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洹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安阳市洹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 安阳市洹北中学2019—200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卷 一、单选题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 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加 B. 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 D. 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答案】C ‎【解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大特点必有雇佣关系,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中“机”相当于是资本家,“机工”相当于是工人,“机房”相当于工场,因此这一现象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C项正确;A和B属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不是标志;排除;D中商品经济发展是原因,对外贸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2.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因素是 A. 自然经济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A ‎【解析】‎ 略 ‎3.明朝中叶以后,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占居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 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 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 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 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私营手工业之所以能够超过观影手工业占据主要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因此选项D正确;明代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选项A排除;选项B不符合史实,明朝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不鼓励发展私营工商业,排除;国家对手工业从业者人身控制减弱会促进私营手工业发展,但是这不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排除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私营手工业的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 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 A. 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B. 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 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 官营手工业的弊病造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由“其价如金”可知蜀锦制造为古代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因此选D.‎ 考点:古代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古代中国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2)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3)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4)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5.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答案】C ‎【解析】‎ 古代中国农民阶级处于被压迫地位,其社会地位并不高,故A错误;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并未因为“抑商”政策而停滞,故B错误;材料“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说明国家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C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存商业、进官商”,即官府对商业的控制,而不是说明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故D错误。故选C。‎ ‎6.《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A. 西班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史实,故B正确。西班牙在17世纪时不是海上第一强国,故A排除。英国在18世纪中期才成为殖民帝国,故C排除。法国在17世纪时也不是海上第一强国,故D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荷兰 ‎7.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扩张活动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了灭顶之灾。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主要进行的活动是 A. 猎获黑人奴隶,贩往各殖民地从事繁重劳动 B. 发展商业贸易,开始工业革命 C. 开采金银矿产,发展种植园经济 D. 大量购买瓷器、纺织品、茶叶、香料等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随着新航路开辟之后,美洲大陆的发现,殖民主义者纷纷踏上美洲领土开采金银矿产,发展种植园经济,C正确;A是在非洲的殖民活动表现;B是英国的行为;D是在亚洲以及中国的行径。‎ ‎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上述变革分别对应的是 A. 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 B. 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 C. 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 D. 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 ‎【答案】A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生产组织是工厂制;技术是蒸汽机;社会阶级关系方面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故A项正确;工场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组织形式,故B项错误;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不是生产组织形式,故C项错误;中小资产阶级不是社会阶级关系变革,飞梭不是工业革命的技术变革,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的表现的识记。‎ ‎9.下图是我国近代第一批留学幼童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留下的合影。这一合影反映的史实出现在 A. 鸦片战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戊戌变法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留学幼童在轮船招商局门前留下的合影”并结合所学可知,派遣留学生是洋务运动在教育上的举措,其目的在于更加系统地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这一举措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文化条件,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10.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说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女工几停其半”能够体现出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排除B;进一步可知,题干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结果,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材料信息体现出的是近代中国受外国经济侵略的影响而非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项材料信息无从体现,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不断瓦解 ‎11.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 ‎①清朝政府的支持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④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外商企业的刺激,②③正确;清朝政府的支持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不是民族工业产生原因,排除①④,选择B正确。‎ ‎12.十九世纪中后期,当世界加速迈向近代化时,下列人物也正以一场运动引领着中国“与时俱进”。他们的这场运动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起到 A. 补充作用 B. 瓦解作用 C. 改革作用 D. 巩固作用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化,对封建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产生,对封建制度没有补充作用,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也不主张改革封建制度,故C项错误;“巩固作用”不属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词“在客观上”,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片即可得出洋务运动的史实,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出发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3.《人民日报》社论《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提出:“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就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与这一评论关系最密切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符合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总路线,在其指导下掀起了“大跃进”运动,D符合题意。AC出现在1956‎ 年,B项出现在1957年,与大跃进的时间不符合,排除。‎ ‎14.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2002—2007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 A. 党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全民共识 D. 上海浦东的全面开发开放 ‎【答案】B ‎【解析】‎ 党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在1978年,故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信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这成为2002—2007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C项错在“全民共识”,故排除;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是在1991年,故D项错误。‎ 点睛:时空意识是高考考查五种历史基本素养之一,考生在解题时要高度关注材料的时间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本题的时间信息是2002—2007年,由此排除错误选项。‎ ‎15.据统计,美国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1883美元;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其繁荣的原因有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把握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阶段特征。①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正确。②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排除。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正确。④不符合美国的经济体制,排除。因此选择A。‎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16.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整顿金融 B. 调整农业政策 C. 发放救济金 D. 兴办公共工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整顿金融主要是要稳定金融秩序,与霍普金斯的话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调整农业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干预调节供求关系,与霍普金斯的话也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发放救济金可以“给人饭吃”,但却是“吃闲饭”,与霍普金斯的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一方面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即“给人吃饭”但“不能让人吃闲饭”之意。故D项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可以排除金融、农业领域、单纯的社会救济,即可排除ABC三项。‎ ‎17.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A.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 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 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 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答案】D ‎【解析】‎ 罗斯福的新政主要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D项最能够反映新政的实质。‎ ‎【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18.“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A. 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 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 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 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以,“二战”后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国家明显的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并且发展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 ‎19.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 斯大林模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实践。“拄着拐杖走路”说明当时苏俄经济渐有起色,应是新经济政策,故选B。A项实行余粮征集制,遭到农民的是强烈的不满;C项是在1925年后,列宁已经去世;D项是在1936年确立。‎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20.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 A. 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 D. 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叙述“苏联热”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苏联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道,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危机,而苏联此时正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故本题选A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苏联建设的成就 ‎21.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这段话表明斯大林强调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了 A. 对抗马歇尔计划 B. 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C. 打破冷战僵局 D. 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的理解。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条件:“外部环境”。联系当时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二三十年代苏联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必须优先增强国防力量,巩固政权,故选B。A、C、D三项均出现在二战后初期,与题目时间不符。‎ 考点:斯大林体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的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搞经济建设,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 ‎22.《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这里的“脱胎换骨”是指 A. 欧洲取得世界局势的主导地位 B.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C. 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D. 彻底摆脱了的政治控制 ‎【答案】C ‎【解析】‎ 欧共体成立初的出发点是走向联合,在两极格局下发展自身经济,保证自身安全,但欧盟的成立,开始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的进程,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符合“脱胎换骨”的含义,正确答案为C;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即可。‎ ‎23.下图是汉代农民使用的一种生产工具,它反映出当时 A. 开始使用铁器 B. 注重精耕细作 C. 尚未推广牛耕 D. 雇佣关系盛行 ‎【答案】B ‎【解析】‎ 图中的农具是耧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耧车的出现,反映了在汉代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是精耕细作的重要表现,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故AC项排除;雇佣关系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D项排除。‎ 点睛:首先明确图中是耧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24.据统计,1493—1600年,世界的银产量是23000吨,其中新大陆美洲生产的是17000吨。而从1550年到1645年,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有14000吨,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的近10倍。材料说明 A.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 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 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有14000吨,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的近10倍”中可知,16、17世纪中国在对外贸易处于优势,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外来货币的对中国的市场的影响,故A项排除;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说明当时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故C项错误;价格革命是对欧洲市场的影响,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D项排除。‎ ‎25.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 ‎1830—1833年 ‎1868年 ‎19世纪70年代末 茶叶 年平均328000‎ ‎1440000‎ ‎2000000‎ 生丝 年平均8000‎ ‎57000‎ ‎80000‎ A.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 C. 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 D. 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 ‎【答案】A ‎【解析】‎ 材料表明中国越来越多的丝茶出口到国外,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这反映出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故A项正确;丝茶大量出口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它刺激了中国茶叶、蚕桑种植区的扩大和商品化经济的发展,故B项逻辑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主导地位”;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不一定会导致茶叶、生丝出口数量增加,故D项错误。‎ ‎26.1905-1908年间,中国共设厂220家,全部资本达7319万余元,规模较大的纺织厂有九家。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推行新政奖励实业发展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1905-1908年间”“共设厂220家,全部资本达7319万余元,规模较大的纺织厂有九家”中可以分析出,20世纪初,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采取了奖励工商业的发展的措施,从而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ACD项都是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排除。‎ 点睛:解题时要把“1905-1908年间”这一时间点与所学知识相结合,从而得出答案。‎ ‎27.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可以抽洋烟,打电话,有了火车站,说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传统习俗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故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统生活习俗的变化,没有体现出经济结构的变动,故A项排除;由材料“大足板子毕业生”,可知是新式教育的,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西化”。‎ ‎28.近年来,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方式加强区城经济合作,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反映出 A. 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B.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 C.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D.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 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强区城经济合作”中可以看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上海合作组织,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故CD项排除。‎ ‎29.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一五计划”‎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57年和“我们盖起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说明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一五计划”,答案选B,A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点评:中国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道路的阶段特征非常明显,需要牢固把握以下几个阶段的分期界限: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1953-1956年﹚,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6年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坏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30.15-16世纪之交,盛极一时的地中海沿岸城市迅速衰落,而像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港口承担了巨额的世界贸易。这说明 A. 欧洲国家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B. 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 C. 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答案】D ‎【解析】‎ ‎15-16世纪之交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传统以地中海区域为贸易中心逐渐转向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此时商业中心主要集中于大西洋沿岸,并不能说明欧洲国家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故A项错误;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是价格革命影响,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故D项错误。‎ ‎31.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苏州府 ‎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分)‎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分)‎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纺织业显著发展,(2分)市镇经济繁荣,(2分) ‎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基本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者关系:须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中的基础,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但商品经济也可反过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可见两者的关系是主导与从属地位的关系;变化则应从江南纺织业发展情况分析,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市镇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的变化来归纳,关键信息是“所由供百万之赋”、“计日受值”、“居者可七千余家”、南浔镇“烟火万家”。‎ ‎(2)重大变动:由“蚕事乍毕”、“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可知变化之一是“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由“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可知是“农产品商品化”;由“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可知“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由前述可以推论出: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江南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2.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所说的“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1)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2)因素: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 影响: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终于联系在一起”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得出: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2)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美洲大量金银涌入欧洲导致的。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思考,从材料时间可以判断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在社会转型方面注意结合资产阶级的壮大和封建势力的衰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这一知识点即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