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试卷
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 期中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的封建时代,皇帝被称为“君父”,各地官吏被称为“父母官”。这主要体现了 A.家国同构天下一家的政治理念 B.专制浓重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C.“以民为本”的为君为官情怀 D.缺乏自主自立的民众政治依附 2.唐代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由此可见,唐朝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C.门下省高于中书省 D.皇权受到严重威胁 3.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知杭州。刚上任不久,杭州大旱,随即“湿疫”疫情四起。他带头并号召富豪捐款修建名为“安乐坊”的医院,“作饘粥,药饵,遣吏挟医,分方治病,活者甚众。”(《续资治通鉴长编》),可见 A.宋代各种疫情灾害频发 B.宋皇室对疫情不闻不问 C.政府主导抗击湿疫疫情 D.宋朝开始中药治疗疫疾 4.“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以上材料表明内阁的设立 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 B.协调了君相矛盾,是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 C.名义上是皇帝的幕僚,实质上等同于宰相 D.是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无实权 5.“真正决定革命和保皇胜败的,不是辩论,也不是棒子,而是国内清政府的政策,如果清政府的政策一直比较对头,能够充分满足地方实力派和士绅的利益,保皇派肯定占上风,革命基本上就没戏了。”作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B.地方割据削弱清政府的力量 C.晚清政府变革迟缓引发革命 D.晩清派系林立政局复杂动荡 6.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传统社会解体,道德观念滑坡 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 D.民主氛围浓厚,社会环境宽松 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规定 A.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 B.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C.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 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 8.近代时,“外交”一词来源于西方,在其传入中国后,因其主要是官方和精英所用术语,传播渠道不畅,故在很长时期内,使用而不流通,流通而不流行。直到19世纪90年代,“外交”才成为中国社会各界所接受和广泛流行的词语。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对外影响力增强 B.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 D.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9.1983年6月,邓小平在谈话中说:“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两党的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们都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该谈话表明当时 A.国共两党希望祖国完成统一 B.“一国两制”已成为两党共识 C.“一国两制”已经正式提出 D.国共两党民族统一理论相似 10.198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2003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通过部门整合,职能归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据此可知政府职能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 B.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C.对接世界市场的需要 D.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11.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间 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 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12.下图是某著作中关于新中国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著作探讨的主题是中国 A.国家实力的发展 B.国家形象的变化 C.意识形态的转变 D.国际地位的提高 13.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宗教崇拜变得越来越温和。尽管最初是不受约束的崇拜在这一阶段成为完全被城邦驯化的一种宗教。仪式的聚集点从山林转到了城邦,仪式的性质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情绪化的节日庆祝被旨在荣耀城邦传统的戏剧演出所取代。这一现象反映了希腊 A.智者学派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作用 B.形成以宗教为基础的强烈的集体认同感 C.通过话剧这一媒介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D.城邦对公众生活和政治生活控制的加强 14.早期罗马法虽然保持了血缘家族和传统的家庭习惯,但从不支持家族团体主义,而是以个人行为为中心,其发展趋向是“家庭依附的逐步消灭以及代之而起的个人义务的增长,‘个人’不断地代替了‘家族’,成为民事法律所考虑的单位”。这反映出罗马法 A.主张人人平等与自由 B.忽视家族家庭的权利 C.重视保障个人的权利 D.具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15.有学者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下列说法与该观点相吻合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B.美国的共和政体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C.光荣革命推动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 D.德意志四分五裂局面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16.2018年的大国互动似乎有点“反传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手”;其后又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国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由此可推断 A.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已经破裂 B.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 C.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 D.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 17.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并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这里,他主要强调的是 A.世界局势将会更加动荡不安 B.核威胁有可能会抑制世界大战 C.小国必须抱团应对大国威胁 D.意识形态分歧将加剧美苏冷战 18.部分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一览表 时间 举办地 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 未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 奖牌榜 1976年 蒙特利尔 美国、苏联等92个 中国台湾以及28个非洲国家 苏联 1980年 莫斯科 民主德国、波兰等81个 美国、中国等66个国家和地区 苏联 1984年 洛杉矶 罗马尼亚、中国等140个 苏联、民主德国等19个国家 美国 1988年 汉城 苏联、中国等159个 朝鲜等国家 苏联 1992年 巴塞罗那 美国、独联体等169个 无 独联体 根据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 B.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 C.政治对体育的干涉越发明显 D.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逐渐褪去 19.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 20.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说明了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主和雇工 商人 占总人口比重 24% 36% 30% 10% A.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 C.手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 D.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21.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D.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 22.通过对比《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与《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我们可推知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A.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唐中央对吐蕃实施了有效管理 D.汉唐间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 23.押租制是明清时期地主防止佃农欠租的一种制度。佃农交纳押租以后,一般照交正租,如果欠租,地主就在押金中扣除,地主不退押金;押租租佃关系尚未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在有些地区,交纳押租的佃农还可以将佃种的土地转佃他人。押租制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地主与佃农的矛盾尖锐 B.封建剥削方式的没落 C.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D.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24.以国都为中心向四方辐射是中国古代交通网的主要特点。鸦片战争后,港口与交通的有机联接则成为中国近代交通体系的主要形态。这一转变主要反映了中国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传统观念的改变 C.交通工具的革新 D.经济结构的变动 25.洋务运动期间于1875~1895年聘用洋员的详细资料(部分)。据此表可推知 姓名 国籍 职位 服务单位 备注 巴思士 德国 炮术教习 武备学堂 赠四等宝星 尼格路士 英国 教习 北洋水师 甲午海战中阵亡 阿壁成 德国 总管轮 定远舰 甲午海战受伤赏三等第一宝星 马吉芬 美国 炮术教习 镇远舰 甲午海战受伤返国 A.洋务运动完全依赖于欧美各国 B.欧美国家积极支持中国的洋务运动 C.外援促使中国近代化顺利完成 D.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员也做出了贡献 26.据统计,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26.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实业的地主大多有某种官僚身份。据材料可判断 A.晚清地主大多热心投资实业 B.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有两面性 C.政府积极鼓励近代实业发展 D.近代民族实业发展后天畸形 27.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28.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A.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实现了均衡发展 B.两次负增长均因为大规模外敌入侵 C.两次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扶持 D.抗战期间全国各地民族工业均遭日本掠夺 29.李新(1890—2004年)在他的回忆中说,“从机耕退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是“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800元以上”。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生产力发展水平出现了倒退 B.价格双轨制导致价格混乱 C.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变革 D.商品定价普遍由市场决定 30.下表为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 A.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已基本消失 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题,共60分) 31.(26分)民营经济和民间力量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经过长期的开发,到明代进入经济高度成长时期,传统社会经济正在发生转型。农家经营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农民家庭手工业为基础的城镇民营手工业,在丝织业、棉纺织业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工艺精湛的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于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海外各国,海外的白银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江南市镇已经领先一步进入“外向型”经济的新阶段。 ——据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欧美政治革命,商人得参与政权,于是人民利益扩张,实业发达。”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创立。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在清廷鼓励下,全国各省会和商业繁荣地区设立了商务总会,中小城市设立商务分会,村镇设立商务公所。商会有处理商务诉讼的职权,负责调查商情,处理破产和倒骗,受理设立公所、申请专利、进行文契债券的公证等职责,部分承担了政府经济管理功能。到1911年,全国各种商人组织近2000个,会员达20万人,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 ——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材料三 我国1982年颁布的第四部宪法部分修正案的条款 修改时间 部分修改内容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对私营经济的地位、作用和国家对私营经济政策作了明确规定;这是中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写入了宪法;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次通过宪法修正案 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写进了宪法。 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并说明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中国商会成立的历史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背景。(6分) 32.(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世祖末和元成宗初,朝廷改置和增设江浙、湖广、江西、陕西、四川、甘肃、辽阳等行省,行省逐渐演化成常设的、固定的最高地方官府。元朝廷嫌“外重”,一律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把行省品秩降级为从一品,平章政事两人作为长官。这些基本奠定了行省作为地方常设机构的规模和权力框架。在明清两代,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相同,府、州县以下的建制无多大变动,但在省一级则有几次较大的变动,这反映出朝廷要紧密控制各省的一应行政权力,将财权、军权、司法审判权尽可能集中于中央,但在实际统治中,又深感地区分散辽阔,不给予地方一定的权力,实难充分并较好地履行统治职能。为此,在500多年中,随形势的变异,一再对省级行政制度作了实际上的重大调整。 ——摘编自侯力《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虽说美国宪法第l0条修正案将联邦权限明文列举于宪法之中,并将未列举的剩余权力归属于各州,似乎表明了两者分权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是,美国宪法同时也规定联邦国会可以通过“所有必要和适当的法律”来完成宪法对联邦政府的授权,这就为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张孕育了可能性。不过,可能性如果成为一种现实,还需要“助产士”的帮助。在美国,这个把宪法的文本变成现实规范的助产士就是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 ——摘编自陈伟《美国宪政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对行省制进行多次调整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后美国的州与明清的行省在职权上的异同点。(8分)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州与明清的行省产生的共同影响。(6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摘自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重大比例日趋协调 结合图表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围绕经济结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是对图表中一个时段经济结构的看法,也可以是对图表中某一产业发展变化的看法,还可以是对图表中三大产业发展变化的总体看法),并对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5 AACAC 6—10 DADAB 11—15 CBDCA 16—20 DBDCC 21—25 BADDD 26—30 BDCCB 31.(26分) (1)变化: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②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在经济中占主导;③农村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每点2分,共6分)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社会转型; ②海外贸易发展,白银货币大量流入中国; ③有利于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每点2分,共6分) (2)背景:①西方民主思想传播;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内忧外患; ④清末新政,改革经济管理职能。 (每点2分,共8分) (3)背景:①通过宪法修订,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并完善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③不断扩大开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每点2分,共6分) 32.(22分) (1)原因:①防止行省专权; ②地域分散辽阔,行省需履行管理职权; ③随形势的变动而调整; ④汲取元朝行省制的经验教训。 (每点2分,共8分) (2)不同:①美国地方州享有一定的独立性,联邦法院充当联邦政府和地方州的助产士; ②明清行省绝对服从于中央政府,遵从于专制法律。 相同点:①享有管理地方事务的权限; ②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每点2分,共8分) (3)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利于维护和巩固大一统; ③给予地方一定权限,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发展地方经济。(每点2分,共6分) 33.(12分) 示例一: 观点: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济结构出现明显不合理状况。(3分) 阐述:50年代末由于“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发展以钢铁为重点的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业的片面发展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粮食短缺,使国家建设继续发展与人民生活面临困难,60年代初国家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着手调整产业结构,缩减工业与基本建设规模,使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7分) 总之,产业结构应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过分强调某一产业,忽视其他产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2分) 示例二: 观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 阐述:新中成立前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大,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工业落后面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使工业的比重得到较大提升,农业比重相对下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增长明显,工业继续保持较大比重,农业生产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下降了。 总之,随着工业落后面貌的改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农业比重的下降符合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及结构优化的反映。 (注: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查看更多