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寒假第一次网络考试历史试题
浏阳市浏阳一中2020届高三(下)第一次网络考试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1.从殷商时期的“惟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 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B.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 2.战国时期,墨家思想曾成为显赫一时的显学。《荀子•成相》中记载“礼乐息灭,圣人隐伏,墨术行”。然而随着战国时代的终结,墨家学说日益走向衰落。这主要是由于( ) A.杜会转型对文化环境的影响 B.法家学说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家取代了墨家的显学地位 D.墨家学说缺乏理论体系的创新 3.汉代晁错认为:“(粮食)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人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从而“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晁错在这里主要提出了( ) A.“重农抑商”论 B.“贱商论” C.“贵粟论” D.“粟爵粟任”论 4.汉武帝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政策的 士大夫官僚队伍。两汉的统治延续四个多世纪,其鼎盛时期人口达到5900多万。这说明( ) A.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B.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C.轻徭薄赋政策的推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5.据学者考订,宋代商人及其子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宋人婚姻论财风气十分普遍,甚至出现“自五季(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的现象。这说明,宋代( ) A.婚姻习俗重视物质利益 B.婚姻买卖现象较为普遍 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 D.财富多寡决定家庭成败 6.唐朝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到唐朝后期,太湖流域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到北宋时则山现了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的政治人物,并且他们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重要。材料表明(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 B.程朱理学推动了文化发展 C.南北文化格局发生重要变动 D.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 7.宋代,知府(州)公事必须通判联署方能生效,通判本身有行政工作;明朝开始确立以知府为府首长,通判作为知府辅佐官,必须“以安静为事”,被视为“闲曹”。这一变化( ) A.说明明朝地方监察形同虚设 B.反映出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 C.有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D.体现了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 8.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 ) 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 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9.如表反映的是1924年和1927年全国棉纺织业中心(上海、青岛、汉口、天津),国产机器棉纱输出量占当地机器棉纱总产量的比重。 上海 青岛 汉口 天津 1924年 61% 28% 47% 0 1927年 50% 15% 19% 0.36% 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上海棉纺业对外部市场依赖度高 B.北方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快于南方 C.大革命破坏了北方棉纺织业生产 D.民族棉纺织业的生存处境迅速恶化 10.如表为清末民族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统计表,表中反映的现象( ) 时间 数量 资本总额(万元) 每年平均投资(万元) 1895﹣1900年 86 1771多 290多 1901﹣1910年 613 13400多 1340多 A.加速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 B.促进洋务经济的进﹣步发展 C.有力抵制了外国列强经济侵略 D.推动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 11.189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筹办湖北纺纱厂时提出:“所有机器、厂屋…费用,俱归垫借。至造厂及一切开办事宜,仍听候本部堂核示遵行,垫办商人不得专擅干预。俟全厂开办有余利,再行将本息按年摊还,还清之后,全厂归官。”这一构想( ) A.旨在摆脱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B.首创官督商办经营模式 C.说明清政府改变了民间设厂政策 D.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下列属于“黄河故事”的是( ) A.中共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D.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13.1939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英译本序言中指出:“抗战在武汉、广州失守后正向着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中国不利于日本的新的阶段发展,这个阶段就是敌我相持阶段。”这一论断( ) A.扭转了正面战场的颓势 B.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阻止了日本的进攻势头 D.鼓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14.中美建交伊始,正当中美两国人民对双方关系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之际,美国国会却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经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正式生效。美国的这种做法( ) A.表明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表明西方代议制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 C.违反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D.表明美国大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15.1953年,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一些建议,例如:要十分注意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大量 生产质量好、价格低的农机具和肥料,还要保证工业品对农村的供应,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等。 基于此,我国对“一五”计划作了较大的调整。这一调整( ) A.推动了农业专业化的实现 B.避免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有利于工业化举措的完善 D.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 16.同1978年相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例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对外开放进人一个新阶段 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 C.全面平反冤假错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7.古希腊建筑虽然以神庙为主,但和庙外部所排列的柱子变化多端、形式多样。从不拘泥,甚至把人像变体为柱子的形式,如伊瑞克缇翁神庙南端的大理石石柱就是以少女像雕刻而成的。这反映了在古希腊( ) A.神庙建筑违背世俗需要 B.建筑艺术蕴古人文精神 C.原始神灵逐渐淡出历史 D.城邦政治影响建筑设计 18.罗马共利国早期,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后米,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表明贵族已丧失制定法律的权力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受到制约 D.成为后世制定法律的典范人与女性公民 19.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会议于1791年颁布宪法,其中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照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享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不享有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一规定( ) A.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B.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限制了公民的参政权 D.否定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20.1791年,法国女性奥兰普。德古热写山了女权运动的标志性文献一《女人与女性公民权利宣言》,结果被送上了断头台。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黑奴的公民权属于奴隶主,并且人的五分之三折算。这说明( ) A.性别和种族歧视是当时西方的普世价值 B.启蒙思想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C.西方的人权思想完全停留在理论层面 D.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尚不发达 21.列宁在1922年一次党代表大会上谈道:“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这说明当时苏俄有些人认为(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完成经济恢复任务 B.新经济政策不符合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C.新经济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出路 D.新经济政策是特殊时期做出的暂时性妥协 22.1933年3月到4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签署相关法令,先后宣布停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等揩施,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 ) A.维护美元霸权地位 B.防止通货膨胀 C.缓和劳资矛盾 D.提升外贸竞争力 23.雷蒙德•加特霍夫指出:“缓和是进行冷战的一种更加老练、不那么好战的做法……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如果一方发动进攻,另一方也有能力摧毁对方。”这说明冷战( ) A.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利于遏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C.维系了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 D.为第三世界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24“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造当保证的条件下,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以上材料。( ) A.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目的 B.揭示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 C.指出了关贸总协定签订的必要性 D.说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 二、非选择题:共3题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陆、海两途的对外交流均极畅通。诸条道路中,最繁忙重要者为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中亚、西亚、南亚的商旅、使团多取此路线。多载运利润高而负重轻的丝帛及小手工艺品,如回鹘人运抵中国内地的物品就是绿珊瑚、翡翠、象牙等质轻价高的品种。安史之乱后,西北丝路被吐蕃切断,转而以海路交通为主。海运手段下,涉及唐境内的各种农牧手工业品,从广州运出的品种包括丝绸、陶瓷、铜、铁、漆器等。唐后期发展起来后的江淮八道经济强大,江淮地区几乎是有能力独力担当国家财赋重担。南方长江流域有“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之说。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二 1790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专利局,奖励技术引进和创造发明。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等国家逐步解除技术封锁,美国得以大量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先后从欧洲引进了汽油机、硬质合金等先进技术。为了解决资金的匮乏,美国各级政府努力维持国际财政信誉,建立健全的金融组织机构和信息中心。1908年美国吸收的外资达到64亿美元,除了用于铁路系统外,还进入了银行、工厂和采矿等部门。19世纪60年代,联邦政府还颁布了《宅地法》和《鼓励移民法》,为外来移民提供保障。1860﹣1900年,进入美国的国外移民总数达1400余万,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摘编自廖君湘《对外开放与十九世纪晚期美国的经济起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唐朝对外开放的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简析其获得成功的原因。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海外看中国 14世纪 中国人用纸币兑换银子的时候,在当时的西方,人们还不知纸币为何物,他们把纸能等同银子的想法看为是极其荒谬的。他们还曾经要求马可波罗收回这些无稽之谈。 ﹣﹣《马可波罗行纪》 1840年﹣1856年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的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共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新中国成立﹣1979 1979年1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来新时代的形象。 ﹣﹣《时代》周刊 21世纪 原定2009年9月28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则于当月19日提前出版,““China's Momen(中国时刻)跃然纸上”,以鲜红的五角星作封面设计,美国媒体关注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时代》周刊 运用相关史实,对上述一段或几段材料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材料 汉文帝即位之时“汉兴二十余年”,拥立大臣们如周勃、陈平等人对汉文帝既存期待之 心,又有考察之意,随时可以废立皇帝。决策层一方面,“多质(朴实、粗野)少文(文化)”,缺乏“为国远虑”的谋略,另一方面,“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看不到当时社会出现的新矛盾,反对“纷乱诸事”。汉文帝首先废除“诽谤妖言之罪”。他认为,“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国之大患”。“ 闻河南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召以为廷尉”。吴公荐洛阳少年贾谊,“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即使贾谊触讳,也不予怪罪。袁盎其父“故为群盗”,其本人曾“为吕禄舍人”,“遇孝文初立,资适逢世”官至中郎将。文帝二年、十五年两次下招,“举方正贤良能直言极谏者”。纳言与求才并重,成为选才与决策的一种制度。 ﹣﹣摘编自邵金凯《再论汉文帝的“因循”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的主旨即可。 【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中“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表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的特征。 B.“民本意识”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于汉武帝时期,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不符。 D.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诸子思想的同源异流特征,“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故选:A。 2.【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墨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解答】 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但是到了秦朝之后墨家思想开始衰落,体现了不同的社会环境对学术文化的影响,这说明社会转型对文化的影响,故A正确; 法家学说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只符合秦朝时期,排除B; 墨家思想走向衰落,主要是因为不适合统一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排除C; 墨家思想缺乏理论创新是其衰落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故选:A。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粮食)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农耕经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 B.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重农,“贱商”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C.题干所给材料中“(粮食)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反映的是晁错贵粟的观点,即重视粮食的观点,这是重农政策的表现。 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粟爵粟任”体现了“贵粟论”,与题意不符。 故选:C。 4.【分析】本题关键信息是“汉武帝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政策的 士大夫官僚队伍”,结合察举制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材料“汉武帝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政策的 士大夫官僚队伍”体现的是汉朝通过察举制完善了官僚队伍,有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汉武帝时期的赋税是比较严重的,C选项排除; 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B。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宋代商人及其子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宋人婚姻论财风气十分普遍”的主旨即可。 【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宋代商人及其子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不能反映对物质利益的重视。 B.题干所给材料侧重讲述婚姻论财风气,而非婚姻买卖现象。 C.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宋代商人及其子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宋人婚姻论财风气十分普遍”可知,宋代婚嫁习俗在受到商品经济冲击的同时,出现了背离传统价值的现象,这表明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 D.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为宋代婚嫁习俗的重财风气,而非财富对家庭成败的影响。 故选:C。 6.【分析】本题关键信息是“北宋时则山现了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的政治人物,并且他们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重要”,结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材料“北宋时则山现了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的政治人物,并且他们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重要”体现的是南方地区出现大批政治人物,这主要和经济重心导致的文化中心南移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A选项排除; 材料与程朱理学无关,B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D选项排除; 故选:C。 7.【分析】本题考查宋代、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通判作为知府辅佐官,必须“以安静为事”,被视为“闲曹”。 【解答】宋代公事须由知府和通判联署,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明代通判只是“知府辅佐官”失去“联署” 权,这有利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故C正确。 A说法片面,排除。 应该是弱化的趋势,排除B。 D是无关项,排除。 故选:C。 8.【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演进情况。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无论是内阁、还是宦官,其权力大小均来源于皇帝,因此题干现象反映了君主专制得到强化,故排除D,排除C。 内阁一直是没有决策权的,排除A。 题干涉及的君主专制,排除B。 故选:D。 9.【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国产机器棉纱输出量占当地机器棉纱总产量的比重”。 【解答】从表中可知,上海、青岛、汉口国产机器棉纱输出量占当地机器棉纱总产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天津国产机器棉纱输出量占当地机器棉纱总产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表明上海棉纺业对外部市场依赖度高,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 B.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失败中已经破产了。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有力的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D.材料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推动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 故选:A。 11.【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所有机器、厂屋…费用,俱归垫借。至造厂及一切开办事宜,仍听候本部堂核示遵行,垫办商人不得专擅干预。俟全厂开办有余利,再行将本息按年摊还,还清之后,全厂归官”。 【解答】张之洞的官督商办构想,强调封建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抑制民间资本的影响力和利润,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正确; AC材料未体现,排除; B错在“首创”,排除。 故选:D。 12.【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黄河故事”。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近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故D正确。 ABC均与“黄河故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故选:D。 13.【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论持久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提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有利于鼓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故D项正确。 AC夸大了这一论断的作用,排除。 《论持久战》是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提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并没有涉及主要矛盾的分析,故B项错误。 故选:D。 14.【分析】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解题的关键是“美国国会却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经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正式生效”。 【解答】《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反中美建交公报的精神,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了严重障碍,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15.【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要十分注意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大量生产质量好、价格低的农机具和肥料,还要保证工业品对农村的供应,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等”。 【解答】“要十分注意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大量 生产质量好、价格低的农机具和肥料,还要保证工业品对农村的供应,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等”表明这一调整有利于工业化举措的完善,故C正确; A理解片面,排除; 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16.【分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例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解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例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主要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故B正确; A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D是21世纪初,排除。 故选:B。 17.【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理解古希腊神庙建筑的特点,得出蕴含人文主义精神的特点。 【解答】在古希腊神庙建筑中,把人像变体为柱子的形式,在神庙南端的大理石柱也以少女像雕刻而成,这说明在古希腊建筑艺术蕴含着早期的人文精神,故B项正确。 神庙建筑的柱体由人像变体而来,说明建筑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世俗的需要,而不是违背,故排除A项。 神庙建筑体现了人文主义但并不表明古希腊原始神灵逐渐淡出了历史,故排除C项。 材料未体现城邦政治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故排除D项。 故选:B。 18.【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习惯法时期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十二铜表法》制定后,作为第一部成文法,使平民能够依据法律条文维护其利益,表明其制约了贵族的法律解释权,故C项符合题意。 《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没有改变奴隶制的社会性质,无法体现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故A项错误。。 贵族对法律解释特权受限制,不是贵族丧失了制定法律的权力,故B项错误。 《十二铜表法》还保留一些原始落后的内容,不是后世法律的典范,故D项错误。 故选:C。 19.【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 【解答】材料中的法国1791年宪法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其中,“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这表明,它通过财产门槛限制了部分公民的参政权,故C正确。 对公民参政权实行财产限制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故排除A。 对公民参政权实行财产限制与资本主义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B。 材料体现了维护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并没有体现出否定君主专制统治,故排除D。 故选:C。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宪法。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宪法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 A.从材料可以看出在18世纪后期,当时的法国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都存在着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而且当时都是用资产阶级法律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特点。选项是正确的,对材料的理解。 B.材料不是突出强调启蒙思想的传播。 C.是错误的表述,西方的人权思想并不停留在理论层面,也深入到了政治实践中。只是材料体现不出来。 D.材料看不出欧美资本主义经济是否发达。 故选:A。 21.【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解题的关键是“1922年”“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 【解答】1922年,苏联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明当时苏俄有些人认为新经济政策不符合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故B正确; 此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废除,故A错误; 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征以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A.当时美元还没有取得霸权地位。 B.罗斯福在金融方面的措施包括实行美元贬值,所以当时不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 C.金融措施不能缓解劳资矛盾。 D.材料中实行美元的贬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刺激美国的产品出口,提升外贸竞争力。 故选:D。 23.【分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的影响。关键信息是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 【解答】根据材料“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可知,冷战建立在美苏势均力敌基础之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故选A项。 冷战格局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导致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故排除BC。 D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 故选:A。 24..【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解题的关键是“ 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造当保证的条件下,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 【解答】“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造当保证的条件下,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故D正确; 世贸组织的宗旨是: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证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故A错误;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是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故B错误; 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26.【分析】(1)本题考查了唐朝时期的商业发展,唐朝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交通发达。 (2)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美国南北战争,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答】(1)变化依据材料一“唐朝前期,陆、海两途的对外交流均极畅通。诸条道路中,最繁忙重要者为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的信息可知前期陆海对外交流均畅通,以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为主;依据材料一“安史之乱后,西北丝路被吐蕃切断,转而以海路交通为主”的信息可知后期西北丝路衰落,以海路交通为主。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亚、西亚、南亚的商旅、使团多取此路线”的信息可知有利于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依据材料一“回鹘人运抵中国内地的物品就是绿珊瑚、翡翠、象牙等质轻价高的品种”的信息可知吸收外来文明成果,促进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依据材料一“南方长江流域有“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之说”的信息可知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并结合所学可知其他的答案,如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为后世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借鉴。 (2)特点:依据材料二“美国得以大量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先后从欧洲引进了汽油机、硬质合金等先进技术”的信息可知领域广,涉及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依据材料二“1860﹣1900年,进入美国的国外移民总数达1400余万,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的信息可知具有阶段性,6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依据材料二“1908年美国吸收的外资达到64亿美元,除了用于铁路系统外,还进入了银行、工厂和采矿等部门”“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的信息可知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原因:依据材料二“1790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专利局,奖励技术引进和创造发明”的信息可知政府进行系统规划;依据材料二“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先后从欧洲引进了汽油机、硬质合金等先进技术”的信息可知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依据材料二“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等国家逐步解除技术封锁”的信息可知英国等欧洲国家解除封锁;结合所学可知还有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故答案为: (1)变化:前期陆海对外交流均畅通,以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为主;后期西北丝路衰落,以海路交通为主。(4分) 影响:有利于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吸收外来文明成果,促进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重心南移;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后世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借鉴。(10分) (2)特点:领域广,涉及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具有阶段性,6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6分) 原因:政府进行系统规划;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英国等欧洲国家解除封锁;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2点4分3点5分) 26.【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需结合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来解答。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长期领先世界,北宋时期出现了纸币,大大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18世纪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世界局势发生重大改变,但中国的统治者依然闭关锁国,因循守旧,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的形象,大打折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的良好形象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故答案为: 观点:经济文化发展影响国家形象。 示例: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长期领先世界,北宋时期出现了纸币,大大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18世纪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世界局势发生重大改变,但中国的统治者依然闭关锁国,因循守旧,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的形象,大打折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的良好形象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7.【分析】本题考查汉文帝改革。(1)本小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汉初政治和经济状况、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和因循守旧等方面分析;(2)本小问,依据材料,结合改革内容和所学分析。 【解答】(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汉文帝即位之时“汉兴二十余年”,拥立大臣们如周勃、陈平等人对汉文帝既存期待之 心,又有考察之意,随时可以废立皇帝。决策层一方面,“多质(朴实、粗野)少文(文化)”,缺乏“为国远虑”的谋略,另一方面,“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看不到当时社会出现的新矛盾,反对“纷乱诸事”,结合所学从汉初政治和经济状况、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和因循守旧等方面分析。 (2)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结合改革内容和所学从人才涌现、促进改革、开创新的人才制度和文景之治出现等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 (1)背景:汉初面临政治稳定和经济恢复发展的艰巨任务;统治阶层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统治阶层大多因循守旧。(6分) (2)意义:废除“诽谤妖言之罪”,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涌现;大胆使用、提拔新人,有利于改革的进行;开创了汉代新的人才选拨制度,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9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