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此可知( )‎ A.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 B.王位世袭制的完善 C.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 D.贵族政治正式形成 ‎2.据考证,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营建的北长城建造不在三国原有疆界之内,而远在向北数百里乃至上千里的农牧分界线上。这一状况( )‎ A.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B.说明三国国力最为强盛 C.反映了国家统一趋势 D.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 ‎3.南朝梁武帝时,学校教育有所发展,建有国学,以五经教授,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国学馆学生,不限贵贱,“引寒门隽才,不显人数”。并且出现了“甲科”之名,只要考得好,就是“牛监羊肆,寒品后门”,都要“随才试吏”。对此材料合理的解释是南朝梁武帝( )‎ A.重用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 B.重视学校教育,采取考试取官的方式 C.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4.唐朝诗人孟郊在七言律诗《登科后》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时孟郊已46岁。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引领人们的价值观 ‎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冲击了土族门阀制度 ‎5.1727年,清政府设驻藏大臣正副二人,监督政务,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西藏留驻川陕兵两千人、滇军一千人,分驻拉萨和昌都,归驻藏大臣指挥。这些措施( )‎ A.消除了西藏的分裂割据势力 B.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C.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D.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直接管理 ‎6.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 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 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7.有人研究指出,吴承恩(江苏淮安人)的小说《西游记》中有多场宴会,而饭菜几乎都是如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等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准确描述了玄奘取经途中遇见的食物 B.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影响到周边国家 ‎ C.反映了作者生活时代的南方饮食文化 D.说明小说因其艺术性不具备史料价值 ‎8.雍正五年,浙江巡抚李卫奏道:浙省居民稠密,户口繁多,而杭、嘉、湖三府,本地又多种桑麻,是以产米不敷民食,向借湖广、江西等省外贩之米接济。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清朝中叶江南地( )‎ ‎ A.民间手工业发展繁荣 B.经济实力下滑严重 ‎ C.农业生产力日益下降 D.雇佣关系已经出现 ‎9.某博物馆拟建秦、汉、唐、宋历史文化展,需要选择一些具备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信息作为时代标签。下表按照朝代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①‎ 太学 水排 刺史 《说文解字》‎ ‎②‎ 亭长 直道 小篆 典客 ‎③‎ 参知政事 交子 《清明上河图》《武经总要》 ‎ ‎④‎ 釉下彩绘 高转筒车 政事堂 颜体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0.明代歙人吴长公自幼业儒,父客死异乡后,母令他弃儒业贾继承父业。吴长公遵母命外出经商时说:儒者直孜孜为名高,名亦利也。籍令承亲之志,无庸显亲扬名,利亦名也。不顺不可以为子,尚安事儒?乃今自母主计而财择之,敢不惟命。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弃儒从商”现象的出现,是儒学正统地位动摇的表现 ‎ B.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 C.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孝道文化在商业利益的冲击下,逐渐走向消亡 ‎ D.遵从母命“弃儒从商”可理解为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 ‎11.“(领事裁判权)其损害我国的主权,自然无待于言了。然各国亦同蒙其不利(最重要的,如领事不晓法律,各国相互之间,亦须各归其国的领事起诉)。且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中国决不能允许外国在内地杂居……”。材料意在说明( )‎ A一此列强有意有条件地放弃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 B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C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不利于列强在华的侵略活动 ‎ D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容易使列强之间产生矛盾 ‎12.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 B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 C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 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 ‎13.“体用之争”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辩,它出现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程中。到了清末,扩展到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争论,“体用之争”有了更新的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体用之争”的实质相同 B.第一次争论根本目的是实现近代化 C.第二次争论清楚认识落后根源 D.近代思想解放在曲折中发展 ‎14.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称日本为“蕞尔三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士绅阶层逐渐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据此可得出( )‎ A.社会心态变化取决于清朝士绅阶层心态变化 ‎ B.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意识彻底觉醒 ‎ C.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中国人对国情有了新认识 ‎ D.甲午中日战争推动清政府实行彻底的变法改革 ‎15.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材料反映了( )‎ A.史料研究先辨别真伪 B.历史叙述带主观政治倾向 C.报刊比日记更客观 D.《晨报》是资产阶级报刊 ‎16.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 A提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 C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D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17.关于能不能打垮国民党政权,毛泽东曾说,当农民把大牌子写着“张二狗二垧地”的时候,共产党扎根了。这揭示了( )‎ A.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B.土地改革瓦解了反动统治 ‎ C.民众支持是革命胜利的基础 D.党的文化教育成绩显著 ‎18.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次年1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流通中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这一举措( )‎ A.推动实现国家政治统一 B.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说明政府为抗战做了充分准备 ‎19.辛亥革命后,川军因军阀割据和派系互斗,军纪涣散、装备拙劣,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军队”。然而,从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开始,川军40万人出川抗战,此后8年中,加上各种支援人员共计350万人,伤亡64万人之多,居全国之首,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这有力地证明( )‎ A.四川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B.四川为抗战付出了惨重代价 C.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D.川军已成为各战场抗战主力 ‎20.1952年,周恩来深入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经验,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其中,“同我国已建交的东南亚国家,过去是殖民地,现在由当地资产阶级来统治。”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 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原则 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21、台湾歌手壬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D.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22.2017年1月18日《朝闻天下》:1月6日,中国外交部亚投行成立一周年生日,又有30个经济体提出加入意向,一年中,亚投行共发放贷款17.3亿美元。这说明中国外交( )‎ A.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 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C.大力推行多这外交政策 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 ‎23.有学者在论述罗马法时指出,原始制度注重对法律过程的考究,法律后果并不是产生于单纯的协议或者简单的意思表示,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特定的话语。这说明罗马法( )‎ A.法律关系主体狭隘 B.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 C.法律客体范围窄小 D.注重维护公平公正 ‎24.如图是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公元前六世纪初雅典社会关系简图。据此分析,雅典社会发展前七世纪末——前六世纪初( )‎ A.需要解决财产与权利关系 ‎ B.应重点关注外国人与奴隶权益 C.必须消除贵族与平民界限 ‎ D.应进一步细化社会阶层的划分 ‎25.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以上材料说明( )‎ A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 B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 C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 D光荣革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6.有人戏称德意志帝国议会只是“发表独白”的“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不管是联邦议会还是帝国议会,召集权和宣布休会的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这说明德国( )‎ A.政治的发展违背历史趋势 B.帝国议会是皇帝喉舌 ‎ C.代议制具有形式上的意义 D.国家机构设置不健全 ‎27.1803年,英国开始研发蒸汽机车,但还没试制成功,美国就于1807年成功试航了蒸汽轮船。欧洲人发明了电的理论,但美国的爱迪生和贝尔等人对之理解最透彻。这种现象( )‎ A.表明美国抓住了崛起的机遇 B.使美国成为十九世纪霸主 ‎ C.推动美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 D.表明科学加快转化为技术 ‎28.1824年英国《加利尼亚尼信使报》报道了旨在为伦敦人供应新鲜空气的联合股份公司成立的消息,并称新鲜空气来自英国及欧洲大陆。这说明当时( )‎ A.政府注重培育新型的商品市场 B.媒体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 C.工业化严重破坏伦敦人居环境 D.工业革命推动私企迅速发展 ‎29.马克思在1872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所以现在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他将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正,这体现出马克思( )‎ A.具有自我批判和革新的精神 B.主张从历史事件出发研究问题 ‎ 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30.“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它国家落后很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俄国革命比其它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 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 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并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31.冷战时期,美国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三类:民主国家、共产主义国家和夹在中间的第三世界国家。冷战结束后,更是将世界简单地划分为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的南联盟显然被划在了后者的行列,并在美国主导下,北约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这说明,在冷战结束后( )‎ A.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分歧在淡化 B.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 C.美国反共产主义意识并没有弱化 D.民主化已成世界政治发展的大势所趋 ‎32.有文章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划分为“意识形态主导”、“均势因素主导”、“共同利益主导”三个时期。第三个时期反映的国际背景是( )‎ A.美苏冷战政策 B.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 ,为民主制之大陆,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国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均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 ‎ --- 摘自《阳光与闪电--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启示录》‎ 材料二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按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已任。……‎ 经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光荣革命”后,英国再没有发生政治革命……近代以来英国经济发展,政治变迁和社会进步,无不是与温和、渐近的改革相联系的。‎ ‎ ----摘自《英国渐近式发展道路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与法国革命中在对待“传统与变革”这一方面的区别?(11分)‎ ‎(2)根据材料二 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英美式“阳光革命”和法国“闪电革命”对其社会发展有何影响?(14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结合材料和近代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说明必须史论结合)‎ ‎35、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 ‎ 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为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有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钩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 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些衍生,影响深远。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了建筑行业之神。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又叫祖师殿,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至今。‎ ‎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简析鲁班文化的影响。(9分)‎ 历史试卷答案 ‎1—5 AABBD 6—10 DCADD 11—15 ABDCB 16—20 DCCCC ‎ ‎21—25 CCBAB 26—30 CACAD 31—32 CD ‎33.(1)美国把传统与变革相结合,吸收古罗马共和体制基础上建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权力制衡,防止独裁的制度;(6分)法国把变革与传统割裂开来,通过不断的暴力革命打击旧体制、实行议行合一的民主制度。(5分)‎ ‎(2)特点:将传统与变革相结合,形成了以温和和改革与合理妥协为特征的渐近模式(4分)‎ 影响:英美式“阳光革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如美国滑废除黑人奴隶制,但和平渐近式革命可以降低暴力革命对社会造成的损失与成本,使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迅速发展,英美先后成为近代化国家的领头羊。(5分)法国“闪电革命”能较快的改变社会现状,促进社会进步,但暴力革命的方式对社会生产力破坏较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会因为割裂传统与变革的联系,造成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尖锐对立,革命期间的激进措施在革命后被取消,不利于社会平稳发展。(5分)‎ ‎34.(12分)示例:‎ 论题:中国近代外力和内力的结合,推动社会的新陈代谢。‎ 论述: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封建统治日益强化,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地主阶级洋务派为巩固封建统治,镇压农民起义向西方学习“器物”‎ ‎,推动了近代化转型。中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加大资本输出力度,进一步损害中国政治、经济主权。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挽救民族危亡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力图“政治近代化”,推动中国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20世纪初期,列强扶持在华代理人,企图复辟帝制。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革命实践的新方向。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推动工人运动的开展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阶段。‎ 结论:中国近代是外部侵略和内部抗争,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数次改革和革命推动中国近代社会曲折前进直至革命的胜利。‎ ‎35.(1)春秋战争时期战争频繁;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各地文化的交流6分 ‎(2)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重视创新、精益求精、注重实践、敬业专注3分 影响: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