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4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教案(3)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纲要求]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易错提醒] 1.1688年“光荣革命”的实质 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的妥协,革命后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专政。 2.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概念阐释] 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轻巧识记] 英国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 [答题术语必备] 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2.《权利法案》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作为国家元首,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英王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英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4.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5.英国责任制内阁下:内阁要在下议院中占有决定作用的多数;在大政方针上,阁员必须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内阁所设的首脑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且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首领。 6.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掌握实权,权力至高无上;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考向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条件、特点及作用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前王党分子尼古拉斯莱斯特兰奇证实,只是由于詹姆士的朋友们偶然的失误,特别是国王出人意料地未能在国内矗起王家军旗,发动战争,才使英国避免了一场中世纪常见的残酷的内战。 当专制主义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在西方世界似乎都是处于上升的时候,1688年的这种变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是不应低估的。 ——肯尼斯·摩根编《牛津英国通史》 史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史料三 在理论上,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英国的武装部队是“皇家部队”。 ——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 1.史料一信息“使英国避免了一场中世纪常见的残酷的内战”说明1688年光荣革命避免了新的内战发生,稳定了政局,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史料二信息“凡未经议会同意”“准许”“皆为非法”表明《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军权及财政大权,从而使英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奠定了君主立宪的法律基础。 3.史料三信息“英王陛下的政府”与“皇家部队”,体现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具有象征性的特殊地位。 1.依据史料一说明英国光荣革命的意义? 试答: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政权,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依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试答: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附属机构;革命后,英王权力受到议会制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史论归纳]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2.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影响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对点训练] 1.(2017·云南昆明一模)“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 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解析:选B。本题考查英国国王地位的变化。光荣革命成果是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了一系列限制王权的法案,从而使“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遴选”“取得女王认可”等信息得知,国王仍旧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故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是在1721年,英国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实际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故C项错误;由材料“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得知,当时国王已经受到议会限制,故D项错误。 2.(2017·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模块诊断)英国中世纪有一条政治原则,即“国王不能犯错误”。这使得历代君主都可以恣意妄为而不致因“犯错误”而被追究责任。后来的法案对这一原则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变化( ) A.使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 B.让国王可以继续胡作非为 C.使大臣成为国王犯错的替罪羊 D.保证了国王由能犯错误到不能犯错误 解析:选A。“国王的错误应该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使追究国王责任有了法律根据,通过追究签署决定的大臣的责任,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故选A项。 3.法国政治家基佐评论某次革命说:“革命没有提出什么新的东西,人们所说所望所作的,都是革命爆发前早就重复过一百次的东西。人们早就宣告过绝对权力为非法;而且关于法律和租税必须经过人民的自由同意,以及关于武装自卫的权利,这都是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基佐的评论反映了该次革命( ) A.本质上是封建主义势力的复辟 B.没有达到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的目的 C.披上尊重传统的外衣稳妥推进 D.是工业资产阶级与贵族妥协的产物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材料“人们早就宣告过绝对权力为非法;而且关于法律和租税必须经过人民的自由同意”说明革命前对国王的权力已经有所约束,由此判断作者所说革命为英国的“光荣革命”,再根据材料“革命没有提出什么新的东西,人们所说所望所作的,都是革命爆发前早就重复过一百次的东西”并结合“光荣革命”保留了君主制即可判断,C项正确;光荣革命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胜利,A项错误;“光荣革命”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D项错误。故选C。 考向二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 [史料研读] 史料一 英国政治权力结构图 史料二 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而下院只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而已……内阁还逐渐掌握了议会的财政权……伴随着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 1.史料一信息“形式上任命、汇报工作”“理论上可否决议案”反映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下院”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 2.史料二说明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过程中,内阁和首相的权力和地位不断上升,同时受到政党政治的制约。 1.根据史料一英国政治权力结构图,分析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试答:英国政治权力结构中权力制衡、君主“统而不治”、以议会为权力中心、集体负责制等特点。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实际权力不断萎缩的原因。 试答:由下议院多数党组织的内阁,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员很难自己作出决定;随着社会发展,专业性立法越来越多,议员受到专业限制,多数是根据内阁提案作出选择。 [史论归纳]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涵义、基本原则及特点 1.涵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 2.基本原则:责任政府对议会负责,不但个别之阁员需对议会负责,内阁整体亦需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某位阁员或整体内阁不信任,个别阁员或整体内阁便需要辞职以示负责。 3.特点 (1)国家元首是世袭君主,但没有实权,他发布的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生效。国王必须任命议会中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组成内阁政府。 (2)英国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领导政府工作。 (3)内阁与议会互相牵制,内阁有权提出政府议案,指导议会立法;议会有倒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而且一般是实行集体负责,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去向。 (4)英国内阁与议会关系比较和谐。原因是内阁政府与议会多数党一致,于是有人称英国是两权分立的国家。 [对点训练] 1.(2017·湖南郴州一模)一名英国学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说明( )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内阁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D.英国君主立宪制不适合英国国情 解析:选C。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代议制民主政治不可能丧失存在基础,故A项错误;议会依然能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句子的主干是“议会没有更大用处”,这说明有用处的另有其人,即内阁首相,故C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适合英国国情,故D项错误。 2.1730年,英国艾格蒙特勋爵评论当时的首相沃波尔说:“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王室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段话主要说明( ) A.英国政治腐败 B.议会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C.责任内阁制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国王仍旧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 解析:选C。A项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根据“坏蛋们的避难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C项正确。故选C项。 3.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可知D符合题意。A项材料没有体现;B、C项不符史实。 (2016·高考课标全国卷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 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思路点拨] 定位 知识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读 题干 信息:时间——1702,辉格党——多数党——解职 主旨:多数党人行政要职被解除,国王仍掌握一定的行政权 辨析 选项 材料表明,安妮女王可以更换执政党,表明国王仍然拥有较大权力并可干涉行政权,这体现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故B项符合题意。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即确立了议会限制王权的原则,A项错误;英国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是在1721年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后,C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项错误 [方法点拨] 四种审题方法突破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背景分析法:根据对教材知识背景的准确掌握和对题干的准确理解,直接选择合适的答案。此方法对能力要求较高,必须对知识理解透彻和掌握牢固。 2.限定词法:根据题干的限定词,把握“根本、直接、主要、积极、客观”等限定词的含义,用这些限定词和选项比照,符合此限定词的选项就是答案。 3.逻辑推理法: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比如题干要求选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我们就可以比照四个选项。如果四个选项是并列关系,就找最主要的选项;如果四个选项之间为递进关系,就找最深刻方面的选项;如果四个选项之间互相交叉,则选一个能包含其他选项的选项。 4.理论引导法:根据相关的历史理论指导对因果型选择题的解答。比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1.(2015·高考课标全国卷Ⅰ)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可知,国王拥有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都需要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国王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说明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故选D项。由材料信息可知,议会有较大的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国王专权,排除B项。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 2.(2013·高考课标全国卷Ⅰ)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解析:选D。本题考查英国“光荣革命”,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光荣革命”赶走詹姆士二世后拥立其女儿玛丽为女王,体现了“光荣革命”对英国君主世袭制传统的尊重,显示了“光荣革命”的合法性,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着重强调威廉与玛丽二人的身份,体现的是英国议会对内部延续性的考虑,A项不符合题意;通过材料,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双王是夫妻关系,无法达到C项所述的效果。 3.(2017·山东济宁调研)“1688年至1689年的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革命中,不仅解决了与英国内战有关的长期的宗教和王朝问题,还出现了新的历史力量,这种力量预示着现代的到来。”“这种力量”是指( ) A.新贵族阶层 B.“至上”的议会 C.信仰新教的国王 D.辉格党和托利党 解析:选B。本题考查光荣革命后权力中心的转移。新贵族早在光荣革命前就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议会主权,议会的权力至上,这是光荣革命及《权利法案》所规定的,是一种新的历史力量,故B项正确;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开始,就出现了信仰新教的国王,故C项错误;两党制是在光荣革命前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 第5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考纲要求]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辨析比较] 邦联制和联邦制 邦联制和联邦制是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联合体,区别在于邦联不形成新的国家,而联邦则形成新的国家。在邦联制下,组成邦联的各成员国仍然是具有完整独立主权的国家,而在联邦制下,联邦组成单位已经不完全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要素。 [概念阐释] 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是组合概念。民主即主权在民,一般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掌握国家政权,即代议制民主。共和即最高权力由多人共同行使,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易混易错] 美国政体的多样性 (1)从国家权力重心的角度来说,就是总统制。 (2)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说,就是联邦制。 (3)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的角度来说,就是共和制。 [轻巧识记] 美国1787年宪法 [答题术语必备] 1.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美国的总统权力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其政治制度被称为总统共和制。美国总统的权力由宪法赋予。 3.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4.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确立了联邦制度和共和体制。前者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而后者则以三权分立为指导思想,划分各权力主体的职权及相互制约关系。 5.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6.两党对峙交替执政,在国会中激烈角逐,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但它们的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考向一 1787年宪法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 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史料二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史料三 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 1.史料一信息中“建筑物”指邦联体制;“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指当时美国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2.史料二主要说明最高法院为非民选机构;参议员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各州选举人团选举产生。它们都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国宪法的共和特色。 3.史料三信息“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须呈送合众国总统”体现了政府对国会的制约。“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 试答: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 2.依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有哪些? 试答:人民主权、民主原则、分权与制衡、中央集权。 [史论归纳] 1787年宪法的四大原则及两方面评价 1.四大原则 (1)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总统共和制,总统拥有广泛的权力。 (2)中央集权原则:“联邦与州分权”的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 (3)分权与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4)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并对选民负责。 2.两方面辩证评价 (1)进步性: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标志着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中央的集权,避免了独裁的出现。 (2)局限性: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对点训练] 1.(2017·河北石家庄二检)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 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 解析:选C。材料中众议院的“热”和参议院的“冷”反映了参议院与众议院之间权力的相互制衡,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大州与小州的利益冲突,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南北方之间的民意诉求,故D项错误。 2.(2017·湖北名校联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上述这些规定的意图是( ) A.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B.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C.确立分权制衡的原则 D.建立民主自由制度 解析:选B。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拥有极大的权力,其权力是凌驾于州权之上的,这说明上述规定的意图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故B项正确。 3.(2017·山西高三诊断)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解析:选B。从题干中“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的信息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是不完善的,但它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故A、C、D三项错误;1787年宪法之所以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正是在于其蕴含的原则与精神,即民主制、联邦制、共和制、分权制衡等原则,故B项正确。 考向二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史料研读] 史料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 史料二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史料三 ……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 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 1.史料一说明议会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力中心,英王“统而不治”。 2.史料二反映出1787年宪法把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即行政、立法、司法分别属于总统、国会和联邦法院,三者之间制约与平衡。 3.史料三第一段表明美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是打破传统的创新发展,与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具有差异: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第二段说明美英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一致性: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1.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美代议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不同?二者在本质上又存在哪些相同点? 试答:原因:两国国情不同。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专政;都体现分权与制衡、主权在民和法治原则;都实行两党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据史料并结合所学,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中,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 试答:美: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总统领导内阁;英: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与内阁全体成员在政治上共进退。 [史论归纳] 比较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 英国议会制 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 民主共和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元首产生 方式、任期 世袭制、终身制 选民间接选举、任期制 国家元 首权力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军权 国家权 力中心 议会 总统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政府产 生方式 议会选举 总统任命,议会通过 政府与议 会的关系 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对议会负责 政府对总统负责;总统与国会是制约与平衡的关系 [对点训练] 1.(2017·东北师大附中模拟)马克垚认为“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创新”主要指( ) A.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第一次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解析:选A。材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含义是两国通过革命创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和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是重大的制度创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侧重民主政治创新而非完成民族民主革命,排除C项;材料中的英国并非民主共和国,故排除D项。 2.(2017·山东青岛测试)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B.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D.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共和政体 解析:选C。英美两国在《权利法案》和1787年宪法颁布前已经是统一的国家,故A项错误;美国的权力中心是总统,故B项错误;两部法律文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 保障政局稳定,都有助于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故C项正确;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故D项错误。 3.(2017·辽宁锦州中学期中测试)《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一文指出:“尽管美国宪政民主政制的设计者和构建者深受英、法两国的一些思想家——尤其是洛克和孟德斯鸠——以及早期英国宪政民主生成和演化过程实践的影响,但在美国建国后,其宪法的设计制定以及其民主宪政制度的建设,又反过来对19世纪英法两国的宪政民主的型构和与建构产生过一定影响。”对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和英法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在这一点上美英法都是开创者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在这方面美国承袭了英国的特色 C.美国政府首脑不对国会负责,英法政府首脑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美国在这一点上自行设计 D.美国宪政不断完善,它的共和政体的成熟对英法的宪政改革起了推动作用 解析:选C。材料是强调美国政治体制的自我创新、自行设计,并且对英法的政治体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不是强调美、英、法都是开创者以及美国承袭了英国的特色。故选C项。 (2014·高考课标全国卷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思路点拨] 定位 知识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解读 题干 信息: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 主旨:宪法实际上对人的权利划了等级,有了歧视,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 辨析 选项 解读题干材料,结合1787年宪法可知,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说明1787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同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违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方法点拨] 两种常用的方法解答历史评价型选择题 1.理论法。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对历史的评价离不开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支撑,许多题目命制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 2.史论结合法。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其与选项中的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1.(2013·高考课标全国卷Ⅱ)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革松散的邦联体制 解析:选D。材料信息反映了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独立后的美国仍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1781年开始生效的《邦联条例》确定美国是一个邦联国家,是一个松散联盟,各州保持相对独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这种政治体制使美国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急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故“彻底变革”是指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选D。A、C与史实不符;B属于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2.(2017·广东韶关一模)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围绕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算的有效性,共和党与民主党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属于违宪。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最高法院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 D.体现国家权力分权制衡 解析:选D。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A项错误;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故B项错误;最高法院并没有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故C项错误;“世纪司法大战”体现了三权分立制度下国家权力的分权制衡,故选D项。 3.(2017·湖北黄冈调研)詹姆斯·罗伯特认为,“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787年美国宪法( ) A.在政府机构实行“三权分立” B.确立了国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C.规定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D.设立最高法院维护宪法权威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三权分立。依据题干“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可以看出美国为了防止中央政府专权,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做法,保证了民主,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强调国会成为权力中心,故B项错误;题干也没有强调参议院和总统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设立最高法院维护宪法权威并不能保证中央政府的民主,故D项错误。 4.(2017·湖北黄冈调研)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一局面反映了( ) A.人民主权原则 B.分权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 解析:选B。本题考查美国政体的特点。由材料可知美国没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联系美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可知,联邦制下地方有教育自主权,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故答案为B。 5.(2016·河南郑州二模)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 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A.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知,1787年宪法既要给予人们民主,又要防止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因此宪法确定了间接民主(代议制)。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体现了代议制,故选B项。 第6讲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考纲要求]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易混提醒] 关于法国政体理解上的易混点 (1)在法国政权更迭中出现的王朝大部分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非封建王朝,比如法兰西第一帝国、第二帝国、七月王朝等。 (2)法国近代的共和制与当代的共和制有所不同,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而从法国第五共和国(1958年建立)开始,法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轻巧识记] “一、二、三”归纳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名师指津] 1.英国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区别 英国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高无上。德国议会是虚,君主是实,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 2.正确看待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进步性 德国的统一与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图解历史]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与特点 [答题术语必备] 1.法国历时百年才确立共和政体,是其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总统与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相互制约。 3.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君主是实,立宪为虚,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它一方面巩固了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保留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最终把德国拖进世界大战的深渊。 4.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5.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历程充满了长期性、曲折性,但是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考向一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及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 近代法国政体的演变 史料二 第三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产生。总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是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首脑,有任命军政要职、提出法案和解散众议院等重大权力。 第九条 参议院得以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第十条 共和国总统,非得两院同意,不得宣战。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1.史料一反映了法国政权交替频繁、政局动荡,但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体现了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 2.史料二信息“总统由……国民议会……多数票产生”说明法国出现了代议机构;总统权力空前强大,说明保守势力较大。总统由选举产生且权力受到制约,反映出具有民主共和制的一些特点。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过程体现了什么特点?原因何在? 试答:(1)特点:具有反复性、曲折性。(2)原因:封建势力强大,专制观念根深蒂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的原因。 试答:共和制逐渐获得广泛支持;国民议会中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共和派的变化;君主派与共和派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宪法吸收了各派意见,借鉴了英美经验。 [史论归纳] 1.共和体制确立的过程与特点 (1)法国共和制和帝制的斗争激烈,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政局动荡。 (2)具有曲折性。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 2.曲折性的四大成因 (1)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2)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3)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4)外部原因:欧洲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3.1875年宪法的特点 (1)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创制法律。 (2)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权力受议会和内阁的制约,是议会共和制政体。 (3)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但内阁部长须对议会负责。 [对点训练] 1.(2017·山东德州调研)“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作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因而这一宪法也同样适用于君主制。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一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一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 ) A.脱离法国国情 B.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 C.不能维持长久 D.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解析:选D。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根据材料可知1875年宪法不是脱离了法国的国情而是根据法国国情而制定通过的,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1875年宪法又称为一票定共和,由此可知并没有得到两派的竭力支持,故B项错误;从材料并不能看出其不能维持长久,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对共和派而言……而对君主派来说”可知,该部宪法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故D项正确。 2.(2017·河南信阳高三调研)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的这种做法折射出当时法国 ( ) A.总理与皇帝共同执掌行政权力 B.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十分激烈 C.共和派在两院占据压倒性优势 D.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趋向相同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此情景出现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在1875年法国以一票多数求得共和,说明除共和派以外的保守派的势力也很强大,在1876年新任内阁总理在两院亮相场景中可以体现,在众议院他大声宣布是共和派,是为了在共和派占多数的众议院赢得支持,而在参议院大声宣布是保守派,是为了在保守派占多数的参议院赢得支持,这也说明了两派都很有势力,总理要讨好他们,两派斗争激烈,故B项正确。 3.(2017·江西赣州高三模拟)1877年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辞职,并任命保王党人组阁,此举遭到众议院的抵制。他又下令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结果共和派仍占上风,他只好同意共和派人组阁。1878年初共和派又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他被迫辞职。这表明( ) A.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B.共和派实际占据了优势 C.法国政局始终动荡不定 D.保王党人已经完全失败 解析:选B。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确立了共和制,与题目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结果共和派仍占上风,他只好同意共和派人组阁。1878年初共和派又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他被迫辞职”表明了共和派实际占据了优势,故B项正确,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政局才告稳定,故C项错误;共和党在参议院获胜,并不代表其他党派的完全失败,故D项错误。 考向二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评价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 史料二 漫画解读德国发展 图一 木桶的木条是德意志各邦,箍木桶的铁条指德意志帝国颁布的各项法令。 图二 年老的俾斯麦仍然身手不错,喻指德国的经济迅速腾飞。 史料三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1.史料一说明君主拥有巨大的权力,包括任免宰相和其他官吏,创制法律,甚至召开和解散议会。君主的权力高于议会。 2.史料二中“各项法令”“箍木桶”“铁条”“迅速腾飞”等信息说明君主立宪制适应并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3.史料三信息“粉饰门面”“封建残余”“军事专制”反映出德意志帝国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封建色彩、军国主义残余的特点。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议会的权力和法国有何不同?法、德两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和差异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试答:不同:德国议会立法权受皇帝制约,无行政制约权。说明:代议制民主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议制民主的差异是由各国国情决定的。 2.如何理解史料三中有关马克思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观点? 试答:一方面,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君主立宪制,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制,与专制体制相比是历史的进步。另一方面,帝国宪法立宪是虚,专制是实,保留了大量专制主义残余,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史论归纳] 1.《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1)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2)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3)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4)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2.德国代议制民主存在缺陷的原因 (1)德国是容克地主(封建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后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专制残余。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依赖性强,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因此德国的民主制度徒有其表。 [对点训练] 1.(2017·乌鲁木齐一诊)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1882年,俾斯麦又说,没有一个政党能够统治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没有一个政党有足够的力量,能进行调停。这说明德意志( ) A.统一前后政治制度没有发生变化 B.议会依从于普鲁士国王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特征 D.是一个没有政党的国家 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认为政府只需对国王负责,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认为没有一个政党能统治整个帝国,说明德意志统一前后国王的权力都很大,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项正确。统一后德意志帝国为君主立宪制,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的部分解读,不全面;D项不符合史实,德意志帝国内存在政党。 2.(2017·湖北强化训练)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 A.帝国皇帝 B.帝国议会 C.联邦议会 D.天主教会 解析:选A。根据题干时间“1890年”可知,德国已经统一,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宰相由皇帝任免并对皇帝负责,因此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帝国皇帝,故选A项。 3.(2017·安徽蚌埠一模)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 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解析:选C。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其成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故A项错误;仅帝国议会议员不领取薪酬不能表明德国经济困难,故B项错误;帝国议会议员是普选产生,具有民主性。他们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如果领取薪俸或报酬,就有可能受政府所控,不利于民主,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民主的发展,故D项错误。 (2016·高考课标全国卷Ⅲ)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思路点拨] 定位 知识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共和政体确立 解读 题干 信息:1875年以后——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 主旨:法国由内阁更迭频繁到政局稳定 辨析 选项 18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当时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但却出现了政局不稳的状况。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后,法国政体发生了变化,总统权力增加,这一政体的变化有利于稳定政局,故应选A项。1875年宪法已经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排除B项;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戴高乐1958年修宪并没有剥夺议会的立法权,排除C项;法国为多党制国家,排除D项 [方法点拨] 限制型选择题——紧扣条件 所谓限制性条件是指试题对答案诸多的限制条件,使答案具有唯一性,解答此类选择题主要紧扣“条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紧扣限制性条件。限制性选择题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限制性,这种限制性主要表现为对时间、方位、频率、大小、多少、秩序、长短、程度等的限定。解题中把握了这些限定,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应该注意的是,一道试题中的限制性条件往往不止一个,审题时不要顾此失彼。 (2)挖掘隐含的条件。限制性选择题的限制性条件不仅呈现在题目的表现,还常常隐含在题目的表述中。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是解题不可或缺的关键途径。 (3)重点关注程度词。题干中的程度词主要分布在备选项中,往往具有绝对性,要么完全肯定或否定某一历史事实,要么以偏概全,不留余地。关注这些程度词,是排除错误、找到答案的巧妙方法。 (4)运用阶段性特征。限制性选择题往往是在时间上做文章,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并运用这些特征为己所用,是迅速排除错误选项、找出正确答案的必要措施。 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解析:选A。理解德国在19世纪晚期的政治经济形势。1871年初,普鲁士王国完成德国的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在帝国内延续,使得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发展缓慢,故A符合题意。 2.(2017·山东日照一中检测)对比近代英、德两国政治制度,选择正确的内容填入表格空白处( ) 比较项 英国君主立宪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权力中心 议会 君主 君主权限 统而不治,无实权 内阁产生途径 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君主任命,对君主负责 A.君主凌驾议会之上,掌握国家实权 B.议会至上,君主是国家的象征 C.君主权力有限,只掌握行政权 D.君主代表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 解析:选A。德国保留了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是不成熟的代议制。《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元首是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有任命宰相和高级官吏、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的权力,同时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担任,只对皇帝负责。因此A项符合题意。 3.(2017·江西盟校一联)“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 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选D。《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明其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D项正确。 4.1885年镇南关大败的消息传到法国国内后,法国总理茹费理在众议院要求通过一项200亿法郎的追加军费预算,以加强对中国和越南的侵略,遭到反对党群起抨击。最终,预算案在众议院以149票对306票告败,茹费理当即率内阁各部部长集体前往总统府递交辞呈。茹费理内阁的集体辞职( ) A.符合责任内阁制的一般运行机制 B.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规定相悖 C.说明法国奉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 D.旨在抗议众议院反对通过预算案 解析:选A。本题考查法国责任内阁制。从材料中的茹费理内阁向总统府递交辞呈来看,符合责任内阁制的一般运行机制,故A项正确;宪法规定由总统负责内阁组成,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法国奉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故C项错误;茹费理内阁的集体辞职旨在抗议反对党,故D项错误。 5.(2017·湖北百校大联盟联考)下图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 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 B.代议制民主不健全 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 D.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 解析:选B。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缺陷。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不符合史实,德国立法权归议会和皇帝共同掌握,故A项错误;漫画体现了俾斯麦给帝国议会“上弦”,让其继续走动,说明德国的代议制民主不完善,故B项正确;帝国议会不对宰相负责,对皇帝负责,故C项错误;漫画主要体现了宰相和议会之间的关系,议会并没有成为宰相的工具,故D项错误。 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概览】 一、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 1.特点 (1)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2)一般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 (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2.统一性的表现 (1)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和完善普选制。 (2)两种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 (3)三种原则: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原则。 3.多样性的表现 (1)法、美共和制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权力中心在总统。 (2)英、德君主立宪制差异: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首相是权力中心。 4.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否定专制制度,避免少数人独裁,保证民主利益,具有先进性的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矛盾。 (3)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2017·山西四校联考)代议制民主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共同体是政治权力的最终;公共权力的使用应以社会共同体的同意为基础;由各等级或社会团体选派的代表组成的机构能够行使共同体的政治权力。代议制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 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法律至上 D.普选制度 解析:选D。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难度中等。选举制、普选制是实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根本途径、根本手段和方法,故选D项。人民主权是表现,排除A项;天赋人权是源泉,排除B项;题干与法律至上无关,排除C项。 二、归纳比较近代英、德、美、法的代议制 国家 项目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政体确立标志 1689年《权利法案》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787年宪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国家元首 国王 皇帝 总统 总统 元首权力 虚位,无实权 掌握最高权力 总揽军政大权 权力受议会限制 政府首脑 首相 皇帝和宰相 总统 总理 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总统 议会 立法权 下议院 议会与皇帝 国会 议会 行政权 首相和内阁 皇帝和宰相 总统 总统 2.(2017·湖北天门高三调研)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有关该条约在以下四国正式生效符合程序的是( ) A.美国总统批准而无需国会同意 B.英国上议院和下议院共同批准 C.德意志帝国帝国议会最后批准 D.法国总统批准而无需国会同意 解析:选D。美国总统拥有对外战争、媾和与签约的权力,但是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签订此条约后,需要国会批准才能生效,故A项错误;对外战争和签订条约由英国下议院批准,而不需要上议院和下议院共同批准,故B项错误;德意志对外战争和签订条约最后由皇帝批准,而不是帝国议会,故C项错误;法国总统权力很大,有权任命高级文武官员,签署法令,拥有军事权和外交权,批准条约无需国会同意,故D项正确。 三、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的区别 明朝内阁 西方内阁 产生背景 丞相制度被废除后,由于行政事务繁杂,皇帝的精力和才能有限而设置 西方的内阁制始于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淡出行政事务,议会逐渐控制行政机构 产生方式 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对议会负责 权力大小 内阁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是只备皇帝顾问,无决策权 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负责国家的内政外交 性质 君主专制的产物,突出了皇权的进一步强化 资产阶级专政机关,体现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特点 3.(2017·河南郑州模拟)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 )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解析:选D。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不是决策机构,也不是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的责任内阁是行政机构,掌握行政权,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物,二者不同性质决定了二者的本质区别,故选D。 4.(2017·四川自贡一模)余英时认为:“……英国自从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后,再没有别的暴力革命。美国除内战外,后来也没有再发生大的流血革命。” 英美之所以能够避免暴力革命,是因为( ) A.民主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B.专制制度的推翻 C.人民对暴力革命的反感 D.人民对民主的向往 解析:选A。英国、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此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的政治权利,缓和了阶级矛盾,因此后来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革命,故A项正确;美国没有推翻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民对暴力革命的态度,故C项错误;对民主的向往与避免暴力革命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史学素养 运用文明史观分析解决问题 理论阐释 1.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利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注意把握文明史观下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和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文明史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以往通史所涉及的内容,并且还包含了宗教、语言文字、群体心理、风俗习惯等多领域。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4.文明史观下的文明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政治文明,也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而不同国家、地区具有不同文明的特征,这决定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特点。 典题例证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解析:AB符合古希腊,不符合古罗马;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终衰亡,D项错在“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答案:C 史学新论 史学界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分权”和 “制衡”原则的深入解读 [史界观点]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其政体如何,它们在制定宪法和建立政府体制时在理论上大都采纳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分权学说。标榜民主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不遵循分权制衡原则来建立政府和设置机构。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分权”和“制衡”两大方面,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 观点一 美国是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最典型的国家 分析 美国著名政治家、独立战争领导人之一的杰斐逊进一步发展了分权学说。杰斐逊认为,不仅在中央国家机关之间要实行分权,而且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也要层层分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种分权的民主政治制度。他反对三权之中有一个最高权力,特别强调三权应“相互制衡”。三权分立学说在共和政体下付诸实践的标志是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该宪法的核心是:三权分立,立法、司法和行政,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这种权力的互相“制约与平衡”,有利于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暴政的出现,使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 观点二 法国三权分立的原则基本未变 分析 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年通过的《人权宣言》也把分权学说作为国家政权组织的根本原则。它宣告:“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法国至今先后颁布过12部完法,但三权分立的原则基本未变。分权学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反映了近代社会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取代封建专制政体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