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作业17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课后作业(十七) 一、选择题 1.下表是 1928 年 4~6 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 类比例表(单位:%)。图表反映的汽车消费主流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 所产生的主要隐患是( )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A.汽车销售商大打“价格战” B.汽车生产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C.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D.美国丧失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解析] 过度信贷消费带来的虚假繁荣,推动资本家盲目扩大生 产,生产过热的隐患出现,故选 C。表中数据反映出美国民众热衷于 过度的信贷消费,不能据此推断出销售商大打“价格战”,A 项错误; 表中数据不能推断汽车产品质量的变化,B 项错误;此时的美国仍然 占据世界金融中心地位,D 项错误。 [答案] C 2.“在 1913~1938 年的 25 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 83%, 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 3%,年增长率为 0.7%。”这段材料可以 用来说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 A.破坏性严重 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 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解析] 从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 83%,但是世界贸易量 只增长了 3%,年增长率为 0.7%”可知,盲目的生产导致生产相对 过剩,故选 B。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破坏性严重是指在工业、农 业、金融等方面造成破坏,与材料现象不符,A 项错误;持续时间长 是指经济危机的时间,C 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打起贸易战、 关税战,高筑贸易壁垒,转嫁危机,加剧各国之间矛盾,但与材料主 旨无关,D 项错误。 [答案] B 3.大危机前,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这一现象直接造成了( ) A.股票投机盛行 B.工业利润剧增 C.市场虚假繁荣 D.经济危机爆发 [解析] 大危机前,“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现象造成了 市场的虚假繁荣,故选 C。材料与股票投机无关,A 项错误;材料与 工业利润无关,B 项错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并非经济危 机的直接原因,D 项错误。 [答案] C 4.1929~1933 年期间,美国有 5500 家银行倒闭,13 万多家企 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 70%,失业人数达到 1700 万。材料反映这 场经济危机( ) A.爆发十分突然 B.影响极其深远 C.破坏性非常强 D.波及地域广阔 [解析] 由材料“美国有 5500 家银行倒闭,13 万多家企业破产, 对外贸易下降了 70%,失业人数达到 1700 万”信息可知,经济危机 的破坏性非常强,故选 C。“爆发十分突然”与题意不符,A 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影响极其深远,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危机 波及地域广阔,D 项错误。 [答案] C 5.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 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宣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 拜。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你能告诉一个成功的男人他 实现成功的时刻吗?”这种现象( ) A.有助于美国人民快速发财致富 B.成为美国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C.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 [解析] 据材料“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 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宣传这种对‘成功’(即 快速致富)的膜拜”可知这种快速致富的模式主要是指股票投机,投 机就是追逐高收益同时拥有高风险,故 A 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故 B 项错误;股票 投机使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投进了股市,不利于美国 市场经济稳定发展,故 C 项正确;美国经济政策是在 20 世纪 30 年 代大危机后发生转变,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6.到 1933 年 3 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 18600 家银 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 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破产”从本质 上表明( ) A.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 B.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差 C.改变“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D.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 [解析] 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 崩溃局面不能反映本质,故 A 项错误;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生产关 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表明经济承受能力的强弱,故 B 项 错误;材料中“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 了”表明“自由放任”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故 C 项正确; D 项表述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 [答案] C 7.下表是 1930~193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 的措施 时间 国家 措施 1930 年 5 月 美国 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 33%提高到 40% 1931 年 9 月 英国 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 年 12 月 日本 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 65% 1932 年 德国 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 100%关 税 1933 年 4 月 美国 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 50% 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 A.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 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 [解析] 材料中“放弃金本位”、“货币贬值”,“提高关税”, 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中各国为自身经济利益而相互转嫁危机的无序状 态,不利于经济危机的渡过,故 A 项错误;这些措施会阻碍世界贸 易的发展,故 B 项错误;是美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这 一项有以偏概全的错误,故 C 项错误;各国之间相互转嫁危机,使 得经济危机严重化,加剧了这些国家的矛盾,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8.下图是 1927~1930 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情况。据图和史 实分析,经济危机( ) A.导致美国人对婚姻缺乏信心 B.降低了美国人口增长率 C.使美国的离婚率先增后减 D.强化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 [解析] 图表统计情况反映了美国离婚率先增后减,离婚率的减 少说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家庭观念增强,故 A 项错误;离婚率 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率无关,故 B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危机 时期离婚率是递减趋势,故 C 项错误;美国 1928 年后离婚率减少, 说明美国人家庭观念增强,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9.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资源联 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 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来强 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 1 个月的无薪休假,以扩大就业面。这表明胡 佛( ) A.拒绝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经济危机 B.依然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把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起来 D.对国家经济进行了有限干预 [解析] 根据材料看出,胡佛显然已经采取措施,缓解经济危机, 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 1 个月的无薪休假, 以扩大就业面”,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体现,故 B 项错误;材料 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自由放任无关,故 C 项错误;根据 材料看出政府当时着手干预经济,但是核心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 “资源联合政策”说明,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有限,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0.1931 年 9、10 月间,各国央行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囤积黄 金,出现了海外挤兑风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将再贴现率提高到 3.5%,虽然阻止了黄金外流,却加大了美国银行的倒闭风险,仅 10 月份就有 522 家商业银行关门。各国银行的行为最终促使美国( ) A.恢复银行信用 B.主动货币贬值 C.放弃金本位制 D.扩权美国央行 [解析] 首先注意时间是 1931 年,即罗斯福新政之前,恢复银 行信用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 A 项错误;美国主动货币贬值发生 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 B 项错误;20 世纪 30 年代,各国央行大量抛 售美元资产,囤积黄金,最终导致美国放弃金本位制,故 C 项正确; 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权时扩权央行,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1.有学者概括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人的精神状态时写道:“对 个人主义和不受妨碍的个人奋斗的忠诚莫过于 1929 年。”1928 年, 胡佛竞选总统时就声称自己主张“粗狂的个人主义”。这反映了 ( ) A.社会精神状态助推经济无序发展 B.胡佛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早有预警 C.自由主义理论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D.稳定的国际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 [解析] 据材料“对个人主义和不受妨碍的个人奋斗的忠诚莫 过于 1929 年”可知社会精神状态助推经济无序发展,最终导致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故 A 项正确;据材料“胡佛竞 选总统时就声称自己主张‘粗狂的个人主义’”可知,胡佛并未对即 将到来的危机产生警觉,故 B 项错误;20 世纪 20 年代自由主义理论 的盛行助推经济无序发展,最终导致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的危机,C 项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20 世纪 20 年代美 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稳定的国际关系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2.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 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 存意志力。小说 1931 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 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该现象( ) A.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 B.说明了现代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C.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D.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 [解析] 从小说主题和“小说 1931 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 产生了强烈共鸣”,可知反映了经济危机时美国人乐观应对的精神, 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小说是写实风格,不符合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 荒诞的特征,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 国的看法,故 C 项错误;中国全民族抗战时间是 1937 年,故 D 项错 误。 [答案] A 13.“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 人感到无比孤独。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用人类发明的枪支弹药屠杀自己 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的观念被战争践踏的体无完肤, 西方的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这段话描述的背景是 ( ) A.欧洲动荡不安,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C.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D.科学技术的进步 [解析] 材料中无法体现社会不平等,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呈现 的是社会问题,没有说明社会矛盾的尖锐,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人 际关系,屠杀同类,文明的冲击,处于危机之中,故 C 项正确;材 料中所反映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不是肯定技术的进步,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 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结果,1929 年 6 月到 10 月间,工业生产指数从 126 下降到 117,从而造成了这年秋 天股票市场崩溃的大萧条。——(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3 年 3 月,美国的失业人数据保守估计为 1400 多万, 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 300 万,在全 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与美国的大致相同。德国的情况最糟,失业人 数至少有 600 万。——(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29~193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 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材料四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于 2008 年 10 月 6 日呼吁 改变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佐利克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智囊库国际经济研 究所发表演讲说,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犹如“叫早铃声”,证明由美国、 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的七国集团(G7)体系 业已过时,急需增强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体系内的作 用。——以上材料均摘自新华网相关报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29 年美国的社会发展特征。 (2)结合材料一、二的主要内容,概括两则材料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经济危机有什么 特点?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发展 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 对? [解析] 第(1)问需要对材料逐句分析,以提炼要点。第(2)问要明 确两则材料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然后概括材料来分析。第(3)问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工业生产衰退;股市崩溃。 (2)主要内容:股市崩溃和工业衰退,导致失业率剧增。关系: 两则材料间属于因果关系。 (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 (4)应对: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 与中谋求发展。(如答出以下内容亦可:倡议改革现行的国际金融体 系,以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政府加强对金融的监管;重视发 展实体经济;慎重推进金融创新。)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 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 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 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 的,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 击。——卢文璞《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 40%,1932 年相当于 1900 年的水平,20 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 “饥饿总统”。——《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1)据材料一、二归纳美国人对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的基本 观点。 (2)材料一、二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达成 了共识?有何共同缺陷?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前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解析] 第(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对“美国人”各 自的观点扼要概括。第(2)问,要说明他们对经济危机的危害都有所 认识,但都没有找到危机发生的根源,只是看到表面现象。第(3)问, 前两则材料是对危机的错误认识,导致出现材料三中危机加深的局 面。 [答案] (1)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 度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发 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弗认为欧洲的危机影 响了美国。 (2)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缺陷:都没有 认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正如前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那样,对经济危机缺乏本质的认识, 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