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盐城市 2020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妇辨而制。铸造此鼎,釆用泥范 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这 反映了当时 A. 青铜器开始作为礼制象征 B. 人工冶铜方法相当普及 C. 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 D. 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高超 【答案】D 【解析】 【详解】著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釆用了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等 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才铸造成功,反映了当时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高超,D 项正确;材料不能 说明青铜器“开始”作为礼制象征,A 项错误;人工冶铜方法“相当普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B 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与材料内容不符,C 项错误。 2.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 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据此可知,在秦朝 A. 君主专制制度创立 B. 三省彼此牵制监督 C. “三公"分工明确 D. 地方自主权力过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秦始皇在全国三十六郡的长官设置上,仿效中央政府,用“守”、“尉”和“监御 史”,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兵事和监察,反映出秦朝时期,中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三 公"分工明确,C 项正确;材料与君主专制制度创立无关,A 项错误;三省彼此牵制监督是隋 唐时期才有的政治特色,B 项错误;秦朝时期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地方自主权力受到了限制,D 项错误。 3.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 年),整顿全国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郡国亦不得铸钱。 - 2 - 武帝以后 100 余年之西汉,共铸铜钱 280 亿枚,使国家财政得以安定富实。由此可见,统一 货币 A.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 增加了百姓赋税支出 C. 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 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使得之后的 100 余年间,“国家财政得以安定富实”, 反映了统一货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A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统一货币增加了“百姓赋税支 出”,B 项错误;西汉时期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并没有“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C 项错误;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是在封建社会后期,D 项错误。 4. 北宋儒家学者范祖禹赞扬宋仁宗,认为他“其事有五:‘畏天、爱民、奉宗庙、好学、听 谏',仁宗行此五者于天下,所以为仁也”。该观点反映了北宋儒学 A. 具有神化君权色彩 B.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D. 继承孟子“仁政”学说 【答案】D 【解析】 【详解】范祖禹赞扬宋仁宗“畏天、爱民、奉宗庙、好学、听谏”,肯定其遵循孟子“民本” 思想的行为,反映出北宋儒学继承了孟子“仁政”学说,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神化君 权”,A 项错误;材料中对宋仁宗的评价,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无关,B 项错误;儒 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C 项错误。 5. 军机处始于雍正朝,在乾隆年间获得极大发展并建制化。军机大臣一般由皇帝选内阁大学 士充任,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军机处 A. 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值 B. 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 C. 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 D.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军机大臣由皇帝亲选,必须是皇帝的亲信,“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表明军 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D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军机处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 值,A 项错误;军机处并不掌握全国政务的“决策权”,B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军机处 “提 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C 项错误。 - 3 - 6. 近代前期的国人开始从旧梦中惊醒,接踵而来的是新梦想: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 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与上述国人“梦想”无关的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C. “伸民权、设议院” D.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 代化”分别指的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文化。A 项学习的是器物,CD 项学习的 是西方的制度,都属于“梦想”的内容。B 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口号,不属于“梦想”的内容。 故 B 项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 7. 男子被强令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有损人格的跪拜礼被废除,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 握手礼;.取消“老爷” “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 “君”等平等的称呼。上述现象 最 早出现于 A. 清朝末年 B. 民国初年 C.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D. 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剪辫易服,变革社会风俗的场景,结合所学,这一状况最早出现于中 华民国成立之后,故 B 正确;A 项处于清王朝时期,不会出现这种强制现象,排除 A 项;CD 项晚于 B 项,排除。 8. 民国初年“新报馆纷纷成立,盛极一时",通俗类报刊更加活跃。在国民政府前 10 年, 教 育期刊“也幸运地迎来了一个兴盛发展时期”,此时是期刊数目最多的时期。这从一个侧面 反映出,民国时期 A. 国人开始创办报刊 B. 通俗类报刊最受欢迎 C. 政府大力提倡办报 D. 市民阅读消遣选择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通俗类报刊更加活跃”“此时是期刊数目最多的时期”等信息可知,民国成 立后,随着办报热潮的出现,报刊种类更多,市民有更多的阅读选择,D 项正确;A 项出现于 - 4 - 晚清时期,排除 A 项;材料不能证明通俗类报刊“最受欢迎”,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 政府的作用,排除 C 项。 9. 观察下侧时事漫画.《革命歌声》,画中一农民正手举锄头“锄”向帝国主义和军阀;帝国 主义吓得趴在地上,军阀倒在他身上作 惊恐状。对该漫画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 农民开展土地革命 B. 国共合作出师北伐 C. 北洋军阀统治覆灭 D. 农民大众支持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民正手举锄头‘锄’向帝国主义和军阀”可知,这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有 关,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并获得了工农群众的支持,故 D 项正确;土地革命 主要是斗地主,而不是““锄”向帝国主义和军阀”,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共北伐的 信息,且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B 项;“覆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 10. 1984 年,曾任二机部部长的刘西尧写诗一首赠与邓稼先:二十年前春雷响,今朝聚会盼 新 雷;喜闻戈壁传捷报,敬贺老邓立新功。与“二十年前春雷响"相关的历史事件 A. 标志着运载火箭技术成熟 B. 极大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 C. 使中国成功步入航天时代 D. 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突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84 年的“二十年前”是 1964 年,这一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 验成功。原子弹的试爆成功极大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B 正确;邓稼先是我国“两弹一星”的 元勋之一,与 ACD 项中所涉及的领域没有关系,故排除 ACD 项。 11. 下图是中美两国某次外交联合声明的摘选内容。该文件表明 - 5 - A. 中美两国结束多年敌对状态 B.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中国对外开放获得更大空间 D. 美国已放弃既定的冷战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再结合所学可知,该公报 是 1972 年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故 A 项正确;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 B 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中外 关系的发展而不是对外开放,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依然坚持冷战政策, 故 D 项错误。 12. 1978 年 5 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带团去西欧五国考察访问。这次出访,是新中国成 立 之后,中央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个政府经济代表团。经过考察,代表团对西方资本 主义有 了全新的认识。此次出访 A. 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赴外国访问的代表团 B. 标志着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C. 彻底改变对资本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的认识 D. 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为改革开放作准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1978 年 5 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带团去西欧五国考察访问……经过 考察,代表团对西方资本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向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为 改革开放作准备,故选 D;1949 年 12 月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 赴外国访问的代表团,A 错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 - 6 - 的失败,B 错误;C 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 13. 下侧是 2011 至 2018 年中美日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图中的数据表明 A.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滑 B. 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C. 美国主宰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 中美日三足鼎立的格局已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 2011 开始都获得较大增长,并且增长速度 超过美国和日本,说明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使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获得 显著成效,故选 B;日本 2016 年和 2017 年比 2015 年的生产总值高,A 错误;柱状图是中美 日三国国内生产总值,不能显示美国主宰经济全球化进程,C 错误;单从中美英三国柱状图无 法体现出中美日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三足鼎立的局面,D 错误。 14. 希腊史专家乔治•格罗特曾高度评价陶片放逐法,他认为如果没有这项制度,雅典民主 制 的其它各项制度都难以达到完善。由此可见,陶片放逐法 A. 保障了希腊城邦的长治久安 B. 标志着雅典国家由此形成 C. 震慑了威胁城邦民主的人物 D. 最大程度限制了公民权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陶片放逐法通过投票把破坏民主的人放逐出城邦,从而震慑了威胁城邦 民主的人物,是维护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故选 C;单从陶片放逐法并不能保障希腊城邦的长 治久安,A 错误;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雅典国家由此形成,陶片放逐法只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 内容之一,B 错误;陶片放逐法是公民行使公民权的表现之一,而不是限制公民权,D 错误。 15. 1847 年,沃尔特•惠特曼夸耀:“唱着《扬基歌》(美国爱国歌曲)并以 6500 马力的蒸汽 - 7 - 机无敌的能量向前飞奔……我们要说的一切,是指 50 年以后可以说‘赢者欢笑吧'”到 1897 年,美国人笑起来了,因为他们迎来了 A. 殖民时代 B. 蒸汽时代 C. 电气时代 D. 信息时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1897 年,美国人笑起来了”可知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从 19 世纪七八十 年代开始,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故选 C;殖民时代是从 15 世纪开始的,A 错误;蒸汽时 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 错误;信息时代是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开始的,D 错误。 16. 下图是苏联 20 世纪 20 年代为宣传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印制的海报,画面上有列宁的画像。 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A. 新经济政策的取缔 B. 工业化蓝图的描绘 C. 工业化强国的建成 D. 新经济体制的提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苏联 20 世纪 20 年代为宣传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印制的海报”结合所学可 知 1921 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海报上列 宁的手指向代表工业的设施,表示对未来工业化蓝图的描绘,故选 B;新经济取缔是在 1928 年,当时列宁已经逝世,A 错误;工业化强国的建成是在 193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C 错 误;1936 年斯大林建立新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 错误。 - 8 - 17. 某画家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直接受益于非洲原始粗犷的雕塑,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 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用块面的结构关 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据此判断该画家属于 A. 浪漫主义流派 B. 现实主义流派 C. 印象主义流派 D. 现代主义流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 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结合所学可知属于立体派绘画的特点,属于现代 主义流派,故传 D;浪漫主义注重个性情感的表现,积极追寻理想世界,A 错误;现实主义注 重表现社会现实,B 错误;印象主义主要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C 错误。 18. 《欧共体条约》第 65 条第(b)项规定:为了实现欧洲内部市场的正常运转,欧共体机构 有必要在涉及具有跨越国境影响的民事事项的司法合作领域釆取措施,其中包括促进成员 国 有关法律冲突适用规则方面的协调兼容性……。该条款 A. 推动欧盟达成司法合作协议 B. 进一步促进西欧经济一体化 C. 表明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 标志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开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材料强调欧共体进行司法合作,加强成员国之间法律冲突方面 的协调和兼容性,以此来实现欧洲内部市场的正常运转,故选 B;材料内容为“《欧共体条约》 第 65 条第(b)项规定”,不是欧盟,A 错误;欧盟建立标志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材料是《欧 共体条约》,C 错误;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开启,D 错误。 19. 据报道,2016 年 11 月美国大选时,18—25 岁的年轻人投票率仅 12%;英国脱欧公投时, 年轻人投票率只有 36%;瑞士从不参加选举投票的年轻人高达 2/3……。西方国家如此低的投 票率反映了 A. 选举不再是公平正义的手段 B. 各国政府合法性遭到质疑 C. 西方年轻人对政治毫不关心 D. 西方代议制民主面临困境 【答案】D 【解析】 - 9 - 【详解】西方的民主认为政党的博弈和投票选择才能选择理想的领导人和政府。但是由于政 党日益被选票绑架,选民沦为选票机器,得票多的并不是理想的领导人,许多人不信任政治, 特别是许多的年轻人放弃选举投票,从而体现西方代议制民主面临困境,故选 D;A 说法绝对 化,排除;西方通过选举产生政府,政府合法性不会遭到质疑,B 错误;C 说法绝对化,排除。 20. 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主要讲述了一队探险家利用他们针对虫洞的新发现,超越人类对 于太空旅行的极限,从而开始在广袤的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的故事。“虫洞说”的科学理论 依据是 A. 经典力学 B. 进化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虫洞是连结两个遥远时空的多维空间隧道,它被认为是宇宙中可能存 在的“捷径”,物体通过这条捷径可以在瞬间进行时空转移,是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科 学依据的,故选 D;经典力学只能解释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A 错误;生物界物种的进化及变 异是进化论,B 错误;量子论是微观世界的理论,C 错误。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第 21 题 13 分,22 题 14 分,第 23 题 13 分,第 24、25 题各 10 分,共计 6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 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時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 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有 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 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ト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 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 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 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 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 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 10 -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模式、生产关系、社会观念等方面简析明清商品经济 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答案】(1)表现: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工商业市镇);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 心南移;草市继续发展。 (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 展为新兴城市。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商帮出现:区域性长途贩运贸易扩大。 (3)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 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解析】 【详解】(1)表现:根据“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 会”得出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工商业市镇);根据“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 的限制”得出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根据“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 继续发展”得出商业中心南移;根据“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得出草市继 续发展。 (2)特点:根据“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 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得出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根据“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 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得出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根据“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 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得出出现雇佣劳动;根据“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 兴的城市”得出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农业、手工业发展,商 品经济繁荣,商帮出现,区域性长途贩运贸易扩大等角度分析总结。 (3)影响:根据“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得出冲击着自然经济;根据“流 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得出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 根据“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得 出市民阶层不断扩大;还可从冲击了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等分析总结。 22.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艰难的发展中,表现出本土性的特征。阅读 - 11 - 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十余年,取得许多重大胜利的史实,使革命派相信可以用 武力推翻清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从“太平天国占有中国大半,终亡于曾国藩等儒 生 之领兵”的事实中,他们认识到:“士大夫以为然,中国革命成矣”,重视知识分子的宣传 鼓动和组织领导作用。他们吸取太平军与三合会、哥老会、捻军“同为清廷之仇敌,而不 能 联为一贯”的教训,认为“必其联合留学,归国之后,于全国之秘密结社有以操纵之”,加 强对全国革命力量的统一领导,以期“义旗一起,大地皆应”。 ——摘编自陈锡祺、桑兵《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 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 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 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革命派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吸取的经验教训。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革 命派所处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功绩。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呈现出的本土性特征。 【答案】(1)经验教训: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重视知识分子的宣传和组织发动;联合留学归 国青年建立革命组织;加强对全国革命力量的统一领导。时代背景:太平天国的失败;19 世 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历史功绩: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本土性特征:革命任务具有双重性(反封建反侵略);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动力; 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解析】 【详解】(1)经验教训:根据材料一“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十余年,取得许多重大胜利的史 实,使革命派相信可以用武力推翻清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武装斗争”可知采取暴力革命的形 式;根据材料一“重视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和组织领导作用。”可知重视知识分子的宣传和 组织发动;根据材料一“认为‘必其联合留学,归国之后,于全国之秘密结社有以操纵之’, 加强对全国革命力量的统一领导”可知联合留学归国青年建立革命组织;加强对全国革命力 - 12 - 量的统一领导。时代背景:根据所学从太平天国的失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 空前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等方面分析革命派所处的时代背 景。 (2)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 了模 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 国家 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分析历史功绩。 (3)本土性特征是指近代民主革命是中国所特有的特点,即从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 双重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动力;最终由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进行分析回答。 23. 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舞台上,全球化犹如一艘巨轮,在波涛汹涌申奋力前行。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冷战期间,国际政治走向更为全球化的方向,民族主义被打入冷宫。冷战结束后, 全球化似乎已经成为无法阻挡的浪潮。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将完全抛弃民族主义政治, 视 之为原始的时代废墟,民族主义顶多只能吸引一些发展中国家教育落后的民众。但近年来的 事实证明,民族主义就算对欧洲和美国的民众也仍然深具魅力。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 材料二 变中蕴含着不变,不变中孕育着变化。各国“得自贸易的收益”减少势必引发国 内社会政治的强烈反弹,从而起到抵消“逆全球化”的作用。整体上看,全球化趋势并未发 生反转,而是遇到了暂时挫折。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全球化并不总是走在平坦 笔直、路旁长满鲜花与树木的大道上。 ——摘编自张宇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视角,对材料一中“全球化似乎己经成为无法阻挡 的浪潮”这一结论加以说明。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炼观点,并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进行论证。 【答案】(1)说明:从世界性来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初现;工业革命的 爆发使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市场最终建立;二战后随着科技 革命的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商品,生产、资本的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使得经 济全球化成为无法阻挡的浪潮;从区域性来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各个区域的和 - 13 - 平与稳定,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重要影响,而民族主义的淡化,也将 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因素:民族主义。 (2)观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论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 球化的加强提供根本动力;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提供技术支持;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 织成为主要力量;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实行,拓展了经济全球化的渠道。总之,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说明,根据设问可知,回答本小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全球化似 乎己经成为无法阻挡的浪潮”进行说明,世界性方面可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即经济 全球化的形成过程,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来回答;区域性的视角则可结合区域经 济集团化的积极作用来回答。 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冷战期间,国际政治走向更为全球化的方向,民族主义被打入冷 宫”可得出主要因素是民族主义。 (2)根据材料“全球化似乎已经成为无法阻挡的浪潮”和“全球化趋势并未发生反转,而是 遇到了暂时挫折”可提炼出观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再结合所学知识中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促进因素等内容来进行论证。 24. 商鞅变法赋予了秦国新的生命力,必由此奠定了秦始皇成就霸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咏商鞅》 材料二 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 是 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而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 里 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 汰 不合格者。国家事务远较以前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管理国家本领的专家来行政,而不長 任 用只懂朝廷礼仪的绅士来做官。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能成功的原因。 - 14 - (2)据材料二,指出战国与西周在国家管理方面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建 立这一“新型的国家”方面釆取的主要举措及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取信于民,重视承诺 (2)不同:诸侯国君掌握绝对权力;依据个人能力任免大臣;官僚队伍具有专业化的特点; 主要举措: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推广县制,实行什伍连坐 法;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 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1)该题属于内敛型试题,答案必须出自材料本身,依据材料中的“……在信诚, 一言为重……政必行”等关键信息得出原因:取信于民,重视承诺。 (2)第一小问不同:从材料中的“……国君掌握专制权力……”一处可以得出:诸侯国君掌 握绝对权力;从材料中的“……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 淘 汰不合格者……”一处可以得出:依据个人能力任免大臣;从材料中的“……国家事务远 较以前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管理国家本领的专家来行政……”一处可以得出:官僚队伍具 有专业化的特点;第二小问的主要举措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商鞅变法的政治、经济、社会、 军事等方面加以概括即可;第三小问的影响则可以结合秦国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商鞅变法的 主要措施的社会作用对应的加以概括。 25. 伏尔泰曾评价牛顿是最伟大的人,因为“他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用武 力奴役我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在科学上的伟大不像科学神话中描述的那样,得益于坐在苹果树下冥思苦 想中看见苹果下落时突然迸发的顿悟,而是得益于对问题的敏感关注和寻求答案的热情专注。 科学的目的就是不断扩大其解决经验问题的范围,不断缩小反常问题和概念问题的范围。牛 顿从不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既力求解决经验问题,也力求解决概念问题。 ——张九庆《牛顿传记演变、神话炼金术士与发现问题》 材料二 目睹了牛顿葬礼的伏尔泰感慨道:“走进成斯敏斯特教堂,人们瞻仰的不是君 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 才能的尊敬。”伏尔泰为牛顿的才能所折服,在这里,他知道了力学定律,也知道了什么叫 万有引力。伏尔泰通过著作,以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与 科学原则,为普及牛顿的科学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把那个苹果落地的故事弄得人人皆 - 15 - 知, 流传至今。 ——摘编自赵峥《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牛顿的良好品质。 (2)据材料二,指出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用真理的力量统治 我们的头脑'”的理由。 【答案】(1)品质:理性、深入思考、敏锐、专注、坚韧、勤奋 (2)成就: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或形成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提出万有引力;建立微 积分学;提出光的本质是粒子或关于光与色的新理论。理由: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是人类 对自然现象的第一次理论概括和综合;使自然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科 学依据;牛顿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启发了启蒙思想家,丰富了人文精神;使理性和理性 主义成为启蒙运动的核心,为资产阶级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武器。 【解析】 【详解】(1)品质:根据材料一中“得益于对问题的敏感关注和寻求答案的热情专注”,“从 不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既力求解决经验问题,也力求解决概念问题”等信息,可知牛顿的良 好品质主要有,理性、善思、敏锐、专注、刻苦钻研,勤奋等。 (2)成就:根据材料二中“力学定律”,“万有引力”,“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等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有,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或形成经典力学 理论),提出万有引力,创立微积分学,提出光的本质是粒子(或关于光与色的新理论)等。 理由:根据牛顿的科学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用牛顿自然科学成就对自然科学、思想解放、 人文主义发展、推动启蒙运动,影响社会发展等方面,说明“牛顿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 的头脑'”的理由。 - 1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