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郡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度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珍惜亲情、渴望相相聚情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家国一体,强调家国情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是秦朝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C选项是西周管理全国的政治制度;D选项是选官用官制度。 点睛:解答本题可以从宗法制的特点入手。宗法制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2.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推知 A.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生产区 B. 甲骨文是研究农学的重要资料 C. 《诗经》是反映农事的文学作品 D. 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 【答案】D 【解析】 黍和稷在甲骨文中和《诗经》的频繁出现说明这两种粮食作物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表明它们是商周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因为没有与其他国家对比;B选项没有突出《诗经》在材料中的作用和内容;C选项没有突出甲骨文在材料中的含义。 3.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这表明科举制 A. 有效防止了政权被颠覆 B. 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 打破了贵族特权垄断 D.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中可以看出,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4.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 珐琅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B. 晋商、徽商往来于丝绸之路 C. 波斯图案风格的丝织品是常见商品 D. 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珐琅彩瓷器属于明清时期,活字印刷术始于北宋,故A排除。晋商、徽商等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故B排除。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出现于明清时期,故D排除。丝织品是常见的商品,由于唐朝开放政策,所以能够出现波斯图案风格的丝织品,故D正确。 5.下列材料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突破“市”空间限制的是 A.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B. “天下屏膈,皆为利来;天下藻撤,皆为利往” C.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今闭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市”的空间限制的突破,即市坊没有明显的严格界线。A项说明的是时间限制的突破,不符合题意;B项说明的是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从事商业,不符合题意;C项反映了坊市混在一起,没有严格的界线,C项符合题意;D项反映市坊有严格界线,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6.清朝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B. 纯粹的农工互补关系 C. 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D. 早期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反映了这种现象是服务市场、采用自由雇佣劳动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内部关系,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内部关系,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自由雇佣劳动关系,不是依附性很强的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C项排除。 7.明代引进了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下列人物中你认为中国人最应该感谢的人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C 【解析】 【详解】玉米和甘薯原产于美洲大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促使美洲的物产开始向旧大陆传播,故C项正确。迪亚士只到达非洲南部的好望角,A错误;达·伽马是到达印度的航海家,B错误;麦哲伦的航线是环球航行,D错误。 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成荫”应指( ) A. 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B.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 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答案】B 【解析】 “柳成荫”应该是“无心”而做的,也就是选择洋务运动时期倡导者主观想到而达到的结果。具体来说,洋务派当时出于维护清朝统治而采取的洋务运动这一举措,而维护清朝统治就要解决当时面临的内忧外患,据此来判断,CD是洋务运动期待达到的目标,A并没有达到,故排除ACD;民族资本主义因为洋务运动而产生和发展,其发展会对清政府的统治产生威胁,所以这是洋务运动最初所没有想到的,故选B。 9.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下面那些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 中山装和旗袍 B. 华冠儒服 C. 男女礼服 D. 列宁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B项是中国的传统服装,C项是西方的服装,D项是苏联的服装。中山装是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西装样式,亲自主持设计一种服装式样;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鸦片战争后吸收了西装的优点,成为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所以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选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装的变化 10.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A. 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于萧条状态 B. 由于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 C. 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日益萎缩 D. 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 【答案】B 【解析】 【详解】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由于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发展的机会,故B正确;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于萧条状态是一战后,故A项错误;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日益萎缩是解放战争时期,C错误;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是抗日战争时期,D错误。 【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春夏秋冬” “春”——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 “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 “冬”——解放战争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 11.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 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 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前,中共的重要会议和决策是在共产国际的领导和帮助下进行的。遵义会议上,中共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与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选B。A项明显错误,C项是成就;D项错误,应该是在土地革命开始的时期。 点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遵义会议如何使中共从幼稚走上成熟的,这个可以从遵义会议的出背景来分析。 12.“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 农业合作社的纷纷建立 C. 50年代末“大跃进”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泰山做枕头”、“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等文字可以看出这明显脱离当时中国的实际,属于急躁冒进思想的表现,所以是50年代末“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体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3.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A. 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B. 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C. 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题干的论断,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故C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世界仍然处于两极格局状态;中国确立改革开放方针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D项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D。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概况 14.21世纪初,中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而定价商品不足5%,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B.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D. 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从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材料中95%以上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说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一定成果,故D项正确;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并没有高度发达,A项错误;材料没有与资本主义进行对比,无法得出该结论,B错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材料中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的信息不符合,C错误。 15.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候选者中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下列人物,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是 A. 10岁雅典男童 B. 雅典贵妇 C. 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 在雅典经商的外邦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有资格入选雅典陪审团的只能是公民,雅典的公民指的是除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以外的本邦成年男子。10岁的雅典男童不是成年男子,雅典贵妇属于妇女,在雅典经商的外邦人不是雅典本邦人,他们都不享有公民权,没有资格入选陪审团,故排除A、B、D项;4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为本邦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权,有资格入选陪审团,故选C项。 【点睛】准确掌握雅典公民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A. 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B. 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 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 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方殖民扩张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黑奴贸易(三角贸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现象与西方的殖民扩张相关,实行三角贸易,将非洲黑奴贩卖至美洲, 所以B符合题意。而A明显错误,C不是离开家园的原因,而是美国贩卖黑奴的原因。D错在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后期,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综上,本题选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 1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但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 B. 铁路交通的大规模兴建 C.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D.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棉纺织厂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蒸汽机改良,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有关,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鸦片战争后,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排除。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排除B项。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现象“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但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然后结合工业革命的内容,推测该现象的出现与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有关。 18.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 A. 贵族阶层 B. 工业资产阶级 C. 城市工人 D. 农业工人 【答案】B 【解析】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工人和贫民等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故排除C、D两项,选择B项;贵族阶层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就已获得选举权,与题目中的信息“1832年……新获得选举权”不符,故排除A项。 点睛: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地发展。 19.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斯大林模式 【答案】B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分别指的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本题答案选A项;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即新经济政策,B项不选;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是指斯大林模式,C和D不选。 20.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整个资本主义生产陷入瘫痪状态,工人大量失业,所以纽约的城市市民寻找工作即如备选项B所描绘的那样“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答案选B,A项说法错误,经济危机发生时商品价格下跌, C 项与大量工人罢工,社会不断涌现暴乱不符,D项说法错误,为转嫁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展开激烈的贸易战争。 考点: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点评:经济危机爆发时的主要表现是: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而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直接的矛盾,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经济危机就无法避免和消除。 21.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20世纪30年代初的贸易保护主义恶化了国际贸易。针对这一现象,结合高中历史知识可知,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故答案为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属于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符,A项和D项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C项排除。 【点睛】本题可以得到的史实类选择题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例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建立北约组织 ②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④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题干要求,“此时”指二战结束不久;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故①属于美国采取的军事措施;③世贸组织建立是1995年,时间不符合。故选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霸权政策 2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从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实质是 A. 国际力量的多元化 B. 国家民族意识再次觉醒 C.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 霸权主义政治受到制约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实质是国际力量的多元化,是指影响国际关系的不是单一力量,而是多种力量的合作,A项正确。国家民族意识指各民族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与政治多极化含义不同,B项错误。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指反对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强调由世界各国通过平等协商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共同治理世界事务,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多个政治力量,与问题不符,故C项错误。政治多极化制约霸权主义是其影响,而非其实质,故D项错误。 24.2016年9月4~5日G20领导人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办。G20诞生于1999年,又称二十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以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由此推断G20建立的时代背景是 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 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答案】C 【解析】 由题干看,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建立的时间1999年,可以推断其时代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C。 25.2017年3月29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致函欧盟,正式开启英国“脱欧”程序。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是欧洲共同体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B. 法德和解迈出了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一步 C. 1991年“马约”签署宣告欧洲联盟诞生 D. 欧盟成立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多极化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并不是欧洲共同体创始会员国之一,欧洲共同体的创始会员国是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故A项错误;作为欧洲共同体的主要创始会员国,法德和解迈出了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一步,故B项正确;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在1991年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故选B。 第Ⅱ卷(共50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社会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材料二 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多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大事记(部分)。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 1933-1934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具有怎样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扫除这些障碍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1)原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刺激以及洋务运动的诱导;意义: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2)特点:初步发展,民族资本成为工业资本的主体,主要集中于轻工业,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原因: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以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3)因素: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日本的侵华战争,官僚资本的压榨;美国商品的入侵;关键: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 【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的信息可知是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结合所学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刺激以及洋务运动的诱导回答;意义:依据所学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思想上的影响回答。 (2)特点:依据材料二“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可以得出是初步发展时期,依据“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可知民族资本成为工业资本的主体;依据“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可知投资部门主要是轻工业;依据“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的信息可知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原因:依据材料二“1895-1913年”的时间并结合晚清政府的政策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以及实业救国思想影响等回答。 (3)因素:依据材料三“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可知是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依据“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可知是日本侵华战争;依据“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可知是官僚资本的压榨;依据“《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可知是美国商品的入侵;关键: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扫除这些障碍的关键是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务农于全球各她。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摘编自陈钦庄、计翔翔《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摘编自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以及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频繁。面对经济金球化的迅速发展,几种观点激烈冲突: 观点一:经济全球化是富人的俱乐部,是资本的殖民扩张,所以反对经济全球化。 观点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 观点三: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1500年至20世纪初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关于材料三,你同意哪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倾销商品);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 (2)趋势:经济全球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 (3)同意观点一,反对经济全球化。因为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地位。 同意观点二,赞成经济全球化。因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 同意观点三,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可从以上两个角度结合相关论据说明观点。 【解析】 【详解】(1)本问有2个小问。第一小问是事件,根据材料一信息和结合所学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得出其事件如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小问是方式,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可以得出其方式是国际贸易的发展(倾销商品)和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从材料中“(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得出其方式是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 (2)本问有2个小问。第一小问是趋势,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第二小问是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以得出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 (3)步骤一:选择观点。观点三: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以此为例) 步骤二:阐述观点。肯定经济全球化一般从历史潮流和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解读,可以得出的理由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 否定经济全球化一般从其存在的问题来解读,可以得出的理由是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地位。例如,南北发展差距加大、生态危机加深和全球经济风险加剧等。 步骤三:总结观点。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应该客观理性对待。 【点睛】本题可以得到的备考启示:其一,强化答案来源意识。历史答案大多源自材料信息,所学知识应关注历史分期及其阶段特征;其二,强化材料信息的提炼能力训练。首先是发现,即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字词句段。然后是转化,浓缩关键字词句段并转化成历史学科术语。例如,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可以得出其方式是国际贸易的发展(倾销商品)和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其三,关注开放型综合题(提供观点求证类)的解法。这种类型题一般包括选择观点、阐述观点和总结观点。阐述观点注意具有一定逻辑和史论结合。 28.外交是内政的外延,它牵涉到国家的安全与生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成就得益于怎样的外交基本政策。 (2)请列举建国初期中国取得的三项外交成就。 【答案】(1)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任意列举三项即可。)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新中国外交成就得益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依据所学从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回答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