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11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频率较少,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及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特点需重点关注。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3)思想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4)主观努力: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 2.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3.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 二、巴黎公社 1.背景 (1)民族矛盾: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军大败。 (2)阶级矛盾: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资产阶级国防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2.经过 (1)人民起义:1871年3月18日,国民自卫军占领市政厅等要地。 (2)公社成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革命措施 ①军队建设:废除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②政权建设:普选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 - 10 - ③民主制度: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 (4)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被凡尔赛军队占领。 3.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生产力水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不成熟。 (2)重要原因: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4.历史意义 (1)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3)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背景 (1)经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政治:俄国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3)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恶化国内局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4)主观: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 2.经过 (1)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七月事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士兵游行示威,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领冬宫。 (5)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3.意义 (1)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对世界 ①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③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知识拓展 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工业革命 - 10 - 知识拓展 1.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罪恶进行深刻揭露,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是一种“乌托邦”的社会主义。 2.工人觉醒的表现:认识到自身社会地位和现存社会制度的不平等,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争取民主权利等政治主张和目标。 易错易混 1.巴黎公社的诞生是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产物。不能称其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原因在于巴黎公社未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2.巴黎公社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不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但其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辨析比较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拓展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迅速被推翻的原因在于其继续沙皇政府的政策,将战争继续下去,同时也没有解决广大群众热切关注的面包和土地问题,从而引起广泛的不满。 【学习感悟】 - 10 - 热考主题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革命 [历史概念] 1.科学社会主义 广义上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上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其广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该体系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史料实证] [史料一] 184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已变成资本主义世界性的危机。 ——《世界近代史》 读史 史料一表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引发经济危机,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条件。 [史料二]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读史 史料二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空想性,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之一。 [史料三]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读史 史料三表明《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新制度、变革私有制、发展生产力、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主张,从而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史料四]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读史 史料四是巴黎公社发布的文告,解读时注意把握“你”代表了谁,据此来判断文告的用意。史料信息说明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的对象是农民与工人。 - 10 - [史料五] (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的监督,颁布法令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拟订了建立工人合作总社的计划。 ——刘祚昌《世界通史》 读史 史料五反映了巴黎公社在国家机器方面的改造措施。根据省略号分层,把握每一层的层意,史料信息表明巴黎公社革命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思想。 1.根据史料一、三,结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分析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有何联系? 提示:工业革命在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促使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经济、阶级条件。 2.结合史料二、三,谈谈你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的认识。 提示:空想: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科学: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根据史料四,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提示: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局面。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五中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历史作用。 提示:①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②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③防止人们去追求功利,影响社会的公正。 5.结合史料五中“工人合作社”等经济举措的信息,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 提示:①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代表工人阶级利益;②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系统认知]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四点理由 (1)它第一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 (2)它第一次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后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3)它第一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工人运动,推翻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4)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前程,它给了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 10 - 2.多维视角认识巴黎公社 爆发 的偶 然性 巴黎公社起义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而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尖锐的形势下爆发的,具有突发性、偶然性 失败 的必 然性 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这就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意义 的深 远性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教训 的深 刻性 巴黎公社革命由于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如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与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素养落实] 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1.《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已经破坏了。”这一论述( D ) A.否定了资产阶级历史作用 B.批判了资产阶级对近代世界进步的阻碍 C.认同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念 D.肯定近代以来世界发生的社会历史变革 解析:材料中“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已经破坏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方面的积极作用,即资产阶级推动了近代世界的进步。故D项正确。 2.自19世纪中叶马克思写下自己的著作以来,事态的发展并未遵循他所预示的明确的模式。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穷人没有变得更穷,相反,工人们变得愈来愈富裕,因而也就愈来愈满足于现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善 B.共产主义运动受到各国的压制 C.工业革命推动欧洲社会的进步 D.工人和资本家的政治地位趋同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善于二战之后,并且福利政策也非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满足于现状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和随之而来的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普通工人的工资乃至生活水平也获得了相应的提升,故C项正确;D项属于明显的常识和逻辑错误。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 10 - 社会 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 阶级 条件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无产阶级觉醒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 条件 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理论来源 主观 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热考主题二 俄国的十月革命 [历史概念] 苏维埃 俄文COBET的译音,意思是会议或代表会议。它是在1905年革命中由俄国无产阶级创造的、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它既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又是新政权的萌芽,为列宁首先发现、肯定并发展。二月革命后成为无产阶级的政权形式,十月革命后正式成为苏俄权力机关的名称,后为苏联宪法所肯定。后来,苏维埃通行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成为工农革命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代名词。 [史料实证] [史料一]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读史 史料一反映出列宁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而且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也可在不发达的国家进行。 [史料二]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读史 史料二中第一句说明革命目标的转移,第二、三句说明革命的原因及其最终目标,指出了俄国革命的方向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史料三] 9月(俄历),列宁劝说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组织起义,并以当时正在彼得堡召开大会的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名义夺取政权。从10月24日(俄历)晚上到第二天,全副武装的工人、士兵和水兵强行攻占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10月25日 - 10 - (俄历)下午,政权从临时政府转移到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手中。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读史 史料三中第一句话表明列宁主张暴力夺取政权。第二、三句话说明十月革命采取暴力手段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结合史料一回答列宁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提示: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列宁认为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要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列宁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也可以在一个国家开始。 2.结合史料二、三说明列宁的主张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变化:由和平夺权到暴力夺权。实质: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熟。 [系统认知] 多维视角认识俄国十月革命 (1)“一个过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四个变化”: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①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 ②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③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 ④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3)“四个特点” ①理论角度: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②革命道路:革命由中心城市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③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④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 [素养落实] 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 1.俄国学者苏汉诺夫说,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列宁的全部“观念”怎么能同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并行不悖?苏汉诺夫旨在( A ) A.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 B.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C.说明俄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D.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 - 10 - 解析:根据“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可得出列宁希望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掌握政权,而且要建立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四月提纲”的观点,故选A项。 2.《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C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列宁”“四月份”“半年后”,可知“第二次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第一次革命”指的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第二次革命”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项正确。 3.判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一般是由其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最主要的论据是( B ) A.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 B.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 C.推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封建王朝 D.采取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手段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新政权采取措施摧毁旧的经济基础,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B项正确。A项只是评价政权性质的一个因素,不是主要论据,排除;推翻俄国封建王朝的是二月革命,C项错误;D项是革命方式问题,排除。 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 (1)政治上: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俄国初步确立。 (2)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开辟了苏维埃政权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3)文化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和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 热考主题三 考点综合拓展 综合拓展(一) 巴黎公社的性质 (1)从公社委员的产生看,公社委员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对公职人员拥有监督权和罢免权,这是公社实行无产阶级民主的伟大实践。 (2)从实行的政治措施看,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旧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 (3)从实行的经济措施看,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4)结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综合拓展(二)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10 - 俄国十月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革命,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俄国十月革命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被压迫民族采取了和平、友好的政策,它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2)俄国十月革命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准备了条件。 (3)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先进分子创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进程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 1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