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士,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 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 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 年代之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2.春秋时,楚国国君用人“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这体现了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3.皇太极、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 ①内阁②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南书房④军机处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 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 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 5.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有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③分散了地方权力④扩大了各藩王的权力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 6.“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 有。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材料反映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内外朝制 7.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 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 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 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借鉴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划界的划分方法 B. 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物质基础 C. 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南向控制”的治国理念 D. 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8.汉武帝推行“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有 ①分国建邦②中朝制③刺史制④ 推恩令 A.① 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10.下列关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职权有分工、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②三省的运行机制是:中书---门下---尚书③三省长 官的品级较高,都是宰相④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措施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监察制度 D.统一货币 12.隋与秦的统治的相似之处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②都创立了新的统治制度③ 兴建了重大的、影响深远的的工程④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3.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这些法令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 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 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14.下列关于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造成秦朝的暴政,是历史的倒退 B.维护封建社会正常统治秩序 的需要 C.维护封建经 济基础发展的需要 D.皇帝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人事任免 15.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 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巩固门阀士族统治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保证选官的公正性 D. 注重门第家世 16.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见右图)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 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 A.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 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乐业 17.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没有赵国的诗歌 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达 B.赵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两个国家 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无礼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 18.《吕氏春秋》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种现象 ③ 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②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 ③有利于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 ④激化了不同阶级间的矛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19.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主推选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父死子继 20.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材料解析题 2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 GeneMeieran 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 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断,特 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分别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 别置中书门下,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中书 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 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 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 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材料二、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趋势? 三、综合题 22.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 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 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 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 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 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 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 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 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 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A 5、B 6、B 7、C 8、D 9、C 10、C 11、B 12、A 13、C 14、A 15、B 16、B 17、D 18、C 19、C 20、D 二、材料解析题 21.(1)表现:“突破性创新”指创立科举制度;“渐进式创新”指实行三省六部制。 影响: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进步,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答 书上的内容也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后世 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刻影响;均为以后历朝所沿用。 (2)变化: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分掌行政、军政和财政大 权;三权分立,互不统属;进一步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4)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三、综合题 22、(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 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 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 影响其史料价值。 答案第 1页,总 1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