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6
2015级高二上期12月月考试题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2.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3.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4.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科技发明 中国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27 19 14% 453 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5.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的绘画风格 B.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C.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 D.具有崇高清远冲淡、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 6.“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以上论述,意在 A.指出救亡图存具有阶段性 B.说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强调改造传统道德的重要性 D.论证以前的探索不符合国情 7.“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 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8.顾炎武说:“今之君人者,……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薄日多一日,而又设之监司……不知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这反映出 A.专制制度强化导致事务繁杂 B.机构膨胀导致地方负担过重 C.中央权重地方官责任心缺失 D.官员之间互相推诿效率低下 9.梁启超指出,近代中国“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矣。然皆无组织、无选择、本末不具,派别不明,惟以多为贵。”出现这一现象的时代背景是 A.救亡图存运动的推动 B.阶级成分日趋复杂 C.西方新思想不断涌现 D.世界市场日益形成 10. 1960年美国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要求国际贸易中货币结算多样化 B.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 C.由于出现贸易逆差,要求实现浮动汇率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11.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B.出礼则入刑 C.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D.以刑代礼 12.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A.宗教神学 B.自然哲学 C.社会现实 D.民主与科学 13.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洋务思想 B.实业救国思想 C.三民主义思想 D.社会主义思想 14.卢梭认为,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由此看出卢梭思想中 A.强调民主与法治原则 B.践行社会契约 C.主张直接民主 D.反对分权学说 15.“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 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 16.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17.黄宗羲说:“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制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孔子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18.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A.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B.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C.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 D.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19.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 A.有利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和技术投资 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 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20.诗词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下列与辛弃疾相关的对联是 A.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心传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C.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流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D.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21.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 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 D.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 22.《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 A.违背了人人平等原则 B.体现了立法中理性思考成分 C.表明了法律灵活务实性 D.反映了犯罪轻判的宽容理念 23.2014年5月15日,某国际经济组织执董会批准了两个与中国有关的贷款项目。其中之一是河南焦作绿色交通及交通安全综合改善项目,贷款金额1亿美元,贷款期30年……据此判断该国际经济组织是 A.欧洲央行 B.亚太经合组织 C.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4.“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以下与之同时代人物是 A.康德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西塞罗 25.18世纪某位西欧思想家说:“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这是使政治体得以活动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权利;主权者在创立政府时赋予君主的,也正是这种权利。”他阐述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天赋人权论 C.民主法治论 D.人民革命论 26.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相异于上述思想的是 ①墨家学派 ②儒家学派 ③智者学派 ④斯多亚学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7.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里的“他”应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28.截止2015年4月15日,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多达57个,申请国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国在亚投行的份额将占30%——40%,成为亚投行最大股东。这表明 A.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终结 B.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 C.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 D.国际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 29.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格尔尼卡》(右图)是毕加索的名画,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A.夸张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B.叛逆和反传统的精神危机 C.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D.对人文主义和理性的追求 30.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否定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 D.列宁意识到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31.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凡为帝王皆为贼也 B.提出“建天下之法” C.提出“循天下之公” D.提出 “众治”的主张” 32.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人1 元钱,将会产生7 元至12 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垄断空间技术的垄断 33.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34.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见,该学者认为洋务派( ) A.狭隘理解了西学的范畴 B.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 C.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 35.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36. 1979 年 11月26日,邓小平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些言论 A.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 C.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提出的 D.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37.下表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据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核心素养 内 涵 时空观念 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史料实证 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理解 指将对史事的简单记忆和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历史解释 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如“客观论述历史事件”等 历史价值观 指从此种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A. 中国古代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B. 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 C.《韩非子》提到“司南”,说明战国时期人们已知晓磁石指南的特性 D. 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38.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3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40.下列两幅图,体现了中西绘画艺术的相通和差异。从这两幅图中获取的共同结论正确的是 A.两幅画的表现手法相同 B.两幅画都具有写意的特点 C.两幅绘画都是油画作品 D.都注重借助于光和色运用 二、 材料题(共2题,共40分)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的官僚基本上来源于世袭、捐资及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造成官僚结构的混乱和素质的低下。因此,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他不仅把太学看作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及官僚选拔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批准丞相公孙弘提出的创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的建议。为博士设置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是中央官学——太学正式成立的标志。太学的学习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太学学生学习一年,精通一经就可以入仕的规定,使得政府直接控制了受教育者的政治前途,并就此确立了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两千年不变的性质——培养国家后备官僚。 ——《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兴起。它们多由当时已有的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发展而来。如1 150年正式成立的被誉为“欧洲母大学”的巴黎大学,便由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 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法国的蒙特利尔大学( 1181年)等。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七艺”是其主要课程。“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3分)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的不同之处,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1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顾炎武 伏尔泰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解读材料,提炼出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5分) 2015级高二上期12月月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ACDBB CCCAD BCCDC CCDDC DBCAA ADBBB CCADA DABCB 41.(25分) (1)背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汉初选官制度的弊端。(7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欧洲: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宗教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大;中世纪末期人文主义得到发展。(6分) (2)不同:太学课程内容以儒学为主;偏重道德伦理;培养封建官僚;政治权力的附庸(4分)中世纪后期大学课程多样,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神学等内容;注重实用性;培养职业人员;学术氛围自由(4分) 观念差异: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推崇人文精神,重视个性的发展。(4分) 42.观点:明清进步思想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欧洲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论述: 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