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ww.ks5u.com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1.结合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当时的世界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结合陆王心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3.结合明清时期的科技、小说与戏曲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增加文化自信。‎ 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 ‎2.手工业进步: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清朝继续发展。‎ ‎3.商业繁荣 ‎4.经济 局限 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变化 背景 代表人 思想主张 意义 陆王 心学 程朱理学自身局限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致良知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 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异端思想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程朱理学日益僵化;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 明朝后期 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 思想批判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抨击君主专制 主张工商皆本 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 三 小说和戏曲 ‎1.小说 ‎2.戏曲 四 科技 ‎1.科技著作 ‎2. ‎[图解历史] ‎ ‎[思考探究1] 简述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版点拨:(1)政治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原来的统治措施已经不能维护封建制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成为必然。‎ ‎(2)经济上:促进了新的经营方式的产生与发展。‎ ‎(3)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理学走向僵化;小说、戏曲、绘画等市民文艺繁荣。‎ ‎[思考探究2] 简述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金版点拨:(1)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3)思想上:明清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理学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 ‎[思考探究3]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与同一时期西方科技的根本不同是什么?‎ 金版点拨:中国仍属于传统科技,西方已是近代科技。中国渐趋落后于西方。‎ ‎[思考探究4] 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是什么?‎ 金版点拨:传统科技重经验、重综合、重实用。近代科技重实验、重分析、重理论。‎ ‎[思考探究5]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金版点拨:(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动力。‎ ‎(2)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以及明清时期实行文化专制,导致对科技和科技人才缺乏足够的重视。‎ ‎(3)中国古代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影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4)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明清时科学技术的发展。‎ ‎[图解历史] ‎ ‎[知识拓展] 利玛窦与西学东传 利玛窦是最早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之一,也是较早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著作。‎ 主题一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一 王阳明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二 李贽在《焚书·答耿中丞》中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在《藏书》中又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史料一注意关键词“‎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史料二第一层意思是,不要盲目地迷信孔子,第二层反映李贽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史料三要抓住关键句“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 (1)史料一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思想主张?指出其积极意义。‎ 金版参考:主张: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意义: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有积极意义。‎ ‎(2)史料二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李贽的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 金版参考:思想:对孔子权威的否定,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特点:反传统、反教条,离经叛道。‎ ‎(3)史料三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金版参考: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否定君主专制。‎ ‎ ‎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对理的具体认识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求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体验“天理”‎ ‎“发明本心”;克服私欲,致良知 相同点 内容 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实质 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 影响 压制人们的欲求,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但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也起到积极作用 ‎2.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认识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端进行批判,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 ‎①批判: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 ‎②继承: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是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 ‎③发展: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等主张。‎ ‎(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思想上理学僵化,社会上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3)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文化的主导地位。‎ 主题二 明清小说的特点和成因 一 明代小说出现繁荣。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①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二 清代涌现出一批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②《红楼梦》描写了贵族大家庭的兴衰;《聊斋志异》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儒林外史》嘲讽揭露丑恶的世风百态。‎ 三 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③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 史料一中关注①。史料二中关注②。史料三中关注③。‎ ‎ (1)史料一反映出明清小说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金版参考:语言上通俗易懂。‎ ‎(2)史料二反映出在思想内容上明清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 金版参考:反对封建统治,批判现实。‎ ‎(3)史料三反映出明清小说发挥了什么作用?‎ 金版参考:教化作用。‎ ‎ 明清小说的特点及成因 ‎(1)语言通俗生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通俗生动的语言更受市民阶层的欢迎。‎ ‎(2)题材多样,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作品。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3)重视教化作用。明清小说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明清商业发展两大缺陷 ‎(1)商业资本没有和制造业结合起来。与宋相比,明清的版图更辽阔,商人活动的范围更大。商人经营和贩运的商品主要是各地的土特产和一部分手工业品。虽然明清时兴起一些手工业中心,但与此同时,农民的家庭生产多样化程度也在提高,特别是传统棉织技术普及后耕织结合的程度加强。自然经济得到新的生产技术的支持而更趋稳固。那些手工业专业地区的产品长途贩运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销量并不大,在农村更没有销路。这就限制了商业资本对制造业投资的兴趣,阻碍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相反由于土地租佃收益的稳定性和米价的上涨趋势使许多商人乐于把商业赢利投向土地。商业资本在拒绝向工业资本转化的同时却与封建农业结合起来了。‎ ‎(2)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破坏了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明清时期的官商制度比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明清民间商人虽富有,但最能累积巨额财富的却是盐商、茶商、洋商、票号、铜商等特许商人,他们凭借着特权独占市场,可以获得远比普通商人高的利润。如盐商、票号最富者有资产数千万两。清代广东的“十三行”行商靠垄断外贸,其商业利润也十分惊人,巨富者家产达二三千万。江南的一些丝商、盐商依靠与官府的关系敛财暴富。另外在传统社会,朝廷皇室和军队是最大的集团消费者,承接他们的生意是商人提高社会地位和迅速致富的重要途径。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扭曲了市场规律,形成了恶劣的经营导向,商人们并不把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市场开拓和由此而增加对科技发明生产创新的兴趣;而在于谋取流通领域的超经济特权,其经营注意力始终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官商以政治特权攫取厚利,其不仅不会措意于科技创新而且也不注重于经营,赢利的大部分用于奢华靡侈的生活消费。在明清的专制体制下,市场和市场主体始终都得不到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 ‎——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第2期 课堂跟踪训练 ‎1.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 A.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 C.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故A项错误;由材料“‎ 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可知,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只能说明农户重视商业利润,不能说明拜金主义之风盛行,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2.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材料反映了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这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A项正确。明清时期专制制度加强,并非衰落,B项错误;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中国封建社会的抑商政策没有松动,D项错误。‎ ‎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  )‎ A.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 B.具有鲜明的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 C.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主张君主立宪制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黄宗羲的观点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A项正确。黄宗羲的思想只是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不具有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特征,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C项错误;黄宗羲并没有主张君主立宪制,D项错误。‎ ‎4.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肯蹈袭父辈设定的仕宦经济的道路,不肯在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上下功夫,却喜读《庄子》《牡丹亭》等杂书,对诗歌题对也颇有造诣。这反映出当时出现了(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追求享乐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 A 解析 《庄子》抒发思想自由、无拘无束之情,《牡丹亭》歌颂青年男女在追求幸福自由的爱情生活,由此可见,贾宝玉的阅读喜好反映当时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A项正确。B项是程朱理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C、D两项是中国近代兴起的思想,故排除。‎ ‎5.(2019·安徽定远入学考)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 A.支离破碎没有完整的体系 B.缺乏准确性且无法证伪 C.专制束缚下缺乏学术自由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若太极,若阴阳……以无所证对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多是以阴阳等作为解释,根本无法证明,故选B项。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课时作业 ‎1.下列农作物在我国出现最晚的是(  )‎ A.玉米 B.粟 ‎ C.水稻 D.棉花 答案 A 解析 明朝后期,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中国;水稻和粟是我国先民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自己培植的;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故A项正确。‎ ‎2.“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对这种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表现出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反映出手工业者的分化 C.是新式经营方式的表现 D.表明传统经济的瓦解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在“大户”与“小户”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新式经营方式出现的标志,故选C项。材料未反映家庭手工业,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3.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清军入关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答案 A 解析 徽商众建会馆,说明财力雄厚,故A项正确。徽商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排除C项;清军入关是在164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答案 C 解析 诗中“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这句体现了“心外无理”“心是万物的本原”的哲学观点,而这正是陆王心学的核心内容,故C项正确。‎ ‎5.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男尊女卑观念 B.反传统的异端思想 C.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提倡自由恋爱、否定男尊女卑、赞颂变革以及肯定农民起义等多层含义,反映了李贽反传统的叛逆思想,故选B项。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赞同 答案 B 解析 三大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的是程朱理学的空谈,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是对传统儒家仁政思想的发展,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故A项错误,B项正确。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启蒙思想影响,明末清初思想家尚未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三大思想家反对的是程朱理学的空谈,并非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赞同,故D项错误。‎ ‎7.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  )‎ A.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 B.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C.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 D.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扩大的文化需求,A项正确。小说并不是明朝社会文化的主流,B项错误;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小农经济,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明末小说的大众化世俗化的特征,无法体现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D项错误。‎ ‎8.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京剧产生。这主要说明了(  )‎ A.京剧是多剧种融合的产物 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 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支持 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京剧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体现了京剧是多个剧种互相融合的产物,故选A项。京剧后来发展为我国的“国剧”,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政府支持,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京剧的形成而非成熟,且京剧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排除D项。‎ ‎9.下图是《锤锚图》,再现了我国古代手工制作船锚的情形,它来自于下列哪一著作(  )‎ A.《本草纲目》 B.《徐霞客游记》‎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明代的工艺学著作,故《锤锚图》载于《天工开物》,C项正确。《本草纲目》是医药学著作,《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著作,《农政全书》是农学著作,均不会记载手工制船锚情形,故排除A、B、D三项。‎ ‎10.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当时士大夫不屑一顾,后来乾隆帝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更不敢印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 A.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B.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C.二人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 D.二人的个人影响力不同 答案 B 解析 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与西方处于不同的社会阶段和社会形态,中国处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而西方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故选B项。‎ ‎11.下表为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土地规模 户数 所占土地比例 ‎1亩以下 ‎69‎ ‎2.4%‎ ‎1-10亩 ‎122‎ ‎43.6%‎ ‎10-20亩 ‎36‎ ‎41.4%‎ ‎20亩以上 ‎6‎ ‎12.6%‎ 合计 ‎233‎ ‎100%‎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租佃关系普遍化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1-10亩农户占43.6%,10-20亩的农户占41.4%,这说明当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较盛行,故A项正确。数据信息是土地占有情况,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效率,也不能体现租佃关系,故B、C两项错误;20亩以上农户占12.6%,说明土地兼并现象相对来说不太严重,故D项错误。‎ ‎12.明朝中期以后,随着白银货币化、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追逐白银的风气渐炽。传统的伦理纲常、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这种背景下王阳明开创心学。曾国藩赞其曰:“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以下对于阳明心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市民和工商业者积极代言 B.实现了价值中心的内向转移 C.与程朱理学存在本质区别 D.开“经世致用”的风气之先 答案 B 解析 ‎ 结合所学可知,心学强调个人内心的修养与个人内心的作用,把价值标准化于个人内心之中,实现了价值中心的内向转移,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心学创立的背景之一,但是并不能说明王阳明的心学为市民和工商业者积极代言,排除A项;心学与理学一样都是儒学的发展,故二者没有本质区别,排除C项;开“经世致用”风气之先的是顾炎武,排除D项。‎ ‎13.《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适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明清时期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封建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市井俗人爱看适趣闲文者特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A项正确。‎ ‎1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故D项正确。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故A项错误;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故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5.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④ ‎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新航路开辟时间是15世纪,中国科技此时仍然领先西方,②错误;明清时期中国奉行闭关政策,并未受到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清朝)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用白银为计算单位。白银作为货币,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1)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地矛盾;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丰富了农产品的结构,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中外贸易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政府改变货币管理政策,白银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变化:清朝政府从实行海禁政策到开放四处口岸,再到只允许开放广州“独口通商”。‎ 影响: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 第(1)问,注意设问“积极影响”,不需要分析消极影响。根据材料一“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得出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地矛盾;结合所学得出,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一“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得出,明朝中期以后,白银大量流入;根据材料一“政府财政也用白银为计算单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得出,政府改变货币管理政策,白银逐渐成为社会的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开放海禁”“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实行‘独口通商’”“集中于粤海关一口”归纳得出,从“海禁”到“四口通商”再到广州“一口通商”,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第二小问,紧扣设问“对中国历史发展”,结合所学作答即可。‎ ‎1.(2019·全国卷Ⅱ)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清朝大商人的资本远远超过明朝,表明清朝时期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C项正确。清代商人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A项错误;清代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D项的“开始”说法错误,排除。‎ ‎2.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顾炎武(  )‎ A.主张废除传统儒家思想 B.意识到阳明心学遇到危机 C.批判程朱理学的佛学化 D.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王(阳明)学末流……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可知,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心学的后继者背离了儒学的传统,逐渐与佛学相近,远离儒学正宗,这表明顾炎武意识到阳明心学遇到危机,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3.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 C 解析 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是小说兴盛的原因,故排除;一定时期的文学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明清小说中出现的大量道德化人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仁”“忠”“义”等品质的推崇,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