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题 一、单选题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合。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答案】B 【解析】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把“国”与“家”联系起来。春节追求“合家团圆”体现了人们注重血缘亲情,维护家庭关系,是宗法制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指按血缘关系分配官爵和财产的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分封制主要指君主分封诸侯的地方管理制度,故D符合题意。 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B. 都以血缘为纽带 C. 都维护了封建统治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答案】D 【解析】“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分封制,“后一段落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指郡县制,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故D正确;分封制下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较弱,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排除A;郡县制以地域为纽带,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B排除;分封制不符合“维护了封建统治”,排除D。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B. 开创皇帝制度 C. 建立三公九卿制 D. 统一度量衡、货币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要求“从政治上看”,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历代王朝所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正确;B、C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从属于A项,故排除;D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4.下图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进一步强化 C. 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 六部的设置是明朝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到明朝的废丞相,权分六部,体现的本质问题是皇权的进一步强化,选项B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而非中央集权,排除A;选项C不是本质,排除;六部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D。 5.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 德才兼备 B. 家庭背景 C. 个人声望 D. 考试成绩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孝悌”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以德才为主,故A项正确;B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对材料信息概况不准确,排除。 6.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朝议制度 A. 便于皇帝集思广益 B. 易造成权臣的专政 C. 是君权衰微的产物 D. 标志着君主制确立 【答案】A 【解析】“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这说明朝议制度有利于皇帝集思广益,故A项正确;这一过程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皇帝总决策,有利于加强君权,不易造成权臣的专政,故BC项错误;朝议制度是皇权专制的一种体现,和君主制确立无关,故D项错误。 7.1839年,林则徐起草了一封给英国女王的信,开头原谅她对清帝国近年来禁烟举措不知情,然后劝告她在统治的领土上禁绝鸦片生产。并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宣明此例”。这件事表明当时 A. 林则徐外交手段过于偏激 B. 清政府腐败无能战和不定 C. 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D. 英国女王支持鸦片生产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原谅”、“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宣明此例”等信息可知,林则徐的外交辞令还是具有相当浓厚的“贵华夏,贱夷狄”的天朝上国色彩,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林则徐通过信函与英国女王进行沟通,说明他的外交手段并不偏激;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材料中这件事发生时战争尚未发生;D选项错误,生产贩卖鸦片是英国商人的行为,依据材料不能得出英国女王支持鸦片生产。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8.《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让给日本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引发“三国干涉还辽” B. 列强展开资本输出的剧烈竞争 C. 便利了日本向中国东北扩张 D.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直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项正确;材料没有直接提及割让辽东半岛,所以其直接影响与三国干涉还辽无关,也不是日本向中国东北扩张的便利条件,AC两项错误;《马关条约》里面刺激列强展开对华资本输出竞争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和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等,B项不符合题意。 9.某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叙述了1845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 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B. 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C. 商店里有大量英国产棉布销售 D. 在港口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答案】A 【解析】1845年日本还没有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不可能在中国开设工厂,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英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中国应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市场,故B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要求熟练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以及各自的影响才能答好此题。 10.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 迅速灭亡 B. 成为“木偶”,任人摆布 C. 知耻而后勇,并迅速发展壮大 D. 当即被肢解瓜分 【答案】B 【解析】根据“1900年”、“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宣传画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傀儡,故B项符合题意;中国并没有在此之后迅速灭亡或被肢解瓜分,故排除AD项;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迅速发展强大,故排除C项。 11.“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一事件 A. 体现强烈的爱国精神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D. 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看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故A正确;B、C两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故B、C排除;D项是国民革命的意义,故D排除。 12.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 A.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 B. 武昌起义胜利 C. 列强宣布“严守中立” D. 各省纷纷独立 【答案】A 【解析】此处的“欢呼”指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结合所学,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其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废除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符合题意;武昌起义以及各省纷纷独立,是推翻封建帝制的必要前提,但不是最大的历史功绩,故BC;列强宣布“严守中立”,实际是静观其变,寻找在华代理人,故D不符合题意。 13.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诞生于 A. 中共“一大”上 B. 中共“二大”上 C. 中共“三大”上 D. 国民党“一大”上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制定的,B项正确;中共“一大”上还没有制定民主革命纲领,A项错误;中共“三大”上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政策,C项错误;国民党“一大”正式实现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D项错误。 14.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里所说“共同奋斗”的主要成果是 A. 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B.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开创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D. 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可见,孙中山已经认识到联合苏联及发动民众的重要性,于是和共产党进行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结果打败了封建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正确;1916年袁世凯已经去世,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 15.万物复苏、杜鹃绽放的井冈山每年都要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用心去体验和缅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里 A. 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 扭转了党的“左”倾错误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井冈山……激情燃烧的岁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故C正确;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故A排除;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B排除;遵义会议扭转了党的“左”倾错误,故D排除。 16.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 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 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 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表格中日双方报道的伤亡情况的不同,他们都是站在各自国家的立场上进行宣传,说明双方开展了激烈的宣传攻势,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表格反映的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的伤亡情况,不能说明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B选项错误,日方的统计数据是站在日本的立场上,并不可信;D选项错误,表格中的战役既有中共领导的,也有国民党领导的,不能说明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7.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声明,宣称:中国的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的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破坏无遗,中国的抗战是为了维护其领土主权的完整以及上述国际公约的尊严,深信各友邦将会予以同情,必能充分履行各国在国际条约下所应尽的义务。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旨在 A. 调动中国人民的抗战积极性 B. 表明中国对日宣战是抵抗侵略 C. 倡议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 呼呼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战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破坏无遗,中国的抗战是为了维护其领土主权的完整以及上述国际公约的尊严,深信各友邦将会予以同情,必能充分履行各国在国际条约下所应尽的义务”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向世界宣传日本罪行,以获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调动国际力量而非中国人民力量抗战;B选项错误,中国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9日,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8.图1、图2是有关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图片。这两次会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A. 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中走向成熟 B.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综上分析可知,图片的两次中共的主要会议都独立自主的解决当时的实际问题,A项表述全面准确地概括了题干的信息。故答案为A项。B项,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的是秋收起义后的三湾改编、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与遵义会议、中共七大无关,排除;C项,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只有中共七大,排除;D项,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是秋收起义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 19.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旗帜从总统府徐徐落下,升起了红旗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总统府,解放南京,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政权,可知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①④说法正确,D项符合题意;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1912年孙中山主持临时政府的国务会议,都是近代历史进程中,不符合近代史开端和终点的要求,②③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ABC三项错误。 20.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B. 国民党一大召开——北伐战争——重庆谈判 C. 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 D. 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长征是在国民政府的围剿下共产党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B选项排除;北平谈判是国民党在共产党的武力逼迫下进行的,体现的是对抗,C选项排除;淮海战役是国共双方之间的战略决战,体现的是对抗,D选项排除。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主要对象。 (2)根据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政治演进的趋势。 【答案】(1)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 (3)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 (4)趋势: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解析】(1)对象:根据“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制度:根据“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吸取周灭亡的教训,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作用: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 (3)特点:根据“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得出疆域辽阔。制度: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广阔疆域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4)趋势:从周朝实行分封制,到秦朝推行郡县制,再到元朝实行行省制,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 22.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日本侵略者用活人做靶子,练习刺刀 材料三 材料四 东史郎在著作《一名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体验》一书中,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在其著作中写道,一名侵华日军头目在南京大屠杀中,将一名中国人装在绑有手榴弹的邮袋中,浇上汽油点燃后扔到水中,在水中爆炸身亡。 材料五 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神社院内有一个常设展览馆,叫做“宝物遗品馆”。馆内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 材料六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今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奉命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回答: (1)材料一、二、四说一说日本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靖国社神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二战的甲级战犯的牌位、遗物,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其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分别是什么? 【答案】(1)屠杀中国人民(如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2)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问题实质: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犯下的滔天罪行。严重影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且悖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 【解析】(1)罪行:材料一中“侵略者用活人做实验”,材料二“日本侵略者用活人做靶子,练习刺刀”以及材料四反映了日本屠杀中国人民(如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毒气战的罪行。 (2)时间:材料三是日本投降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言,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从中国的国际地位来看,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从民主革命的进程来看,抗战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问题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靖国社神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二战的甲级战犯的牌位、遗物,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犯下的滔天罪行反映了日本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犯下的滔天罪行。严重影响:从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中日关系、世界和平角度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