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0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0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纲要求]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日渐高涨。‎ ‎(3)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2.提出: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2)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4.评价 ‎(1)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描绘的振兴中华的蓝图,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2)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3)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推动辛亥革命发展,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思想发生伟大转变,决定改组国民党,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内容 ‎(1)民族主义: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意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漫画说史] 三民主义的局限 ‎◆三民主义具有局限性: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列强寻找新的代理人统治中国;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并未深刻影响广大农村,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构图解史]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轻巧识记] 孙中山三民主义 ‎[图示理解] 孙中山思想的与时俱进体现 主题一 三民主义的形成 ‎ 史料一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①。‎ ‎——《孙中山选集》‎ 史料二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②。‎ ‎——《孙中山选集》‎ ‎1.史料一阐释了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①表明孙中山反对一切君主政体,体现了其民权思想较为彻底的反封建性。‎ ‎2.史料二阐释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②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度。‎ ‎1.依据史料一,归纳孙中山的核心主张。‎ 试答: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结合起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必须一次完成。‎ ‎2.史料二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难以得到农民的支持?‎ 试答: 核心内容:土地国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 从时代背景看 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从纲领内容看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统治 从民生意识看 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从民主政治看 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从时代发展看 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 主题二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史料一 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①,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②。‎ ‎——《孙中山选集》‎ 史料二 革命的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③。不要农工政策,不是真心实意地扶助农工,不实行《总理遗嘱》上的“唤起民众”,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史料一孙中山阐述了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新认识。①说明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主张。②说明孙中山对革命的依靠力量有了新的认识。‎ ‎2.史料二是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的阐释。③说明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反映了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1.史料一中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及革命的力量是如何认识的?‎ 试答:孙中山逐步认识到帝国主义是我国革命的大敌,逐渐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二观点的认识。‎ 试答:毛泽东认为新三民主义如果不要农工政策,不“唤起民众”,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这一认识是正确的,中国民主革命如果想取得胜利,必须取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群众的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唤起民众”,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1)不反帝→反帝;‎ ‎(2)反满→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1)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2)普遍、具体、可行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1)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2)扶助农工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军阀混战不已。‎ ‎(2)资产阶级改良及革命的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3)十月革命后,“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 ‎2.历程 ‎(1)萌芽:国民大革命时期。‎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进行农村土地革命的伟大意义。‎ ‎(2)诞生:井冈山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①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②主要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成熟:延安时期。‎ ‎①标志: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进行了系统论述。‎ ‎③文献:《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4)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和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 ‎②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意义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 ‎(2)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左”倾错误及个人崇拜的影响使国家前进艰难。‎ ‎2.发展历程 ‎(1)提出: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标志: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3)发展:中共十二大,1982年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深化 ‎①“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判断实践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 ‎②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召开,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③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召开,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背景 ‎(1)世纪之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基于对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及其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2.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 ‎(1)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是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漫画解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图示要点]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图示识记] 毛泽东思想 ‎[构图解史] 新时期理论的探索 ‎[特别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共同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主题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特点 史料一 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①。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完成革命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史料二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②。第一步,……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史料三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这一基本观点③。‎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 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1.史料一阐释了中国革命与农村、农民阶级的关系。①指出了农民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重要性。‎ ‎2.史料二毛泽东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思想。②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3.史料三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特点。③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中国近现代的转变,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再崛起,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阐述这一次“转变”的涵义,从中你能获得什么认识?‎ 试答:(1)涵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 ‎(2)认识:既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主题二 邓小平理论 史料一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①。……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②。……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史料二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史料一阐释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市场经济的重要性。①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②说明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2.史料二是邓小平关于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③说明邓小平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1. 依据史料一,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试答: 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结合史料二,分析为什么有人称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书”。‎ 试答: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些思想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又一次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新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3.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答题术语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1945年4月,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理论品质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考纲 卷别  ‎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2014·三民主义发展的时代特色 ‎——‎ 全国卷Ⅲ ‎——‎ ‎——‎ 本讲内容在全国卷命题中考查频率较低,主要考查过三民主义的发展,复习备考时,注意将重大理论成果与民族独立解放的实践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和理解 考向一 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近代重大理论成果的影响 ‎1.(2014·高考全国卷Ⅱ)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各界军阀标榜的主义都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可知民主思想已经成为潮流,故选C项。结合史实可知各界军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军阀自保凭借的是武力,宣传主义仅是为了迎合社会民众需求,以粉饰名声减少矛盾,故B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没有体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 ‎2.(2017·高考北京卷)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解析:选B。据材料中“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可以得出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选B项。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与材料提到与国民党合作不符,故C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全民族的联合抗日,与题干中的国民革命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考向二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3.(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论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 解析:选C。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件,知道“俄国式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故选C项。从时间信息上看,A、B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排除,D项的改革主张与题干观点相背,排除。‎ ‎1.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洋务思想      B.实业救国思想 C.三民主义思想 D.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选C。洋务运动的实质是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试图通过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不可能是“以民道代天道”,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于民国前后,更多的是一种经济思潮而非“有民无天”的政治思想,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正式实现了“以民道代天道”,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府,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以法治取代了人治,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思想固然更加让人民“顶天立地”,但已不是“以民道代天道”,现代意义上的人治已经实现,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1899年,孙中山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提出在西藏修建铁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边防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这表明当时他认为(  )‎ A.民权是中国近代社会问题 B.应该大力传播三民主义 C.民生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 D.新三民主义重视民族团结 解析:‎ 选C。材料认为在西藏修建铁路推动其经济发展,未涉及人民政治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孙对宣传三民主义的态度,故B项错误;在西藏修建铁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藏区人民生活水平属于民生主义的范畴,故C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提出于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  )‎ A.有利于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是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D.寄托了解决民族危机的新希望 解析:选D。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故A项错误;材料考察的是国人认识到孙中山方案的原因,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三民主义实践后的结果,故B项错误;国人并非都为资产阶级,并不会关注纲领的性质,故C项错误;材料“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说明前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农民阶级等救国的尝试失败是国人关注孙中山主张的背景,故D项正确。 ‎ ‎4.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 A.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逐渐探索出来 B.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 C.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明确提出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 解析:选A。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A项正确;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特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形成完整的体系是在抗战时期,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明确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课下达标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21年6月,孙中山说道:“‎ 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解析:选C。“宜先求富强”,孙中山意识到实现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先后,并不能反映出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A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孙中山倡导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B项错误;“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可见民生主义(求富)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D项错误。 ‎ ‎2.《中华文明史》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  )‎ A.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B.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 D.创立三民主义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 解析:选A。材料考查“兼收众长”,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出了五权分立,故A项正确;推翻清朝君主专制未体现“兼收众长”,故B项错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未体现出“创新”,故C项错误;创立三民主义以求“民有、民治、民享”未体现出结合中国国情,故D项错误。‎ ‎3.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解析:‎ 选B。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的一班人争做皇帝,强调的是民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其失败是因为争做皇帝,没有解决权力的分配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只有通过实行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式,故B项正确;民生主义强调的是土地问题,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新三民主义和三民主义的最大区别是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4.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欧洲所以驾乎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这表明孙中山(  )‎ A.主张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 B.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 C.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D.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B。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A项错误;从材料“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可以看出孙中山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故B项正确;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但材料中的信息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信息说明孙中山反对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 ‎5.孙中山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有冲突”“欧美各国从这种经济利益相调和的事业发达以后,社会便极有进化,大多数便很享幸福”。据此可以推知孙中山(  )‎ A.准备致力发展实业 B.主张学习欧美实施福利制度 C.反对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 D.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的革命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根据材料“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经济利益有冲突”可知,孙中山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的革命,而主张用调和的方式缓和矛盾,故选D项。‎ ‎6.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  )‎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据材料“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孙中山重视国民思想启蒙的主张,故D项正确。‎ ‎7.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A项强调了中华民国的国体,但没有从根本上揭示人民的作用,排除;实践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不属于本质意义,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问题,C项错误;创制权指人民的立法权,复决权指人民以投票方式对立法机关通过的宪法或法律应否生效作出决定的权利,通过政权和治权的结合,达到人民主权、限制政府、管理社会的目的,故答案为D项。‎ ‎8.毛泽东曾说,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因为“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背景。“把孙中山丢开”‎ 说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在反帝反封建方面一致,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国共合作破裂,不存在革命领导权之争问题,故C项错误。‎ ‎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该文发布的背景是(  )‎ A.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 B.全面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论》。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是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的内容,中共“二大”是在1922年,故A项错误;1938年武汉会战之后全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故D项错误。‎ ‎10.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解析:选C。 材料指的是借鉴俄国的经验,实际是对新经济政策的肯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共“七大”,并未涉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指的是中国在当时不适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发展新民主主义路线,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而D项反映的是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故D项错误。‎ ‎11.某学者在其作品中指出:“中共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武装割据之后,第一次向国民党提出中央政府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要求”。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共开始将争取怎样一个抗战结果的问题提上议程(  )‎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表 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C.《论联合政府》的发表 D.《双十协定》的签订 解析:选C。 根据题目中“中共开始将争取怎样一个抗战结果的问题提上议程”,可以得知是在抗日战争之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表于1939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阐述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论联合政府》发表于1945年,内容符合“向国民党提出中央政府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双十协定》是国共重庆谈判的结果,并非“第一次”,故D项错误。‎ ‎12.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上提出:“我们无产阶级有我们自己阶级的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不过得到一些自由与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的。”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指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B.体现了马列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 C.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的界限 D.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当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解析:选B。根据题意得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是在指导思想、领导阶层等方面,题目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题目中根据时代的发展形势,无产阶级做出了调整,符合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无产阶级要在民主主义革命后无产阶级与农民阶层的联合对抗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再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 ‎(1912年9月)‎ 材料二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 材料三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根据材料一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12分)‎ ‎(2)阅读材料二,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为什么?(8分)‎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5分)‎ 解析:第(1)问,民族观的内容,阅读材料,概括材料观点;第(2)问,开放型问题,两地都是辛亥革命时期有重要意义的,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第(3)问,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陈述相关的意义即可。‎ 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 ‎(2)答案一:武汉。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或革命首先在此成功)。‎ 答案二:南京。临时政府所在地(或颁布了《中华民族临时约法》)。‎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非常渴望和平,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世凯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 ‎。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而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此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论证所提观点。(要求:明确写出所提观点,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略。‎ 答案:示例:‎ 观点: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 论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设计了一个美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但是,革命派的多数成员未认识到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认为推翻清政府即完成了革命任务;袁世凯掌权后走上复辟帝制的独裁道路并废除《临时约法》,袁世凯及北洋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资产阶级革命派向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妥协。所以,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暂时失败。‎ ‎(这是一道观点论证题,首先必须根据材料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引用具体史实支持。注意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