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解析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理科) 出题人:王微 审题人:蒋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从世家大族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的家教、家规,传递的都是种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下列各项与此现象相关的是( )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家训、家谱”“家教、家规”反映出这种现象与血缘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就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故B项正确;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故A项排除;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行政制度,故CD项排除。 2.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制度开始于 A. 秦期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皇帝制度开始于秦朝,秦王嬴政成为我国第一个皇帝,答案为A。BCD都是沿袭秦朝,不是开始,排除。 3.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为实现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秦朝实行了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宗法制是西周按照血缘等级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排除A;秦统一后,为实现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秦朝实行了郡县制,故选B;刺史制是西汉设立的地方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C;行省制是元代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 4.秦朝三公九卿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刺史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三公九卿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B项正确;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故A项排除;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故C项排除;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故D项排除。 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特权垄断,扩大封建统治基础的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以才学作为人才选拔标准,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特权垄断和扩大统治基础,故D项正确。世卿世禄制是古代高级官吏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这不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特权垄断,故A项错误。察举制在推荐过程中容易被世家大族所控制,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主要以出身和门弟为选拔标准,体现的是世家大族对特权的垄断,故C项错误。 6.《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的是 A. 宗法制 B. 郡国并行制 C. 推恩令 D. 行省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宗法制是我国奴隶社会按血缘等级贵贱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排除A;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期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B;材料“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故选C;行省制度是始于元朝的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 7.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内阁出现在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故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8.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知识新视野》中写道:“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材料中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指 A. 资产阶级革命 B. 新航路开辟 C. 黑奴贸易 D. 宗教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的信息,结合所学,15世纪开始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得地日益密切,连成一个整体,答案为B。资产阶级革命是每个国家在自己的国家内进行的,与题干内容不符,A错误。黑奴贸易是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影响,是殖民掠夺的一个表现,不符合题意,C错误。宗教改革只是在欧洲部分国家内开展,不符合题意,D错误。 【点睛】新航路的开辟。从15、16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旧大陆和新大陆开始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人类历史真正进入了“全球史”的时代。 9.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 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B. 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C. 城市日益喧嚣拥挤 D. 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答案】B 【解析】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说明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故选B。A不符合史实,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CD。 点睛:这一题通过从负面影响看工业革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工业革命的影响启示我们: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③ 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0.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开办轮船招商局 C. 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 创办福州船政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李鸿章的话反映了要发展民用工业,ACD属于军事工业,B项是民用企业。故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11.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短暂春天,主要得益于( ) A. 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C.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 知识分子大力宣传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答案为C。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是1898年,与材料不符,A错误。BD均不是短暂春天的原因,排除。 【点睛】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战争的中心在欧洲,战火波及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30多个国家参战,所以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也叫“短暂的春天”。 12.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 A.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B. 崇尚享乐、追求自由 C. 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D. 团结互助、包容开放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20世纪50-70年代”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和曲折发展时期,因此社会风尚的主流是勤俭节约、无私奉献,A项正确。B项崇尚享乐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且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D应该是改革开放时间的社会风尚,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时间“20世纪50-70年代”,结合20世纪年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分析出社会风尚的主流即可。 13.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位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了不少的粮食。这主要得益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国家福利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1922年苏联已经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农民的余粮可以自由支配,自行处理,答案为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18---1921年,与材料时间1922年不符,A错误。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是1936年通过社会主义宪法,与材料1922年不相符,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福利政策的内容,D错误。 14.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有 A. 实行单一公有制 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促进公私合营 D. 征收固定粮食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故A项正确,B项错误;公私合营是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故C项排除;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 15.苏联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 A. 轻工业 B. 重工业 C. 金融业 D. 农业 【答案】D 【解析】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 点睛:赫鲁晓夫上台后,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采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取消不必要的国家干预等。在工业方面,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管理机构的措施。但是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触动原有体制的基本框架,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加上赫鲁晓夫本人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 16.罗斯福新政突出的特点是 A. 自由放任为主 B. 重商主义 C. 加强国家干预 D. 计划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指的是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的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因此罗斯福新政突出的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C选项正确;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改变以往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选项错误;重商主义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19世纪后成长为自由贸易,因此这时期不是重商主义,故B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但不是计划经济,故D选项错误。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指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滞胀”的出现 C. 通货膨胀持续降低 D. 失业现象基本消失 【答案】A 【解析】 【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人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时间不符,排除B;通货膨胀持续降低是“新经济”的特点,排除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现象并没有基本消失,排除D。 18.二战后,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柏林墙”的修建 C. 朝鲜战争的爆发 D. 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故选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在欧洲的表现,排除B;C是美苏“冷战”造成的局部“热战”,排除C;D是美苏“冷战”表现,排除D。 19.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负担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日本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 彰显其经济大国地位 B. 尽已所能维护世界和平 C.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 积极配合联合国的相关行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日本负担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可以看出日本希望利用经济实力来谋取政治大国的地位,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答案为C。A不是材料中心内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日本维护世界和平,排除B。D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20.到目前为止,唯一拥有统一货币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东南亚国家联盟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2年欧盟实行统一的货币—欧元,故A项正确;BCD项都没有统一的货币,排除。 第Ⅱ卷 本卷包括填空题和材料解析题两部分。第21-30题为填空题;第31-32题为材料解析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答案】 (1). 王族 (2). 功臣 【解析】 周武王实行分封制时,分封的对象是三类: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因此本题答案为王族、功臣。 2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清朝设立________,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答案】 (1). 内阁 (2). 军机处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此题考查明朝专制主义加强的表现。即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内阁只备皇帝顾问,没有取得法定地位。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答案填内阁、军机处。 23.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他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________”。1785年,________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答案】 (1). 珍妮纺纱机 (2). 瓦特 【解析】 【详解】题目讲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根据所学可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从时间1785年可以联想到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故答案填珍妮纺纱机、瓦特。 24.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__________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答案】 (1). 三大改造 (2). 社会主义经济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到1956年。三大改造主要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通过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________、汕头、________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答案】 (1). 珠海 (2). 厦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经济特区,要求记住四个特区名称,根据题目得出答案为珠海、厦门。 26.1909年,旅美华侨___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答案】冯如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成一架飞机,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27.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总统________实行新政。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________时期。 【答案】 (1). 罗斯福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熟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即为度过经济危机事项的罗斯福新政,记住总统的名字,以及他开创了一种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案为填罗斯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8.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________”。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________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答案】 (1). 斯大林模式 (2). 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 【详解】题目给我们提示斯大林开创的社会主义模式,根据所学为斯大林模式,并且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故答案填斯大林模式和计划经济体制。 29.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被称为“新经济的胜利”。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答案】 (1). 知识经济 (2). 信息技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要求识记这个“新经济”的定义。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故答案为知识经济、信息技术。 30.二战后,三大经济支柱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方向发展的反映。 【答案】 (1). 体系化 (2). 制度化 【解析】 二战后的三大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最大创新,并分析推行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答案】(1)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与监御史等官职,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 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便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制度:郡国并行制影响:不利于中央集权 (3)创新:行省制。原因:元疆域辽阔 (4)关系: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 【解析】 【详解】(1)内容:由材料“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可知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形成中央—郡—县的行政体系;由材料“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可知郡设郡守、郡尉与监御史等官职,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特点:由材料“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制度:由材料“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存制。 影响:结合汉初七国之乱相关史实可知,郡国并存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创新:由材料“行中书省十有一”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 原因:由材料“然幅员之广”可知实行行省制的原因是元朝疆域辽阔。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要统筹兼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 时间产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841年 20% 43% 37% 1877年 14% 55% 31%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并且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很多工厂有成千上万的工人,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1987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示意图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历史必修②》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变化: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人口比重上升 (2)积极影响: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传统工业部门的重大进步;重化工业成为主导产业;生产社会化加强;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等。 (3)新变化:第三产业的兴起。 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等。 【解析】 【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一“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中农业和工业比重变化可知农业人口比重下降而工业人口比重上升。 (2)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二“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可知是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传统工业部门的重大进步;依据材料二“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并且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可知重化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以及生产社会化加强;依据材料二“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可知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等。 (3)新变化:依据材料三“1987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示意图”可知第三产业的兴起。原因:结合所学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