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1.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 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根据材料“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观点。因此材料反映了两人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项正确. 孔子与老子所处时代相同,故A项错误;孔子和老子都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都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排除BD.‎ 点睛:本题需要掌握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的分析理解,结合孔子与老子所处时代和思想主张即可得出答案。‎ ‎2. 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家思想的内容。“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属于墨家思想,故A选项错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也属于墨家思想,故B选项错误;“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属于兵家思想,故C选项错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属于法家思想,故D - 18 -‎ 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熟练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重点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对于兵家、阴阳五行家等主张思想也应该有所涉及,据此再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3. 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这表明墨子主张 A. 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 B. 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 C. 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 D. 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 ‎【答案】D ‎【解析】“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墨子意在说明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墨子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墨子主张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的信息,排除C。‎ ‎4.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 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 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 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主导的学术思想不同,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思想才成为正统,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北方学术思想发达,但不能说明文学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秦国学习三晋文化,且材料未展示不同地区文化发展程度,故D项错误。‎ 点睛:这一题用新情境、新材料引导学生得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不仅仅是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进行争鸣,其实同时还有各家之间在辩难的同时,对彼此观点的吸收和融合,所以百家争鸣时期碰撞、交流与融合有机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基础之上,出现了明显的地域特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 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 BC.年至200 BC.年之间,尤其是600‎ - 18 -‎ ‎ BC.—300 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A. 宗教神学 B. 自然哲学 C. 社会现实 D. 民主与科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及的时间段(公元前600——公元前300年),这在西方属于希腊先哲最早的自然学派和智者学派的活跃时期,在古代东方的中国,这属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无论是孔孟儒学的“仁”还是墨家的“非攻”“尚贤”,这些东西方的思想先哲们无不都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现实方面,关注人和人类社会。故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6. 《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A. 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 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地、君臣、阴阳、夫妇、春夏、父子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故D选项正确;《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没有反映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伦理纲常思想,不是强调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故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最关键的信息“天地、君臣、阴阳、夫妇、春夏、父子”,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伦理纲常思想强调以上概念关系,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7. 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 B. 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 18 -‎ C. 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 D. 政治与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 ‎【答案】A ‎【解析】由关于《神灭论》引发争论和“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说明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故选A;结合所学,西汉起,儒学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排除B;由材料“《神灭论》反对佛教”,不能佐证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排除C;材料“梁武帝亲自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表明政治与学术之间存在矛盾,排除D。‎ ‎8.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 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 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C. 科举制度开始创立 D. 吸收糅合诸子学说 ‎【答案】B ‎9. 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 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 - 18 -‎ ‎“心即理”和“致良知”,可见王阳明的心学主张道德良知的重要地位,故选C;心学没有强调认识与实践的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主导的历史背景,排除B;材料没有从哲学的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排除D。‎ ‎10. 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三朝纪事网文序》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 A. 民贵君轻 B. 天人感应 C. 人皆有私 D. 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当求实学”“天文地理兵农……不可不熟究”可知,顾炎武旨在强调实学和对社会实际的研究,这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D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天人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人的本性问题,排除C。‎ ‎11.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 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进行天文观测……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元朝政府对天文观测的重视与支持政策,说明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元朝专制统治的强化,也不能说明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A。‎ ‎12.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表明宋朝 A. 儒学得到了较大发展 B. 技术革新推动文化发展 C. 政府十分重视士大夫 - 18 -‎ D. 儒者地位得以迅速提高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盖传写不给,今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故B选项正确;当时儒学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印刷术的发明,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十分重视士大夫,故C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印刷术的发明的作用,不是儒者地位得以迅速提高,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3. 以下图表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 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年10月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年10月 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10月 中医针灸 ‎2010年11月 中国珠算 ‎2013年12月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 A. 技艺先进 B. 实用性强 C. 体系完整 D. 注重实验 ‎【答案】B ‎【解析】从图表科技项目可知,都与现实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注重实用,故B项正确;A项不适合二十四节气、珠算,故排除;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体系完整”,也不符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故排除C;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不注重实验,故排除D。 ‎ ‎14.‎ - 18 -‎ ‎ 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 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汉字的作用而不是特点,排除AC;B项“完全”说法太绝对;根据“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知汉字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正确。‎ ‎15.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从唐末经五代到宋初,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能印证该变化的是 A. 科技的发展 B. 儒学的复兴 C. 外贸的兴盛 D. 宋词的繁荣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从唐末经五代到宋初……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可见,选项应该能体现反映市民阶层知趣的文化现象。结合所学,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宋词得到繁荣,故选D;A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无必然联系,排除;儒学的复兴是士大夫为适应统治的需要,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无关,排除B;外贸的兴盛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无关,排除C。‎ ‎16. “他们并不把事情本身认作有效准,而是把事情归结到感觉上面,以感觉为最后因由。”“他们”指 A. 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者 C. 宗教改革者 D. 启蒙运动者 ‎【答案】A - 18 -‎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智者学派提出认识万物的尺度,认为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故他们是指智者学派,A项正确。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用人性对抗神性,与材料不符,排除B。宗教改革者提倡因信称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与材料不符,排除C。启蒙运动者高举理性的旗帜,反抗教会特权和专制主义,与材料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他们并不把事情本身认作有效准,而是把事情归结到感觉上面,以感觉为最后因由”,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智者学派。‎ ‎17.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A. 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B. 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 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 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的观点强调人只有认识自己的本性,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故选C。AB与材料无关,排除;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18.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在主要的思想家看来,人生已不再是来世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这表明 A. 文艺复兴的文学艺术是大众化的 B. 文艺复兴促使人们走出中世纪 C. 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享乐主义 D. 文艺复兴是反宗教的 ‎【答案】B ‎【解析】由材料“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和“人生已不再是来世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可见,文艺复兴打破中世纪以来神权统治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追求现世幸福,促使人们走出中世纪,故选B;材料体现不出文艺复兴的文学艺术是大众化的的信息,排除A;文艺复兴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文艺复兴是反对天主教神学世界观,排除D。‎ ‎19.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 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 18 -‎ C.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依据题中15世纪的西欧流行写自传可知当时人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即肯定人重视人的价值,故答案为C项。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是自传数量大增的条件A项不符合题意。B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题意不符。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大力宣传的思想主张,故D项与题中的15世纪不符。‎ ‎20. 在14世纪,许多对古代罗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博学学者定居于意大利的富裕城市中,这些城市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竟相延纳,加以庇护,给他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以及对作品的推许等。这主要说明 A.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B. 意大利拥有独特的文化环境 C.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有上层支持 D. 意大利反对基督教禁锢人性 ‎【答案】C ‎【解析】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无法从材料得出这一结论;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选项说法正确,从材料中统治者的行为就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有上层支持;D选项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故排除。‎ ‎21. 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所以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路德 A. 维护上帝权威 B. 主张因信称义 C. 认可宗教信仰自由 D. 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可以知道,反映的是路德主张信仰得救,无需天主教会,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 18 -‎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再联系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分析解答。‎ ‎22. 马克思·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 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 B. 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 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D. 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可见,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故选A;由所学,‎ 新教废除禁欲主张节俭,排除B;新教教义“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并非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排除C。‎ ‎23.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 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 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 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A项,由题干可知,人文主义者受到加尔文教的迫害,阻碍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 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教会对人文主义的打压,并未体现出爱恨交加的态度。故B项错误。‎ C项,宗教改革虽然将人们从天主教的权威下解救出来,但其却反对哥白尼的科学学说,迫害人文主义者,说明其有反理性的一面。故C项正确。‎ D项,题干反映的是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宗教信仰自由无关。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 18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4. 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A. 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C. 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 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翻译《圣经》促进的事语言文字学的发展,而一种语言文字代表着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所以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促成”二字上,文艺复兴与这种翻译无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无法体现这一观点;D选项与B选项观念相反。 ‎ ‎25.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 构建民权政府 B. 批判神权统治 C. 鼓吹人性解放 D. 主张平等自由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分析,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构建理性王国来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故A项符合题意。B、C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D项是不同点,但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26. 孟德斯鸠说暴政破坏了整个社会,也违反了人性,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其“具体办法”是 A. 三权分立学说 B. 理性至上学说 C. 民主共和学说 D. 自由平等学说 - 18 -‎ ‎【答案】A ‎【解析】启蒙运动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孟德斯鸠为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故A项正确;“理性至上”“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的口号,不是 孟德斯鸠所独有的思想,故B项和D项错误;孟德斯鸠在政体上主张君主立宪,不是民主共和,故C项错误。‎ ‎27.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 君主立宪 B. 人民主权说 C. 自由平等 D. 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根据卢梭的描述,“所有公民一致同意”便可“合法”破坏契约,这就强调了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故选B。A项社会契约的意思是说人民在公共意志的基础上订立社会契约,大家都要遵守,这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自由平等和三权分立学说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D。‎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A项。卢梭思想主要包括“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从材料中“社会契约本身……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一信息中可知,社会契约论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公民一致同意就可以破坏社会契约,并且还是合法的破坏,说明主权掌握在人民手中。而这是材料叙述的主旨。‎ ‎28. 1592年,布鲁诺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1600年被判死刑;同时期,李贽被以“敢倡乱德,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李贽和布鲁诺被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 A. 誓死捍卫理想信念 B. 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 C.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D. 挑战正统思想威胁统治秩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新儒学和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誓死捍卫理想信念和“异端”没有关系,因此不可能成为他们被视为“异端”的原因,故A项错误。布鲁诺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宇宙学家,因为坚持日心说、宇宙无限说等观点而被教会审判,不是因为抨击封建道德而被视为异端的,故B - 18 -‎ 项错误。李贽作为明清之际的新儒学代表,他挑战儒家的正统思想,强调人的私欲以及个性的发展,但没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C项错误。李贽和布鲁诺被视为异端的共同原因是他们的思想对当时存在的正统思想发出了挑战,他们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当权者的统治,所以被视为异端,故D项正确。 ‎ ‎29.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据材料可知当时 A. 中国科技重理论阐释 B.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科技忽视理论阐释,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国的科技成就都是古典科技的技术经验的总结,而西方趋向近代科学,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发展趋势不同决定,中国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西方跨入近代,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无体现,“东学西渐”历程开启于新航路开辟,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 ‎30.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答案】C - 18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主要是指牛顿力学体系内容中确立的理性思维模式对欧洲的影响,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题干中是对整个欧洲的影响,不是单指对法国影响,排除A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时间和牛顿力学体系形成时间不符合,排除BD项。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经典力学的影响 ‎31.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一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 A. 没有公开挑战传统势力和思想 B. 为资产阶级兴起提供理论依据 C. 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资产阶级崛起反映了社会变革,而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又反映了变革的手段有序,C正确。A项中的“没有公开”错误。B项只说明了对资产阶级崛起的作用,是片面的,排除。进化论不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D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B项。做选择题一定要选择最为合理的选项。材料中体现了进化论盛行的两个原因,而B选项只涉及了其中一个,不如C项全面。‎ ‎32. 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文学领域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其中重要的文学流派。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揭露社会黑暗面 B. 鼓吹暴力革命 C. 真实地再现历史 D. 塑造英雄形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它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发展,两者都揭露社会黑暗,A项正确。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鼓吹暴力革命,排除B。真实地再现历史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C。‎ - 18 -‎ 塑造英雄形象是浪漫主义文学特点,排除D。所以选A 第Ⅱ卷非选择(共52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城,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黄宗義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这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抹杀,“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这是对先秦儒家“性也,天之就也”的“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 材料二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剧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要突破传统政治的失败和官方哲学的愚昧,因此,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取用儒学精蕴的社会基础存有某种相似性。……二者都具有开启民智的启蒙功能……‎ ‎——以上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蘊及其影响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时所利用的理论和批判的对象上有何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判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和各自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不同:欧洲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的“天道自然”和“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拾取儒学的民本思想和“人性天就”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的虚伪。‎ ‎(2)相似社会基础: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阶级矛盾尖锐;②封建思想文化的严重束缚;③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 欧洲启蒙运动影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成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思想武器;促进近代自然科学;动员了法国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18 -‎ 明清影响:反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封建思想文化的严重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成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思想武器。‎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注: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在中国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历史事实。此时的欧洲风起云涌,正席卷整个世界,而中国对此却茫然无知而完全置身局外……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解读材料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思想和文化层面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第一种观点:‎ ‎17-19世纪欧洲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 18 -‎ 这一时期欧洲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日益成为欧洲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空想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兴起。‎ 与此同时,美术、音乐和各种文学流派成果突出。‎ 第二种观点:‎ ‎17-19世纪中国远非停滞不前:‎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适应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古典小说创作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红楼梦》等长篇巨著;在吸收多种地方剧种的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逐步形成。‎ 注:也可另有观点。‎ ‎【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若以17-19世纪欧洲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立论,可以从事思想文化上,欧洲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日益成为欧洲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经济上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工业化,文学艺术上流派众多,名家辈出来论证。若以17-19世纪中国远非停滞不前理论,要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古典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等方面归纳。‎ ‎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官方办学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性,挖掘与培养人的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 18 -‎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在教育办学上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答案】(1)特点: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把教育和选拔管理人才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办学服务于专制集权体制,政治性强。‎ ‎(2)特点:教育内容上欧洲引进了人文主义的新思想;注重人文学科教育;教育目的上欧洲注重培养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办学力量上欧洲主要是民间办学;‎ 影响:开启了西方近代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人才,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和“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可以归纳出中国古代官方办学的基本特点。 ‎ ‎(2)第一小问,从培养目标、经费来源、教学内容、学位制度、学校管理等方面比较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不同之处。第二小问,可以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思想解放等角度概括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 ‎ ‎ ‎ ‎ - 1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