 家,丝车 14 424 台; 1917 年猛增为 70 家,丝车 18 386 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持 D.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16.1935 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 年 7 月又对粮食资 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联合办事处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 持沿海工厂内迁。这一做法( ) A.是为了应对国内的经济危机 B.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C.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D.是官僚资本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 17.民国 35 年,某条约规定“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 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 宗教及慈善事业……”该条约( ) A.体现了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 B.使中国外贸出现顺差局面 C.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美国与南京临时政府签订 18.1935 年,蒋介石提出将川滇黔确定为中华民国复兴的根据地,把四川作为中华民族立国的 根据地。后来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地区为新建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开始将沿海工业迁至 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这反映出国民政府准备( ) A.转向战时经济体系 B.平衡地区经济发展 C.建立官僚资本垄断 D.防止西南军阀坐大 19.下面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简单图示。图示中两个“低谷点”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A.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法西斯侵华战争的破坏 D.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挤压 20.“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 诗中反映的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21.“1760 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坐着贩奴 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在此地的蔗糖种植园工作。”上述现象产生的客 观影响是( ) 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 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 D.给非洲带来了社会进步 22.下表是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一些认识,据此可知( ) 人物 观点 汤因比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主义的转变是工业化的原因,经营企业的自由是主要 推动力 坎宁汉 日益增加的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的结合,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曼图 强调商业和信贷的扩大对工业革命作了准备 A.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 B.这些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认识 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没有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 23.下表反映了 19 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出( ) 时间 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 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 3 倍 1850 年 英国修建了大约 9 654 千米的铁路 1852 年 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 300 万吨 1800~1850 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 236% A.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19 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19 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24.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 1913 年为 100%)这种变化反映了 ( ) 国别 1860 年 1870 年 1880 年 1890 年 1900 年 1910 年 1913 年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 A.英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始终居各国之首 B.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增速不断加快 C.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英、美、德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25.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 1872 年到 1894 年开设的 74 家民族资本主义 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 17 家。据此可知( ) A.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 B.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 C.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 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 二、材料分析题(共 3 小题,26 题 18 分,27 题 18 分,28 题 14 分,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标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后期,作为商业性标记的原始商标就开 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木工、竹工、漆工、陶工、冶师等工匠为了在商品的交换中便于别 人识别自己的商品,在自己的商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时候的商品标记仅仅具有区别不同 生产者或所有人的性质。三国时期,酿酒业已经非常兴旺,出现了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的诗句,在这里,商标的广告宣传功能已经体现出来。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使 用一块铜板制作的白兔商标,基本具备了现代商标的构成要素,这是我国商标史上最早的较 为完整的商标铜板。明清时期,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地步,出 现了不少知名的商标,假冒商标也时有出现。 ——摘编自刘晓东《“商标权”名词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材料二:明代正德《松江府志》:“(松江)俗务纺织,他技不多。而精线绫、三梭布、漆纱方 巾、剪绒毯,皆天下第一。”崇祯《松江府志》所说的“尤尚精敏”的品牌有:三梭布、云布、 标布、官布、飞花布、织花绒布等。一些无良商人非法经营,假冒品牌与商标,牟取暴利, 在明末清初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如顺治十六年(1659 年)四月松江知府衙门立告示 碑,揭露了牙行奸商沈青臣等,假冒松江金三阳字号品牌的违法行为。然而,由于松江优质 棉布销路十分旺盛,利润可观,一些奸牙仍然以身试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假冒松江品牌商标, 非法牟利。1703 年和 1713 年官府又两次立碑严禁。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标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松江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6 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标发展和保护的看法。(6 分) 27.一个国家的成功有偶然的机会,但偶然机遇的被发现、被抓住与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 是偶然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 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挥了强大的作 用。特别是 1651-1660 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 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英伦三岛之外 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大贡献的。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革命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 1792 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政府派乔治•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前来中国,并带 来了西方科技的新信息和 18 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最初成果。……在 18 世纪时,清帝国的领 土,人口都获得了发展,而国内市场和国内贸易也远远超过了欧洲。可遗憾的是对乔治•马 戛尔尼使团来华访问所带来的西方现代化的最初成果,乾隆皇帝竟称西方先进的科技工业只 不过是夸大其词而已。而整个清朝廷的官员们对一切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概不关心,对欧洲现 代化的成果不屑一顾。 ——摘编自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三 特别是 19 世纪最后 30 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 夺的范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 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的积极 影响。(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 世纪清政府错失机遇原因。(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4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十九世纪 60~90 年代,欧美诸国进口物品总量及纺织品的输入情况表(以关平银两 计值) 年份 进口总价 棉织品 毛织品 棉毛纺织品占百分比 1867 年 6 930 万 1 300 万 740 万 29% 1873 年 7 410 万 1 800 万 590 万 32% 1883 年 7 360 万 1 680 万 390 万 28% 1893 年 15 130 万 2 730 万 460 万 21% 材料二:在洋布畅销的情势下,90 年代以后中国官商也开始自设机器织布厂,先是上海设 机器织布局,后来湖北也设立了机器织布局,开始在本土生产机织布。此后至 20 世纪初的 一二十年间,各地商人纷纷开设机器织布厂,仅从 1897 年至 1912 年 15 年间,全国各地就 新开设机器织布厂约 60 家,从地域来看,北至奉天、长春,南到广州、闽侯,东至上海, 西到重庆,可谓遍地开花,掀起了一股设厂热潮。从此,民间俗称的“洋布”,不再只是指由 外洋输入的外国棉织品,而成为以新式机器纺织的机织布的通称。随着中国本土机器纺织业 的发展,本土机织布因工价低、运费省等,成本和价格比舶来品更低,遂日益取代进口洋布, 中国人购用“洋布”也更为方便和普遍。“洋布”作为对机织棉布的通称,与中国乡村仍普遍存 在的自织土布并行存在。 ——李长莉《晚清洋布衣的流行及社会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从英美输入纺织品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 分)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机器织布业的发展状况及对中国近代 社会发展的影响。(6 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AADA 6--10 DDBCD 11--15 DCDAB 16--20 CCABB 21--25 BAACC 二、非选择题 26. (1)特点:起源较早;自发产生并集中于手工业领域;功能日益增多(表明归属,兼具广告 宣传功能);商标形式逐渐多样化。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人维权 意识的提升;政府一定程度的管理与保护。(6 分) (2)表现:纺织业发展迅速,获利丰厚;技术领先,品牌较多;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势;存在 一定的非法侵权行为。(6 分) (3)看法:商标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政府应加强对商标权的立法与保护;弘扬传 统文化,增强商人的诚信意识。(6 分) 27.(1)原因:国内外市场的建立;资本的原始积累;殖民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的建立; 科学技术和人才因素的支持;善于抓住机遇,社会开放等。 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英国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6 分) (2)原因:统治阶级“天朝上国”的心态;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腐朽 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影响。(6 分) (3)破坏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建设 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促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 道路。(6 分) 28. (1)变化:棉纺织品输入量大幅增长;毛纺织品大幅下降;棉毛纺织品总体输入量小幅下 降。 原因:英美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棉制品的对外倾销;中国传统的毛纺织 业发展相对缓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后抵制了西方纺织品的输入。(8 分) (2)发展状况:起初以官办企业为主导;甲午战争后开始在民间迅速发展,形成了全国性办 厂浪潮。 影响:加速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工业化;改变了“洋布” 的内涵,推动了中国人服饰衣料的改变,促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思想解放运动。(6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