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11月月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11月月考(2016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1.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孟子认为井田制破坏以后,便会出现“老弱转于沟壑,壮者敗而之四方”的情形。因此他认为必须有恒产才有恒心,无恒产就无恒心,认为恢复井田制就能保证农民的恒产和恒心。这体现了孟子 A.回归森严礼乐等级的政治理想 B.调整土地政策维护秩序的主张 C.维护私有土地制度的个人诉求 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迫切愿望 ‎2.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存秋》。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3. 右图是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B.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C.社会稳定,人民富裕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4. 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 A.统一货币、度量衡 B.修筑驰道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5. 《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闻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6. 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完善了科举制,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7. 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社会安定,政治淸明,百姓离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 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 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 “贞观之治”‎ ‎8.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多种策略,既有战争,也有和亲,唐朝通过对东突厥的战争( )‎ ‎①解除了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②巩固了北方的边防③加速了唐朝与东突厥经济文化的联系④限制了东突厥社会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取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0. 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己无兴趣 ‎11.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闶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12. 从甲午战争后到一战爆发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下列企业创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保兴面粉厂 ②发昌机器厂 ③大生沙厂④继昌隆缫丝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3. 1986年浙江省5永嘉县确定了“三包到队、责任到户、定额到丘、统一经营”的责任制,“队向社包工包产,户向队负责专管田上分摊的包产量”。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这种做法反映了经济建设中出现了 “左”的错误 B. 这种“包产到户”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 C. 责任制在改革开放后才实行,此亊件应是虚构的 ‎ D. 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后各地探索经济发展的道路 ‎14. 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G20峰会。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一个城市——杭州对外开放始于 A. 1978年左右 B. 1980年左右 C. 1985年左右 D. 1990年左右 ‎15. 电话、电报等新式工具的广泛使用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通信手段发生的巨大变化。下列通信情景可能出现的有 ‎①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通过有线电报指挥抗英 ‎②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告武汉光复 ‎③ 九一八亊变发生当时南京政府以国际无线电报求助国联 ‎④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西北战场用电话指挥沙家店战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6. 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懦略在《西方问答》一书中介绍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爽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日: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殖民扩张 B.价格革命 C.黑奴贸易 D.商业革命 ‎17. 造成下表中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圈地运动开展 ②工厂制度确立 ③电力设施应用 ④交通工具变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 罗斯福新政时期,曾颁布某项法案,通过该法案的实施,到1935年初“它使大约200万失业者有了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厂”。该法案是 A. 《全国工业复兴法》 B.《紧急银行法》‎ C. 《联邦紧急救济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 ‎19. 下图是一幅反映英国退出欧盟的漫画。‎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退欧公投”, 次日公投结果出笼,英国宣布退出欧盟。英国是欧共体笫一次扩大时(即1973年)加入该组织的。英国加入时,该组织()‎ A.正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口号 B.己经成立了立法机构“欧洲议会”‎ C.由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政治实体 D.充成了“欧共体”到“欧盟”的转身 ‎20.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司马谈批评的这一流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21. 1946年12月,北大一个底薪为600元的教授实领薪金83万元法币,可买23袋面粉。到1947年5月,进行调整后,一个教授所领的薪金142万元,不够买丨〇袋(440斤) 面粉。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国民政府不重视教育 B.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C.文化人士生活水平高 D.教员不能忍受清贫 ‎22. 毛泽东曾指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为此,中国开展了(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B.深刻政治变革 C.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D.社会主义改造 ‎23. 翻阅当年的《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中国靑年报》以及《文艺报》《文艺月报》等报刊,像“最好的诗” “一夜东风吹,跃进诗满城……‘无人不歌咏,无人不歌唱’”等大量口号和报道可谓连篇累牍、不厌其烦。与这种文艺领域的景象直接相关的口号是( )‎ A.人人有饭吃,天天抓走资派 B.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宙裕路 ‎ ‎24. 下面是1958~1962年上海市区生产人口、服务人口和赡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材料说明上海当时( )‎ A.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B.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 C.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 D.社会生产率逐渐下降 ‎25. 美国记者马修斯考察新中国工厂后,在撰写的报道中提到:在这种企业里,工人的身份是可以世袭的,当一名工人退休时,他或她可以送一个子女到这家工厂工作。桂林丝厂有2500多名工人,从来没有解雇过一个人。这則报道反映了( )‎ A.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活力 B.中国工厂制度下的劳资关系和谐 C.新中国严格履行人民做主诺言 D.建国初期工人干劲足、社会稳定 ‎26. 在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明确指出,广东先走一步(设立经济特区)就是为了“利用广东的有利条件,发挥广东的优势,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先走一步,为全国探索一点经验”。这表明经济特区( )‎ A. 具有向全国其他地方推广示范的功能 B. 是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示范点 C. 其设立与党和国家优惠政策密切相关 D. 从“引进来”窗口转向“走出去”前沿 ‎27. 有学者在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认为,“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正是获利期望无法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实现,才导致了新制度的形成”。该学者意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导致农村土地关系的两权分离 B.确立了农户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C.是国家法令引起的强制性变迁 D.是农民自发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28. 1993年,继布票、自行车券等票证家族其他成员退出历史舞台后,粮票、米票、油票、购物证“寿终正寝”,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这反映当时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己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己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29. 淸末,上海的一首竹枝词写道:“西装旧服广搜罗,如帽如衣各式多。工厂匠人争选买,为他装束便摩挲。”由此可知当时( )‎ A传统服饰得到了全面革新 B.民主政治促进商业繁荣 C.审美观念受西方文化影响 D.西装更适宜于工人阶层 ‎30. 1920年初,《妇女条志》开展关于“婚姻自由是什么”的讨论时,有人说“自由恋爱的结合,才算真实、正确、含有意义的婚姻,才算婚姻自由,这种观点( )‎ A.打破了旧观念对婚姻的束缚 B.体现出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 ‎ C.有助于新式婚姻观念的形成 D.提高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 ‎31.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 必須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 A.天賦人权 B.社会契约 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 ‎32. 一般认为,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深度和利用效率,却不是同步的。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 A. 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的利用——互联 B. 相对论——原子能的利用——经典力学——互联 C. 原子能的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一互联 D. 经典力学一互联——原子能的利用——相对论 ‎33. 甲午中日战争前两年,军机处章京陈炽在《庸书》中说“琉球、越南、缅甸.其亡不旋重也;日本,变法者也,而至今存也,强且富焉;暹罗、朝鲜,欲变而末变者也,其势岌岌然如不终日。”下列属于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A. “商战” B.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自强”、“求富”‎ ‎34、‎1912年5月7日梁启超发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指出:“今虽新政治之始建,忙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物者既己拨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这表明梁启超当时( )‎ A.全面肯定维新变法纲领 B.接受共和体制的现实 C.反对以暴力推翻淸政府 D.力主实行君主立宪制 ‎35.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 A.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B.彻成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C.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D.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36、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淸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吿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 )‎ A.己经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 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 C.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共2小题46分)‎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 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則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孽,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編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曰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淸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 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 ,呼吁“从亊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五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六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1)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8分)‎ ‎(3)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五、六,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的?(4分)‎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徳修养。在天道观上,儒家宣扬“畏天命, 畏圣人之言”,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淡化处理,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在历史观方面,它标榜“信而好古”,每每试图恢复“周公之礼”‎ ‎,将掸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 材料二(古希腊)智哲学派的立场可以用……一句名苜概况:“人类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指着学派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分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毎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知识即是美德。‎ ‎——苏格拉底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徳 材料三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至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以及 明朝前期 印明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朝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末淸初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坊》‎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笫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清朝前期 ‎(1)比较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概况说明古代中西方哲学思想的精神内涵有何共性和区别?(8分)‎ ‎(2)根据材料二表格内容,概况指出10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析变化的原因。(12分)‎ 参考答案 ‎1-5:BDBAD 6-10:ACBCB 11-15:CBDCD 16-20:BDAAC ‎21-25:BDBCA 26-30:ADACC 31-35:BABBD 36:C ‎37. (1)变化:由排斥到接受。(2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畋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4分)‎ ‎(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4分)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任答2条得4分)‎ ‎(3)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6分)‎ ‎(4)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4分)‎ ‎38.(1)共性:重视人,注重人亊,强调人格修养的完善,蘊含人文精神。(4分)‎ 区別:古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轻知重道的傾向;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古代西方思想文化则崇尚知识,追求真理。(4分)‎ ‎(2)地位变化 中国:成果日益萎缩,逐渐由领先到落后;西方:内容越来越丰富,逐渐取得领先地位。(4分)变化原因:‎ 中国逐步萎缩落后;中国传统思想轻知重道抑制了科技发展的后劲;中国专制统治日益强化;固守落后的农耕文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抑制;理学日益占统治地位。这些都严重束缚了科技的进步。(4分)‎ 西方逐步领先:西方传统思想崇尚知识为科学理论进步奠定了基础;西方逐步推翻了专制统治,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工业文明发展,逐步进入到大工业时代;又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思想获得了大解放。这些都为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