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本题共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总50分) 1、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 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2、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3、《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D.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4、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 ②宣扬性善论 ③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 ④董仲舒思想与之有渊源关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反映当时() A.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上的体现 B.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 C.工匠制造技艺高超、产品精美 D.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 6、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 A.应肯定汉武帝奠定儒家正统地位的措施 B.应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 C.应肯定汉武帝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应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7、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 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 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 9、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10、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11、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 A.脱离了儒学思想的范畴 B.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转型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诉求 D.源自“西学东渐”的盛行 12、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对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据此,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始终占据官方统治地位 B.“反动”是指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反动”是指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反动”的具体体现为批判君主专制和宋明理学 13、近代大学者王国维(浙江海宁人)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从《氾胜之书》到《齐民要术》,中国古代的农书基本都记述了主要耕作方法、农具、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内容。这可以佐证( ) ①科研方法注重实验观察 ②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③农业发展达到很高水平 ④科技成果多源于经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 概念 解释 ① 中外朝 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势设置,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掌握重大问题的执行权。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 ② 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③ 《齐民要术》 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牧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 ④ 《天下郡国利病书》 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代表作,书中寄托了他的政治改革理想,对近代的政治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A.① B.② C.③ D.④ 16、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的共同原因或条件是( )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 ②政治发展的需要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学者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描述:“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 A.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 B.推动了古希腊人的怀疑精神 C.使雅典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D.推动了个人私欲的膨胀 18、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 造一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 A.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 C.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19、“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20、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种思想主张( ) A.谴责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B.强调君权神授、社会契约 C.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础 D.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21、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下列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 宗教改革 D 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 启蒙运动 A.A B.B C.C D.D 22、“当定格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下列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卢梭的《社会契约论》③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④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A.①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23、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智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 B.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C.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 D.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 24、“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康德引用这段材料是用来( ) 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 B.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 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5、布莱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明朝( ) A.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 B.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 C.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 D.西学东渐使中西科技密切交流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道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总50分) 26、(18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对东西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共同对付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理想目标。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有哪些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并分析这一时期儒家思想活跃的政治经济根源。(6分) 材料二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知识分子打开“新风气”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新风气”出现的原因。(6分) 材料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6分) 27、(16分)西方近代化的进程伴随着欧洲人思想的不断解放而推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1) 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6分)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2) 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6分) 材料三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方文化启蒙之浅析》 (3) 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了“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其中经济领域是指什么重大事件?综上所述,启蒙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4分) 28、(16分)人类文明进步与文化批判、文化创新、文化交流息息相关。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对希腊的早期哲学史进行总结的时候,波普尔(奥裔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指出:“从泰利士到柏拉图这段历史,是光辉灿烂的达到了登峰造极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在它的每一代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至少一种新哲学,一种独见性和深刻性令人赞叹不已的新宇宙论,‘这些古人的奥秘何在?’我认为,奥秘在于一种传统——批判讨论的传统。” ——孙长青《中西方诡辩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批判讨论的传统”为主题,从近代西方思想或科技成果方面试举一例来说明其价值。(4分) 材料二 要而言之,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在这种新环境之下,学界空气,当然变换,后此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最喜欢谈经世致用之学,大概受利、徐诸人影响不小。 ——摘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 (6分) 材料三 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应用。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马世力《世界史纲》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以来西方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上的重大进展。(6分) 命题人:刘丽芳 运城中学2016级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案 1-5 CBCDA 6-10 DBACD 11-15 CBDCC 16-20 DBCCD 21-25 CACDA 26、 (18分) (1)人与自然: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 人与社会:孔子“仁”的思想和盂子的“仁政”主张。(3分) 产生根源: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小农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社会动荡,社会出现历史大变革。(3分) (2)新风气是指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理学。(2分) 出现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需要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4分) (3)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6分) 27、(16分) (1)态度: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 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6分) (2)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 蓝图:主张君主立宪、开明君主专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6分) (3)重大事件:工业革命 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丰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4分) 28、 (16分) (1)示例一: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康德在强调理性的基础上,对纯粹理性进行再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人非工具”的思想旨在强调以人为本;把启蒙思想上升到哲学高度。 示例二:哥白尼“日心说” 中世纪的基督教宣扬“地心说”;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一些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开始质疑这一观点;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4分) (2)梁启超认为,晋唐与明末的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2分) 举例:佛学逐渐融入中国传统思想中,出现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态势,最终导致宋明理学产生;隋唐绘画题材多与宗教有关;明末清初,西方天文、地理、火器等知识使中国人开阔了视野;欧洲的水利方法也出现在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讲求实证,重视实际的学风影响了明清学者。(4分) (3)科学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和理性精神的传播;科学知识: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生物进化论的创立,相对论学说的创立等(任意两点);科学应用: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