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南岸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南岸区 2018-2019 学年上期质量调研抽测 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90 分钟分数:100 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 选择题,所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 I 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60 分) 1.《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 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 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 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 C. 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D. 经济结构方面存 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明朝时期中国远航不是出于经济目的,而是出于政治目的,主要是中国实行小农经济模式,封闭 性较强,西方航海家远航是出于经济目的,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中西方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中西 航海反差,D 正确;自然条件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根源,A 错误;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和君主专制统治 的程度不是根本原因,故 B 和 C 项错误。 2.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餐叉,甘肃武威齐家文化遗址和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都出土过骨质三齿餐叉。 “三礼”中也记有一种“毕”的礼器,就是用叉取祭肉。但从汉代以后,筷子的地位渐渐取代了餐叉,餐 叉基本被淘汰出了中国餐桌。发生此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传统饮食结构变为粮食为主,肉食为辅 B. 筷子实现了人们对食物精加工的需求 C. 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D. 礼乐制度在汉代以后日益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筷子取代餐叉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不断发 在 展的结果,C 选项符合题意。筷子取代餐叉与中国饮食结构变化无关,A 选项错误。筷子与食物精加工的需 求无关,B 选项错误。礼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就开始走向瓦解,D 选项错误。 3.下图是 1934—1936 年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实业救国兴起 B. 国际局势稳定 C. 社会性质改变 D. 政府政策推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的数据信息可知,1934—1936 年中国对外贸易中出口额越来越多,入超额越来越少。依据 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带来的结果,故 D 项正确; 实业救国兴起是在甲午战后,故 A 项错误;此时的国际局势阴云密布,并不稳定,故 B 项错误;此时中国 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C 项错误。 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其中 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错误的同学是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答案】B 【解析】 甲同学所列举的时间是 1900 年,对应的时代背景正是甲午战后列强对话资本输出,所以甲同学是正确的; 乙同学所列举的时间是 1915 年,这个时期清政府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时代背景不应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 限制,而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丙同学所列出的时间是 1917 年,当时的背景正是 抵制洋货,所以丙同学正确;丁同学列举的时间是 1936 年,对应的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所以丁同学正确。 5.1983 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这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 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中所指“伟大创造”产生的影响有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农业改造 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 ④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1983 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农民的伟大创造”可知是指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农村 的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②③④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社会主义农业改造是在 1956 年底,①与材料时间不符,错误。答案为 B,ACD 不符 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 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1874 年,针对日本侵犯台湾,洋务派大臣张之洞上奏:“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 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 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对此,清政府引进了哪项西方技术? 的 A. 轮船 B. 电报 C. 火车 D. 电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张之洞以军情瞬息万变,电报可以一刻千里,迅速传达军令 情报为由引进了西方的电报,故 B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已经自己创办轮船招 商局,不用从西方引进轮船技术,故 A 选项错误;这时期张之洞除了引进西方电报以外,以火车可以一日 数千里,快速运兵增援,不误军情为由兴办火车铁路,而不是引进火车,故 C 选项错误;电话是在 20 世纪 初引进中国,而不是在这时期,故 D 选项错误。 7.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 下列选项不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 1995 年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区域性经济组织,与 世贸组织无关;福利国家的出现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均是二战后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政策的表现, 美国的新经济与国家干预政策无关。③④不符合题干所列事件之间的等级或层次,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包括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格局的组成部分。①②符 合题干所列事件之间的等级或层次,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或②的 A、B、D 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 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 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 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本题是要选择与题干信息不符的选项,因此首先必须明确题干信息,理解所给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然后确定符合这一逻辑结构的选项,不符合的选项则是本题的答案。 8.随着危机的加剧,胡佛政府采取措施,把大批款项贷给一些工商业者,对广大失业者却不闻不问。这一 措施 A. 表明美国坚持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B. 有助于解决生产与消费间的矛盾 C. 说明政府尝试干预经济缓解危机 D. 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胡佛政府把大批款项贷给一些工商业者,说明胡佛政府希望能让工商业者恢复经济发展,达到缓 解经济危机的作用,故答案为 C。A 与材料的贷款给工商业者相矛盾,排除。贷款给生产者,对失业者不管 不问,不能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相反还加剧了矛盾,故 B 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模式,D 错误。 9.16 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 18 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 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 的“日不落帝国”。英语的崛起是 A. 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 B. 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 英国殖民扩展的产物 D. 美国战后霸主地位的产物 【答案】B 【解析】 材料强调了英国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近代以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即选 B 是符 合题意的,正确;而选项 A、C、D 均不能全面概括英语的崛起的原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10.1921 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 终转入“进攻”。这种“退却” A. 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 B. 明确了苏联建设 步骤和方向 C. 不利于苏俄经济的快速恢复 D.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921 年推行”“列宁”“退却”,结合所学可知,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 策强调商品和市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通过发展生产力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 D;新经济政策 是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恢复经济的措施,A 错误,排除;新经济政策实施是苏俄时期不是苏联时期, B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适应了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 C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1 年推行”“列宁”“退却”,联系所学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和特 点分析解答。 11.《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路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 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 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 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 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C. 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 D.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近代以来金融中心的转移历程是:新航路开辟前,地中海沿岸的“北 意大利”是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中心;“荷兰金融”得益于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英国金融”得益于第一 次工业革命;“美国金融”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金融中心的转移折射出大国兴衰的历程,大国兴衰 是世界金融中心转移的重要原因和动力,这一发展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使得世界由以欧洲为中心 发展为以北美为中心,D 项正确。“英国金融”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A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错误。 “荷兰金融”得益于殖民扩张、海外贸易,B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错误。大国兴衰是世界近代以来金 的 融中心的转移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C 项错误。 12.陕西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分科学生数比例表(%) 年份 工科 农 科 医学 师范 文科 理科 政 法 财 经 体 育 艺 术 人数 1949 18.7 209 18.4 5.8 9.8 22.6 — 3.8 — — 2272 1956 53.5 106 7.2 15.3 5.0 5.1 1.1 1.2 0.4 0.6 22322 数据表明,建国初期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 A. 适应了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B. 符合了工业化初步建立的具体国情 C. 响应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 客观上造成文科人数的腰斩式下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56 年工科、农科、医学、师范的比重明显上升,而文科比重急剧下滑,这 主要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关,A 选项符合题意。1957 年一五计划完成,中 国工业化体系初步建立,B 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重视工科发展,忽视文科、体育、政法等科目的发展, C 选项排除。文科人数比例的腰斩式下降主要和国家政策有关,D 选项排除。 第 II 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13.景德镇的制瓷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瓷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瓷名天下。”……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因改名景德镇。……共计一环工方,过手 七十一,方克成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 施及外洋。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 20 座。但官府管理腐败, 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 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 6 座。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 2 材料三 明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 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生产目的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三反映出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中出现了哪些现象?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1)产品精美,进贡朝廷,分工精细,品种繁多,行销海内外。 (2)官窑是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是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 器产品。 (3)现象:官窑衰落,民窑占主导地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社会生 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唐宋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且 贡于朝”、“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行于九域,施及 外洋”概括得出。 (2)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瓷都景德镇有 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 20 座”和所学归纳得出:官窑是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 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是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3)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现象:依据材料 “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得出;官窑衰落,民窑 占主导地位;依据材料“(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得出:出现了资本 主义萌芽。原因,依据材料“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和所学归纳得出。 14.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有两重性。它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和可能,然而由于这种变化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扩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强行促成 的,因此又不可避免地要服从西方资本主义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成为它们的附庸。这种变化深深 地打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78 年、2002 年的不同所有制经济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 年底,全国注 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 242.53 万户,个体工商户 2850.53 万户。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 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就业人员比重达 18.7%。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自然经济在我国主要体现为小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小农经济产生于何时?它在传统农业 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怎样的 消极后果? (2)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国近现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答案】(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地位: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表现: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 品经济发展。后果: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2)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不同:近代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变化;现代是适应时代发展主动改革调整。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我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据材料“自然经 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有两重性”可知近代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是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 经济发展,这种变化使中国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2)本题考查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知识迁移、认 知和分析的能力。依据材料“1978 年、2002 年的不同所有制经济比例示意图”“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 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 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 242.53 万户,个 体工商户 2850.53 万户。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就 业人员比重达 18.7%”可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 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本题考查我国近现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知识迁移、认知和 分析的能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我国近现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的不同:近代 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变化;现代是适应时代发展主动改革调整。 15.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公元 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 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 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 1846 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 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 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 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 引擎》 材料三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 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 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 20 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 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最早从事的国家?并从全球 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846 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 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 的 (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 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 始出现。 (2)原因: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原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 (4)因素:政府政策;科技创新。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公元 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 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 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开辟。再结合史实回答最早从事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文 明交汇、世界市场、全球化等方面指出其历史意义。 (2)本题据材料二“英国人在 1846 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 义环境里……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业革命的角度说明 1846 年 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再从世界工厂、贸易中心等方面回答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 位。 (3)本题据材料三“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 次工业革命……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20 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并结 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角度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市场的角 度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再综合上述材料即可从政策、科技等方面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 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16.马克思主义与各民族的特点相融合,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 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 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21 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 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 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邓小平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早在 1979 年 11 月 26 日,他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说:“说市场 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1985 年 10 月,邓小平又指 出:“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能解放 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 想。 ——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材料四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 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 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恩格斯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 1921 年列宁“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这一举措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举 措的意义。 (3)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认识的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谈 谈你对材料四主要观点的理解。 【答案】(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高度发展(生产力极大丰富)。 (2)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市关系来恢复经济。 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理解:科学的理论需同具体国情相结合;科学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 【解析】 【详解】(1)基本特征:根据“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 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 生产力的社会”“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概括归纳。 (2)特点:根据“1921 年”“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 和商品货市关系来恢复经济。意义:结合所学回答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即可。 的 (3)影响:根据“邓小平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得出促进了思想解放;根据“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 合起来,就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 济的思想”得出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理解:根据“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得 出科学的理论需同具体国情相结合;根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得出科学 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