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3月联考试题 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3月联考试题 历史

www.ks5u.com 高一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二1~6课时。‎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学家周季维在河姆渡出土的稻粒形态分析鉴定书中指出:“在同层堆积中尚存大量空秕稻壳及稻叶、茎秆凝块……证为水生型一年生栽培稻.而非采集稻野生稻和多年生野生稻。”该鉴定表明 A.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新石器时代农耕技术较粗糙 C.黄河下游率先进入农业社会 D.河姆渡先民已成功培育水稻 ‎2.右图是1957年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百福村南出土的战国时期器物。两面刻铭:正面为“十八年,漆工朐,丞巨造,工正”,背面为“上郡武库”。该器物 A.属于民营手工业品 B.由官营手工业制造 C.在市场上流通较广 D.由个体生产者锻造 ‎3.下面是《夏小正》记载的各月份对应的物候现象简表(部分)。据此可知,《夏小正》‎ A.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书 B.强调天文现象与农业密切相关 C.注重对农事的时节安排 D.体现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 ‎4.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这表明丝绸之路开通 A.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 B.促进了中西直接交流 C.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 D.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 ‎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土地被大量开垦,而在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纸等行业都有了明显进步。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政府积极干预 B.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经济重心南移 D.南方民族融合的加强 ‎6.中国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牛耕,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耕犁都是长直辕犁,回转非常困难。这一局面得以改变开始于 A.唐朝 B.三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7.唐诗《夜看扬州市》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以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该诗反映出唐代 A.夜市丰富了民众生活 B.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 C.政府对市的管理松弛 D.扬州是全国商业中心 ‎8.《文献通考》曾记载,宋朝物产类租税中,仅布帛丝绵之品就有10种,分别为罗、绫、绵、纱、丝、纳、杂折、丝线、锦和葛布。据此可知,宋朝 A.丝织品种类齐全 B.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C.纺织业较为发达 D.官营手工业水平高 ‎9.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门第观念的完全淡化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 C.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国家放松对社会控制 ‎10.明朝末年,四川一个普通的地主就占有几十家佃户,浙江和福建为人佃作食力的劳动力占9/10,北京、直隶(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等地的绝大部分的腴田,都被王公勋戚和地主豪绅侵占。这反映出明朝末年 A.农业劳动力较充盈 B.劳动人民生活艰辛 C.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11.据史书记载,清代前期汉口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除了食盐仍为大宗贩运商品外,山陕的木材、皮毛,江汉平原的棉花、布匹,湖南、鄂南的茶叶、粮食等,都经由长江和汉水汇集汉口。这反映出当时 A.国内经济区域的互补性 B.南方交通比北方更便捷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D.跨区域长途贩运的发达 ‎12.“顾向来洋船进口,俱由广东之澳门等处,其至浙江之宁波者甚少……近年乃多有专为贸易而至者。……在国家绥远通商,宁波原与澳门无异,但于此复多一市场,恐积久留居内地者益众。海滨要地,殊非防微杜渐之道。”乾隆对英国商船北上宁波贸易的这一批示 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 B.促成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出台 C.出于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是造成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13.乾隆年间,河南林县有集十一处,凡无业之人,早晨赴集,受雇于人,“主者得工,雇者受值,习焉称便”,类似这种市场在其他省区也很常见。这种市场的出现 A.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C.阻碍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D.巩固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14.明清时期的外销瓷主要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釉上彩瓷,许多瓷器的装饰图案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画工精心摹绘的。这说明明清时期 A.瓷器开始大量地外销 B.国内瓷器市场已饱和 C.瓷器生产转向了国外 D.瓷业拓展了海外市场 ‎15.在达·伽马、哥伦布及麦哲伦的首次航行中,葡萄牙国王给达·伽马提供四艘帆船,西班牙国王给哥伦布提供3艘帆船和100万金币,给麦哲伦提供5艘帆船。由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A.离不开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B.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得到了西、葡王室的支持 D.受到西、葡两国竞争的影响 ‎16.“孩子们围绕着这些外国人,他们正在土地上插进一根大理石石柱,柱身上用葡文刻着:‘1498年,葡萄牙国王派王室侍臣发现(亚洲)这块土地,并竖立这个标志。””材料中的“侍臣”‎ A.开辟了欧印航线 B.到达非洲好望角 C.发现了美洲大陆 D.完成了环球航行 ‎17.下面是有关学者对1500~1600年欧洲知识界对于地球表面积占比了解情况的统计表。此数据直接反映了 A.欧洲对外贸易的发展 B.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C.早期殖民扩张的开展 D.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8.16世纪以前,欧洲人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小米、黑豆、豌豆、杂豆等,贫民长期处于饥饿环境中;16世纪以后,土豆和玉米作为充饥食物逐渐被广大农民、城市贫民所接受。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欧洲扩大了从美洲的食物进口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洲际物种交流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正式形成 D.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提高 ‎19.欧洲中世纪时,来自东方的香料(胡椒、八角、生姜之类)是一种奢侈品,那时贵族之家烹制菜肴,尽可能多地使用香料。16世纪时,欧洲人食品中的香料,逐渐恢复到合理的份额。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A.价格革命提高欧洲人生活水平 B.丝绸之路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交流 C.殖民扩张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D.商业革命影响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20.有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自身“文明(优势)”的大发现。该观点主要是基于地理大发现 A.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 B.引发了西欧商业革命 C.拉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 D.催生了世界市场雏形 ‎21.“从捕鱼业开始,产生了和东北欧、英格兰、南欧、非洲的贸易。由捕鱼的传统产生了海上贸易的传统,并在17世纪依靠海上贸易霸权,迅速成为世界强国。”此处描写的国家是 A.荷兰 B.西班牙 C.葡萄牙 D.英国 ‎22.观察下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促进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促进了非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C.弥补了美洲劳力不足问题 D.使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3.16世纪前后,在欧洲出现了按资本主义方式运作的商业组织,他们用发行股票的方式来集资.证券交易所也随之出现。该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圈地运动在欧洲普遍展开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工业革命在英国悄然发生 D.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24.14~18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以不同方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最后由英国综合了所有方式,包括殖民政权、公共信贷、现代金融和保护主义制度等。资本原始积累的这些方式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使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 B.引发了世界霸权争夺 C.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D.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汉代在齐郡临淄和陈留郡襄邑都设有“三服官”,负责制织朝廷所需“衮龙文绣”等高级织物,工场内有工匠各数千人,年费达数万万钱。御府内另设“尚方织室”,织造锦绣、冰纨、绮、毂等类丝织品。‎ ‎——摘编自《汉代丝织业研究》‎ 材料二 据《苏州府志》载:(明代)苏州东北半城都是机户,城东居民都从事丝织业;工匠各有专长,也有雇主按日支领工资,遇有事故,便请其他无主工匠代替。许多无主工匠清早就站在桥上待雇。‎ ‎——摘编自祝慈寿《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并说明二者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手工业经营形态在手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变化,并说明材料二所述手工业经营形态出现的新变化。(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东汉太守王景在庐江一带教犁耕之法,兴水利,推广蚕织,卫飒、任延等地方官着手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江南的落后状况有所改变。汉末,“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中原大乱,民众深受战争的苦难而四散逃离,而此时“江东沃野万里……可以避害”。北人南渡和越汉、蛮汉融合,加之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遂在东吴政权的有力组织下,通过适当减少农民徭役与赋税,禁止恶吏扰民等措施,促使劳动力与土地的迅速结合,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 ‎——摘编自杨洪贵《试论孙吴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材料二 南朝时期,地方官员在江南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宋武帝时期,青州刺史申恬在防御边境的同时,努力劝课农桑,修筑水利工程,使齐地“二三年间,遂皆优实”。梁中大通二年,陈庆之除南北司二洲刺史,“开田六千项,二年之后,仓廩充实”。“昌国(郡)初为蛮地,俗不知学。(阮)弥之教之稼啌,兴学校。家有诗书,市无斗器。”地方官还采取措施安置流民、安抚少数民族,化解彼此矛盾“编户属籍”,“自是商旅流通,安居乐业”。雍州刺史张邵,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项。南朝地方官以廉洁奉公的精神,把安民、富民、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施政目标,在江南开发的大潮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事迹被史家写史立传、被百家修祠树碑颂念,为后代树立了“循吏”“良吏”的楷模。‎ ‎——摘编自杨钰侠《南朝地方官对开发江南地区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吴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地方官员开发江南的主要措施和意义。(7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钱会中半”是南宋政府在发行、回笼纸币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收支会子(纸币)的制度,是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干预控制会子流通的一种重要措施。该制度约始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七月,当时户部以左藏署现钱不多为由,奏准所有月支以六分折银,四分用会子;军用开支五分用银,三分给钱,二分给会子,后又奏准新造会子钱会各半给付。乾道四年(1168年)五月,宋廷整顿钱会品搭支付法,要求地方应缴纳赋税等以会子现钱对半送纳并免文工墨线,从而确立税租收纳中的钱会中半原则。‎ 乾道九年(1173)正月,宋廷发布了诸州县输纳赋税诸色官钱,州县起发上供钱,支付监司守臣和州县镇寨官吏俸禄等一律以钱会中半支付之令,并建立了一套推行此令的监督管理与实行之法,从而正式确立“钱会中半”制度。淳熙至嘉定初,除少数州县偶有违背钱会中半原则减落收纳会子比例外,钱会中半的制度得以较好地实行,会子流通亦呈现较稳定的局面。‎ ‎——摘编自张步海《宋金元纸币的发展演变及影响》‎ 材料二 众所周知,明代的社会经济与财政体制经历了令人瞩目的转型过程。在此过程中明代的货币流通体制也出现了重要的转变:历时3个多世纪的“纸钞时代”‎ 至此告一终结。这个过程宣告了自宋以来(甚至秦汉以来)政府对于货币发行权垄断的动摇,形成了不同以往的货币流通制度,改变了国家权力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形成了新的财政运作方式,较为自由的私人货币制度再度大行其道,对此后5个多世纪货币经济史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白银化问题认识误区辨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会中半”制度实施的原因,并说明实行“钱会中半”制度的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货币流通体制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深刻影响。(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商人资本的独立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程度成反比例这个规律,在例如威尼斯人、热那亚人、荷兰人等经营的转运贸易的历史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种贸易上,主要利润的获取不是靠输出本国产品,而是靠对商业和一般经济都不发达的共同体的产品交换起中介作用,靠对两个生产国家进行剥削。‎ ‎——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围绕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近代意大利、荷兰或英国的史实对该观点加以说明。(要求:“观点”可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或者另外提出与材料相关的亦可,“说明”须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