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7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7‎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 ‎1.1924年1月,李大钊发表声明称:“因为第三国际是一个世界的组织,中国共产主义的团体是第三国际在中国的支部,所以我们只可以一个一个的加入本党(指国民党),不能把一个世界的组织纳入一个国民的组织。中国国民党只能容纳我们这一班的个人,不能容纳我们所曾加入的国际的团体。我们可以加入中国国民党去从事国民革命的运动,但我们不能因为加入中国国民党,便脱离了国际的组织。”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 中共代表共产国际与国民党合作 B.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 中共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D. 国共合作的方式发生变化 - 28 - / 28‎ ‎2.“1840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获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1895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这是某同学所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有( )‎ A. 4处 B. 3处 C. 2处 D. 1处 ‎3.巴黎公社最根本的经验是( )‎ A.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政权 B. 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C. 无产阶级掌握革命武装 D. 没收资本家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4.1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清帝,请求变革服饰习俗:“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 A. 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 B. 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 C. 断发易服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D. 近代风俗演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过程 - 28 - / 28‎ ‎5.“奏章票拟,主之内阁。”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  )‎ A. 明宣宗时 B. 明英宗时 C. 顺治时期 D. 康熙时期 ‎6.民国初年,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政党,出现了“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 A. 政党政治确立 B. 利益驱动下的政党乱象 C. 政党政治活跃 D. 灵活机制下的党派合作 ‎7.《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记载“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这些情形出现于(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全面抗战时期 ‎8.对下图反映的主题解读最恰当的是(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外贸发展 B.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迅速发展 C. 世界银行大力支持中国经济发展 D. 中国大力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 28 - / 28‎ ‎9.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10.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指出,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 A. 矿业资源互补 B. 人力资源共享 C. 科学技术交流 D. 消除贸易壁垒 ‎11.“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这集中体现在西周实行的(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井田制 ‎12.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瓷器之路”。判断下图中,被誉为“瓷都”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28 - / 28‎ ‎13.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 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 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 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 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 揭示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14.下图为1930年至1931年鄂东南苏区印制的纸币的正面和背面。从中可以看出纸币的印制十分重视( )‎ A. 政治宣传 B. 联系群众 C. 经济发展 D. 勤俭节约 ‎15.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是(  )‎ A. 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16.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媒体评价:“在一些主要的领域里,应该说都有一些冲击,确实都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冲击并非国门大敞,而是实际上还有很多方面的限制和保护,还有一定的过渡时期;主动权基本上还是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这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 ‎①中国对外资的限制取消,外资长驱直入 - 28 - / 28‎ ‎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合法地利用一定的保护措施 ‎③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弊大于利 ‎④只要措施得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可以趋利避害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17.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 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下列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 28 - / 28‎ A.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 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 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 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20.下表为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 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惑 C. 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21.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中有如下记载:许多人利用铁路到海边游览胜地——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一个从前经常光顾此类名胜的上流社会人士毫不掩饰地对“一日游者”的反感:“他们塞满了海滩,到处喧嚷着,就是为了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他们三两成群,男人总是穿着黑外套,抱着孩子,毫无生气;他们的妻子瘦弱苍白,看得出同从前相比,还是尽量打扮一番……”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的生活状况是( )‎ ‎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 ‎②继续受到富人的歧视 ‎ ‎③有旅游等休闲活动 ‎ ‎④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 28 - / 28‎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22.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她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的“基本变化”不包括 (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D.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3.据北京汇文中学校史记载:“本校肇建于前清同治十年(1871年),时有美以美会(美国基督教会)初立教堂于北京崇文门内,因附设蒙学馆一所。”据此推论,下列史实对汇文中学的创办有一定影响的是(  )‎ A. 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 C.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28 - / 28‎ ‎2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办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三大 C. 八七会议 D. 遵义会议 ‎25.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敌强我弱 B. 人们夸大了战争结局的悲惨 C. 清政府的腐朽导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 中国人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 ‎26.下列诗句中,描述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战况的是( )‎ 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 28 - / 28‎ 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27.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 A. 法制化 B. 渐进性 C. 普选制 D. 反封建性 ‎2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 清除了党内的走资派 B. 破坏了民主和法制 C. 让群众全面夺取了政权 D. 推动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29.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四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 A. 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更大 B. 更多的满足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C. 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D. 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 28 - / 28‎ ‎30.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下列有关过渡时期及其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一五”计划实现总路线的各项任务 B. 完成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在经济建设目标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至1956年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分,共40分) ‎ ‎31.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且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呈现出不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 28 - / 28‎ 材料二 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邦联条例”建立了由各州政府控制的、而和公民个人没有直接联系的全国政府;新宪法则建议成立一个独立于各州政府之外的全国政府,它有一个直接由合众国人民选举的众议院和一些直接对人民行使司法权的联邦法院。“邦联条例”把全国政府置于一个由代表组成的一院制国会的手中,只赋予它很小的权力;新宪法则把全国政府分成几部分以防止滥用职权,并赋予它真正的权力。‎ ‎——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 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国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实际上都是由他任命的,所有的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 28 - / 28‎ ‎(2)据材料二分析,“在费城起草的宪法”取得的“创造性胜利”有哪些?结合材料一、二,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形成途径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德国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此方面英国与德国有何不同?俾斯麦反对成立“帝国责任内阁”的出发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32.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但其确立经历曲折与反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民主经历发展与辉煌,终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走向衰落,……所遵循的各种原则, 所创立的组织形式以及运行机制, 对西方民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每项命令须经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由国民议会选举的参议员以名单投票的方式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兴衰历程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 28 - / 28‎ ‎(2)联系所学知识,请判断材料二节选自哪一部宪法并说明理由。‎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1932年美国有3 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千百万人只是因为像畜生一样生活,才免于死亡。……与之迥然不同的是,1983年美国《霍比斯》杂志记者曾到华盛顿的黑人贫民窟中搞过调查,他们写道:“在那里,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部电视,有些还是彩色的。各处都是收音机。年轻人拿着手提立体音响设备,或是磨光的手提皮包,很多家庭还拥有汽车,虽然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耗油量大的那种款式,在旧车市场是很便宜的,电话的使用也正常。”‎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材料二 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1%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 ‎ - 28 - / 28‎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1932年相比,1983年美国贫民生活出现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贫民的生活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二、三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0年美国国务卿助理杜勒斯在加尼福尼亚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材料三 - 28 - / 28‎ ‎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日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上午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胡锦涛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保持两国高层交往的积极势头。第二,共同开创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局面。第三,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第四,加强两国在反恐.核扩散.防控禽流感问题上的合作。第五,扩大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对华是怎样的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总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对此应该怎样评价?‎ ‎35.国际经济交往是近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涵,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为西欧的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依据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 答案解析 - 28 - / 28‎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我们只可以一个一个的加入本党(指国民党),不能把一个世界的组织纳入一个国民的组织”等材料信息说明李大钊强调中共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而不是代表共产国际与国民党合作,故A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但是李大钊这里强调的是国共合作的方式而非新三民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根据所学,到了抗日战争即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领导合作方式变为“党外合作”,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因为第三国际是一个世界的组织,中国共产主义的团体是第三国际在中国的支部”,故C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获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不是廉价劳动力;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的是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而不是东北三省,故B项正确。‎ ‎3.【答案】A - 28 - / 28‎ ‎【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故选A项。巴黎公社没有成熟政党的领导,所以B项错误;巴黎公社起义的主体是巴黎人民,没有掌握革命武装,所以C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的信息,可以看出康有为认为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变革服饰习俗,这说明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融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信息没有体现出主动学习西方风俗,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宗时,内阁取得票拟权。‎ ‎6.【答案】B ‎【解析】“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无非是希望从政党中得到利益,无法得到利益便立刻脱党,体现了一种乱象,不是一种正常的政党活动,故A、C、D错误,故选B。‎ ‎7.【答案】C - 28 - / 28‎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苏联顾问”,(苏俄成立于1922年),A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B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时间不符,排除;由“武汉群众集合庆祝”“北京周边战事连连”可知,此时日本会面侵华战争并未开始,故D错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说明的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C正确。‎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结合图片信息“WTO”可知B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材料“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所以答案选D。‎ ‎10.【答案】A ‎【解析】法德的合作指1951年法、德等六国签订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在矿产资源领域进行合作,资源互补,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祖先的世界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故选C。‎ ‎12.【答案】B - 28 - / 28‎ ‎【解析】“瓷都”是景德镇,景德镇在江西,①、③、④都在北方,②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斗争,属于正义的斗争。漫画中把义和团杀外国人视为“野蛮”,而把外国人杀义和团视为“文明”,作者通过漫画讽刺这一现象,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故选B。‎ ‎14.【答案】A ‎【解析】1930年、1931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中共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在苏区纸币上印有学习苏联十月革命的政治宣传内容,故选A。‎ ‎15.【答案】B ‎【解析】B项是十月革命期间颁布的《土地法令》的内容。‎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和理解回答即可,分析各选项,第①项“中国对外资的限制取消,外资长驱直入”和第③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弊大于利”说法明显错误,本题选B项。‎ ‎17.【答案】B - 28 - / 28‎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祭祀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可知体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与土地的关系,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8.【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分析选项,A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B是北伐战争的结果,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放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D时间上与题意不符,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1934年10月。所以应选C。‎ ‎19.【答案】D ‎【解析】A、B、C三项仅体现了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破坏和掠夺。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一方面是经济上对中国的侵略,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另一方面又使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 ‎20.【答案】B ‎【解析】从秦朝的两级制到东汉的三级制,隋朝的两级制再到唐末的三级制,如此反复反映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惑。‎ ‎21.【答案】B - 28 - / 28‎ ‎【解析】工人到海边(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游览,说明①③正确,从上流社会人士的反感口吻可以判断②正确。此处的工人只是“一日游者”,并不能体现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可排除④。‎ ‎22.【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题干所述“20世纪”时间不符,D项符合题意。‎ ‎23.【答案】B ‎【解析】北京汇文中学建校于1871年,又根据“初立教堂于北京崇文门内”,结合《天津条约》的规定,外国人可在中国内地传教。综合分析选B项。‎ ‎24.【答案】A ‎【解析】在诗句中提到“南湖泛舟”可知此次会议曾在南湖召开,根据基础知识,只有中共“一大”曾经在南湖游船上召开。故本题答案选A项,B是在广州,C是在汉口,D是在遵义,不符合题意。‎ ‎25.【答案】C ‎【解析】从材料“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薄。所以答案选C。‎ - 28 - / 28‎ ‎26.【答案】C ‎【解析】“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描述的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述的是红军长征时越过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描述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即1947年下半年开始战略反攻,是刘邓大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解放军进行渡江战役的场景。故选C。‎ ‎27.【答案】A ‎【解析】该题属于史实综合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题中四个国家都是通过法律的颁发才确立了民主政治,共同点是依法治国,所以A项正确。‎ ‎28.【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为“文化大革命”。材料反映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民主法制遭到了践踏,故B项正确。‎ ‎29.【答案】C ‎【解析】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与四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特权。首先取得在华投资特权的是日本,依据的条约是《马关条约》。故答案选C。‎ - 28 - / 28‎ ‎30.【答案】A ‎【解析】过渡时期目标的实现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是通过“一五”计划实现,A项错误。过渡时期的目标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C项说法正确。D项过渡时期时间起止正确。故答案为A项。‎ ‎31.【答案】(1)特点: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内阁协调行政权与立法权(或协调政府各部门活动);内阁成员由下院多数党成员组成;依惯例逐步形成。‎ ‎(2)胜利:行政首脑权力较大;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司法机构健全;联邦政府拥有实权,成为单一主权国家。不同:英国依据惯例;美国通过宪法设计。‎ ‎(3)关系:德国行政权控制立法权。不同:英国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和控制。出发点:维护皇权专制。‎ ‎(4)认识: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国情影响民主形式。‎ ‎【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问以“英国责任内阁制”作为切入点,比较简单。根据材料一信息“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等,分析、认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 28 - / 28‎ ‎(2)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重点注意把握到“行政首脑的权力、议会的组成、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力”。关于第二小问,要注意题干“不同的形成途径”要求,根据两则材料信息,不难直接判断得出,即英国依据惯例逐渐形成,而美国则通过宪法设计实现。‎ ‎(3)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本问涉及到三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把握到“德国行政权比较大,控制着立法权”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的,即回答出英国议会拥有较大权力(“议会主权”)即可。关于第三小问,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皇帝权力巨大,封建专制残余浓厚,其出发点即服务于德意志帝国皇帝的专制。‎ ‎(4)本问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三则材料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够围绕“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政治文明不断进步、不能够照搬他国政治文明”等角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2.【答案】(1)历程: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伯利克里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走向衰落。‎ 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积极影响。‎ - 28 - / 28‎ ‎(2)材料二节选自法兰西1875年宪法。‎ 理由:总统任期七年;议会采用两院制;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只要写出三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知识点。第一小问阐述雅典民主政治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即可,即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第二小问主要阐述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奠基作用。‎ ‎(2)关键信息:总统任期七年、“由国民议会选举的参议员以名单投票的方式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可知材料二是法国1875年宪法。‎ ‎33.【答案】(1)从1932年的一无所有,仅仅维持生存,到1983年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2)制定工业复兴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运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 ‎(3)贫富分化加剧问题。原因:美国中上层家庭的其他收入增加,如股票收益等;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出现,拥有较高知识和技术的人才收入增加,普通职工收入相对下降;由于财政不堪重负,政府减少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了罗斯福通过新政解决美国受到大危机冲击后面临的困难。‎ - 28 - / 28‎ ‎34.【答案】(1)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外交上包围威胁,军事上孤立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打破西方孤立,同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步入世界舞台,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发挥积极作用。‎ ‎(2)中美两国的关系由敌对到缓和,由对抗到对话,由敌人变成朋友。中美两国的友好交往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友好交往是主流。但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曲折中发展。‎ ‎【解析】(1)据材料“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和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答案;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主要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成就主要是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外交爱成就,即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建交;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等。‎ ‎(2)根据材料一可知双方式敌对的,到材料二可知双方开始慢慢接触交往,到材料三可知双方开始协商对话解决分歧。对于评价类的问题,考生在做题时候要看到积极的和消极的因素,做到全面的看待问题。‎ ‎35.【答案】变化:新航路开辟前,奢侈品的长途贩运,主要满足上层社会的需要,贸易总量小。‎ 新航路开辟后,以生活用品为主,贸易额巨大,促进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 28 - / 28‎ ‎【解析】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前,世界贸易主要以小额的奢侈品长途贩运为主,主要满足的是社会上层的需要;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大量生产生活用品,市场不断扩大,使世界市场不断形成。该题答题时注意从几个不同角度如贸易形式、产品种类、生产用途、贸易额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 - 28 - / 2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