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 2、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 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 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 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 2.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 A. 重视民心向背 B. 宣扬君权神授 C. 实行等级制度 D. 依赖家族关系 3.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乱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 A. 普遍推行郡县制 B. 实行三公九卿制 C. 恢复宗法分封制 D. 用权术驾驭大臣 4. 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A. 宣扬以德治国 B. 辩护政治法统 C. 推动经济交流 D. 加强民族融合 5.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6.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表格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1. 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A. 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 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C. 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 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2. 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 A. 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 B. 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 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D. 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 3. 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由此可见,讼师 A. 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民间侠士 B. 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司法从业者 C. 是政府部门专职司法的官吏 D. 是崇尚外儒内法的科举落魄者 4. 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5. ‎《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 A. 自身不正贪污腐化 B. 不善理财入不敷出 C. 阁臣弄权不合制章 D. 世俗日下嫉贤妒能 6. 雍正帝时,军机处虽因军务而设,但其职掌并不限于此,“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由此推知,军机处 A. 职权范围不断扩大 B. 掌握军国大事的决策权 C. 推动皇权空前强化 D. 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7. 读下表, 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 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1.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 历史学家费孝通说:“小农制是中国农业技术不能改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小农场上,不但现在利用动力的机器用不进,连耕牛都不能充分利用。技术不能改良,农民们要凭赤手赤足在田里劳作,农业里拖住了大量人口,农民的生活程度也终是在饥饿线上挣扎。”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小农经济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B. 古代铁犁牛耕并未真正普及 C. 小农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D.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是历史趋势 3. 表:‎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4.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5. 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B. 土地兼并的盛行 C.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 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 6.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7.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 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D. 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1. 时代 ‎ 政区名称 ‎ 北方数量 ‎ 南方数量 ‎ 秦末 ‎ 郡 ‎ ‎34 ‎ ‎13 ‎ 西汉元始二年(2年) ‎ 郡、国 ‎ ‎71 ‎ ‎32 ‎ 西晋太康元年(208年) ‎ 州 ‎ ‎11.5 ‎ ‎7.5 ‎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 道 ‎ ‎7 ‎ ‎8 ‎ 唐元和八年(813年) ‎ 路 ‎ ‎8 ‎ ‎15 ‎ 表说明 A.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B. 行政区划调整兼顾南北平衡 C. 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D. 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政区变迁 2.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 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3. 据明末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 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这一现象 A. 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 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 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 D. 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4.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工场手工业 D. 家庭手工业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官僚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行政管理的形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弑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 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悉、左悉、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9分)‎ ‎(2)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两位宰相的共同主张。(4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完成(12分)‎ 表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的部分 ‎ 序号 ‎ 人物 ‎ 备注 ‎ ‎2 ‎ 牛顿(1642〜1727) ‎ 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 ‎4 ‎ 孔子(前551〜前479) ‎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 ‎6 ‎ 蔡伦(?〜121) ‎ 中国造纸术的重大改进者。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 ‎ ‎9 ‎ 哥伦布(1451-1506) ‎ 发现美洲新大陆。 ‎ ‎10 ‎ 爱因斯坦(1879〜1955) ‎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 ‎11 ‎ 马克思(1818〜1883) ‎ 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 ‎18 ‎ 秦始皇(前259〜前210) ‎ 开创了中国政治和文化统一的格式。 ‎ ‎20 ‎ 毛泽东(1893〜1976) ‎ 领导共产党夺取政权并在以后的27年中,对这个大国进行相当规模的改造。 ‎ ‎23 ‎ 马丁•路德(1483〜1546) ‎ 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 ‎ ‎24 ‎ 哥白尼(1473〜1543) ‎ 发表《天体运行论》,推翻地心说,建立日心说。 ‎ ‎25 ‎ 瓦特(1736〜1819) ‎ 蒸汽机的重大改进者。 ‎ ‎27 ‎ 乔治•华盛顿(1732〜1799) ‎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担任美国首届总统。 ‎ ‎38 ‎ 爱迪生(1847〜1931) ‎ 有数量巨大的一千多种发明。 ‎ ‎73 ‎ 卢梭(1712〜1778) ‎ 提出“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学说。 ‎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力量是多元的。从上表中任选三位或三位以上杰出人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27.(15分)甘地反工业主义思想是20世纪世界反现代化思潮中的重要流派。‎ 阅读材料: 印度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甘地从童年时代起便深受印度教教义的影响。在西方期间,他作为一个有色人种受到了严重的歧视。甘地说在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家鲁金斯的著作里“发现了它反映着我自己的一切最深切的信念”,“种地的人和做手工的人的生活,是有价值的生活”。甘地悲愤地宣布,英国运走了印度的棉花,又用廉价的大工业纺织品打碎了印度的手纺车。甘地说:“除了小纺轮上的小纺锤,我那简单的头脑别无所求。”他提出每个村社都应成为自给自足的单位,村社经济能够避免西方国家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而造成的加重对国内人民剥削的趋势。‎ ‎——甘地《印度自治》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甘地反工业化思想的渊源及其主要内容。(7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是如何实践反工业化思想的,简评他的反工业化思想。(8分) ‎ 答案和解析 ‎1.A 2.A 3.C 4.B 5.D 6B 7.C 8.D 9.B 10.B 11.C 12.C 13.D 14.A 15.C 16.A 17.B 18.C 19.B 20.C 21.D 22.C 23.A 24.B 25.(1)表现:世家传承受到冲击,政治上呈现出“平民化”风貌。(或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背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生巨变;分封制瓦解;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改革及长期战争。‎ ‎(2)主张:皇帝独裁会招致天下大乱;皇帝与士人共治天下。‎ ‎(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作用: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26.【答案】示例一:杰出人物能够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1687年,牛顿出版了经典力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马丁路德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天主教的权威,创立了新教,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推动欧洲社会思想解放。    综上所述,杰出人物对人类历史发展起先导作用。 示例二: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传播和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开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爱迪生的发明促进了电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改变了人类生活。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 示例三:思想创新促进人类历史进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卢梭提出“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学说,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共和。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综上所述,思想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 ‎27.【答案】(1)渊源:受宗教思想的影响;吸收了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家的某些思想;甘地在西方的体验;西方工业化的弊端暴露。内容:批判英国的殖民统治;提倡手工纺织;建立自给自足的村社。 (2)实践:抵制英货;开展手纺车运动,鼓励家庭纺织;开展食盐运动,自制食盐。简评:鼓起了印度人民争取独立自主的信心和勇气;对西方工业文明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