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卫冕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卫冕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三卫冕联考 文综试卷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这不仅是朝代的更迭,也是-种文明的交替,自此,礼乐文化、宗亲文化代替了巫鬼文化、祭祀文化。据此可知 A. 中华文明缺乏连续性 B. 周代政治抛弃神权色彩 C. 周代文明更具进步性 D. 礼乐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看到,周代文化淡化巫鬼文化、祭祀文化,代之而起的是礼乐文化、宗亲文化,这是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因此C项正确;中华文明始终绵延不绝,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周代政治依然具有神权色彩,并没有完全抛弃,排除B;礼乐文化主张等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社会的发展,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故选C。‎ ‎2.西汉桑弘羊认为:要尽可能向国外输出多余商品,以造成国外对国内商品的依赖。从急需黄金和丝绸的敌国换取国内需要的大量商品,这样不但可以削弱敌国,还可以保证国内短缺物资的供应。同时,他还主张禁止铁兵器的贸易。据此可知桑弘羊 A. 主张开辟丝绸之路获取汉朝短缺物资 B. 希冀汉政府介入对外贸易以削弱敌国 C. 其经济思想带有浓厚的政治军事色彩 D. 从根本上否定了汉代传统的抑商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桑弘羊在对外贸易主张上处处考虑强大汉朝,削弱敌国,这说明其经济思想带有浓厚的政治军事色彩,因此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开辟丝绸之路的信息,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不全面,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重农抑商是国策,材料体现不出否定抑商,D项说法错误。‎ ‎3.公元9世纪,走遍东亚大地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撰写的《中亚游记》记载:唐朝的读书人,都可以上公立的学校,由政府提供经费,城市百姓受教育的成本相当低。一旦遇到灾荒战乱,唐朝的官府仓库,更会第一时间打开,给百姓提供粮食和药物。这一记载反映出唐代 A. 较强的公共服务能力 B. 对科举教育高度重视 C. 国富民安的盛世景象 D.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11 -‎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亚游记》中记载,唐代政府设立公立学校、官府仓库,推进公共教育、社会救济等,说明唐代政府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能力,A项正确;对科举教育“高度重视”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公元9世纪的唐朝衰落动荡,不再有“国富民安的盛世景象”,C项错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和材料内容无关,D项错误。‎ ‎4.晚明史学家张岱指出:“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黄宗羲说:“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据此可知,王阳明的思想 A. 彻底打破程朱理学的制约 B. 对史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C. 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D. 与黄宗義的思想本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为暗室一炬”、“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说明张岱和黄宗羲认为王阳明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因此C项正确:“彻底打破”说法过于绝对,因此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史学研究,故B项错误;黄宗羲思想属于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带有早期启蒙色彩进步思想,这和王阳明的思想有本质上的不同,故D错误。‎ ‎5.如图《英话注解》是中国近代由宁波籍商人合作编写的一部书籍,第一作者冯泽夫时为上海钱业界领袖。此书出版后在商界迅速流传,据此可推知 A. 学习西方科技成为时代主流 B. 民族资本家注重向西方学习 C. 宁波成为向西方学习的窗口 D.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 - 11 -‎ 从材料可知,商人合作编写的中英文翻译类的书籍流行很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的具体表现,因此D项说法正确;A项错在“时代主流”;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民族资本家注重向西方学习,因此B项错误;宁波只是这些商人的籍贯,材料无法说明“宁波成为向西方学习的窗口”,故C项错误。‎ ‎6.1919年夏,北京大学代理校长蒋梦麟对学生讲道:“诸君当以学问为莫大的任务。西洋文化先进国家到今日之地位,系累世文化积聚而成,非旦夕可……故救国之要道,在从事增进文化之基础工作,而以自己的学问功夫为立脚点,此岂摇旗呐喊之运动所可几?”对上述讲话的合理认知是,蒋梦麟校长 A. 力图否定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 不主张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C. 不赞成青年学生参加游行示威 D. 旨在鼓励学生终身研究西洋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蒋梦麟认为青年学生应“以自已的学问功夫为立脚点……故救国之要道……以自己的学问功夫为立脚点,此岂摇就呐喊之运动所可几”,这反映出他不赞成青年学生抛弃学业参加游行示威,因此C项正确;力图否定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主张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鼓励学生终身研究西洋文化”,故D错误。‎ ‎7.1940年,毛泽东指出: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所以,虽然处在帝国主义时代,他们也还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保存着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反对本国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性,可以同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他们所愿意反对的敌人。毛泽东的这一论述 A. 首次明确了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B. 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表明资产阶级是我党可靠同盟军 D. 沿袭了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基本认知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认为可以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反对革命的敌人,这一理论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B项正确;A项说法错在“首次明确”;农民阶级是我党可靠的同盟军,故C项错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8.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市居民收入增长超百倍,下表为北京市居民收入每提升一个量级所用时间简表。这反映出 - 11 -‎ A. 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居民收入增长较慢 B. 中国加入WTO导致了居民收入过万 C. 北京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速度在全国领先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成就巨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数据可知,北京居民收入每提升一个量级所用的时间大大缩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巨大,因此D项正确;表格中没有比较项,数据体现不出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居民收入增长较慢,故A项错误;居民收入过万时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所以收入过万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因此B项说法错误;没有其他数据比较,不能得出北京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速度在全国领先,故C项说法错误。‎ ‎9.古雅典执政官由公民选举产生,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其地位逐渐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公元前487年后,厄菲阿尔特对雅典政制进行改革,执政官才在雅典政治中失丢其重要的角色。这 A. 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遭破坏 B. 折射出直接民主制发展历程 C. 说明贵族势力遭到致命打击 D. 加剧了伯里克利改革的困难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看到,选举产生的执政官地位逐渐下降,这从侧面反映出公民直接参政议政的直接民主制获得发展,因此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因此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贵族遭到打击的内容,C项说法和材料主旨不符,因此C项错误;执政官地位下降和伯利克里改革是否遇到困难没有必然联系,因此D项错误 ‎10.‎ - 11 -‎ 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思想盛行。随着黑死病的日益猖獗,面对死亡,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待转向尘世的享乐,甚至主教、传教土和僧侣也都以不光彩的方式卷入这股潮流。这反映出 A. 教会权威荡然无存 B. 人文主义潜滋暗长 C. 宗教改革倡导享乐 D. 瘟疫横行道德败坏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待转向尘世的享乐,甚至主教、传教土和僧侣也都以不光彩的方式卷入这股潮流”可以看到,面对疾疫流行人文主义潜滋暗长,因此B项正确;A项中的“荡然无存”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宗教改革,因此C项说法错误;材料信息未强调道德败坏,故D项说法错误。‎ ‎11.1847年,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现今的一切贫困灾难,完全是由不适合于时间条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这就“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据此可推知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已经显露 B. 工业革命引发人类贫困和灾难 C. 西方工业文明出现衰落的迹象 D.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现今一切贫困灾难,完全足由已不适合于时间条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等信息可推知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已经显露,因此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推知,因此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出现衰落的迹象”不符合当时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因此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谈不上发展,因此D项错误。‎ ‎12.“耐克、苹果、戴尔、惠普等都是中国制造,而不是美国制造,原先的重工业基地诸如俄亥俄州一片凋零,工人很难找到工作。”美国总统特朗普大喊:“我要所有工作岗位回来,我要所有大公司把就业岗位带回给美国人民。我要改变一亿美国人挣扎在贫困线上这一残局,重建国内经济。”据此可知 A. 中国掌控了全球科技研发的制高点 B. 特朗普欲使美国重新登上世界霸主地位 C. 美国力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全球化削弱了发达国家的经济竞争优势 - 11 -‎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言论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使美国失业人数增多。这说明经济全球化削弱了美国的经济竞争优势,因此D项正确;“中国制造”不等于中国掌控了全球科技研发的制高点,因此A项错误;现阶段,美国依然是最强大的国家,故B错误;第三世界国家力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祖先崇拜。商周将祖先当作天神崇拜,两汉统治者多次强调“奉宗庙社稷,承祖宗休烈”。唐、五代时期诸帝宣扬“祖宗之法,期于慎守”。宋朝统治者认为“祖宗之法”是治理国事的“法宝”,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该有的治事态度,既包括维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明代《皇明祖训》《太祖宝训》等涵盖的内容很广,大凡从制度法令到机构设置、从守成皇帝的基本言行到百官的行为规范,都作了十分具体而细致的规定。‎ ‎——摘编自邓小南《祖宗之法》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疾呼“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也;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即如此地为外交之署,亦非祖宗之法所有也。因时制宜,诚非得已!”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重新垂帘训政,行礼如仪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审讯光绪皇帝。她疾言2厉色地责问说: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为!.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聩不肖乃尔!变乱祖法,臣下犯者,汝知何罪?试问汝祖宗重,康有为重?背祖宗而行康法,何昏聵至此!难道祖宗不如西法,鬼子反重于祖宗乎?‎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统治者用“祖宗之法"治理国家的原因及得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与慈禧太后对待“祖宗之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实质,并综上谈谈其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答案】(1)原因:维护统治的需要;朝代初期既定法令的合理之处;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态的影响;农耕社会的稳定。‎ - 11 -‎ 得:有利于匡正后继统治者的过天,保持王朝初期的开拓进取精神;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失:不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致使封建政治体制逐渐走向僵化。‎ ‎(2)态度及实质:康有为主张变革“祖宗之法”,实质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推进变法的舆论。慈禧太后主张“祖宗之法不能变".实质是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变法的借口。‎ 启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改革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祖先崇拜”得出宗法观态的影响;根据“宋朝统治者认为‘祖宗之法’是治理国事的“法宝”,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该有的治事态度,既包括维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得出维护统治的需要;朝代初期既定法令的合理之处;儒家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得出农耕社会的稳定。中国古代统治者用“祖宗之法"治理国家的得失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得的一面是有利于匡正后继统治者的过失,继承王朝初期的开通进取的精神,有利于统治稳定和传统文化传承;失的一面是不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导致封建政治体制逐渐走向僵化。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也;……因时制宜,诚非得已”可知康有为主张变革“祖宗之法”,结合所学可知其实质实际上是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推进变法的舆论;根据“背祖宗而行康法,何昏聵至此!难道祖宗不如西法,鬼子反重于祖宗乎”可知慈禧太后主张“祖宗之法不能变",其实质是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变法的借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当代国家治理中,一方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或趋势。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升级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技术水平低、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其产业结构必然处于较低层次上。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否顺应潮流进行升级,不但可以带来利润率与GDP增长指数提高,而且可以带来社会发展指数、人民幸福指數的提高等。0O ‎——摘编自陶维乐《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 - 11 -‎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论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 阐述: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取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由此成为世界霸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两国进行技术创新,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美、德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十月革命后,苏联曾一度是依赖机器进口的落后农业国,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由农业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转变,苏联国力大大增强;二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综上,国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家的强大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否顺应潮流进行升级,不但可以带来利润与GDP增长指数提高,而且可以带来社会发展指数,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等相关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归纳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的观点,将观点明确以后,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用两到三个史实,对这一论题展开阐述,说明近代以来,英、美、日等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幸福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最后对这一论述过程进行总结和升华;在论述过程中,注意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规范。‎ ‎15.材料 北魏拓跋焘时期,政府屡下诏令,对战争中“尽忠竭节”,"蹈锋履难"的将士,或升官进爵,或賞赐以人口、牲畜及金银、古玩、缯帛等物质。对违犯军纪者,则给予严惩,虽亲贵重臣,也不宽贷。公元431年,北魏取得败柔然、降高车、灭夏国的军事胜利后,又提出“偃武修文”,统治者带头尊崇孔子,提倡儒学,大量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444年,政府削减.上谷苑圈之半为民田。又推行有牛和无牛人户换工种田的做法,“基田大为增辟”。446年北魏下诏灭佛,在各地焚毁所有的佛像和佛经,沙门无少长悉坑之,禁止佛教的传播。拓跋焘晚年脾气暴躁,诛戮过多,由于刑罚严酷,国内曾经几度政治混乱。‎ ‎——摘编自杜士铎等编《北魏史》‎ - 11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拓跋焘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拓跋焘改革历史影响。‎ ‎【答案】(1)内容:整肃军纪,严明赏罚;崇尚儒学,重用汉族知识分子;调整生产关系,鼓励农业生产;打击佛教,禁止佛教传播。‎ ‎(2)影响:提升了军队战斗力;为消灭割据政权,统一北方创造了良好条件;推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后期的残暴统治和严酷刑罚激化了社会矛盾。‎ ‎【解析】‎ ‎【详解】(1)“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信息“对战争中‘尽忠竭节’,‘蹈锋履难’的将士,或升官进爵,或赏赐以人口、牲畜及金银、古玩、缯帛等物质。对违犯军纪者,则给予严惩,虽亲贵重臣,也不宽贷”得出:整肃军纪,严明赏罚;由材料信息“统治者带头尊崇孔子,提倡儒学,大量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得出:崇尚儒学,重用汉族知识分子;由材料信息“政府削减上谷苑圈之半为民田。又推行有牛和无牛人户换工种田的做法”得出:调整生产关系,鼓励农业生产;由材料信息“下诏灭佛,在各地焚毁所有的佛像和佛经,沙门无少长悉坑之,禁止佛教的传播”得出:打击佛教,禁止佛教传播。‎ ‎(2)“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信息“或升官进爵,或賞赐以人口、牲畜及金银、古玩、缯帛等物质。对违犯军纪者,则给予严惩,虽亲贵重臣,也不宽贷”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提升了军队战斗力、为统一北方创造了良好条件;由材料信息“统治者带头尊崇孔子,提倡儒学,大量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444年,政府削减上谷苑圈之半为民田。又推行有牛和无牛人户换工种田的做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推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由材料信息“拓跋焘晚年脾气暴躁,诛戮过多,由于刑罚严酷,国内曾经几度政治混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后期的残暴统治和严酷刑罚激化了社会矛盾。‎ ‎16.材料 ‎ - 11 -‎ ‎ 巴黎和会后,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一批北洋外交家力主中国应与德国单独议约。1920年,中德谈判开启,当时的外交总长颜惠庆对德国比较了解,对中德谈判较为有利。1921年5月20日,中国北洋政府和德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德协约》。《中德协约》废除了德围对中国的旧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德国在天津与汉口的租界,除此之外还拿到了一笔极为可观的赔款。北洋政府考虑到中国原本欠德国商社的债务,德国人持有的中国国债,要求德国赔款8400万,同时,之前未赔付完整的庚子赔款一笔勾销,战时所扣押的德国船只一律视作战利品,无需交还德国。以上各项总计,中国获利约二亿五千万之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令列强赔款,也是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上少见的平等条约之一,因战争而中断四年的中德关系得以恢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德协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德协约》的签订。‎ ‎【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战胜,德国战败;中国代表未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中国人民长期反抗帝国主义侵路;中国近代外交家的努力;德国战败,实力下降。‎ ‎(2)简评:中德关系得到恢复;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彰显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国际地位;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巴黎和会后,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一批北洋外交家力主中国应与德国单独议约。1920年,中德谈判开启,当时的外交总长颜惠庆对德国比较了解,对中德谈判较为有利。”结合所学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战胜,德国战败;中国代表未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中国人民长期反抗帝国主义侵路;中国近代外交家的努力;德国战败,实力下降等方面分析回答。‎ ‎(2)根据材料“1921年5月20日,中国北洋政府和德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德协约》。《中德协约》废除了德围对中国的旧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德国在天津与汉口的租界,除此之外……中国获利约二亿五千万之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令列强赔款”可知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彰显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国际地位;根据材料“因战争而中断四年的中德关系得以恢复。”可知中德关系得到恢复;虽然中国在对德合约中获胜,但在当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17.材料 ‎ - 11 -‎ ‎ 胡兆富,1926年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1943年参加泰宁抗日游击队,由于上过几年学,经过培训学习后他成为一名卫生员,长期在一线救治伤员。胡兆富先后参加过鲁南战役、开封战役、孟良卤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经历的大小战役战斗共有46次。在战场上,每当有战友牺牲或者受伤,胡兆富都不顾枪林弹雨、毫不犹豫地冲上去。1948年的开封战斗中,他先后胸部、脑部负伤,仍坚持救出11名伤员。情急危难之时,他也经常扛枪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先后荣获特等功2次、一等功7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5次、四等功2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1958年,转业到金华兰溪兰江冶炼厂的职工医院工作;1963年奉调到血吸虫病的重灾区常山开展医务工作。离开战场到地方,60多年过去了,胡兆富从未向外人炫耀过他的军功章。1985年胡兆富离休,当时家里一点存款都没有,医院想高薪返聘他,可胡兆富只象征性地收了1元钱的年薪。“为人民服务是应该的,我不想通过这种方式赚外快。”‎ ‎——摘编自曾杨希《芳华虽逝英雄不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兆富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兆富的先进事迹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答案】(1)贡献:参加扰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积极救治伤员;直接参加战斗,为建立新中国做出贡献;转业地方医院,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做出贡献;深人抗疫-线,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2)时代精神:忠诚于祖国,忠诚于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怕危险和困难,勇往直前;淡泊名利,深藏功名。‎ ‎【解析】‎ ‎【详解】(1)贡献:根据材料中“1943年参加泰宁抗日游击队……长期在一线救治伤员”,“1948年的开封战斗中,他先后胸部、脑部负伤,仍坚持救出11名伤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兆富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积极救治伤员;根据“情急危难之时,他也经常扛枪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先后荣获特等功2次、一等功7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直接参加战斗,为建立新中国做出贡献;根据“1958年,转业到金华兰溪兰江冶炼厂的职工医院工作;1963年奉调到血吸虫病的重灾区常山开展医务工作”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胡兆富转业地方医院,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做出贡献,还深人抗疫一线,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 ‎(2)精神:根据材料中“经历的大小战役战斗共有46次”,“每当有战友牺牲或者受伤,胡兆富都不顾枪林弹雨、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等信息可知,胡兆富不怕危险和困难,勇往直前;根据材料中“60多年过去了,胡兆富从未向外人炫耀过他的军功章”,“家里一点存款都没有,医院想高薪返聘他,可胡兆富只象征性地收了1元钱的年薪”等信息可知,他淡泊名利,深藏功名;整合胡兆富的言行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兆富一生的先进事迹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忠诚于祖国,忠诚于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 - 1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