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50分)‎ ‎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A.以礼为本 B.依法治国 C.隆礼重法 D.君主集权 ‎2、“太”:现代汉语解释为“过于、很、高、大”等,在日语中有“粗、胖”之义,韩语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祭”: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死者表示追悼的仪式”,在日语和韩语中,除了这层意思,还增加了“节日”的用法,如“樱花祭”。可见中、日、韩三国 A.存在文化共通之处 B.曾经同族同宗同文 C.古代崇尚儒家思想 D.自古和睦形同一家 ‎3、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 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4、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5、 朱熹指出:“小道小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 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 ‎6、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 A.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     B.具有鲜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 C.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 ‎7、 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懦家思想 B.完全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的是非观 C.反对以孟子的是非为是非的思想 D.主张是非标准应以时代变化而变化 ‎8、观察下列元代和清代书院分布图(颜色的深浅代表数量的多寡)。如故将其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①儒学影响的扩展 ②士人干政的强化 ③行政区划的变革 ④东北西北部文化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 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宋代商业都市繁荣 ‎ 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 ‎10、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我们认为说下面的话并不过分--要想了解中国,在这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可找到宝贵的答案.三部小说在此后所发挥的力量和对中国人的影响,超过儒家系统的‘四书’、‘五经’百倍。”这说明 A.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可忽视 B.古典小说成为此后国人唯一的文化消费内容 C.民众对理学压抑的反抗 D.预见了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1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②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 ‎③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 ④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诗经•国风》收录了周南、召南、卫、郑、齐、魏、唐、秦、陈、曹等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由此可知,周朝控制的主要区域位于 A黄河中下游 B长江中游 C巴蜀地区 D关中地区 ‎13、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 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    B.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C.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    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14、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清朝编撰《四库全书》把元曲斥于之外。元曲的这种遭遇主要是因为 ‎ ‎ A.元曲语言过于通俗自由 B.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 ‎ C.杂剧过于揭露黑暗现实 D.清政府实行的文化高压 ‎15、梁启超说:“昨日就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如两船相接触,而绝无一楔子以行其问,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梁启超意在说明 A.共和体制不符合国情   B.政体变革需要过渡期       ‎ C.应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D.应以革命推翻清政府 ‎16、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 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 ‎17、康有为将孔子形象从万世师表的“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倡导变革的“先师”,但并没有得到清政府及时人赞同。这说明 A.清政府加紧了舆论控制 B.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C.康有为思想较为激进 D. 康有为未关照传统心理 ‎ ‎18、8746月,西方人报道机器丝业在广州的窘境说“机器来缫丝己引起多人反有些评是没有理的,但另有些批评则很耸人听闻,机器动力代手工操作使人们在觉得恶果很多,这是要的”该报道映的本质是 A. “实业救国”没有上升为社会思潮 B.西方列强在华企业遭到严重破坏 C. “向西方学习”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D. 洋务运动并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 ‎19、“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这种言论出自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20、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年代(年)‎ ‎1896‎ ‎1899‎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人数(人)‎ ‎13‎ ‎143‎ ‎266‎ ‎727‎ ‎1242‎ ‎2557‎ ‎8000‎ ‎①明治维新对知识分子的吸引   ②甲午战争失败对国人的刺激 ‎③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    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 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B.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 ‎22、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23、《四库全书总目》说:“‎ 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 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材料反映 A.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 文化 B.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 C.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                 D.“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 ‎24、1924年2月,北京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国立大学校条例》规定:“国立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由此推断,“国立大学”,的主要职能是 A.培养人才 B.教授高深学术  C.启迪民智 D.适应国家需要 ‎25、1926年6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看《法国革命史》乃知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非其新发明,十之八九,皆取法于法国,而改正其经验也,然而益可宝贵也。”这表明蒋介石 A.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 B.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 C.遵循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D.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 ‎2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 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28、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当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29、1926年6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看《法国革命史》,乃知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非其新发明,十之八九,皆取法于法国,而改正其经验也,然而益可宝贵也。”这表明蒋介石 A.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 B.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 C.遵循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D.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 ‎30、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发表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其内容反映毛泽东的思想出发点是 时间 文章 主要活动或思想观念 ‎1919年 ‎《湘江评论》‎ ‎“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傍着活的事件来讨论”‎ ‎1927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深入湖南农村对农民运动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1930年 ‎《反对本本主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63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A.独立自主          B.理论联系实际 C.武装斗争         D.批评与自我批评 ‎31、‎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 ‎32、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说:“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一报告发表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时期 B.抗日战争即将进入最后阶段 C.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获得胜利时 D.新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33、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34、有学者认为:“1992年,中国似乎又到了一个发展中的关键时间点。尽管经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现象却成为困扰人们内心的新问题——每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武器会被习惯性地再度拿起来。……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 A.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 B.明确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C.明确了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D.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5、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是我国当时 A.提出“三个面向”的需要 B.教育拨乱反正的需要 C.开展“教育革命”的需要 D.科教兴国提出的需要 ‎36、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 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 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 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37、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B.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 C.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 D.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 ‎38、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科技发展情况(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的科技发展得益于人民公社化运动 B.②时期取得的成就是一五计划的成果 C.④时期取得的成果是“两弹一星”‎ D.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从改革开放后三年时间算起 ‎39、2010年时袁隆平先生80华诞,下面是温家宝给他的贺信(节选):‎ 隆平先生:‎ 您好!许久未见面了,甚念。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由此可知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 A.解决了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 B.使中国人民生活由温饱走向小康 C.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D.为中国农业科技赢得了世界声誉 ‎40、法国前总统希拉里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这表明 A.启蒙运动是在中国的影响下产生的 B.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的思想为其服务 C.中国的政治、思想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D.启蒙思想家完全赞同中国的思想主张 ‎41、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42、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43、一套百科全书的“政府”条目中写道:“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根据自然的法则,根据理智,行政长官被赋予实现这个宗旨的权力。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这套百科全书应该首次出现在 A.伯利克里时的雅典 B.宗教改革时期的日内瓦 ‎ C.大革命之前的法国 D.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 ‎44、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 暴 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45、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墨子 B.韩非 C.普罗塔戈拉 D.苏格拉底 ‎46、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 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47、“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据此推断“他们”主张 A.理性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人文主义 ‎48、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说:“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上述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启蒙思想家们关注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政治 B.中国四大发明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C.西方传教士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 D.中、法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49、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说:“绝对空间就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对此观点进行修正的是 A.相对论力学 B.地质力学理论 C.量子论力学 D.光电效应理论 ‎50、西方学者认为,在达尔文之前,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者是业余爱好者和神职人员,研究主要局限于物种的划分。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就像牛顿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贡献一样,将有机生命从宗教制度中解放出来。“现在,上帝只是一个旁观者……人类的思想和创造愈发重要了。”据材料判断,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是 A.否定了教会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 B.促进了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 C.打破了教会对生物学研究的垄断 D.确立了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5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材料一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 从来读儒家的书的,总觉得他有一个矛盾,便是他忽而主张君权,忽而主张民权。‎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主张的主要意图。(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学术三方面,指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的具体表现。(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6分)‎ ‎5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1700年间,中国的任何经验都适应传统学术和敏感性结构。……1601年,以博学多才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传教士甚至被允许进入北京的皇宫,但是基督教传教士只有在学习儒术的端庄外表举止后才能与宫廷学者来往。……当帝国在海外威力强大,国内一派太平、富庶、风调雨顺、人的举止端庄、按照儒家学说的原则组织社会、礼遇那些皓首穷经的人一当所有这些都变成了现实时,为什么还需要任何人都更多地注意外国呢?‎ ‎——引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晚清关于“中西文化差异”认知的变化 时间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咸(丰)同(治)时代 旧式武器与运输 机械武器与运输 光绪时代 家族主义、专制政治、手工业 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业 ‎——摘编自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 材料三 关于侵略的方式,欧美一派贪图金钱,主张把中国变成经济的殖民地;东洋一派更贪图土地,所以又主张把中国变成政治的殖民地。至于中国内为帝国主义文化即西洋文化全面宣传的一派,则比前两派还进一步主张把中国变成文化的殖民地。前一派夺我们的市场,中一派夺我们的土地,后一派夺我们的精神。‎ ‎——引自叶青《全盘西化?殖民地化?》‎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导致这种态度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简述晚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是如何发展的?这些认知先后引发了哪些改革运动?(4分)‎ ‎(3)材料三反映民国初期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出现了哪种倾向?材料三作者是如何评价这种倾向的?(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对待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概括指出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4分)‎ ‎53、(19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 ‎——亚里斯多德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怎样的设想?结合近代美国(或中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孟德斯鸠主张的?(4分)‎ ‎(4)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确立了那些基本蓝图?(6分)‎ 一、选择题 ‎1-5 CABBD 6-10 ADCAA 11-15 DABBB 16-20 DCCBD 21-25 BDAAB ‎ ‎26-30 CCABB 31-35 BBACB 36-40 BACDB 41-45 DBCAC 46-50 DAAAA ‎51、(1)基本主张:君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2分)‎ 意图: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让文化“一统”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以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4分)‎ ‎(2)表现:政治上: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注重实学,经世致用思潮。(6分)‎ ‎(3)理解:儒学从汉代起,成为正统思想,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职的工具。(2分)早期儒学“仁政”、“君轻民贵”等原则是民本思想的基础,在明清之际,发展为对君主专职的批判,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4分)‎ ‎52、(1)态度:轻视。(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原因: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1分)‎ ‎(2)认知:从咸同时代认为西方器物(或军事与交通)比中国先进,到光绪时代认识到西方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生产技术等方面都领先中国。(2分)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分)‎ ‎(3)倾向:全盘肯定和接受西方文化。(1分)‎ 评价:作者反对这种倾向,认为会导致中国社会殖民地化加剧(或“导致中国论为西方的文化殖民地”,“导致中国丧失民族精神”等)。(2分)‎ ‎(4)因素: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剧: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与认识逐渐深入;先进中国人不断探寻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民族工业发展;西方文化发展与传播。(3分,任答三点即可得分。)作用:推动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或促进近代化)。(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3、(1)普罗泰戈拉。他的学说强调了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重要标志。‎ ‎(2)品质: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 ‎(3)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学说;美国资产阶级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答出美国或中国其中之一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