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4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在距今四千年的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和华北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出土了铜镰、铜斧、铜刀、铜凿、铜钻、铜锥、铜铲等多种铜制工具。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当时我国 A. 冶炼技术水平较高 B. 青铜农具普遍使用 C. 青铜文明领先世界 D. 农业重视精耕细作 【答案】A 【解析】材料“铜镰、铜斧、铜刀、铜凿、铜钻、铜锥、铜铲等多种铜制工具”可知当时出现了各种铜制工具,说明当时的冶炼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了,故A正确;材料“铜镰、铜斧、铜刀、铜凿、铜钻、铜锥、铜铲等多种铜制工具”可知,当时青铜农具出现,但是,当时,青铜属于贵重的金属,不会普遍使用在农业上,排除B;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的青铜文明领先世界,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农业重视精耕细作,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 2.商周时期,“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据此可知,当时 A. 人口和土地矛盾尖锐 B. 农人无偿劳作公田. C. 公田和私田划分不清 D. 土地可以私下买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下的公田,据“同养公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分公田需要农人无偿劳作,故B正确;材料并来体现人口与土地矛盾尖锐,故A错误;根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可知公田和私田划分清楚,故C错误;材料并来体现土地可以私下买卖的相关知识,故D错误。 3.“东汉之覆亡,‘兼并’占一个重要的因素。兼并一行,失田的农民若不成为流民,即为富家大室之‘奴’之‘客’,甚至整个家庭成为‘部曲’(部属),地方官员对其富室大户无法应对。”此言论说明东汉 A. 灭亡的根源是土地兼并 B. 农村土地租赁现象盛行 C. 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D. 政府赋税收入呈现下降趋势 【答案】C 【解析】土地兼并导致失田的农民成为流民或富家大室之“奴”,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东汉灭亡的根源,排除A;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流民或富家大室之“奴”,没有涉及农村土地租赁现象,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政府赋税收入情况,排除D。 4.从出土的《秦律》中来看,秦朝专门设有“左采铁”“右采铁”等主管冶铁的官吏。汉武帝也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铁官,专门管辖冶铁作坊。这些官吏管辖的作坊 A. 雇佣大量的劳动力 B. 采用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C. 产品主要面向市场 D. 生产技术水平为冶铁业最高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为冶铁业最高,故选D;AC符合民营手工业,不符合官营手工业,排除;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5.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将北方郡县近城荒地拨给农民耕种,“户率十五亩,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这一规定 A. 合理调整了生产结构 B.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C. 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D.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朱元璋将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种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促进北方农业生产恢复,故B项正确。A项,根据题干可知小农经营的生产结构并未改变,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南北经济差距的比较,排除。D项,朱元璋的分地措施并未改变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故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排除。 6.唐代,长安城东西两市规定:“京城内诸坊市宅舍,辄不得毁拆,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这表明唐代 A.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B. 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C. 政府对市场管理严格 D. 城市秩序比较稳定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信息看,主要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督,这体现了政府重视管理商业活动,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出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排除A。材料强调唐朝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督,没体现重视农业和城市秩序的问题,故BD项错误。 7.下表是唐宋时期岁入钱与物的数量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 天宝八年 天禧五年 嘉佑年间 元丰八年 钱(贯) 2,000,000 26,530,000 36,822,541 48,480,000 谷物(石) 25,000,000 29,830,000 26,943,375 24,450,000 布匹(匹) 23,450,000 14,558,000 8,745,535 1,510,000 A. 农民所受剥削日益加重 B. 小生产者参与商品交换的活动增多 C.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 D. 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答案】D 【解析】表格数据表明唐宋时期岁入钱数量不断增加,谷物与布匹岁入数量呈下降趋势,说明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故选D;材料信息与农民所受剥削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商品交换的信息,材料也没有涉及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排除BC。 8.唐宋时期,南方县级的政区设置越来越多,北方县的设置则不断合并,数量日益减少。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B. 北方气候逐渐恶化 C.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 南方地理环境优越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南方县级的政区设置越来越多,北方县的设置则不断合并,数量日益减少”,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材料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影响到政治格局,故C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县级政区设置的多少与气侯变化、地理环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D。 9.《唐律》规定:“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以十分论,一分答三十,一分加一等,罪止徒一年。户主犯者,亦计其荒芜五分论,一分答三十,一分加一等。”这表明当时 A. 农民承担的赋税异常沉重 B. 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 C. 土地所有权得到法律保护 D. 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诸部内田畴荒芜者……罪止徒一年”意思是土地荒芜就要受到惩罚,这表现出古代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民承担的赋税异常沉重,排除A;材料中只体现农民不能使土地荒芜的信息,没有涉及土地所有权,排除C;料中只体现农业方面,没有涉及商业方面,排除D。 10.清政府规定禁止建造双桅五百石载重以上的船只,凡违者以发边充军论处。清政府同时也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禁止外国商人私雇中尉人当差,禁止外国妇女进广州城,禁止外国商人传递信息,禁止外国商人在非指定商馆居住等。这些规定 A. 确保中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C. 不利于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 D. 是重农抑商的具体体现 【答案】C 【解析】根据“禁止建造双桅五百石载重以上的船只……禁止外国商人在非指定商馆居住等”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这阻碍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材料反映了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不利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不利于中国领先世界,排除AB;重农抑商指的是重视农业发展抑制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C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有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自身“文明(优势)”的大发现。该观点主要是基于地理大发现 A. 引发了西欧商业革命 B. 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 C. 催生了世界市场雏形 D. 拉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 【答案】D 【解析】之所以说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自身文明的大发现,主要是从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来说的,地理大发现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故选A;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世界市场、殖民扩张不属于欧洲人自身“文明(优势)”,排除BCD。 12.新航路开辟后,从亚洲输人欧洲的香料比开通前“扩大了三十倍”,还有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在欧洲市场上流通,更是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 A. 推动了工业革命爆发 B. 削弱了土耳其的实力 C. 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 D. 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商业革命,亚洲欧洲等世界各地的商品相互交流,体现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与工业革命相隔较远,说它们之间是推动关系不准确,排除A。材料中无法体现削弱土耳其的实力,排除B。促进欧洲社会转型与材料主旨不符,D错误。 13.在英国亨利八世(1509-1547年)末年的枢密院,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国争霸 B. 商业革命 C. 价格革命 D. 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价格革命,货币贬值,新兴资产阶级实力大增,封建贵族走向衰落,故C项正确。A项,大国争霸推动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与议会变化无关,排除。B项,商业革命使英国贸易地位迅速提高,但与题干现象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发生,排除。 14.观察下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 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 B.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 C. 弥补了美洲劳力不足问题 D. 促成了自由贸易政策出台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图片反映了三角贸易现象,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在非洲购买奴隶,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奴隶贸易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故C项正确。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奴隶贸易时期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自由贸易政策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排除。 15.从16世纪开始的早期殖民帝国时代,殖民强国虽然有了远洋航船和大炮、毛瑟枪和正规军,但是它的力量优势,尤其是对一些先进文明地区的力量优势却是有限的。由此决定了早期殖民帝国扩张的重点在 A. 亚洲 B. 欧洲 C. 大洋洲 D. 美洲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对一些先进文明地区的力量优势比较有限,早期殖民帝国扩张的重点在较为落后的美洲新大陆,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亚洲的力量在亚欧对比中占据较大优势,不是发展落后的地区;B选项错误,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是欧洲国家;C选项错误,大洋洲发现于18世纪后期,不是早期殖民扩张的重点。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6.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A. 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 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时间以及议会的要求和法令,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看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故B正确;材料中无从体现城市化水平提高,故A错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社会贫富差距大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17.1870年,美国有990万人居住在663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1920年,有5020万人居住在9722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A. 已经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B.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C. 各城市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 城市数量与规模超过英国 【答案】B 【解析】根据“1920年,有5020万人居住在9722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故选B;A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城市化的信息,无法得出城市数量与规模超过英国,排除D。 18.据统计,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增加了2倍多,这反映出此时 A. 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 B. 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兴起 C. 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 D. 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870—1913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生产需要大量原料,工业制成品数量大大增加,世界贸易规模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A项正确。B项自由资本主义兴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C项,此时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排除。D项,由于各国工业化程度的差异扩大,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衡性,排除。 19.美孚石油是世界特大型石油公司, 1899年时销售额已达到11000 万美元,股东有3500个。同时美孚与花旗银行相互渗透,不仅控制了6家银行,而且还控制了混合铜矿公司、都会证券公司等5家大公司。美孚与花旗银行的联合反映了 A. 生产方式的转型 B. 企业技术革新的加速 C. 跨行业垄断组织的出现 D. 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垄断组织公司产生发展的特点,美孚与花旗银行的联合反映了当时的垄断组织出现了跨行业的垄断,故选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生产方式的转型、企业技术革新、产业结构的调整的信息,排除ABD。 20.据1887年牛庄口海关的报告,每包重300斤的洋纱,卖价为57两白银,而同样重量的一包土纱,卖价却在87两左右。据此可知,当时 A. 中国土纱的竞争力弱于洋纱 B. 西方工业品在中国非常畅销 C. 中国传统经济仍在持续发展 D. 中国经济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每包重300斤的洋纱,卖价为57两白银,而同样重量的一包土纱,卖价却在87两左右”,可以看出洋纱价格低于土纱,说明中国土纱的竞争力弱于洋纱,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洋纱的销售情况,排除B;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1.下表所示为19世纪后期我国兴办的部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表格信息说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时间 创立者 地点 行业 企业名称 1872年 陈启源 广东南海 缫丝业 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 朱其昂 天津 面粉业 贻来牟机器磨坊 1886年 严信厚 浙江宁波 轧花业 通久源机器轧花厂 1890年 叶澄衷 上海 火柴业 燮昌火柴厂 A. 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B. 产生于东南沿海地区 C. 得到了清政府支持 D. 缺少资本的原始积累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是“面粉厂、纺织业、火柴厂”可知,集中在轻工业领域,A正确;据材料“贻来牟机器磨坊”就在天津,B错误;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实行的是“抑商”政策,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经营情况,D错误。 22.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清政府的这些政策 A. 加强了政府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B.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D. 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 【答案】D 【解析】根据“确定了‘以筹响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又设农工商总局”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鼓励投资设厂,这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故选D;根据“确定了‘以筹响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又设农工商总局”可知,清政府放松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鼓励投资设厂,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21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和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23.下面是1899~1921 年日本、美国与英国三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图(单位:%)。导致b段三国对华贸易比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清政府的抵制 B. 民族资本家的抗争 C.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 辛亥革命刺激 【答案】C 【解析】b段时间是1913-1918年的一战期间,由图片信息可知,一战期间日本对华贸易比重大幅上升,英国比重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列强忙于一战,造成欧洲列强对华贸易下降,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故选C;1912年清政府灭亡,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D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与日本、美国与英国三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 24.193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并宣布:各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气事业,“分别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所必需的物品,经济部得“随时分别各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此条例 A. 使民族企业得到了扶植 B. 促使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C. 抵制了日本的经济侵略 D. 旨在优化中国经济结构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国民经济的国有化措施,目的是为了抗战,在客观上促使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故选B;南京国民政府国民经济的国有化,以适应抗战的需要,并非为了扶植民族企业发展、优化中国经济结构,排除AD;C不符合史实,排除。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在齐郡临淄和陈留郡襄邑都设有“三服官”,负责制织朝廷所需“衮龙文绣”等高级织物,工场内有工匠各数千人,年费达数万万钱。御府内另设“尚方织室”,织造锦绣、冰纨、绮、毂等类丝织品。 ——摘编自《汉代丝织业研究》 材料二 据《苏州府志》载:(明代)苏州东北半城都是机户,城东居民都从事丝织业;工匠各有专长,也有雇主按日支领工资,遇有事故,便请其他无主工匠代替。许多无主工匠清早就站在桥上待雇。 ——摘编自祝慈寿《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并说明二者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手工业经营形态在手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变化,并说明材料二所述手工业经营形态出现的新变化。 【答案】(1)经营形态:材料一是官营手工业,材料二是私营手工业。不同: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王室、官府,规模大,产品精美,工匠技术水平高;民营手工业产品主要面向市场;存在雇佣现象。 (2)变化:在明代中期以前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在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新变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1)经营形态:根据“三服官”“尚方织室”得出材料一是官营手工业,根据“苏州东北半城都是机户,城东居民都从事丝织业”得出材料二是私营手工业。不同:根据“负责制织朝廷所需‘衮龙文绣’等高级织物”得出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王室、官府,根据“工场内有工匠各数千人”得出规模大,根据“织造锦绣、冰纨、绮、毂等类丝织品”得出产品精美,工匠技术水平高;根据所学可知,民营手工业产品主要面向市场;根据“也有雇主按日支领工资”得出存在雇佣现象。 (2)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在明代中期以前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在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新变化:根据“雇主按日支领工资”得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个长安城非常方正、规整,街道笔直如削,以直角交错,将城廓分割成格子一样的“坊”(居民区)与“市"(商业区)。事实上,在唐代长安城这个“大棋盘”中,确实隐藏着一套中世纪式的城市制度:坊与市相分离,坊是封闭的空间,外面有坊墙包围,坊内没有商铺、市场、酒楼,居民想买东西必须到东西二市。市也是一个封闭空间,也有高墙包围,并实行严格的开闭市制度,“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鼓三百声而众以散”,散市即关闭市门。甚至市中百货的价格,也由政府委任的市令决定。这一套城市制度,便是“坊市制”,与“坊市制”相配套的还有另一项城市制度一“ 夜禁制”。 ——吴钩《为什么说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城市布局与城市商业发展上北宋东京与唐代长安城的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上述不同的原因。 【答案】(1)不同:在城市布局上:唐代市坊分开而宋代打破市坊界限,市分散与宅屋之间;在商业发展上:唐代商业活动有严格时间限制,受政府的管理,城市政治功能色彩浓厚,而宋代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出现晓市夜市,商业活动不在直接受官吏监管,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商业繁荣,出现娱乐场所。 (2)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的提高,政府宽松的商业政策。 【解析】(1)不同:在城市布局上:根据“坊与市相分离”可知唐代市坊分开,根据材料二可知,宋代打破市坊界限,市分散与宅屋之间;在商业发展上:根据“市也是一个封闭空间,也有高墙包围,并实行严格的开闭市制度”“市中百货的价格,也由政府委任的市令决定”得出唐代商业活动有严格时间限制,受政府的管理,城市政治功能色彩浓厚,根据“夜市”“瓦肆”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商业繁荣,出现娱乐场所。 (2)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社会需求提高,政府的商业政策等角度分析解答。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 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涉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意味着灾难。 ——摘编自[美]R. 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在世界市场成熟过程中,流通的货物品种发生了变化。地理大发现初期,以奢侈品流通为主流的趋势被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商品如纺织品、矿产品和金属制品等取代,世界各地区之间、居民和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日益加强。在世界市场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掠夺和榨取财富的活动也由一个地区扩大到世界范围。 ——摘编自沈汉《论世界市场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大西洋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的主要历史事件,并解释这一事件“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意味着灾难”的含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最终形成的意义。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含义: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揭开了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序幕。 (2)过程: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随后的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意义: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解析】(1)事件:根据“在1500 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可知是新航路开辟。含义: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从新航路开辟揭开了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序幕,说明对其他地方的人意味着灾难。 (2)过程: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分析总结。意义:根据“世界各地区之间、居民和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日益加强”得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根据“由一个地区扩大到世界范围”得出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结合所学,还可从促进世界整体生产力水平提高、推动国际劳动分工发展等分析总结。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工业资本结构(不包括东北和台湾地区,按1936年不变价格计算)。 年份 1936年(%) 1946年(%) 全部工业资本总额 100.0 100.0 其中,帝国主义在华工业资本 61.4 32.8 中国工业资本 38.6 67.2 中国工业资本总额 100.0 100.0 其中,官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 15.0 67.3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本 85.0 32.7 ——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4辑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一条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明确提取材料信息,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提出观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论述:可从1936年外国资本占绝对优势,官僚工业资本的比重上升速度最快,民族工业资本的比重下降最快,说明中国民族工业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道路艰难曲折,结合所学,可从日军以各种手段对沦陷区民族工业进行掠夺、抗战和全面内战中官僚资本的压榨、战胜利后美国经济侵略的冲击等角度说明发展曲折的具体原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