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3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3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高一历史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答案】B - 28 - / 28 【解析】试题分析: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变革,不是历史的倒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充分说明当时社会进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先秦诸子思想复古性,不是复杂性,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 【名师点睛】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2.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下列主张体现打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仁者,爱人” ③“天人感应” ④知德合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 28 - / 28 D. ①③④ 【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人文主义 【名师点睛】此类试题可以采用“回归教材”法,其实教材才是任何命题者的重要依据,因为无论高考命题怎么变化肯定都会有教材的痕迹,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回归教材法就是利用试题的这一特点,将题干表述内容定位在教材中,紧紧抓住和教材相关的“蛛丝马迹”从而确定正确选项的一种方法。 3. 某人举出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嘉奖。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再也无法打胜仗。此人最可能是谁 A. 孔子 B. 荀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答案】D - 28 - / 2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韩非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政府一定要治罪,一定要实行严刑峻法,是法家韩非子的思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此人最可能是韩非子而非孔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此人最可能是韩非子而非荀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此人最可能是韩非子而非老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 【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 4.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②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③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 28 - / 2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未涉及“民众应绝对顺从、人性本恶”,也未涉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化民”可得出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未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 【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 5. 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A. 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 B. 理学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C.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D. 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即是指市民文化,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有关,故本题选择C项。A不是主要原因;B不属于市民文化;D与市民文化没有关系。 6. - 28 - / 28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下列属于宋代科技发展表现的是 A.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 雕版印书术的出现 D. 用煤冶铁,发明灌钢法 【答案】B 【解析】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排除A;结合所学,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故选B;雕版印书术的出现于唐代,排除C;南北朝发明我国古代最先进的灌钢法,排除D。 7. 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 A. 节制资本的思想 B. 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 关注工农的利益 D. 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答案】A - 28 - / 28 【解析】无论是消费合作社还是生产合作社以及“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都体现出孙中山对中国资本的态度,要节约这些原有资本,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无法得出;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曲解材料含义。 8. 孙中山曾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一层地主从中朘(剥削)削之,则民可以大苏。”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 关注民生问题 B. 满足农民要求 C. 反对封建专制 D. 废除封建剥削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土地国有,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一层地主从中朘(剥削)削之,则民可以大苏”,可见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反对剥削农民,可以减轻农民负担,故选A;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可能真正满足农民要求,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废除复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 9.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 28 - / 28 B.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C.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人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D. 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答案】A 【解析】从“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对大地广袤的思考”“人类自身开始觉醒”这一历程说明人对于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故A项正确;B是反映出篆体的思想特点;C中科学认识不符合题意;楷书是觉醒,不是理性思维,故D错误。 10.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礼失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 彻底否定传统的夷夏观念 B. 减少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 C. 否定了“中体西用”的观念 D. 强调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答案】B 【解析】题目表明了中国人在雅片战争后,对西学开始重视,但又不愿放下自大的架子,就出来了个“西学中源”说,并非否定传统的夷夏观念,故A项错误; “西学中源”说中国人容易接受,有利于人们学习西方,故B项正确;“西学中源”说有利于人们学习西方,并非否定“中体西用”的观念,故C项错误;;“西学中源”说并非强调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故D项错误。 - 28 - / 28 11. 有人说:“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就没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段话说明 A. 三人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 B.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过程是渐进的 C. 上海已经实现文化多元化 D. 维新思想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B 【解析】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陈独秀主张实现共产主义,可见政见不同,排除A;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宣传维新思想,促成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这为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故B项正确。上海多元文化并存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错误。维新思想并不直接促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 12. 学者郭廷以认为,甲午战后(六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已,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下列言论符合第一种反应的是 A. “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 28 - / 28 C.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D. “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答案】C 【解析】材料“外察大势,内求诸已,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指维新变法运动,故选C;A是中体西用思想,排除;B是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改造国民性,排除;D是地主阶级顽固派,反对学习外来文明,排除D。 13. 《中国文化史》认为“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而且又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该观点强调新文化运动 A. 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完全取代进化论 B. 应该将中西方思想更好地融合 C. 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值得肯定 D. 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重建 【答案】D 【解析】由材料“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可见材料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重建,故选D;材料没有强调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完全取代进化论,排除A;材料主张要敢于砸碎精神枷锁,但也要建设新文化,而非中西方文化融合,排除B;认为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存在不足,排除C。 - 28 - / 28 14.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A. 朱熹 B. 董仲舒 C. 李贽 D. 王夫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朱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类似于人们要服从于天理服从于法律,从这个角度讲朱熹的思想和斯宾诺莎的思想是一致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没有类似的法律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李贽反封建正统思想,没有类似的法律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没有材料所述的类似的法律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15. 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A.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 “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 C.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D.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28 - / 28 【答案】B 【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是为文革服务,文革期间的“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正是这一体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二为方向,属于改革开放时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属于改革开放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属于建国初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6. 1978~2007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 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 ④《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 28 - / 28 【解析】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是20世纪50年代,故③错误,排除,①是1995年;②是1985年提出;④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故A正确。 17. 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①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 图②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 图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 图④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今的科技成就。依据所学,浑天仪是观测天象的,地动仪才是观测地震的;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爆炸原子弹的国家;图③的表述明显错误。“神舟五号”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成就;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成就 18.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表明毛泽东 A. 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 全面彻底否定了俄国式革命道路 D. 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答案】D - 28 - / 28 【解析】中国革命应是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而不是农民阶级,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这甚至超过了列宁”可知该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事实,故B、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肯定了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并把帝国主义看做世界政治的关键,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及其与世界形势的联系相符合,说明毛泽东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故D项正确。 19. 下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轨迹。他在这一时期 A. 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提出转移国家的工作重点 C. 号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指出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答案】D 【解析】图中信息是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期的活动轨迹。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这些讲话后被称为“南方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等问题之外,还提出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故选D。A是1987年十三大的内容,BC项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提出的,排除。 20. 《西方哲学十五讲》中讲到:“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永不更改的先定,上帝也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而是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加尔文的“先定论”从本质上看 - 28 - / 28 A. 坚定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B. 是自相矛盾的哲学命题 C. 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 反映了资产阶级早期的利益诉求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要求个人积极进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因此D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明显错误,加尔文强调的是宗教改革,不是坚定对上帝的信仰;B项说法错误,加尔文的观点是有完整的理论观念的,不是自相矛盾的;C项说法错在“彻底否定了”,可以排除。 21.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宗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这一学派 A. 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受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 B. 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法律问题 C. 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思想,重视教育 D. 强调自由,但在社会道德方面应统一尺度 【答案】B - 28 - / 28 【解析】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奴隶制城邦文明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学者就把主义力转向人类自身,排除A;材料重在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提倡怀疑精神,否定绝对权威,故选B;C是苏格拉底提出的,排除;智者学派片面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道德,排除D。 22. 下表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 A. 都重视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的研究 B. 都重视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研究 C. 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 D. 都重视对人和人的道德品质研究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不重视对自然的研究,而注重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排除A;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侧重对人类社会和人际关系之间的研究,而不重视对自然界的研究,排除B;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重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研究。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也重视对人类社会的研究,排除C;结合材料,我们可以知道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不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研究,排除D。 23. 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的这种主张 A. 强调了教权的至高无上 B. 揭露了教会的丑恶现象 - 28 - / 28 C. 强化了世俗王权的地位 D. 提出了王权与教权平等 【答案】C 【解析】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看出当时教权驾凌于世俗政权之上,“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表明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C正确,A错误;BD不是材料的本质意图,排除。 24. 自14世纪起,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在意大利形成了以崇古、复古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怀疑和批判神学思想为核心内容的革命思潮的兴起。这一“革命思潮” A. 促进了文化的再生 B. 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C. 推动了人性的解放 D. 摧毁了宗教的枷锁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性质:它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不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现,排除A;B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推动了人性的解放,C正确;D是属于宗教改革运动,排除。 25. - 28 - / 28 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 A.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B.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天主教会的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D. 将人们从宗教中彻底解放出来 【答案】A 【解析】“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从神学角度表明人的独立和自由,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故A项正确。《九十五条纲论》反教会而不反基督教,“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体现了对上帝和宗教持的肯定,故BD项错误。“荡然无存”夸大了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后,教会力量仍然十分强大,故C项错误。 26. “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他的这一理论 A. 使人类认识开始进入微观世界 B. 阐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 开创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D. 开始猛烈冲击基督教神学 【答案】C - 28 - / 28 .............................. 27. 爱因斯坦曾说:“为了使你们的工作增进人类的幸福,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及其命运,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关心组织劳动和产品分配这个重大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才能保证我们智慧的产物促进人类幸福,而不至于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中时,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一点。”爱因斯坦旨在强调 A. 科学应着重研究产品分配问题 B. 科学对人类幸福的祸害 C. 科学进步应该服务于人类社会 D. 科学研究源于社会实践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爱因斯坦主张利用科学技术要考虑如何促进人类幸福,避免不必要的祸害的发生,从而说明爱因斯坦关注的是社会问题,故选C;材料的主旨不是认为科学应该注重研究产品分配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说明科技的消极影响,排除B;社会实践均不是材料体现的内涵,排除D。 28. 表所列内容介绍的是某一科学理论。 - 28 - / 28 据此推断该理论是 A. 经典力学体系 B. 光量子假说 C. 相对论 D. 生物进化论 【答案】C 【解析】材料“核能”和“时间、空间、物体和运动”,涉及的是相对论的理论指导和主要内容,故选C;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体之上,时间和空间是绝对不变的,排除A; 量子理论标志着人类对客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排除B;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是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使生物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排除D。 29. 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他的理论重新肯定了微粒说和波动说对于描述光的行为的意义。该理论 A. 深刻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B. 推动量子论进一步发展 C.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D. 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答案】B - 28 - / 28 【解析】深刻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属于相对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他的理论重新肯定了微粒说”有利于研究微观的事物现象,推动了量子论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是中世纪物理学成就,故C项错误;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的是普朗克的量子论,故D项错误。 30. 下列名言或描述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地内容的是 ①“如果冬天来了,春天海会远吗?” ②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③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效果 ④“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和“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是雪莱的名言,属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排除①④;“其作品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是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评述,《战争与和平》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和巴尔扎克的作品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风格,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首先,审清题目要求“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内容”,然后,结合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分析各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 - 28 - / 28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子为了振衰起敝,他想走政治改良的道路,主张复兴周礼,举纳贤才,吸收平民参与政权,使社会回到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的局面。这一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以培养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贤才,造就能“弘道”的君子为目标。在孔子看来,实现仁遣政治的基础和关键是要靠那些具有仁德思想和才千的人才,教育就是培养从政人才,以道治国安邦。孔子所提倡的“举贤才”“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对于当时的世袭制度,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 苏格拉底对当时的暴力统治深感不满,他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也是政治,教人也是从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他认为人们应当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是非问题上,只能“站在专家一边”。苏格拉底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用于教育,培养懂得怎样统治的专门人才。苏格拉底的理论又是后来柏拉图的哲学治国论的思想渊源。 —摘编自王金娟《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 【答案】(1)孔子主张培养贤才和君子;苏格拉底注重培养政治专家 - 28 - / 28 原因:孔子面临礼崩乐坏、奴隶制行将解体的危机; 苏格拉底处在政客结党营私、民主制面临危机的时代 (2)影响:孔子冲击了世袭制度;为平民从政开拓了道路;对后世学校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培养了一批从政人才;为后世治国理论提供借鉴 【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就以培养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贤才,造就能“弘道”的君子为目标”,可概括孔子主张培养贤才和君子。由材料“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用于教育,培养懂得怎样统治的专门人才”,可以概括苏格拉底注重培养政治家。第二小问,关于孔子思想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礼崩乐坏、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瓦解等方面思考;关于苏格拉底思想产生的原因,可从雅典民主政治弊端方面作答。 (2)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可从打破血在官府、推动教育发展的等方面思考。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可从知识可以培育人才、为后世治国理论提供了借鉴等方面思考。 32.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 28 - / 28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三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 - 28 - / 28 【答案】(1)特点:一是“除旧”与“布新”相连;二是“变”与进化论相结合。背景: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迫在眉睫;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 (2)认为新与旧不相容,旧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新是西方的近代思想;采用西方的学说革新社会。 (3)主张对旧的学术思想要用评判态度,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陈独秀的观点是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胡适的观点反对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主张用西方“科学”的方法解读与整理国故,对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 【解析】(1)从材料一中“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可知“除旧”与“布新”相连;从“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变化之事出矣”可知“变”与进化论相结合。这两者都属于维新思潮,维新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有,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维新派认为这不能救亡图存;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迫在眉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汇聚成一股思潮。 - 28 - / 28 (2)从材料二中“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可知,陈独秀认为新与旧不相容,旧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新是西方的近代思想;陈独秀认为要全面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反对中国传统文化。 (3)从材料三中“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可知,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不是全盘否定或肯定,而是主张对旧的学术思想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陈独秀对中西文化有绝对化的倾向,这对于当时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促进思想解放有重要意义。胡适对中西文化评判整理,而非绝对肯定或否定,对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让人们逐渐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力倡以科学方法和实验,探索人和现实世界,这种求实态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使欧洲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提出与地心说不同的日心说。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论述人体的基本构造,并从解剖角度论述男女肋骨数相同,从而否定了女人是由男人的一根肋骨演变的说法,彻底否定上帝造人说。随着欧洲印刷术的发展,这些知识被广泛传播,使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得危险。 材料二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天主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进一步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由此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 28 - / 28 ——以上材料据桑戴克《世界文化史》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新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 (3)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1)变化: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2)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推动;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资产阶级的壮大 (3)观点一: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观点二:人文知识重要: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观点三: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 28 - / 28 【解析】(1)“文艺复兴让人们逐渐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力倡以科学方法和实验,探索人和现实世界,这种求实态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使欧洲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提出与地心说不同的日心说。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论述人体的基本构造,并从解剖角度论述男女肋骨数相同,从而否定了女人是由男人的一根肋骨演变的说法,彻底否定上帝造人说”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2)“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天主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进一步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由此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推动;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资产阶级的壮大。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本题考查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表态某种重要或者三者同等重要。论述时要史论结合。 - 28 - / 2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