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社会热点4 关注民生——“三农问题”与美丽乡村(作业)
社会热点4 关注民生——“三农问题”与美丽乡村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积极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使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设美丽乡村成效卓著。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福建厦门一模]抄劄(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有别于税账、丁账等不计妇女的做法,抄劄的对象包含男女老幼,并按家业分等。赈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材料体现了宋代( ) A.奉行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 B.扩大丁税的征收范围 C.固化儒家伦理的尊卑等级 D.建立健全的户籍制度 答案:A 解析:“赈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表明政府的赈灾是针对低收入家庭,体现政府的执政理念,故选A项;“抄劄(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表明与丁税无关,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介绍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与儒家伦理尊卑等级无关,排除C项;材料的内容介绍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不是建立健全户籍制度,排除D项。 2.[2019·江西上饶三模]开皇五年,文帝采纳长孙平建议,劝募当社成员捐助谷物,设置义仓,由当社为首的人负责管理。开皇十五年和十六年,文帝命令西北诸州的义仓改为州或县管理,劝募的形式也改为按户等定额纳税。这种变化主要反映( ) A.义仓根本上解决了饥民问题 B.客观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C.中央对地方管理的不断加强 D.隋朝农业发展农民富足 答案:B 解析:根据常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判断,饥民问题不可能单纯通过义仓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只是起到相当程度的缓解,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文帝命令西北诸州的义仓改为州或县管理,劝募的形式也改为按户等定额纳税”可知,文帝对义仓政策的调整使得农民的募捐成为必须履行的义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广大农民的负担,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不难推断,义仓的直接管辖权始终是在地方而非中央政府手中,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农民生活状况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3.[2019·福建福州一模]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 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D.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从周代到宋代的各种救济方式,体现了政府的手段多样化,故选C项;材料中只是涉及周代、汉代及宋代,并不能历代延续,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不同地区不同的扶贫策略,排除B项;材料仅仅说明的是政府的救助方式并未说明其效果,排除D项。 4.[2019·湖北5月冲刺]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简表 人物 慈善内容 身份地位 出处 张鲁 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作义舍,如今之亭传 宗教首领 《三国志·魏书·张 鲁传》 鲁肃 大散财货,摽买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家富于财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佛图澄 时有痼疾,世莫能治者。澄为医疗,应时廖损。阴施默益者,不可胜计。 僧侣 《高僧传·卷10》 据上表,可知( ) A.民族矛盾尖锐 B.三教合归于儒 C.贫富分化严重 D.豪门士族衰落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中,魏晋时期民间慈善活动的人物及身份地位和慈善内容可知,魏晋时期贫富分化严重,民族矛盾尖锐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三教合归于儒本身表述就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贫富分化严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豪门士族衰落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5.[2019·浙江丽水、衢州、湖州联考]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勤政惠民,春耕时节都要率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举行“班(颁)春劝农”仪式,劝农人勤作农事。这一材料主要印证了( ) A.政府重视农业的思想 B.农业生产耕作上的适时性 C.经济形态上的封闭性 D.农业经营方式上的分散性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汤显祖身为知县,需要举行劝农人勤作农事的仪式,反映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材料有反映农业生产耕作适时性的内容,但主要部分是官府在春耕时节组织劝农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农业活动的支持,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封闭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与材料中官府组织劝农活动无关,故D项错误。 6.[2019·山东威海高考模拟]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 选项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资政新篇》内容 A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B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C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兴办保险事业 D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答案:C 解析:此题审题应抓住“直接体现抗灾意愿”这一关键信息,再对两个文件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丰荒相通”“兴办保险”等体现了抗灾意愿。 7.[2019·湖南衡阳二模]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 “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孙中山说“不谋而合”是基于二者( ) A.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B.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 C.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 D.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答案:B 解析:题干中孙中山评价新经济政策“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并结合所学,可知两者都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故选B项;新经济政策是为了更好地建设苏俄,巩固工农联盟,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实施时,苏俄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排除C项;孙中山的侧重是新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有相同之处,说明有利于改善民生,且新三民主义的节制资本带有抑制垄断的意图,排除D项。 8.中国共产党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下列措施中,你认为最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是( ) A.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民个体私有制 B.大搞人民公社,建设农村集体所有制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答案:D 解析:“农民个体私有制”说法错误,“大搞人民公社”不利于改善农民生活,A、B两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C项排除。农民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能增加农民收入,也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故选D项。 9.[2019·北京朝阳区二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35条规定: “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机器制造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同时,应恢复和增加纺织业及其他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轻工业的生产,以供应人民日常消费的需要。”这反映出当时( ) A.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民生的方针 B.集中力量建设苏联援助的基础工业项目 C.中国以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D.国民经济形势好转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同时,应恢复和增加纺织业及其他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轻工业的生产,以供应人民日常消费的需要”可知当时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民生的方针,故选A项;“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建设苏联援助的基础工业项目,排除B项;“一五”计划期间中国以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促进城市发展,排除C项;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好转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排除D项。 10.[2019·湖南长郡中学调研]1959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 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指出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这一举措( ) A.停止了“三面红旗”错误指导 B.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贯彻了党的“八字方针”精神 D.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答案:B 解析:1959年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指导下,故A项错误;材料中“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 “八字方针”于1960年提出,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1959~1961年,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故D项错误。 11.[2019·广东惠州5月模拟]下表是“一五”时期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比较(以1952年为100) 年份(年)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农产品收购 价格总指数 109 112.4 111.1 114.5 120.2 农村工业品零 售价格总指数 98.6 100.5 102 101 102.2 据此可以推知( ) A.农产品收购价高于工业品零售价 B.农村生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重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均衡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表格反映的是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并非农产品收购价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且农产品收购价不可能高于工业品零售价,故A项错误;材料中表格反映的是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与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1953年到1957年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总指数增长20.2%,而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只增长2.2%。这表明政府一定程度上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稳定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以便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中表格反映的是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无关,故D项错误。 12.经济学家舒尔茨有一句名言: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中共从1982年连续三年出现了粮食的超速增长,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终于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 A.农村合作社的深入开展 B.人民公社运动的推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 D.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 答案:C 解析: 农村合作社的深入开展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运动的推动是在1958年,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使得粮食产量大增,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故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深入发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政治上力图构建新型的乡村统一战线,理顺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以参议会为载体,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经济上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农民已不是一户一户各不相关的各自劳动,而是为着一个确定的生产任务而奋斗;另一方面互助合作运动对于克服众所周知的乡村个人主义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文化上对于乡村教育,赋予了中共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这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即便在小学教育中亦是如此。在陇东分区,各完小均以《群众报》《解放报》《陇东周报》作为教材,选择了大量报上的文章,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生产展览会的意义在哪里”、“打倒国民党的特务政策”等等。 ——以上摘编自《乡村建设的延安道路》 材料二 1933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山东进行县政建设实验,由梁漱溟主持的研究院进行改革。首先,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此外,县政府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其次,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医、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以“村学”、“乡学”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村里还为失学儿童设有共学处,因陋就简,随处施教。在乡学中,一般设有高级小学部或职业训练部等,供村学学众进一步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到1937年,邹平已接近扫除文盲的边缘。另外,研究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到1936年底,已经成立了棉花运销、蚕业产销、林业生产、信用、购买、机织等多种合作社,计307所,社员8828户,已收股金12422元。七七事变后,日本进攻山东,梁漱溟离开,邹平乡村建设实验至此结束。 ——以上摘编自《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与山东地区乡村建设的措施。(1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1分) 答案:(1)陕甘宁边区: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开展互助合作;乡村教育政治社会化。(6分)山东地区:精简行政机构;推行“政教合一”自治制度;兴办农业合作社;普及教育。(8分) (2)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冲击;军阀割据带来的动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形成平民教育思潮;国共两党政府对乡村问题的关注。(11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三个层次,即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可知其措施为:在政治上,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在经济上,开展互助合作;在教育上,使乡村教育政治社会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县政府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可知精简了行政机构;根据材料二“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医、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可知推行“政教合一”自治制度;根据材料二“研究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可知,兴办农业合作社;根据材料“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可知,在农村普及教育。第(2)问,根据材料一中进行经济建设的措施可知,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及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冲击;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的时间及材料二提供的时间1933年可知,军阀割据带来的动荡;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有关于教育的内容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形成平民教育思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政府对乡村问题的关注。 14.[2019·湖南十三校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 对上述曲线图提出你的认识,并用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答案:示例1 观点: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2分) 1979年以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总体发展,GDP总体呈增长趋势。1984年前后面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前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2008年中国经济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三个时期GDP波动较大,说明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发展。(8分) 示例2 观点:经济增长呈现出前期增速起伏不定,后期增速总体持续稳定增长。(2分) 从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曲线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以1992年为基点,呈现出前期增速起伏不定,后期增速总体持续稳定增长的特征。 1992年以前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不稳定,原因在于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人们的思想大部分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等、靠、要”;1989年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以深圳为代表的四大经济特区建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1992年以后增速总体持续稳定,主要原因在于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2001年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扩大,刺激国内生产。(8分) 可见,经济增速快慢和稳定与否与国家的政策有关,与改革开放的程度关系密切。(本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2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解答时应注意从GDP增长率曲线图,提出增长起伏的观点,进行论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