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石家庄二中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冲刺模拟测试二(word版有答案)
石家庄二中 2020 届高三年级文科综合能力历史冲刺模拟 测试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玉器主要服务于礼仪活动。孔子提 出“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佩玉替代礼玉成为“风 潮”。这体现出( ) A.儒家正统地位确立 B.礼乐制度逐渐完善 C.崇德重教渐入人心 D.玉器制造技术进步 25.史料记载,汉代富农和地主在生产力方面拥有着耕牛和铁犁的巨大优势,而贫穷的 农民无力购买,只要继续使用木制工具,经营稍有不善便会破产而出卖土地。材料反映 了当时(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铁器牛耕技术尚未发展成熟 C.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D.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 26.如图 6 所示,宋太祖时开始给官员的官帽加上两个超级细长坚挺的帽翘,其目的是 ( ) A.提倡大臣独立思考 B.防止官员结党营私 C.加强皇帝集权专制 D.彰显开国独树一帜 27.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 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一 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B.社会结构的变化 C.皇室贵族的审美追求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8.1887 年王韬短篇小说集《淞隐漫录》刊载于《申报》,书中多有西方美女与中国男 子相恋的题材。西方女子家世不俗,仰慕中国文化,并于危难之际利用自己掌握的西方 技术帮助丈夫渡过难关。这反映了作者( ) A.对中国关系飞客观认识 B.复杂矛盾的文化心理 C.以拓展国人视野为目的 D.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29.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条例规定,以前的人口买卖契约全部废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 只准视为雇主与雇佣人之关系。该条例( ) A.保护了工商业的发展 B.力图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 C.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D.有利于重建社会契约精神 30.图 7 为美国发行的《抗战建国》邮票。这说明( ) A.三民主义与林肯思想一致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C.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D.国民政府坚持三民主义 31.1984 年 9 月 3 日至 10 日,在浙江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 会,会议形成了价格双轨制等成果。这是中青年工作者“第一次集体发声”,被称作“莫 干山会议”。此后,双轨制成为时代名词。这次会议( ) A.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 B.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制定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 D.响应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32.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大剧场可容纳 15000 人左右,为了使贫穷的公民也能看戏,雅典 政府还发放一种观剧津贴。戏剧表演以竞赛的形式上演,由公民进行评判。由此可知( ) A.雅典公民的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B.城邦公共空间向所有雅典人开放 C.公共活动巩固了政治生活的民主性 D.公共闲暇生活促进了民主的产生 33.英国传统体育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大街小巷中斗牛、斗狗、斗鸡、足球、拳击等 活动都是寻常之事。19 世纪 30 年代起,英国会议开始颁布如《虐待动物法》、《城市警 察法》等法律来禁止血腥暴力活动及街头巷尾聚众游戏。这一变化说明( ) A.群众对政府政策的广泛认同 B.立法是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 C.国家干预经济推动社会转型 D.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34.引力波本身是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 发生周期性的形变,而置身其中的物体也会发生周期性的伸缩。据此推测,为引力波假 设提供基础理论的应该是( ) 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论 D.万有引力定律 35.1955 年黑人奥运冠军马尔·惠特菲尔德和哈里森·迪拉德的非洲之行,展示了美国 文化成就和生活方式,对美国文化在非洲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使美国政府决策部门 对体育交流项目愈发关注。美国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美国文化 B.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 C.重塑国家形象 D.促进世界的体育文化交流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格物致知”一词最早见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宋 儒程颐首先赋予它认识论的意义:“格犹穷也,物犹理也,若日穷其理云尔,穷理然后足 以致知,不穷则不能致也。”朱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 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明朝中后期,西学传入后,带动了我国一些学者的研究, 其中最突出的是方以智,创造出“质测”一词来指自然科学,王夫之则明确地把“格致” 等同于“质测之学”;“密翁(指方以智)与其公子为质测之学,诚学思兼致之实功,盖 格物者印物以穷理,唯质测为得之。”清朝的颜元进一步把“格致”等同于“孔门六艺之 学”,即实做其事。 十九世纪以来当西方自然科学以更大规模传入时,对其称呼继承了明末清初的传统,“格 致”一词普遍流行起来,并成为要求革新的人们的热门话题。在这个阶段,介绍科技的 格致诸书大量出现,如《格致启蒙》《格致丛书》《格致略论》,不下几十种。1874 年, 徐寿等人主持创办了第一所民办新式书院,取名为“格致书院”,其宗旨为“意欲令中国 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 ——摘编自王果明《从“格致学”到“科学”:近代中国对“科学”认识的深化》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中国某些有识之士主张向日本学习,“科学”一词也于 1897 年前后由日本传入中国。戊戌变法前后,严复在他早年所译《国计学》残稿的按语 中说:“故即使治此学……不可谓人事为无因果,抑科学之无此门也”。其后他又在《原 富》翻译稿中多次使用“科学”一词。1901 年钟观光、林涤庵等人创办“科学仪器馆” 于上海,并有《科学丛书》的出版。1902 年,“科学”一词已为部分报纸、书籍所使用。 1903 年章太炎、谭嗣同、鲁迅等人均已使用“科学”一词。1904 年,湖北张难先等人用 “科学”掩护组建团体“科学补习所”。1907 年有留学日本的学生组织的科学研究会出 版了《科学一斑》。1915 年有留美学生组织的科学社出版了《科学》杂志。这个刊物在 中国的影响较大,为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杨文衡《“科学”一词的来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和明末清初的学者在“格致”认识上的异同, 并分析“格致”一词在 19 世纪中期的中国普遍流行起来的原因。(13 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一词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 流传的概况及其影响。(12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美国学者布莱克(C.E.Black)指出: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 变。第一次革命性转变发生在 100 万年前……出现了人类;第二次革命性转变是人类从 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而第三次革命性转变则是……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渐过渡 到工业文明。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第一、二次大转变是在各个地域或各个民族相互隔绝、彼此孤 立的状态下个别实现的。而第三次大转变的情形恰恰相反。由于知识爆炸、科技进步和 工业革命所提供的客观要素,现代化不能不具有世界性的弥散和扩张性质。它在地球的 某一区域首先突破,然后伴随着血与火强行扩散到世界的每一角落。……现代化并非一 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其间必然蕴含着每个国家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对 现代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现代化也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术的进 步,它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重新塑造,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 文化诸层面在内的全方位转型。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关于第三次转变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 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请考生从 3 道历史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 世纪末,金本位制已成为各大商业国的唯一本位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制 的确立及随之而来的国际银价的跌落,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在国际 经济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要求中国将赔款折算成各国货币支 付。根据当时国际货币汇率,清政府每年在支付赔款本息之外,还要支付 300 万两左右 的“镑亏”。1902 年底,清政府正式请求美国政府出面帮助稳定金本位国家与银本位国 家之间的货币比价。美国试图通过普及金本位制稳定国际汇率,便利其贸易和投资;同 事,推进美元国际化,与长期主宰国际贸易的英镑展开竞争。1903 年 9 月美国政府任命 精琪为赴华“会议货币专使”,他提出 17 条建议,大致可分三方面:一是划一国内货币, 实行金汇兑制度;二是推行新币制和维持金银比价之法;三是中国币制改革应接受外国 列强的指导和监督,并聘请外国人全权主持中国币制改革。此外,他认为新货币制度有 可能损害地方督抚官员、钱庄甚至外国银行的利益,普通百姓对新币制缺乏了解,以及 新币制须获得列强和外商的同情与支持等。1905 年 11 月 19 日,清廷颁布上谕,公开宣 布采用银本位制。 ——摘编自崔志海《精琪访华与清末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精琪来华主导清末币制改革的原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精琪货币改革方案。(8 分) 46.(15 分)【历史——选修 2;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8 年,随着美国士兵和华人劳工远赴欧洲,流感病毒也在美洲、欧洲、亚 洲迅速扩散。各参战国政府和官员为了安抚民心士气,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不允许 把流感渲染成“瘟疫”。英法美所有城市的卫生部门表示,这不是大问题。实际上仅仅只 在美国费城一地,6 周内就死了 12,000 人,医院陷入瘫痪,医护人员严重不足。1918 年 11 月,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宣布投降。到 1920 年春季,肆虐了两年的“大 流感”才逐渐消失。据统计,这次大流感,直接感染了全球 1/3 的人口(当时总人口 17 亿),造成至少约 2000 万人死亡。大流感后的 100 年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发明用 于治疗流感引起的肺炎,各国的卫生公共政策都开始了变革和重组,建立起更先进的疾 病监视体系,提倡全民卫生保健和廉价医疗,确保大规模传染病被掐灭在萌芽状态。人 们也认识到,卫生问题是一个公共问题,公开、透明对于疫情防控的意义重大,更清洁 的水源,更丰富的营养,更好的公共条件和私人卫生意识,才是抵御疾病的最好办法。 ——摘编自【美】约翰·M·巴里《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感疫情恶化的原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流感的作用。(8 分) 47.(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争期间,清廷派湘军名将刘坤一抗敌。因清军的作战思想、战斗士气 以及武器装备已远远落后于日军,几次主动进攻溃败下来,清政府再无心抵抗。刘坤一 痛定思痛,苦苦寻找御敌良策。一日,湘军一个伏击战俘获了十几名日本兵。接下来, 他每天要派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探子刺探日军,每天晚上综合各方面信息反复研究。两个 月后,他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产生了巨大轰动。原来,他发现那次被伏击日军全是从 后方招来的老弱病残,他判断日军的兵力开始吃紧。经过情报侦察和数据分析,他想到 了持久作战,正如他在奏折中所说的:中国地大物博,日军战线太长,后方补给困难, 只要抱定决心,终将拖垮他们,况且,还可以不断在战斗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日军 必败。刘坤一还在奏折中痛陈,如像以往主和割地赔款,不如把赔款充当军费……然后, 脆弱的清廷最终仍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过,刘坤一的持久战思想在近代 历史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的战略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性作用。 ——摘编自《百家讲坛蓝版》2016 年第 1 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坤一“持久抗日”与中国共产党人《论持久战》 提出的相同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历史地评价“刘坤一”。(5 分)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C D B B C B C D A B 41.(25 分) (1)同:探究事物,明天下之理。(2 分) 异:宋朝,偏重于明道德之善;明末清初,偏重于求科学之真。(4 分) 原因:19 世纪中期国难的深重;经世致用的复兴,理学的空谈逐渐失去民心;西 方科学的传入;洋务运动的推动。(7 分,任意 2 点 4 分、3 点 7 分) (2)概况:甲午战后,“科学”一词从日本引入中国;戊戌变法前后,严复等人在其著 作中开始使用“科学”取代“格致”;20 世纪初,众多报纸、书籍、名人开 始有意识地使用“科学”一词,较多社会组织使用“科学”一词为组织命名。 (6 分) 影响:成为部分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加快了中国近代新式 经济样式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研究与发展。(6 分) 42.(12 分) 示例一 论题:近代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2 分) 论述:世界各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中国近代化过程为例, 中国近代化社会转型是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思想领域,明末清初出现了以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思想家,他们批判君主专制,怀疑权威,是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先声。在经济领域,明中叶以来在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期继续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以林则徐、 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中开明士大夫率先了解世界形势。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民 族危机的加深,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推动经济近代化;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推动政治近代化;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学习西 方思想,推动思想近代化。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经济、政治、思想对中国近代化产生 重要影响。(8 分) 结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既受国内自身因素的影响,又受到西方的影响,是多种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2 分) 示例二 论题:近代化不仅是经济方面的转型,还包括多个领域的社会转型。(2 分) 论述: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是多方面的社会转型。17 世纪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确立起来。此后政治民主化、 法制化不断发展,完成政治近代化转型。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加入对外殖民扩张行列, 在 18 世纪中期建立海上霸权。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广阔的海外市场刺激生产技术的革新,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率先 进行工业革命,19 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完成工业化进程, 也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完成了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型。(8 分) 结论:近代化不仅是生产方式层面的工业化,也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多方面的社 会转型。(2 分) 45.(15 分)(1)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清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促进美 国贸易和投资;推进美元国际化,与英镑竞争。(7 分) (2)方案顺应了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损害中国权益;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损害列强在 华权益。(8 分) 46.(15 分)(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大规模人口流动;政府的新闻管制对 疫情隐瞒;(每点 2 分,答出 3 点给 7 分) (2)作用: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进程;造成了巨大伤亡和灾难;推动了现代医学和社会公 共卫生体系的进步;加强了人们的防疫意识。(8 分) 47.(15 分)(1)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日军军事装备、作战思想优于中国;军队 训练素质高于中国;但日方人力、物力、财力补给有限,缺乏持久战的基础和信心。(中 国具有幅员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军事补给充裕的优势。)中国当局政府缺乏坚定 抵抗信心; (10 分) (2)历史地评价:他是开明的地主阶级,善于研究,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 精神;但只寄期望于政府抗战;他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5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