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 1.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宗族的族长拥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权力,如主持家族事务、规约族人行为、裁判族人纠纷、维护纲常礼教以及管理和分配族田和其他共有财产。据此判断,族权主要作用是( ) A. 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B. 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 C. 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 D. 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宗族的族长拥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权力”、“维护纲常礼教和地方治安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能够体现出族权有利于凝聚家族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等,正确。 B.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平等的相关信息,排除。 C.“维护宗族特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材料没有涉及忠孝节义等内容,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宗法制的影响等。 本题以宗族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宗法制,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 A. 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 中枢机构决策的规范 C. 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D. 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答案】D 【解析】A.材料涉及的是古代中国中央官职的变化,与宗法制无关,排除。 B.材料所述机构并非都是决策机构,排除。 C.本身没有错误,但与材料无关,排除。 D.材料“保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他正规化、政权化”说明政府官员既是国家的官员又是皇帝的家仆,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发展趋势,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政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史实等。 本题以中央官职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政治,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A. 社会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 B.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C.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D. 商人政治地位有显著提高 【答案】B 【解析】A项说法不合史实,当时结构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排除。 由材料“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可以看出B正确。 C项的“放弃”是对“政府许可”的曲解。故排除。 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人的地位问题,故排除D。 故选:B 。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 北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圩田”、“沙田”、“架田”、“山田”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当时南方地区( ) A. 人地矛盾突出 B. 土地所有制变化 C. 赋税徭役繁重 D. 传统犁耕受冲击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开展圩田、沙田、架田、山田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可知,说明开发范围不断扩大,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经济发展,使得人口主要集中在南方,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出现材料现象,故A项正确。 封建土地私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 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开展圩田、沙田、架田、山田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的分析理解,结合宋代经济发展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 ) A. 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 B. 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 C. 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 D. 中国手工业发展缓慢 【答案】B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注重对外交往,实行开放的政策,所以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而宋朝面临外来民族的侵犯,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文化的不同心态,所以B符合题意。 故选:B。 解答的关键是从“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切入,结合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考查了中国古代的陶瓷业,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清政府主动融入了海外市场 C. 闭关锁国政策解除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是错误的,中国近代自然经济都没有完全解体,古代更不可能。 B.清政府主动融入海外市场,就不会有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是闭关锁国的产物。 C.鸦片战争之前,闭关锁国政策没有被解除。 D.之所以西方大部分国家都与广州市场发生过直接贸易关系,主要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准确把握,还要对中国古代闭关锁国政策的特点准确把握。 1. 《重读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是指(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维新运动 D. 辛亥革命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缔造者们的言辞出现了“凶暴”,还有等级的森严,这使贫民极其失望,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特点,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特权思想严重,等级森严,故A正确; C不是由缔造者发动的,也没体现森严的等级,故C错误; D不符合森严的等级,故D错误; 义和团运动不符合森严的等级,故B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意义: ①加速了清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③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④开始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具有深远影响。 ⑤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2.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与材料“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不符,故排除。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材料“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相符。故B正确。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它发端于广东一隅”不符,故排除CD。 故选:B。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 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 ) A. 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 B. 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C. 正面战场的重大作用 D. 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A.把八年抗战改为14年,并不是为了突出中共的历史功绩。 B.抗战改为14年抗战,首先是要突出抗战的完整性,其次是要体现出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已经出现了民族抗战行为,体现出民主性的特征。 C.正面战场应该是从七七事变开始,这就不需要强调14年抗战。 D.抗战能够突出东北抗战的特点,但主要不是为了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战的过程和特点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对中国近代抗击日本侵略过程准确把握,还要理解14年抗战,实际上是体现出中华民族和日本侵略之间的斗争,而不是仅仅强调政府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斗争。 2. 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孔子以是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矣。”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借鉴佛道做法,加强专制统治 B. 抬高孔子地位,宣扬格物致知 C. 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 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题干韩愈的所作所为无疑是维护儒家的正统地位。故D正确。 韩愈强调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故排除A。 格物穷理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故排除 B. 韩愈主张复兴儒学,故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唐朝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3. “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材料意在强调该制度( ) A. 促进了文化融合 B. 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 【答案】C 【解析】根据“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 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可判断该制度是科举制,依据材料“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江苏徐州市可知C正确。 AB 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D明显夸大其词。故排除。 故选:C 。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总体难度适中。 1. 如图是关于“鱼”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 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 D.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显示“马”字演变的趋势是由繁到简,适应了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故C正确。 AB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D是现象不是原因。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汉字演变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显示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据此可以看出,材料中反映的思想有利于( ) A. 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 帮助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 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D. 直接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阐述了地震山洪后,君主下罪己诏,由此可看出这表明灾异的思想对君主权力有所限制,故A项正确。 B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不符合汉代的史实,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需要掌握董仲舒思想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意思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董仲舒思想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3. 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 A. 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 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C. 符合晚清政治潮流 D. 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答案】D 【解析】A.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价值,不能说京剧的艺术价值高于其他曲艺,排除; B.其他曲艺选取的内容也多来自于百姓的生活,材料不能体现京剧内容贴近民众生活,排除; C.京剧发展与晚清政治潮流无关,排除; D.只有受到民众的喜爱才能成为大众潮流,京剧之所以在晚清有如此发展是因为与广大民众距离较近,易于民众接受和欣赏,满足了当时人们的文化需求,正确。 故选:D 。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本题以京剧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1. 有学者在评价古代某一名著时认为:“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该学者评论的名著是( ) A. 《三国演义》 B. 《聊斋志异》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三国争斗的历史。据此依据材料“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可知A正确。 BCD均与战争无关,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 2. 毛泽东说:“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上述言论出自于( ) A. 《论十大关系》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与农民运动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A项涉及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问题,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主要涉及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内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项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论述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内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和对选项中著作内容的把握。 本题考查对毛泽东著作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如图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 ) A. 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 B. 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 C. 文革后期民众逐步觉醒 D. 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答案】A 【解析】A.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了,拨乱反正的时代呼声已经响起,也符合材料中的意思。 B.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是1976年到78年的时代特征。 C.文革后期民众逐步觉醒也是76年到78年的时代特征。 D.1979年是改革开放刚开始,并不是进入新阶段。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学生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从材料的时间来判断,这是改革开放的开始时期,当时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各个领域进行拨乱反正。 1.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打趣地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该趣话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 “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B. “863计划”的积极开展 C.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D.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60年代初”,结合所学可知,“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是在新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B项是新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C项是1964年,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正确。 D项是新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需要掌握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 本题考查对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如图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表(单位:万人),根据这张图表,对这一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状况作出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开始恢复正常秩序 B. 实现普及目标 C. 正在持续稳步发展 D. 质量明显提高 【答案】C 【解析】A.材料是从2000年以来教育发展的表现,而开始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是1977年。 B.我国到目前为止只是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材料,反映的是高校的发展。 C.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招生人数是不断增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特点。 D.材料只能看出招生数量的增加,看不出教育质量的提高。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21世纪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还要搞清楚义务教育和高校教育的区别。 1. “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对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 A. 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B. 引导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C. 培养青少年独立和健康的人格 D. 提升了青少年社会责任感 【答案】B 【解析】A.咱俩没有反映出他们的价值观念,而是反映出他们的生活举止和言谈。 B.从材料中走路的姿势,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可以看出是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C.材料没有涉及到健康人格。 D.材料中体现不出社会责任感。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电影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电影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主要从材料中的信息就可以看出是对青少年平时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学生要对材料认真的分析。 2.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O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 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 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D. 英国具备了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答案】B 【解析】A.材料只能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体现不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B.从材料明确可以看出实验室的研究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联系更加密切。 C.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而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D.材料看不出英国是否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1. 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该理论( ) A. 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B.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 深化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D.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答案】D 【解析】“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表明该理论深化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故D正确; A是牛顿的地球引力学说,排除; B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排除; 基本粒子属于微观世界,故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现代科学技术,解题的关键是“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现代科学技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紧密结合,导致了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化的发展。 2. 有人在评论某文学风格时说:“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梦幻世界。”体现了这一风格的作品是( ) A. 《西风颂》 B. 《巴黎圣母院》 C. 《人间喜剧》 D. 《等待戈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不需要虚构……不需要梦幻世界”可知,这是现实主义风格。 AB两项是浪漫主义风格; C项是现实主义文学,正确。 D项是现代主义风格。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现实主义文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不需要虚构……不需要梦幻世界”。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观点 作者、出处 “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益于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予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A. 启创立皇帝制度 B. 禹直接传位于启 C. 启最终继君主位 D. 分封制被启破坏 【答案】C 【解析】AD明显不合题意,排除。 依据材料“是为夏后帝启”、“启杀之”、“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可知C正确。 依据材料“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可知B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研究历史的相关方法,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 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 文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统治者需要理学、朱子学来维护自己政权统治,势必对原有的理学、朱子学有所取舍、有所改造。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没有被实施实践的可能性。……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和爱好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这种经过改造和诠释的“贞节”“孝道”,就与宋代理学家们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距。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的理学与宋代相比有何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适应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重大的原创性理论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既坚持了“老祖宗”,又发展了“老祖宗”,还谱写了新篇章,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宣讲家网:十九大•理论新视野(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呈现的基本特点。 【答案】(1)第一小问,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从材料一中“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可归纳观点为:主张和谐,倡导仁爱。从“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可归纳观点为:提倡礼,义,诚信。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旧秩序受到冲击。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 )第一小问,“统治者需要理学、朱子学来维护自己政权统治,势必对原有的理学、朱子学有所取舍、有所改造”“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和爱好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这种经过改造和诠释的“贞节”“孝道”,就与宋代理学家们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距”统治阶级对理学进行了取舍、重新改造和诠释;理学制度化、极端化和反动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故答案为: (1)观点: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旧秩序受到冲击。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变化:统治阶级对理学进行了取舍、重新改造和诠释;理学制度化、极端化和反动化。 时代特征: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3)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2)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理学与宋代相比有何变化,统治阶级对理学进行了取舍、重新改造和诠释;理学制度化、极端化和反动化。 (3)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呈现的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儒学所崇尚的“和为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合观念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心与身的关系以及对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国际和平乃至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 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并指出其产生的经济原因。 材料二: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认为,宗教的精义是个人与上帝的交流,宗教与其说是教义的堆砌,毋宁说是一种道德追求。他把自己的宗教称为“基督哲学”,认为基督教应该教导信徒如何在平时过充满善行的生活,而不应该成为单纯出于救赎目的信仰教条。对他来说,中世纪宗教生活中一些外在的形式(比如朝拜、斋戒、赎罪券等)并不是很重要,真正的信徒应该效仿基督,拥有发自个人内心的信仰。在他1509年完成的名著《愚人颂》中,对教会人士的讽刺体现了他希望教会改革的强烈愿望。 --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2)根据材料二,指出伊拉斯谟宗教主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心目中的中国,这反映了当时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怎样的时代诉求。 【答案】(1)第一小问,“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重视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崇尚道德;崇尚理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工商业繁荣。 (2)第一小问,“宗教的精义是个人与上帝的交流,宗教与其说是教义的堆砌,毋宁说是一种道德追求”“认为基督教应该教导信徒如何在平时过充满善行的生活,而不应该成为单纯出于救赎目的信仰教条”“真正的信徒应该效仿基督,拥有发自个人内心的信仰。在他1509年完成的名著《愚人颂》中,对教会人士的讽刺体现了他希望教会改革的强烈愿望”突出个体意识;强调内在的宗教感情与道德追求;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冲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地位,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第一小问,“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崇尚儒学;实行开明君主制;信仰自由;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统一。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倡理性;尊重人权;反对专制和特权、教权;追求民主、平等、自由;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等。 故答案为: (1)特点:重视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崇尚道德;崇尚理性。 原因:古希腊工商业繁荣。 (2)特点:突出个体意识;强调内在的宗教感情与道德追求;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影响:推动了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冲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地位,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中国:崇尚儒学;实行开明君主制;信仰自由;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统一。 时代诉求:提倡理性;尊重人权;反对专制和特权、教权;追求民主、平等、自由;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等。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经济原因、伊拉斯谟宗教主张的特点及其影响、伏尔泰的思想,需掌握古希腊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应是起源于古代希腊,所谓人文主义:它的核心是认识人自己,树立人自身的价值,在对人的本性的认识、分析和探究的同时对人给予理性的教化和培养,而这些早在古希腊便有了这种人文主义的起源。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1977年以来部分年份高考作文题目(注:未注明省份的是当年全国卷题目) 年份 高考作文题目 1977年 (河南卷)《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西藏卷)《我的革命理想》、(上海)《知识越多越反动》 1978年 《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1985年 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写一封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1986年 《树木•森林•气候》 1991 描写“圆”的想象物 年 1994年 《尝试》 2001年 《诚信》 2002年 《要不要救一个陌生人》 2004年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2009年 (江苏)品味时尚 2010年 (辽宁)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从材料可以看出,教育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高考作文,密切反映出社会现实要求,解答时首先要结合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的特点,还要搞清楚高考和教育发展的特征,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高考作文,反映了时代特征,也可以提炼出,改革开放的发展,影响到高考的改革。 故答案为: 示例一: 论题1:高考作文题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论述: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初期的作文题带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浓厚政治色彩;1978 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考作文题既关注经济发展速度又把经济问题政治化;(1分)8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环境问题受到重视;90年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高考作文题也开始鼓励学生创新、尝试;21世纪初,市场经济冲击下,人们关注效率、金钱、财富,诚信道德缺失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作文题目更加开放、自由,从社会层面转移到精神世界。 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高考作文题体现当时社会的状况。 示例二: 论题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论述:1976“文革”结束,1977年,在“两个凡是”的指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在高考作文题《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1978年,改革前夕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渴望,反映在作文题《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反映在高考作文题“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和《树木•森林•气候》,体现了社会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注。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当时的高考作文题反映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体现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现实,我国高考制度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文革结束以后我国高考改革的过程,要搞清楚改革开放对社会教育产生的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