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奉新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刘建华 2017 .10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A.宰杀耕牛现象严重 B.农业经济得到强化 C.社会动荡耕牛锐减 D.尊重民众宗教禁忌 2.CCTV《鉴宝》栏目深受人们喜爱,某期有四位收藏者分别带着自己的收藏品来到节目现场请专家鉴定。如果你作为文物专家,看甲、乙、丙、丁四位观众的收藏品一定是赝品的是哪些? 甲:自称收藏品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鼎一尊; 乙:自称收藏品是春秋时期的钢剑一把; 丙:自称收藏品是宋朝的珐琅彩瓷一件; 丁:唐朝的秘色瓷一件;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3.明清时期的晋商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其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及金融业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晋商的活动,不仅成就了许多富商巨贾和商界精英,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晋商经营的商品种类和经营范围广泛 B、晋商的活动促进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C、晋商活动推动了明清对外贸易的发展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取消 4.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5.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6.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7.“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8.下表为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此表说明 国家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印度 24.5 17.6 8.6 0.7 A.英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最大赢家 B.美国在19世纪生产增长最为明显 C.这一时期中国的近代化尚未起步 D.这一时期印度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9.如表是1866﹣1868年国外棉布在中国的售价变化情况。据此表格信息可推出 时间 1866年 1867年 1868年 价格 2两9钱至4两/匹 2两5钱至3两/匹 2两2钱至2两5钱/匹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 B.中国小农经济模式加速解体 C.中国民间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D.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激烈 10.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1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1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上述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 D.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11.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 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2.1952年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副宣传画《苏联农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民的明天》。以苏联为榜样,中国在随后的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有学者认为:“1992年,中国似乎又到了一个发展中的关键时间点.尽管经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现象却成为困扰人们内心的新问题﹣﹣每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武器会被习惯性地再度拿起来.…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邓小平南巡讲话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 ) A.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明确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C.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15. 15.1950年﹣1963年,中国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其中,苏联8357人,东欧各国925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留学生的选派、培训到政治审查、专业选择、学习与生活费用,以及期满后的工作分配,均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这一时期的留学运动( ) A.全面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B.是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内容主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 D.导致中国完全照搬了苏联模式 16.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至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上述材料反映出 A.传统婚姻观念走向全面崩溃 B.男女婚姻自由遭到强力否定 C.新旧婚俗观念相互矛盾冲突 D.男女平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19.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纪事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937年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 香港版出刊 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32年,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后,美国参、众两院不顾胡佛反对,于7月7日和9日接连通过瓦格纳一加纳法案,该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款21亿美元,举办救济工程和失业救济。7月11日,胡佛加以否决,月底两院再次通过该法案并由政府具体实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美国的政治体制悄然发生变化 B.联邦政府成立紧急救济署开展救济 C.美国国会对危机严重性认识不足 D.胡佛反对由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21.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公平劳工标准法》,设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并创设了统一的“一星期40小时工作制”。随后,“附有慷慨的健康和失业福利的长期合同消除了因购买汽车和住房而致负债的长期风险”。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美国民主制度转型,立法保护工人权益 B.国际工人运动在美国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C.生产与消费矛盾仍是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D.美国试图缓和社会矛盾,准备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2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日本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埔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的“滞胀”现象,但“滞胀”在西欧表现最为突出。西欧经济“滞胀”最为严重的原因是 A.社福利水平最高 B.国有经济比重大效率低 C.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D.政府干预经济程度较低 23.“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 24.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 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 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 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 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 25.“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 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 26.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 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 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 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 27.有人指出,让世界经济为美国经济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这是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筹划好地如意算盘,而且美国成功地让世界各国纷纷钻进自己设计的“圈套”之中。材料揭示了美国 A.提出“马歇尔计划”的用意 B.全球霸权实现的前提 C.充分利用国际经济发展需要 D.是经济全球化的中心 28.《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A.说明它采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C.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D.体现了各国间的分工与合作精神 29.2001年,湖北省进出口总额只有35.6亿美元,2010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增加到259.1亿美元。其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54%和26.7%,外资和民营企业出口增加18.8%和7.1%.对这些现象评价最合理的是 A.“入世”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B.改革开放扩大了国内市场需求 C.“入世”促进了外贸结构和体制优化 D.经济危机削弱了西方国家的竞争力 30.“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如下图所示)。在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这一构想 A.将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作为新实体与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B.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 C.将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一东盟等产生重叠或竞争 D.是作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丝绸之路的继续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 (2分)有何特点?(2分) (2)材料二中的明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与农业的关系的?由此中国古代社会政府传统的政策是什么?(4分) 32.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2分)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或者以朝税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他们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的批评。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显示了“无比高涨的管理生命力和青春活力,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另一方面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 ——摘编自《苏联这面镜子》 材料二: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 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 ——苏共领导人之一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西方进步人士称赞苏联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2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4分) (3)上述现象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中存在的什么严重问题?(6分)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D B B C D B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D B B B C A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B B C C C B C B 第 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共40分) 31. (12分) 【答案】 (1)模式:自然经济,(2分) 特点: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2分) (2)变化:反映出在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生产关系萌芽。(2分)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3)关系:农业是本,商业是末(2分) 政策:重农抑商(2分) 32. (12分)【答案】 ⑴ 特点:英国“自由放任”政策(1分); 美国国家(政府)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分)。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及引起的政治危机;借鉴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影响(或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无法解救危机)(4分,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得分) ⑵ 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2分)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2分) 33. (16分)【答案】 (1)原因:(4分)(两点即可) ①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使西方进步人士看到了人类解放的希望; ②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支持西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赢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的好感; ③苏联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使西方各国进步人士感到钦佩; ④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失望。 (2)“退却”: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2分) 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4分) (3)严重问题:(6分) ①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忽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民主; ③重建设、轻生活,不重视改善民生,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