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天津市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天津市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天津市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提示: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对这一学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诉求 B. 其学说最符合当时的时代趋势 C. 其经济主张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该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蔚然大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可知这一学派反对贵族特权,要求实行严刑峻法;根据“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可知这一学派主张重农抑商和思想专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符合这一描述的学派应该是法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诉求的是墨家,故排除A项;法家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时代趋势,故选B项;法家主张重农抑商,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排除C项;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尚未成为蔚然大宗,故排除D项。‎ ‎2.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思想来源始于 A. 秦始皇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程颐程颢的“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D. 朱熹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没有“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故排除A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而且董仲舒的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所以外儒内法的帝王思想来源始于董仲舒,故选B项;二程和朱熹都在董仲舒之后,是宋代的理学代表人物,故排除C、D项。‎ ‎3.《汉书·董仲舒》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务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依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此主张认为要想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B. 此主张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 C. 此主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 此主张成为汉武帝采用的唯一治国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董仲舒的主张是要实行思想一统,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专制。文化上的专制有利于政治的统一,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所以A、B、C项的理解都是准确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汉武帝采用的治国思想并不是只有儒家,实际上还包括了法家、道家等学派思想,形成了外儒内法的特点,所以D项理解不准确,故选D项。‎ ‎【点睛】外儒内法是一种中国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 ‎4.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魏晋时期佛教的盛行,此时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家思想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儒学家们 A. 吸收佛道精神,使儒学有了新发展 B. 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 主张三教并行 D.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 面对魏晋以来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唐宋时期的儒学家们吸收佛道思想,构建了新儒学体系—理学,故选A项;唐宋以后中国的传统思想呈现“三教合一”的特点,而不是“三教合归儒”和三教并行,故排除B、C项;儒家是吸收了佛道思想,而不是用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故排除D项。‎ ‎5.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由此看出他主张 A. 限制君权 B. 工商皆本 C. 以民为本 D. 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黄宗羲反对空谈义理,主张经世致用,故选D项;限制君权、工商皆本和以民为本在题意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A、B、C项。‎ ‎【点睛】限制君权和工商皆本都是黄宗羲的主张,但在题意中没有体现。‎ ‎6.下图是拉斐尔的《圣母子与施洗者约翰》。“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 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文精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 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有披着宗教的外衣宣扬人文主义的特点,而不是反对专制,故排除B项;根据“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借助宗教形式表现了人文主义,故选C项;摆脱了宗教束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7.“拜占庭灭亡之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材料中“新世界”的最重要特质是 A. 宗教神权被彻底击垮 B. 人文精神得到复兴 C. 科学理性得到弘扬 D. 专制王权受到抨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拜占庭灭亡之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的“新世界”指的应该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神权并没有被彻底击垮,故排除A项;文艺复兴宣扬了人文主义,故选B项;弘扬科学理性和抨击专制王权的是启蒙运动,不是文艺复兴最重要的特质,故排除C、D项。‎ ‎8.18世纪末期,欧洲大陆的许多君主如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俄国的叶卡特琳娜等都鼓吹自己是国家“第一仆佣”,以此拉拢人心。这表明了哪种思想在欧洲的盛行 A. 人文主义 B. 君主立宪 C. 天赋人权 D. 社会契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8世纪末期”并所学内容可知,此时正是启蒙运动末期,腓特烈大帝和叶卡特琳娜鼓吹自己是国家的“仆佣”,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即人们按照共同的意志,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故选D项;题意主要反映了国家政治思想,没有体现人文主义和天赋人权,故排除A、C 项;君主立宪制是属于国家政体,即在国家中代表人民权力的议会掌握国家大权,君主们宣扬自己是国家的“仆佣”并没有体现君主立宪的思想,故排除B项。‎ ‎9.以下字体形成于魏晋、步入盛世于隋唐的是 A. 隶书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隶书创始于秦朝,故排除A项;楷书、行书和草书均形成于魏晋时期,但在隋唐时期步入盛世的是楷书,唐代楷书发展至顶峰,唐末走向衰落,故选B项;行书和草书均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发展上长盛不衰,没有出现明显的盛衰期,故排除C、D项;‎ ‎10.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巅峰时代,以下对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造纸术传入阿拉伯 B. 活字印刷术进入黄金时代 C.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业科学著作成书于宋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造纸术传入阿拉伯是在唐代,故排除A项;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但并未步入黄金时代,此时步入黄金时代的是雕版印刷术,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对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故选C项;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排除D项。‎ ‎11.“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及市民阶层的扩大关系密切的是 ‎①理学的形成 ‎②算盘的普及 ‎③风俗画的盛行 ‎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理学的形成属于儒学的新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没有密切关系,所以①不符合题意;算盘是计算工具,算盘的普及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风俗画的盛行迎合了市民阶层扩大对世俗文化的需要,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该图为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图》,以下对该作品的描述准确的是 A. 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 B. 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 C. 是中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D. 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作品内容可知该画作并不是在追求写实描述,故排除A项;根据作品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作品属于文人画,文人画的特点是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故选B项;是中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的说法有误,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文人画强调抒发情感,没有迎合和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排除D项。‎ ‎13.‎2018年11月10日,首家京东X未来餐厅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式开业,该餐厅从点餐、配菜、炒菜、传菜到用餐、结算,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后台贯穿餐厅运营全过程,引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更多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职业的思考。以下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出现的职业有 A. 电影放映员 B. 电话接线员 C. 机械修理工 D. 汽车司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电影于1895年在巴黎放映成功,电话和汽车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出现于19世纪后期,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新职业有电影放映员,电话接线员和汽车司机,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出现了以蒸汽机代表的各种机械,所以机械修理工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新职业,故选C项。‎ ‎14.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 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B. 重视实验的作用 C. 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D. 推动了思想解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以前,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达尔文主要是通过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的进化论,不是通过实验,故排除B项;达尔文的进化论推动了生物学而非天文学的发展,故排除C项;牛顿的经典力学冲击了教会学说,日心说冲击了教会的地心说,进化论冲击了教会的上帝创世说,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选D项。‎ ‎15.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分析清朝学术史时曾说:“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并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道咸以降之学新”的代表人物是 A. 黄宗羲、顾炎武 B. 林则徐、魏源 C. 李鸿章、张之洞 D. 王韬、郑观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黄宗羲和顾炎武是“道咸”以前的人物,故排除A项;道光咸丰年间爆发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打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此时“道咸以降之学新”的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他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代表,故选B项;李鸿章、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王韬和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不属于“学新”,而是在林、魏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故排除C、D项。‎ ‎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作者意在强调 A. 近代旧式农民战争对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冲击 B. 洋务运动推崇中体西用 C.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D. 洋务运动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答案】C ‎【解析】‎ ‎【详解】近代旧式农民战争不如洋务运动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大,而不是没有冲击,故排除A项;题意中没有体现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内容,故排除B项;根据“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可知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故选C项;开创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先河的并不是洋务运动,故排除D项。‎ ‎17.严复是天津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毛泽东称他是“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这“一派人”是指 A.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革命派 D. 激进派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严复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所宣扬的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所以这“一派人”指的应该是维新派,而非洋务派、革命派和激进派,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在“富国强兵”的军事、经济变革失败之后,改革者即使面临着自身理论的不成熟和广大民众的愚昧如故,依然被迫仓促上阵,避开文化上的前哨战,直接诉诸政治变革。对这一说法理解不准确的是 A. 受到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 B. 动摇了封建思想文化的统治地位 C. 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结果 D. 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避开文化上的前哨战,直接诉诸政治变革”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变革指的是维新派的政治变革。维新派思想受到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如严复宣扬的进化论,所以A项理解正确,故排除;维新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思想解放的作用,但没能动摇封建思想文化的统治地位,所以B项理解不准确,故选B项;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推动了中国维新思想的发展和政治变革的要求,所以C项理解正确,故排除;维新思想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以D项理解正确,故排除。‎ ‎19.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表明胡适 A.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 希望通过文学革命进行思想变革 C. 主张完全摒弃中国传统文化 D. 认为文字改革是文学革命的目标 ‎【答案】B ‎【解析】‎ ‎【详解】胡适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只知“发牢骚之音”,但没有说明其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故排除A项;根据“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可知胡适希望通过文学革命进行思想的变革,故选B项;主张完全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C项;胡适的主张是进行文学的变革,即针对文章内容,而不是进行文字变革,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 ‎20.‎ 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最有利于“全人格的觉醒”的思想是 A. 民主共和 B. 实业救国 C. 民主科学 D. 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梁启超所说的革命应该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宣扬了民主共和思想,但也出现了“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的情况,说明民主共和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A项;实业救国属于经济救亡思想,社会主义属于社会政治思想,不符合“全人格的觉醒”的题意,故排除B、D项;新文化运动中宣扬民主科学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最有利于“全人格的觉醒”,故选C项。‎ ‎21.《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从此进“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的共同之处有 ‎①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②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③以美国政治制度为蓝本 ‎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主导的政治运动都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但都有利于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所以①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康有为、梁启超主导的维新变法没有以美国政治制度为蓝本,所以③不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不符合题意;康梁以及孙中山等主导的政治运动有利于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④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旗帜的是 A. 三民主义 B.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C. 新三民主义 D. 三大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民主义中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内容,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的最高纲领是要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所以它们都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故排除A、B项;新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完善和发展,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故选C项;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纲领和手段,包含于新三民主义,故排除D项。‎ ‎23.卢梭认为:“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哪一思想与卢梭的这一观点相似?‎ A. “平均地权”‎ B. “节制资本”‎ C.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D.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可知卢梭主张对个人财富数量进行限制,与新三民主义中节制资本的观点类似,故选B项;平均地权是要实现“耕者有其田”,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是指国家权力归人民所有,“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思想,都和题意中卢梭的观点不符,故排除A、C、D项。‎ ‎24.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D. 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孙中山奋斗的目标是要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其前提即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孙中山的奋斗目标,故选A项;抗日战争胜利时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尚未完成,故排除B项;孙中山缔造了国民党,所以推翻国民党统治不属于完成孙中山未经的事业,故排除C项;解放战争的胜利即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故排除D项。‎ ‎25.下图《伟人的足迹》显示的中国革命圣地与选项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C. 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的解决了党内问题 D. ④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位于江西地区,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故排除A项;②是贵州遵义,中共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是在江西的井冈山地区,故排除B项;③位于陕西地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的解决了党内问题是在贵州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故排除C项;④为河北的西柏坡地区,中共在这里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故选D项。‎ ‎26.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绝不是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绝不是提倡个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C.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中国将继续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7.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 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使人们彻底摆脱“左”倾错误 D. 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B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出现在此之前,故排除A、B。C项中彻底摆脱说法绝对,排除;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有利于解放思想,为中共十一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故正确答案为D。‎ ‎28.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同时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科学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可持续发展 D. 注重生态文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注重生态文明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但它们都不属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故排除A、C、D项。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注重生态文明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即围绕人的发展,将人作为最核心的内容,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故选B项。‎ ‎29.‎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 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进步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向太空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太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并没有进入太空领域,故A项错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五号”飞船都不是“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故CD项都错误。故选B。‎ ‎30.下图是某人收藏的一份毕业证书,作为史料,它可以用于说明 A. 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 B. 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C. “希望工程”战略的提出 D.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毕业证书上的内容可知这份证书颁发于1951年,此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是这一时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故选A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力度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希望工程”战略的提出是在八九十年代,《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是在1980年以后,都和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B、C、D项。‎ ‎31.优秀的思想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材料一 德意志人文主义学者大都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所以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在这种新式教育中,除了教育对象突破了教士圈子外,教育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神学范围。马丁·路德自中学至大学基本都是接受这种教育。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他接受了科学知识教育,并第一次听到“改革”这个词,第一次读到圣经全译本,“极感震惊”。‎ ‎——朱婷郑祖珽《文艺复兴对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 ‎(1)依据材料一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德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指出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材料二 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是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思想核心以及伏尔泰对中国儒学所持的态度,并指出伏尔泰的主要主张?‎ 材料三 19世纪60—90年代,随着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在中国的急剧增长,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由于中国传统势力的极其强大,企图变革的、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士大夫阶层试图在“托古改制”的旗号下,悄悄进行一场融汇中国传统与近代西方思想的制度变革。‎ ‎1840年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他们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调适点,但却屡屡失败,无从解决这个尖锐的时代矛盾。‎ ‎——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先进分子试图“找到调适点”的核心主张及其所产生的共同重大社会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影响:德国人开始抛弃基督教来世观念(或重视现实生活);世俗性教育发展起来(或开始世俗化教育)‎ 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2)思想核心:仁 态度:推崇 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君主立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主张:“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 重大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思想解放 ‎(4)不同思想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吸收借鉴、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传承性、优秀的思想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解析】‎ ‎【详解】(1)根据“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可知文艺复兴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使德国人开始重视现实生活,世俗教育得到了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2)根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根据“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可知伏尔泰对中国儒学持推崇态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伏尔泰的主张主要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君主立宪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3)根据“1840年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他们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调适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9世纪60—90年代中国先进分子试图“找到调适点”的核心主张主要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和维新派的君主立宪。虽然的他们的主张都失败了,但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和思想解放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学思想,近代中国则积极向西方学习,说明不同思想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吸收借鉴、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传承性、优秀的思想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言之有理即可。‎ ‎32.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与恩格斯一起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梁启超《新民丛报》1902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认为的“今日社会之弊”是什么?‎ 材料二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2)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请说出他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名称,并指出当时促进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的历史事件及得以迅速传播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请分别列举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主张。‎ 材料四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富国强民”道路和经济上“根本转型”的内涵。‎ 材料五 ‎ ‎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5)根据所学知识列举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名称 ‎【答案】(1)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事件:五四运动 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民族危机的加深等 ‎(3)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理论 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内涵: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详解】(1)根据“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克思认为的“今日社会之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李大钊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主要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根据“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促进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的历史事件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得以迅速传播的原因可从十月革命的影响、无产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知识分子的努力和民族危机加深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3)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主张主要是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主张主要是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根据“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富国强民”的道路指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上的“根本转型”指的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1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主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