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培优学案课时作业: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19·长春高一检测)在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中,能征调最优秀的工匠, 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精美的产品的是(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商合办手工业 解析: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中,能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 生产精美的产品的是官营手工业,故选 A 项。 答案: A 2.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长度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 脚。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 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 B.冶金 C.纺纱 D.织锦 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根据材料中“提花小厮,坐立花 楼架木上”。结合所学知识知道明中叶以后,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由此可以判 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时织锦用的花楼机。 答案: D 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 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是( ) A.块炼法 B.炒钢法 C.灌钢法 D.水排 解析: 本题考查灌钢法。将生铁和柔铁糅合,用泥封好加以烧炼,炼好后再加以锻打, 便生铁和柔铁互相渗透,此为灌钢法,故 C 项符合题意。春秋时期以前,炼铁使用木炭作 燃料,热量少,加上炉体小,鼓风设备差,因此炉温比较低,不能达到铁的熔炼温度,所以 炼出的铁是海绵状的固体块,被称为“块炼铁”;炒钢法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或液体状, 然后加入铁矿粉,同时不断搅拌,利用铁矿粉和空气中的氧去掉生铁中的一部分碳,使生铁 中的含碳量降低,去渣,直接获得钢;水排是冶铁工具而非冶铁技术。故 A、B、D 三项均 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4.“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诗句 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 ) A.自我消费 B.对外出售 C.交纳赋税 D.捐赠礼品 解析: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郞”体现了产品主要用于自我消费,故选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出售、交纳赋税和捐赠礼品,故排除 B、C、D 三项。 答案: A 5. 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 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 使小民实受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这一变化( )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解析: 官营手工业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工匠”表明主 旨是手工业而非农业,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 户的地位”“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受价值”提高了工匠的社会地位与生 产积极性,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 答案: D 6.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 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 A.手工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村的劳动力出现了富余 C.商品生产区域专业化明显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材料“机工”“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 用”等信息体现了机户与机工之间的雇佣关系,雇佣关系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 D 项正确;A 项属于材料所述的现象,不是实质;根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吸引了很多农村劳动力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排除 B 项;商品生产区 域专业化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地区主要生产不同的产品,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C 项。 答案: D 7. 英国学者简·迪维斯在其所著《欧洲瓷器史》中写道: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 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 器皿。这说明中国瓷器 ( ) A.吸收了欧洲瓷器的风格 B.生产和经营比较灵活 C.在欧洲市场上非常畅销 D.影响欧洲政治和文化 解析: 根据“瓷器模型”“地道的欧洲风格”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生产适合欧洲客 户需要的瓷器,这表明手工业生产和经营比较灵活,故 B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手工 业者为欧洲市场生产瓷器,并非吸收欧洲风格,故 A 项不正确;材料未提及中国瓷器在欧 洲的销售情况以及对欧洲政治文化的影响,故 C、D 两项不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的重要作用而为历代统治者所 督导推广,到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一 方面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动各种农作物首先是粮食和 棉花向着各自适宜的地区集中。 ——《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 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 800 张,织 工 2 330 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 170 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 3 400 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解析: 第(1)问,特点结合材料一信息“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分析;原因结合材 料一信息“满足人们衣被之需”“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 分散”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苏州民机不 少于 3 400 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1)特点:棉纺织的范围日益扩大;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的纺织部门。原因:人 们生活的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 (2)特点:官营手工业衰落;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产生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 萌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