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主题升级(二)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古代中国经济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主题升级(二)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古代中国经济作业

主题升级练(二)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古代中国经济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河南天一高三模拟)公元前627年秦国袭郑,路遇行商弦高。凡袭人之国多选僻远小径,而秦军还能路遇行商。从中可推知(  )‎ A.井田制的瓦解是行商发展的必然结果 B.秦国袭郑的战略部署存在着严重问题 C.行商盛行是小农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D.行商积极参与着春秋征伐的物资补给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凡袭人之国多选僻远小径,而秦军还能路遇行商”可知秦军选择的僻远小径仍然碰到了商人,说明当时行商数量很多,原因是行商大多是小商人,携带的是农业生产必需品,贩卖给农民,所以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井田制的瓦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行商数量多,即使是僻远小径也有,不是秦国战略部署有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行商参与物资补给,故D项错误。‎ ‎2.(2019安徽蚌埠一模)秦统一后,对酿酒业征收重税,导致酒价极高,十倍于成本;《秦律·田律》还规定禁止农民酿酒,沽卖取利。这些举措旨在(  )‎ A.使酿酒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B.杜绝贪腐奢靡之风的兴起 C.稳定市场秩序便利商业活动 D.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 答案:D 解析:严格限制酿酒业根本无益于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故A项错误;严格限制酿酒业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贪腐奢靡之风的兴起,这属于明显的程度失当,故B项错误;酿酒业亦属于商业的一种,对其重税显然不利于商业活动的健康发展,故C项错误;酿酒业的发展与盛行会耗费大量的粮食,限制酿酒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进而增加整个国家的赋税收入,故D项正确。‎ ‎3.(2019陕西宝鸡高三模拟)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陈留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栾布穷困,赁庸于齐,为酒家保”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土地集中日益严重 C.租佃关系普及深化 D.水陆交通长足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可知百姓缺乏土地的现象很严重,这主要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土地高度集中,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在宋朝时期略有松动,如政府的恤商政策,A项排除;租佃关系普及是在明朝以后,C项排除;材料与水陆交通无关,D项排除。‎ ‎4.(2019东北三省高三模拟)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  )‎ 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 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 D.致富成为社会时尚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这是为了稳定刚建立的汉政权;材料中“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即松弛了对商人的法律、赋税,“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说明汉统治者的政策促使汉的经济发展。综上分析可知,汉初统治者的政策是以稳定与发展为要务的,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经济政策摇摆不定,排除B项;重本抑末政策失败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致富成为社会时尚的结论,排除D项。‎ ‎5.唐代因各地条件所限,均田制推行后很多农民受田实际上达不到应受额,而地主官僚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途径多占、抢占土地。这说明均田制的推行(  )‎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分配了地主的土地 C.具有不稳定性特征 D.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答案:C 解析: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不允许自由买卖,A项错误;均田制分配的土地是政府掌握的荒地或无主土地,并没有分配地主的土地,B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均田制推行后许多农民并没有达到应受额,但地主官僚又抢占或多占土地,说明均田制具有不稳定的特征,C项正确;均田制推行后,使许多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项错误。‎ ‎6.下面是西汉、唐朝、北宋三个朝代中国南北人口总数统计图。从该图中可以得出(  )‎ A.汉唐时期北方人口相对集中 B.汉至北宋全国人口增长不均 C.政治重心对人口迁移影响小 D.北宋南方人口发展至最高峰 答案:A 解析:统计图显示西汉和唐代北方人口明显多于南方,这说明汉唐时期北方人口相对于南方而言比较集中,A项正确。统计图反映的仅是南北方人口总数状况而不是人口增长率问题,B项错误;由统计图中北宋时南方人口多于北方可知,政治重心的南移对人口的迁移影响较大,C项错误;统计图只能反映三个朝代南方人口的发展状况,没有涉及其他历史时期的南方人口,因而得不出“发展至最高峰”,D项错误。‎ ‎7.北宋政府曾专为城市居民单独造户籍,即坊郭户籍,按财产多少分为十等,其税种也多样,比如宅税;地税指城市店宅地基税,以及临时摊派,这些税种都以货币形式征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坊市制度得到恢复巩固 B.战争频繁影响税收政策 C.中央政府强化人口控制 D.经济发展催生制度调整 答案:D 解析:为城市居民单独编户籍,且按财产多少以货币形式征收各种税收,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促使政府调整政策,故D项正确。‎ ‎8.观察下图宋代货币的相关信息。图片中的相关信息能够说明北宋(  )‎ A.纸币成为当时普遍流通的货币 B.商品经济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 C.国家对金融领域缺乏有效管理 D.纸币的发行权一直由户部掌握 答案:B 解析:北宋时期,纸币只在都城(汴京)、四川等地流通,A项错误;纸币的出现与发展,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更加繁荣,B项正确;根据图片信息“使用伪造者斩”可知C项错误;D项中“一直”说法错误,故排除。‎ ‎9.明代万历年间,北京西山煤炭民窑窑主联合采煤工和运煤的脚夫等从业者,集体拥进京城,痛诉督管西山煤税的太监王朝的恶行。不久,明神宗下旨,由太监陈永寿代替王朝,督管西山煤税,并免除契税。这反映了当时(  )‎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煤税已成为政府的主要税源 C.资本的意识使权利开始觉醒 D.宦官专权已经丧失生存环境 答案:C 解析:材料内容并未涉及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的问题,A项错误;明朝统治者派太监督管西山煤税,并不能说明煤税已成为政府的主要税源,B项错误;煤炭民窑窑主联合从业者进京城痛诉督管西山煤税的太监王朝的恶行,这体现了民营手工业主反抗官员压榨的维权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宦官专权已经丧失生存环境,D项错误。‎ ‎10.(2019吉林白城考前模拟)下面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表明(  )‎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 126‎ ‎74‎ ‎1 583‎ 陕西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 270‎ ‎71‎ ‎1 959‎ 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答案:C 解析:由题干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农村集市数目增长很快,这一现象说明在这一时期农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州县集市的密度是南方超过北方,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B、D两项排除。‎ ‎11.对于明清外贸政策,近年研究有突破。综合官方、民间、陆海路贸易趋势,并考虑明清时代前所未有的全球贸易对中外经济往来的影响,应视为“有限开放”更为贴切。这表明(  )‎ A.研究角度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 B.对闭关锁国政策研究相对深入 C.明清外贸的史学研究成果明显 D.史学研究要着眼于细节的研究 答案:C 解析:对明清外贸政策的研究,传统观点认为是“闭关锁国”,材料强调经过多视角研究,认为“有限开放”较为贴切,说明史学界对明清外贸政策的研究成果明显,据此可知C项正确。历史真相的获得并不是研究角度越多就可以,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其他外贸政策的研究信息,不具有可比性,B项错误;史学研究既要关注宏观上研究,也要进行微观上细节研究,D项错误。‎ ‎12.有观点认为,明末清初从美洲引进西方的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引发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但据统计,整个清朝前期,引进外来农作物的产量占当时中国农作物总产量的比重一直低于百分之十。据此可知当时(  )‎ A.中国未发生人口爆炸式增长 B.外来农作物实际种植的面积很小 C.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质的提高 D.外来农作物对增殖人口作用有限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可知,当时外来农作物产量比重较小,这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并非外来农作物的引进,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中国人口确实发生了爆炸式增长,A项错误;外来农作物产量比重小并不一定意味着实际种植面积小,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技术,故C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7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 ‎13.(2019湖南怀化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早在中国北宋时期,就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宋政府按照居民的家庭财产多寡,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宋朝的贫民救济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一是宋神宗熙宁十年施行的“惠养乞丐法”(凡贫困人口,均纳入乞丐范围),一是宋哲宗元符元年颁行的“居养法”。简单地说,“惠养乞丐法”指由政府给贫民发放米钱;“居养法”则指由国家福利机构收留无处栖身的贫民。这两种救济都是定时的、制度化的。此外,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这类临时性救济虽然是不定时的,但也常年有之。‎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等 材料二 英国从都铎王朝(1485—1603年)开始,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政府对救济问题的干预加强。都铎君主在济贫问题上采取了两分法态度:‎ 一是国家对没有工作能力的群体承担责任,二是严厉惩罚不愿工作的“懒汉”。1601年的济贫法将济贫措施分为三类:第一,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由国家提供救济;第二,有工作能力者接受救济须接受政府强制性的工作安排;第三,有工作能力而拒绝工作者接受济贫院的院内救济。该法虽是全国性的立法,但赋予地方相当大的权力,每个教区由监督官管理救济事务,监督官由地方任命。‎ 到18世纪后期,这种以教区为基础的济贫方式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失业与贫困问题。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需求。与此同时,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工人们反对现有的济贫法,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于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在英国创立,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刘成、奚慧玲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北宋政府济贫的主要措施。(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原因并说明中英济贫的主要区别。(1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政府主导济贫的历史意义。(6分)‎ 参考答案:(1)措施:划分户等,确定救济对象;颁行“惠养乞丐法”和“居养法”,对贫民进行定时的、制度化的救济;实行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 ‎(2)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失业和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原有的救济方式存在弊端;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工人们的斗争。‎ 区别:①直接目的:中国宋代济贫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英国近代的济贫除维护社会稳定外,还有惩处“懒汉”的目的。②代表的阶级利益:中国宋代济贫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英国近代济贫后来代表资产阶级利益。③法律执行力度:中国宋代济贫不具有强制性;英国近代济贫具有强制性。④济贫主体权力:中国宋代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英国权力分散,地方政府权力较大。⑤济贫方式:中国宋代为单纯的救济;英国除了救济方式外,后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3)意义: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按照居民的家庭财产多寡,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得出划分户等,确定救济对象;根据材料一“惠养乞丐法”“居养法”得出颁行“惠养乞丐法”和“居养法”,对贫民进行定时的、制度化的救济;根据材料一“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得出实行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到18世纪后期,这种以教区为基础的济贫方式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失业与贫困问题”“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需求”“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工人们反对现有的济贫法”归纳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直接目的、代表的阶级利益、执行力度、济贫主体和济贫方式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答。第(3)问,可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14.(2019黑龙江大庆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明朝后期常熟人谭晓,因当地“田多洼芜”,低价购买了大量空闲土地,雇佣乡民百余人,“凿其最洼者为池,余则围以高塍,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视地形、土壤情况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凫昆虫,此类副产品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其本人“纤音惮费”,生活节俭,因此“货日益,窖而藏者数万计”。‎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提供了一个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例,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若干新现象。从材料中提炼一个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示例:‎ 现象:经营地主的出现是明清时期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新现象。‎ 说明:经营地主与单纯出租土地、坐收地租的传统地主不同,而是以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为特点,亲自参与生产过程,注重集约经营,改良土壤、水利,进行认真细致的经济核算,以提高生产效率。其所经营通常也已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还包括了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相关的副、牧、渔业,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地主阶级在变化,出现了和市场有密切联系、使用雇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经营地主。‎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阅读材料中的事例,依据常熟人谭晓的经营活动,说明叙述的是明朝后期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新现象;也可以依据“低价购买了大量空闲土地,雇佣乡民百余人”等,说明叙述的是明朝后期土地私有权的进一步发展和雇佣关系的出现,即生产关系的新变化。然后,从新现象的表现和特点等方面,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最后,进行总结说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