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5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板块自修课【课件】(54张)
中国古代史 “ 通史融会 ” 与 “ 中外关联 ” BANKUAI ZIXIUKE 板块 自修课 关注历史重要节点 · 把握时代主要特征 —— 凡是特色的,就是高考关注的 一 时代的呼唤 —— 春秋战国时期 (一) 阶段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 “ 学在民间 ” 的教育下移;开时代先河的现实与浪漫主义 文化上 传承千年的铁犁牛耕;既定国策的重农抑商;维系统治的土地制度 经济上 群雄逐鹿的纷争;变法图强的运动;集权政体的雏形;国家统一的呼声 政治上 重点关注 战国兼并战争 春秋争霸战争 类别 大国吞并小国,强国欺凌弱国,减少了诸侯国的数目,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影响 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 目的 相 同 点 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为秦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 影响 封建兼并战争 奴隶主大国的争霸战争 性质 不 同 点 “板块押题练”见“板块押题练(一)” 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理论武器 从思想 理论来说 民族凝聚力增强, “ 华夷之辩 ” 观念相对淡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从民族关 系上来说 统一成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共同愿望和人心所向 从人们的 要求来看 逐步实现局部统一。春秋战国时期与西周时的 “ 八百诸侯 ” 相比,显然是大大进步了,更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和区域统一已经出现 从形式 上来说 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地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往频繁,这就为统一创造了经济基础 从经济 上来说 走向“大一统” —— 秦汉时期 (二) 阶段特征 相对独立的田庄;严厉苛刻的政策;物产交流的桥梁 经济上 “ 大一统 ” 民族国家的建立;日趋完善的官僚体系;汉承秦制的 “ 损益 ” 政治上 儒学独尊的地位;书写材料革新的成就;中外文化的交流 文化上 重点关注 “板块押题练”见“板块押题练(二)” 彰显繁荣鼎盛 —— 唐宋时期 (三) 阶段特征 叠层的政治架构;开放的文人仕途;活跃的议政氛围 政治上 科技创新的高峰;三教合一的理学;走向大众的文学艺术 文化上 宽松的经济政策;紧张的政府财政;活跃的商业经济;成长的市民阶层 经济上 重点关注 以五代为分界,以前的壁画大多强调传统风格,以后的水墨画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艺术 方面 文章由重形式转变为重自由表达 文学 方面 唐代以舞乐为主,乐律重形式,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衰微 音乐 方面 “板块押题练”见“板块押题练(三)” 初露近代曙光 —— 明清时期 (四) 阶段特征 发达的手工业经济;活跃的商业贸易;封闭的经济政策;萌芽的资本主义 经济上 走向极端的专制;渐趋衰落的文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 政治上 恐怖的文化专制;进步的启蒙思想;承古萌新的科技;大众化、世俗化的文艺 文化上 重点关注 “板块押题练”见“板块押题练(四)” 中外关联研究历史 · 大背景下探究原委 —— 高考不仅考“是什么”,更注重考“为什么” 二 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罗马形成了欧洲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不仅稳定了古罗马的社会秩序,而且对近现代西方的法律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宗法制和分封制逐渐瓦解,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社会改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 政治 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总体 特征 西方 ( 古希腊、罗马 ) 中国 ( 春秋战国 ) 西方 ( 古希腊、罗马 ) 中国 ( 春秋战国 ) 古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是近代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 “ 百家争鸣 ” 局面出现,科技、文学、艺术取得了重要成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高峰、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思想 文化 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 进入 “ 铁器时代 ” ,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 经济 现代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 在文官的任用及考试上重视官员的知识化及专业化 考试的内容以儒家经典学说为范围,缺乏对官员职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考察。 “ 八股取士 ” 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及创新思维 用人 标准上 严格地纳入法制范围,文官或公务员只对法律或法定职权负责 所有官员的权力及义务只以封建君主为中心,其所有的行为只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法制化 现代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 将文官进行科学的人员分类,他们将现代文官分为品位分类及职位分类两种。同时成立统一管理机构对各部门文官进行统一管理,以保证各部门互相协调,促使人才合理流动 没有官员的分类,而只有简单的 “ 君臣 ” 关系 管理上 施行 “ 政治中立 ” 、职务常任原则 往往必须服从于中央集权 政治 立场上 (1) 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 “ 丝绸之路 ” 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唐朝丝 绸之路 的拓展 (1) 陆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 — 河西走廊 — 西域 ( 今新疆境内 ) — 安息 — 大秦; 西汉开 通两条 丝绸 之路 (2)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 — 中南半岛 — 马来半岛 — 马六甲海峡 — 孟加拉湾 — 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2) 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后,包括整个清朝时期,政府的海洋政策走向保守。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 “ 闭关锁国 ” 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 十三行 ”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明清丝 绸之路 的萎缩 (1) 概况: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宋元海 上丝绸 之路的 繁盛 (2) 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陆上丝绸之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 16 世纪西方 宋元明清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贸易范围不断扩展;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宋元:商业的时间、空间均不再受限制; “ 草市 ” 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与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 表 现 16 世纪西方 宋元明清 使西欧封建制度瓦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没有推动封建生产方式 ( 生产关系 ) 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 影响 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银行等经营现象 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较狭小 市场范围 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 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 发展 水平 特 点 “板块押题练”见“板块押题练(五)” 谢 谢 观 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