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丰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 高一历史 2020.01 (本试卷共100分,作答时长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1.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1éi),其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皇帝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体现出的是分封诸侯的信息,因此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可以用来研究分封制,故选B;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后期的首领选贤任能制度,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排除A;皇帝制出现是秦朝时期,排除C;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不符合材料“做燕地的君侯”的信息,排除D。故选B。 2.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出现于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空间中的经济现象是 A. 农业生产以集体耕作为主 B. 劳动工具材质以青铜器为主 C. 铁犁和牛耕逐步得到推广 D. 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根据材料图片信息“秦、韩、赵、魏、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战国时期,当时铁犁和牛耕逐步得到推广,故C正确;商周时期农业生产以集体耕作为主,故A排除;战国时期劳动工具材质并不是以青铜器为主,故B排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图片反映的历史阶段,学生应该抓住图片信息“秦、韩、赵、魏、齐”,据此即可判断是战国时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铁犁和牛耕逐步得到推广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3.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 秦朝 B. 隋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A 【解析】 【详解】秦朝建立后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答案为A;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立副丞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立三司使分割丞相财权,设立枢密使分割丞相的军权;明朝废除丞相,均不符题意,排除BCD。 4.《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恩泽贵族 B. 实现民族交融 C. 增加税收 D. 削弱王国势力 【答案】D 【解析】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恩泽贵族只是手段特点,不是最终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族问题,B选项错误;增加税收的举措是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且推恩令的目的主要是政治目的而不是经济目的,故C选项错误。 点睛:A项是误选项,没有理解“推恩令”的真正含义。“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分封嫡长子以外的诸王子嗣,解决地方诸王权力及土地过于集中的问题。 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解答本题要结合“独尊儒术”的原因和影响做出正确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通过独尊儒术体现了思想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①正确;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直接体现了思想控制的加强,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体现了大一统的形成,③正确;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使得儒学之外的其他各学派地位虽然受到冲击,但并非消灭其他各家学派,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D选项正确;排除包含④的A、B、C选项。 6.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枢密院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尚书省负责执行,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B项正确。唐朝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负责决策和审议,故AC错误。枢密院是宋朝的军事机构,故D项错误。 7.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下列各项为宋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措施的是 A. 推行三公九卿制 B. 确立三省六部制 C. 增设三司 D. 设立行省 【答案】C 【解析】 【详解】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化相权,分别由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财政,故C正确;A是秦朝时期实行,排除;B是隋唐时期实行,排除;D是元代实行的地方制度,排除。故选C。 8.某史书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出现于 A. 秦都咸阳 B. 汉都长安 C. 北魏洛阳 D. 北宋东京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夜市直至三更尽”“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说明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该是北宋时期,故D正确;北宋以前的商业活动都没有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的限制,A、B和C排除。故选D。 9.下边是《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的一个辞条,依据辞条内容推断这一机构是 A. 礼部 B. 中书省 C. 内阁 D. 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明朝始设”“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阁臣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故C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礼部是六部之一,A不符合题意,排除;晋朝以后出现中书省,不符合“明朝始设”,排除B;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不符合“明朝始设”,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明朝始设”“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联系所学明朝内阁设立的时间和内阁的实质分析解答。 10.清朝政治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如图中所示的机构产生的影响是 A.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 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C. 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 D. 国事均由军机处决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中的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故A正确;军机处是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排除B;南书房此时不参与机要事务,排除C;军机处是参与决策,但是没有决策权,排除D。故选A。 11.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德意志人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赠与习主席。这幅地图可用于研究 A. 唐朝疆域 B. 元朝疆域 C. 明朝疆域 D. 清朝疆域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起止时间是1616-1911年,而材料中的时间是1735 年,由此可知这幅地图反映的是清朝的疆域,故选D;唐朝的起止时间为618-907,元朝的起止时间为1206-1368,明朝的起止时间为1368-1644,都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BC三项。 12.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海禁闭关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沿海居民,维护了沿海地区的稳定,但其主要影响是使中国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机会,阻碍了贸易往来,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势,②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防御,不能避免西方的殖民侵略,也不能如重商主义政策一样,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①③错误,与之组合的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③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④诞生了最早的纸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明清时期我国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集中反映我国农商品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人群体,表明我国商业发展到新高度,它们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的体现,故①③符合题意;经济东晋南朝起,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而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故②不符合题意。宋代时期,我国的诞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14.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③④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是在北魏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是在明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故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故A正确,BCD排序均不正确。 15.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主张。这个思想家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主张提出者是顾炎武,故C正确;李贽是批判儒家伦理道德,排除A;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均为客”的主张,排除B;王夫之主要是倡导唯物主义的思想,排除D。故选C。 16.2018年4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íng)”(见下图)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如果虎蓥确系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所以图片中的虎蓥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劫掠的。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B. 加深了半殖民地化进程 C 实施了《天朝田亩制度》 D. 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中运动起源于广西金田,活动范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据此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此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A正确;加深了半殖民地化进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B;《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的实施,排除C;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并没有实施,排除D。故选A。 18. 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②培养了近代军事、科技人才 ③实现了“自强”的目的 ④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历程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①②④符合史实;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排除③选C项。 考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点评: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积极: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 局限: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19.“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是对近代一位民族英堆的评价。这位民族英雄是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冯子材 D. 邓世昌 【答案】B 【解析】 【详解】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打败阿古柏。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故B正确;林则徐主要是禁烟运动,排除A;冯子材是中法战争中镇南关大捷中民族英雄,排除C;邓世昌是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排除D。故选B。 20.梁启超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项正确。《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与材料中“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不符,排除AB。《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即可。 21.重大历史事件由若干历史事件构成,历史事件又由若干小的历史事件构成,由此可以列出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 维新变法—预备立宪—剪辫易服 B. 义和团运动一创立拜上帝教—八国联军侵华 C. 辛亥革命一公车上书—颁布《临时约法》 D. 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一《狂人日记》发表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文学的革命,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狂人日记》发表属于批判封建礼教的新文学作品,故D正确;预备立宪兴起于20世纪初,戊戌变法爆发于19世纪末,排除A;创立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公车上书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活动,排除C。故选D。 22.“江城首义起风雷,万里神州荡浊埃。创立共和皇族废,三民硕果笑颜开。”该诗是为了纪念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诗句“创立共和皇族废,三民硕果笑颜开”可知,是创立共和制度,废除君主专制,三民主义思想结硕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1864年,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以上三项时间皆与题目不符合,故ABD项排除。 23.某学生用年代尺列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北京的重要史事。其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 五四运动 B. 中共三大 C. 遵义会议 D. 台儿庄战役 【答案】A 【解析】 【详解】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故A正确;中共三大召开于1923年,排除B;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排除C;台儿庄战役爆发于1938年,排除D。故选A。 24.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其最大革命成果是 A. 革命势力从长江流域发展到黄河流域 B.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黑暗统治 C. 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并消灭陈炯明势力 D 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革命目标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故B正确;国民大革命促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排除A;广州国民政府是在北伐之前就已经成立,排除C;D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的目标,不是成果,排除D。故选B。 25.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秋收起义 ②井冈山会师 ③八七会议 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④①②③ D. 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井冈山会师是1928年4月;八七会议召开是1927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1931年11月,依据时间排序,D符合题意;A、B和C项错误,排除。故选D。 26.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其著作中说:“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场“战斗”指的是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土地革命 D. 红军长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来看,这场“战斗”指的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是在反“围剿”失败之后的战略转移,最终取得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答案为D项。北伐战争不符合“避开蒋介石的魔爪”,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在南昌城发动的,不符合“征途漫漫的撤退”等信息,排除B项;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发动的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 27.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26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在。”这说明 A. 中国已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B.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 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领衔签署26国联合宣言,说明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正确;抗日战争胜利是1945年,排除A;材料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不是说明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排除C;D项属于抗日战争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不是国际地位的影响,排除D。故选B。 28.毛泽东针对某历史事件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从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一历史事件是 A. 重庆谈判 B. 转战陕北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依据“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可知识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C项正确;重庆谈判是1945年,排除A;转战陕北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排除B;渡江战役是1949年,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故选C。 29.以下照片拍摄于1949年初的北平街头,其中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它反映的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庆祝华北解放”和“1949年初的北平街头”等关键信息都指向平津战役。因此,正确答案选C项。辽沈战役是在东北地区,淮海战役与北京无关,渡江战役是指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故排除ABD项。 30.标语口号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列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标语口号,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打土豪,分田地” A. ②①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④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1935年;“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1947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是192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依据时间排序D符合题意。A、B和C顺序错误,排除。故选D。 3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②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③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④追剿残敌、镇压反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有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追歼国民党的残余以及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等,①③④符合题意;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属于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排除②,故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3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能为此结论提供佐证的是 A. 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 B. 确定了“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 C.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 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时期是指1953-1957年,故A项排除;B项是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排除;D项是1960年提出的,排除。 33.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为 A. 另起炉灶 B. 日内瓦会议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万隆会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开创外交新局面,根据所学可知为70年底按外交,主要有三件大事,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故当中空应填C。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时实行的外交方针,A错误。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与材料显示的时间不符,BD错误。 34.如图是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20周年所设计的宣传画,该历史事件是 A. 举行开国大典 B. 召开中共八大 C. 香港回归祖国 D. 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荷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花。依据图片中荷花和1999年可知是澳门的回归,故D正确;开国大典是1949年,排除A;中共八大是1956年召开,排除B;香港回归是1997年,排除C。故选D。 35.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C.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D. 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答案】D 【解析】 【详解】“联产承包”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这项改革的推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D正确;A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是人民公社时期,排除;C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故选D。 36.1971年,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他期盼的是 A. 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B. 实行“一国两制” C. 尽早实现“三通” D. 达成“九二共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余光中在《乡愁》期盼是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在80年代提出的,“三通”是1981年由大陆明确提出,达成“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以上三项皆发生在1971年之后,故BCD项错误。 3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并不断发展。下列思想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观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②③④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科学发展观提出是2003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时间是2000年;邓小平理论提出时间是1997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时间是2017年,依据时间排序,C符合题意;A、B和D顺序错误,排除。故选C。 38.某位先进模范人物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他是 A. 雷锋 B. 王进喜 C. 邓稼先 D. 焦裕禄 【答案】B 【解析】 【详解】王进喜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石油工人”,被称为“铁人王进喜”。依据材料“为国家打了几口井”可知是石油工人王进喜,故B正确;雷锋属于解放军战士,好人好事的代表,排除A;邓稼先属于核物理学家,排除C;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排除D。故选B。 39.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①“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②两弹一星 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④天眼射电望远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两弹一星是20世纪70年代科学成就,排除②;“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是2015年研制成功;“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研制成功是2009年;天眼射电望远镜建成是2016年,因此①③④正确,选C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0.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这充分反映了 ①共商、共享、共建的理念 ②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和平和发展仍是世界主流 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今世界,个别大国仍然在不断挑起事端,干涉别国的内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排除④;“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共商、共享和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充分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带一路”峰会的召开也说明了和平和发展仍是世界主流;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41.古往今来,中国统一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阴山以南及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加强对东南沿海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设郡县。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在边疆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管理机构 备注 中央 理藩院 掌管内外蒙古及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的民族事务 地方 省 内地18个省设总督或巡抚;省之下设道、府、县 将军辖区 在奉天、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设置5个将军辖区,由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办事大臣辖区 在西藏和青海设置办事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藏区 盟、旗 在蒙古族地区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加强地方管理的特点。 材料三 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国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三中的史料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材料四 序号 史实 ① (共同纲领》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② 1950年,政务院颁布(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和《少数民族妇幼卫生工作方案》。195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1952年,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县级卫生基层组织 ③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的自由 ④ “一五”计划期间,内蒙、新疆、西藏、昌都等地,投资重心以交通运输和工业建设比重为大 ⑤ 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4)依据材料四,选用两则历史资料,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并用所选资料对主题加以说明。 【答案】(1)措施:北击匈奴,开通丝绸之路,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 意义:开疆拓土,促进交流,加强边疆管理与开发,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特点:管理方式灵活多样,中央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借助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维护统治。 (3)证明:《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论持久战》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战略理论指导;百团大战说明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寇的侵略。 (4)评分标准:主题明确,序号与说明相结合,表述准确。 示例:主题: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序号与说明 序号①,《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实现了政治上的自我管理。 序号③,1954年宪法的规定尊重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解析】 【详解】(1)措施:依据材料一“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可知北击匈奴;依据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可知开通丝绸之路;依据材料一“加强对东南沿海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设郡县。”可知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意义: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开疆拓土,促进交流、加强边疆管理与开发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回答。 (2)特点:依据材料二表格“理藩院”“驻藏大臣”“盟旗”等可知管理方式灵活多样以及中央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依据材料二“西藏和青海设置办事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藏区”“在蒙古族地区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可知借助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维护统治。 (3)证明:依据材料三“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和所学从《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结合《论持久战》的理论指导以及百团大战的军事行动来说明论证。 (4)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的两个序号提炼出一个主题,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即可。比如序号①和序号③可以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序号与说明;序号①从《共同纲领》对于民族区域自治提出回答;序号③从民族区域自治规定回答。 42.从古至今,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影响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李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户口册)不造而得其虚实,贫吏不该而好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的特点。说出两税法的实施有何作用。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1912年到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3)依据上图,说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经济特区条例及随后制定的各项具体法规,对到特区投资的外商给予优惠政策。例如在土地使用年限、使用货上给予优惠……外商可以独立经营,可雇用外籍人员;进口所需的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企业所得税率定为15%……简化外籍及港澳人员出入境手续等等。 ——萧冬连《国门是如何打开的》 深圳市1985~1992年工业总产值和利用外资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年份 工业利用外资额 工业总产值 1985 6549 26662 1987 25216 558311 1990 32306 2202180 1992 44056 4347007 ——江潭瑜主编《深圳改革开放史》 (4)依据材料四,说出经济特区“特”在何处?从深圳的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特点:按现居住地登记征税,以财产多少作为收税的主要标准,时间上分夏秋两季征税。 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放松了人身控制,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2)现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提倡国货运动; (3)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工业化提供条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全国人民的支持。 (4)“特”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企业有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启示:说明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正确的经济政策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国家的发展。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可知按现居住地登记征税,以财产多少作为收税的主要标准;依据“分夏秋两李征收”可知时间上分夏秋两季征税。作用:依据材料“赋不加敛而增入”可知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人身控制放松以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回答其他答案。 (2)现象:依据材料二“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可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原因:依据材料二“1912年到1919年”的时间和所学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和国际因素分别回答即可。 (3)变化:依据材料三柱状图中重工业和轻工业比重变化可知,轻工业比重下降以及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依据材料三柱状图时间“1952-1957”的时间并结合“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回答。 (4 )“特”:依据材料四“对到特区投资的外商给予优惠政策。”可知经济特区特殊早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依据材料四“外商可以独立经营,可雇用外籍人员”可知企业有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启示:依据材料四和所学从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以及正确的经济政策对于国家的发展作用等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