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2016

新余一中2015级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 ‎ 历 史 试 题 2016年11月 ‎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古代“领地国家”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据此,对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2.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D.侧重维护贵族利益 ‎3.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A.英荷战争 B.英法战争 C.普法战争 D.法俄战争 ‎4.下图是19世纪中国政治腐败情况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政治腐败与经济发展水平趋向一致 B.外来侵略使清朝政治腐败问题愈演愈烈 C.太平天国运动明显扭转了清朝政治腐败状况 D.甲午战争后清朝政治腐败问题有所遏制 ‎ 摘自《兴盛与危机》‎ ‎5.一首诗写道:“决命重兵之间,刚烈之情毅毅……奇正之谋悄悄。测北斗以握机……克疲劳。运三略,合六韬。民族政策,得道多助,战略选择,突围逍遥。劲旅留精锐之骨干,沿途汇铁血之同胞。笑谈比飞天之玉龙,忱枪眠冷月之蓬蒿。”诗中反映的事件 A.为中共筹建第一个全国性政权奠基 B.推动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C.赢得国共两党之间战略决战的胜利 D.使革命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6.1783年通过的《邦联条例》所建立起来的邦联比大陆会议更为有效,但仍然不足以解决北美13个州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一“共同难题”是指 ‎ A.经济交流障碍重重 B.在国际上没有地位 ‎ C.没有赋予中央权利 D.无统一的邦联政府 ‎7.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 ‘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8.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美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这段话 A.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B.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 C.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 D.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 ‎9.针对国际上有人将“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人民日报》2015年3月18日发表文章指出,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 A.具有军事结盟的真实意图 B.以援助达到控制别国的目的 ‎ C.对外经济援助具有虚假性 D.以稳定西欧盟友国家为目标 ‎10.法国学者皮埃尔·拉斯洛在《盐:生命的食粮》一书中说到,“盐税相当于王权”。有中国学者说,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不仅盐税相当于王权,而且食盐本身就是王权的体现,王权的象征。食盐真正开始体现王权的时候正是古代中国 A.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 C.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D.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11.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雇募织工以教民纺织”。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除金银外,“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这些做法 A.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 B.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重视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12.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士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这一革命 A.导致英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B.促成英国实现粮食自给 C.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D.揭开了圈地运动的序幕 ‎13. 1793年,美国教授惠特尼在家教之余,发明了轧棉机,第一台非常粗糙,但一天一人能够加工一百磅棉花,而此前一天一人只能加工一磅多棉花。轧棉机的发明被视为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历史,它客观上 A.开启了美国的工业革命 B.加固了南方的奴隶制度 C.提高了美国教师的地位 D.造成了众多工人的失业 ‎14. 1902年2月,清上谕“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并著责成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1903年3月,谕令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并强调要率先拟出,尽快颁行。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司法——《公司律》。清政府这一决策,主要是 A.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B.搜刮民间公司用于巨额赔款 C.适应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D.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 ‎15.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产品价格曾经暴跌,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无人愿意种地,也无人愿意买地做地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蓬勃发展 B.土地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C.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16.1933年3月10日,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这主要表明罗斯福新政 A.是从金融领域率先开始 B.注重维护银行的利益 C.力图减少国际制约因素 D.企图增强对外竞争力 ‎17.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其它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了大突破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 ‎18.阅读1975年英国国有企业部分指标所占比重表,从表格可以看出 项目 劳动力 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投资额 国有企业所占比重 ‎8.1‎ ‎11.1‎ ‎19.8‎ ‎ A.战后福利制度得以完善 B.国家经济主体发生变化 ‎ C.国内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D.国家调节市场作用减弱 ‎19.1978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的原则。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材料反映了 A.改革开放后“左”倾错误一度占主导 B.1978年中央最早提出市场经济观点 C.中共中央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 D.中央继续发挥计划经济的辅助作用 ‎20.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保守党撒切尔夫人抛弃“共识政治”,她按照货币主义理论进行改革,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发行,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这样的改革 A.壮大了“知识经济” B.削弱了“混合经济”‎ C.加强了“福利国家制度” D.维护了凯恩斯主义 ‎21.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22.有一天,在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狠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同学乙不服气地说:“你说的不对,这是老师负责,不是太狠,而是太好了。”他们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 ‎23.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24.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 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 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 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25.周敦颐(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可见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 A.心外无乐 B.苦中作乐 C.格苦致乐 D.本心自乐 ‎26.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27.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28.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得出 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 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地位 D.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29. 关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可以借用模型说明。假如两个质量很大的钢球它们相互接近,其原因:牛顿认为是引力作用;爱因斯坦认为两个钢球没有时周围的时空犹如一张拉平的网,两个钢球出现后把这张时空网压弯了,于是两个钢球就沿着弯曲的网滚到一起来了。相对论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是 A.物体的运动必须借助外力 B.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密切相关 C.实验是科学的主要途径 D.否定了“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 ‎30.1913年以后,以风俗改良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应时而出。一时间,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除旧布新的潮流。这一潮流 A.受到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B.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C.是近代教育改革的结果 D.成为五四运动的诱因 ‎31.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32.1935年底,蔡元培受政府委托与要求政府“对日宣战”的青年学生们进行沟通,反遭学生按地殴打。蔡元培回答记者说:“‎ 值兹国难,吾人精神上受日帝国主义侵凌已极,尚复何所怨尤。且予个人从事教育数十年,今日在场青年之粗暴如此,实为我辈从事教育者未能努力所致,故对此亦唯有自责耳。”蔡元培先生的自责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指导青年学生民主 B.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担当与忧虑 C.中华民族内部尖锐的阶级矛盾 D.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 ‎33.考古发现古希腊的一口井里,有190块陶片写着公元前5世纪一位著名政治家的名字,但陶片上的字迹仅出于14个不同的笔迹。由此可以推论这些陶片 A.是雅典进行民主选举的选票 B.验证了陶片放逐法的伟大性 C.主要体现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D.被用作反对某人的政治手腕 ‎34.苏格拉底坚持“无人有意作恶”,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这符合苏格拉底 ‎ A.“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 B.“性善论”的言论 ‎ C.“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观 ‎35.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一时,火箭、运载火箭、空间技术成为国人热议的话 题。下列话题符合历史史实的有 ‎①东晋葛洪在其著作中就提到了“火箭” ②万有引力定律后为天文学的基础定律 ‎③1992年起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④杨利伟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 ‎36.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37. 人都不能孤居独处,必须与他人共同过群居的生活,而结成社会。在群居的生活中,每个人有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厉害。如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则彼此间的冲突、争斗,必不能免。……所以,必须有一种共存相处之道,以资维系。那么,你认为下面哪种观点会是儒家的处理方式呢?‎ A.格物致知 B.内圣外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天下为主,君为客 ‎38.“(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A.重视道德 B.学识优先 C.思想自由 D.民主科学 ‎39.进入20世纪以后,立体画派一改传统欧美画追求形象、逼真、写实的技法,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20世纪后现实主义画派盛行 B.浪漫主义之风影响绘画艺术 C.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 D.艺术家善于运用“光”和“色 ‎40.某种文学作品,有人这样表述它的特点:“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 ……“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以下作品能体现这一文学艺术思想的是 ‎①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②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 ‎③雪莱的《西风颂》 ④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⑤屈原的《离骚》 ⑥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⑥‎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4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 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5分)‎ ‎42.(15分)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 ‎——但丁•阿利格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 观察下图 ‎(注:图中间是一个天平)‎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请问材料一体现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2分)‎ ‎(2)请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对材料二进行解读。(7分)‎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2分)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4分)‎ ‎4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两种教科书对于中国近代史19世纪40—90年代的内容目录。‎ 甲种: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 乙种: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备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绪论(第一、二章略)‎ 导论(一、二、三、四略)‎ 第一编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第一章 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第三章 鸦片战争 第一节 ‎18至19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第四章 鸦片战争以后 第二节 步入近代社会之初的新迹象 第五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 一、经世派的崛起与关注“时务”‎ 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开眼看世界思想的涌动 第七章 ‎1856—1861年的太平天国 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第八章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大联合和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三节 晚清三次新政的出现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第二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 一、洋务、戊戌与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 在农民大革命失败后 二、晚清三次新政的比较研究 第十章 封建统治者的“办洋务”‎ 三、中国近代化与社会转型问题 第十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十二章 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的外交 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十三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二、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与作用评析 三、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分析 根据目录及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两种教科书编写的各自主要特点,并予以分析说明。(12分)‎ 新余一中2015级高二历史二段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5×40=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C D A A A B C B C B C C C D C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D C D D B A B A C B D A B C C B C 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3分,第42题15分,第43题12分共40分)‎ ‎41.【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儒学衰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可以得出,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以及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等因素有关;依据材料一中的“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可以得出,自然经济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等因素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西学的冲击、科举制的废除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等方面回答。‎ ‎(2)第一小问相似,比较分析材料一“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材料二“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信息可知,儒学对中、韩两国都起到了丰富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稳定社会秩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二小问根本原因,从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的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1)原因:‎ ‎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 ‎②自然经济的逐惭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 ‎③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 ‎⑤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 ‎⑥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 ‎⑦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 ‎⑧“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裁体。‎ ‎⑨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8分。每点1分,任答6点可得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记分)‎ ‎(2)相似: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记分)‎ 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1分)‎ ‎4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再结合 ‎43.【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第一小问特点,由所给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甲种教科书侧重于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侧重阶级斗争,乙种教科书侧重于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即近代化的角度,也可以从书的编写体例的角度思考回答,即从纵横经纬的角度考虑;第二小问说明,从两种教科书主要内容涉及了什么,如何对这一教科书进行评价和认识的角度回答。‎ ‎【答案】示例一:甲种教科书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了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2分)甲种教科书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着力介绍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革命两大方面的史实,突出了革命性和阶级斗争,较好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精神。(4分)‎ 乙种教科书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了现代化史观(或近代化史观)。(2分)乙种教科书着重介绍了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认识和初步行为,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变化,突出了生产力标准,引导人们更好地朝着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思想文化理性化方向发展,对现实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4分)‎ 示例二:甲种教科书编写体例的特点是以时序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纬。(2‎ 分)四次列强侵华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等史实集中撰写,波澜壮阔,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凸显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反映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精神。(4分)‎ 乙种教科书编写体例的特点也是以时序为经,但以相似事件归类为纬。(2分)教科书能依照时间顺序,统治阶级中的先进思想、洋务派的活动、政府的行动等归为一类,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近代洋务企业的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归为一类,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阐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变化,从而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出我国现代化蹒跚的脚印与走向,对现实提供了历史的理性参考。(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