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选修3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选修3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案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一)背景 ‎1.时代背景: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3.重要原因 ‎(1)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4.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经过 阶段 时间 主要战役(事件)‎ 影响 爆发 ‎1914年6月 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第一阶段 ‎1914年 马恩河战役 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第二阶段 ‎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美对德宣战,苏俄退出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 同盟国相继投降,一战结束 ‎(三)性质 ‎1.帝国主义战争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2)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3)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非正义战争 ‎(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掠夺。‎ ‎(四)影响 ‎1.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1)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3.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 ‎(1)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 ‎(2)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4.思想观念: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一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五)人类在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1.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出现了英、法、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国。‎ ‎3.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4.对殖民地的争夺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技术基础。‎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一)建立背景 ‎1.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 ‎2.战胜国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 ‎(二)凡尔赛体系 ‎1.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2.内容: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3.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4.影响 ‎(1)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2)使欧洲和西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3)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4)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三)华盛顿体系 ‎1.建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筑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2.影响 ‎(1)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2)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4)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受害者。‎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 ‎1.经济: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 ‎2.政治:《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 ‎3.外交:《非战公约》的签订,使20世纪出现了暂时的和平。‎ ‎(五)国际联盟 ‎1.背景 ‎(1)一战后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计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2)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国联盟约。‎ ‎2.成立: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 ‎3.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秘书处。‎ ‎4.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5.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6.解散: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 ‎7.活动 ‎(1)恢复战后欧洲经济。‎ ‎(2)1924年缔结了《日内瓦议定书》。‎ ‎(3)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进行调查,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却要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4)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 ‎8.评价 ‎(1)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对法西斯侵略姑息纵容,未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六)《非战公约》的签订 ‎1.时间:1928年8月。‎ ‎2.创始国及签订:美、德、法等15国在巴黎签订《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 ‎3.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4.评价 ‎(1)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2)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有一定进步意义。‎ ‎(3)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七)凡尔赛体系脆弱性、不稳定性的原因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一旦新的力量对比出现,建立在旧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就必将被打破。‎ ‎2.凡尔赛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加激化了固有的矛盾,甚至孕育了新的矛盾。‎ ‎(1)和约对战败国惩罚性的掠夺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法、德之间。‎ ‎(2)对弱小国家的任意宰割,也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3)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战争司令部,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 ‎(4)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未来更大冲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八)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1.不同点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背景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 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 目的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内容 签订《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匈、土和约;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结果 形成凡尔赛体系 形成华盛顿体系 ‎2.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都暂时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1.(2019·长郡中学一模)材料 战争伊始,法国用满足罗马尼亚领土要求的办法把这个东欧小国拉入协约国集团,仅1915年法国就向俄国和比利时提供了多达2.5亿法郎的资金,还对希腊和塞尔维亚等国进行贷款。1914年9月5日,英国外交大臣和俄、法驻英大使签署了《不单独媾和宣言》。9月14日,俄国外交大臣又就战后重新瓜分势力范围问题提出了非正式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英、法两国的赞同,但在法国将取得部分莱茵地区的问题上,英国却持否定态度,这就为战后两国的关系投下了阴影。1915年3月,俄国公开索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以往英、法都极力反对,但经过一番幕后交易,英、法在俄国同意后,于1916年5月初签订了《赛克斯—皮柯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叙利亚、大部分库尔德斯坦和一部分安那托利亚都将落入法国手中。 ‎ ‎——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法国开展外交活动的表现。(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期间法国的外交活动。(9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资金援助、建立同盟、拉拢小国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法国战时的外交目的、外交措施等方面综合分析评价。‎ 答案:(1)表现:通过签订条约以维护与英、俄的同盟关系;通过资金支援和放贷以争取战争的同盟者;拉拢东欧小国以巩固和扩大协约国集团。‎ ‎(2)简评:法国意在向德国复仇,重建欧洲霸主地位;有利于增强协约国力量,加速同盟国的失败。但是,法国不惜勾结英、俄两国,用牺牲小国利益的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法国的外交是从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出发的。‎ ‎2.材料 虽然迫于美国的压力,英法不得不同意以“十四点”为和谈的基础。但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几乎每条都被违背,被歪曲或被忽视。他们排斥了俄国,愚弄了美国,苛刻地惩罚了德国,构建了一个异常拙劣的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从精神到内容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即使与一个世纪以前拿破仑战争后的对法和约相比,和当时列强构建的维也纳体系相比,克里孟梭一流的欧洲政治家也显得确实是太退化和堕落了。 ‎ 英国人的错误就在于他们小估了希特勒的胃口。他们想修正以前的错误,但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靠简单地亡羊补牢来挽回的。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不仅吞并了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继而又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二战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 ‎——摘编自宋晓东《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阴谋》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凡尔赛体系隐含的矛盾并举例说明。(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9分)‎ 解析:第(1)问,凡尔赛体系下矛盾重重,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同被压迫民族国家之间等等,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举例即可。第(2)问,由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关系体系;其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思考。‎ 答案:(1)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法对美国的愚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法国与德国的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英法排斥苏俄;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如英法美等不顾中国反对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任答三点即可) ‎ ‎(2)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关系体系。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促进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蔓延,为德国的侵略扩张和二战的爆发埋下种子;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3.(2019·广西百校联考)材料 由于法国出兵鲁尔,德国宣布停止支付战争赔款,而法国从鲁尔区只掠夺到了5亿法郎。法国骑虎难下,直到1924年道威斯计划的提出。道威斯计划实施后,外国资本不断流入德国。1924~1929年,德国共得到外国贷款及投资326亿马克,其中美国资本占70%。贷款90%以上落到德国各大公司及企业中,贷款利息达6.5%~10%。赔款方面,道威斯计划减少赔款总额,在1924~1925年度至1928~1929年度5个年度的赔款额由开始年度的10亿马克递增到最后年度的25亿马克,具体可随年度繁荣指数调整。实际情况是,在1928年以前的4年里,德国支付的现金和实物仅相当于他们从国外所借款项的一半,随后赔款基本上停止支付,后来连债务都拒付。 ‎ ‎——摘编自《道威斯计划》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后英、美、法三国对德国的政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道威斯计划对德国的影响。(7分)‎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和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维护欧洲大陆实力均衡,而法国则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第(2)问,据材料最后一句话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经济由此获得了发展,重新强盛起来。‎ 答案:(1)政策:英国和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反对占领德国工业区,主张恢复和发展德国经济,稳定欧洲资本主义体系,维护欧洲大陆实力均衡。法国则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从德国获得尽可能多的赔款,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 ‎(2)影响:道威斯计划是协约国对德国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由削弱德国的政策转向了扶植德国经济发展再赔款的方针。德国经济由此获得了发展,重新强盛起来。‎ ‎4.(2019·大连一模)材料 20世纪初,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与道德无关,无所谓正义与否的观点,被欧洲各国奉为经典。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战后被残酷战争震惊了的精英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由法国和美国发起、15个国家(1933年已达63个)签署的《非战公约》,核心内容就是宣布在国家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强调“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裁减军备或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 ‎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的战争观。(7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中前两句话对比分析其变化;第二小问,从一战的破坏力和影响力上分析。第(2)问,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评价。积极方面:客观上推动了一战后暂时和平的出现;消极方面:结合二战爆发前英法的绥靖政策的惨痛教训分析。‎ 答案:(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政治统治的工具(或继续)到否定一切战争,应极力避战,和平至上。‎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摧毁了旧的战争观;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有识之士和民众观念的变化。(任答两点即可) ‎ ‎(2)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一战后暂时和平的出现;刻意避战导致了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简单地否定战争并不能永久地保住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任答两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